日前,一條 「 貴陽九十歲英語老師堅守講臺 」 的微博在網絡上走紅。視頻中,一位佝僂著身子,滿頭白髮的老人站在講臺上,用風趣生動的語言給小學生上英語課。
不少貴陽網友看到微博後紛紛留言:「 這不是大伯嗎,我 20 年前跟他學過英語,滿滿的回憶。」「 我的英語啟蒙老師,發音特別標準。」「 那麼多年了,大伯依然在英語教學前線,敬佩!」
12 月 1 日,記者聯繫到網友們口中的這位 「 大伯 」 ——今年 90 歲的英語輔導老師谷明萬,了解到他堅守講臺 35 年的故事。
大伯其人:從外科醫生到英語老師
谷明萬出生於 1930 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他跟隨父母從四川輾轉到貴州生活,在清鎮的一所教會學校上中學。由於學校裡的老師大多是英國人,谷明萬也因此學到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1985 年,55 歲的谷明萬從外科主治醫生崗位上退休,當時恰逢改革開放初期,學習英語的熱潮席捲全國,作為當時貴陽城裡為數不多懂英語的人,他被邀請到一所夜校教授英語課。
在夜校授課之餘,谷明萬也帶著親戚和朋友的孩子學英語。「 我在家裡輩分最大,侄子侄女喊我『大伯』,時間久了,來學英語的娃娃不稱呼我為老師,都喊『大伯』,我覺得這樣也親切一點。」 谷明萬說。
獨特的學習方法加上標準流利的口語,「 大伯英語 」 開始被更多人所知,越來越多的家長慕名帶著孩子前來求學,谷明萬也隨之辦起了英語輔導班,這一堅持,就是 35 年。
如今,谷明萬每天都會花一至兩個小時備課,周末時杵著拐棍到位於新印廠的教室內給學生上課。耄耋之年的他,雖然牙齒掉光了,發一些音節時有點漏風,但上課依然精神抖擻,思維清晰,手裡時常拿著戒尺,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堂課。
「15 年前我跟著大伯學英語,他讓我們喊他大伯,不喊老師,是因為背不了單詞伯伯可以打板子,但老師不能打。」 一位學生開著玩笑說,大伯在課堂上是一個嚴厲的人,不過要感謝他的嚴厲,才讓自己打下了很好的英語基礎。
大伯的課堂:學生和家長一起上課
走進谷明萬的課堂,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低年級學生身邊都坐著家長,家長會和孩子一起學習英語。
「 我很歡迎家長和娃娃一起來聽課,這其實對娃娃是有好處的。」 谷明萬告訴記者,家長在孩子身邊不僅能起到督促作用,還能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學懂知識後回家再教給孩子。
「 大伯的課堂很有趣,講的都是很基礎的內容,只要學會了方法,很多單詞不懂得意思也會讀。」 家長口中的這種學習方法,是谷明萬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的 「 讀音規則 」。
和大多數授課方法不同,學生到谷明萬的課上學英語時,首先要學習音標,再學會如何正確讀音。為此,谷明萬為每位學生準備了六頁紙的音標知識。
「 我們小時候學漢字,都是先學拼音,學英語也是一樣,要把每個音標學懂,掌握了讀音基礎規則,學英語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每次課上,谷明萬都會用一個單詞舉例,讓學生們背誦自創的 「 讀音規則口訣 」,做好英語啟蒙。
憑藉這個獨家學習方法和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 大伯英語 」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28 歲的張祺告訴記者,十多年前,「 大伯英語 」 曾風靡全貴陽,谷明萬也成為家長們口中貴陽課外輔導班的鼻祖。
「 當時上課的情景是,180 多個人擠在一間教室裡,沒有桌子,只有一條條長凳子,本子放在膝蓋上寫字,即便如此,來聽大伯講課的人還是站滿到教室門口,因為學得紮實真的會很受益。」 張祺說。
大伯的學生:有幼兒園孩子,也有退休阿姨
從教 35 年來,谷明萬培養了上萬名學生,他們有的考上了名校,或是當了大學老師、出國工作。
「 有一次我去英國旅遊,剛上飛機一個空姐給我打招呼,說大伯你來啦。」 谷明萬說,自己每次聽到有關學生的好消息時,內心都會非常高興,覺得當初的教導沒有白費。
如今,谷明萬的學生裡有 5 歲正在讀幼兒園的寶寶,也有 55 歲已經退休的阿姨,甚至有一個家庭裡的兩代人,都曾跟著谷明萬學習過英語。
「 跟著大伯學英語能收穫很多,至少讓自己的心態更年輕了。」55 歲的王琴是一名退休阿姨,目前正跟著六年級的學生一起上課,她的兒子從 7 歲就跟著谷明萬學習英語,之後還去到了英國留學。
王琴告訴記者,兒子在英國留學時,自己也去陪讀,但當時身邊接觸的都是華人,很少和外國人直接溝通,因此回國後自己又特地找到谷明萬,決心想把英語學好。
「 今天好冷,本來我不想來上課的,但一大早大伯的助教就給我打電話,說大伯已經開始上課了,問我怎麼還沒到,當時心裡真的太佩服他了。」 王琴說,看到一個 90 歲的老人都如此有毅力,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偷懶。
當記者問及谷明萬為何至今都堅守在講臺時,他回答說:「 每個周末去教英語,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了,到現在這個年齡,如果整天待在家裡看電視睡覺,更容易變成老年痴呆,還不如找一點有樂趣的事來做,讓生活更加有意義。」
都市新聞
編輯 郝夢
校對 羅鎮武
編審 羅瑋 周密
來源 ZAKER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