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知道太空中的化學物質?

2020-12-14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20年9月,太陽系中的另一顆行星搶走了火星的風頭,吸引了科學界和主流媒體的關注。原因在於,一國際研究小組在一篇論文中寫道:「金星的大氣中發現了磷化氫氣體。」這篇論文發布於在線期刊《自然·天文學》上。由於厭氧生態系統可產生磷化氫,這篇論文的發現讓人們不由地開始猜測和討論金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但是,除了關於磷化氫是否能暗示有外星生命存在的爭論之外,這篇論文還帶來了一些其他的基本問題。比如,科學家是如何從地球上了解到金星大氣中的化學物質的?

幸運的是,天體發出的光進入我們的望遠鏡之後,不僅可以創造出精彩的圖像,也攜帶了這些天體的構成信息。幫助我們了解天體構成信息的研究,叫做天體光譜學。

早期天文學

早在有歷史記載之前,人類就已經對宇宙充滿好奇。早期的人類和他們的洞穴繪畫讓我們對他們的天文興趣略知一二。人們時常望著天空深思,記下各種天文觀測,比如用數學預測日月食,用肉眼識別星座等。簡而言之,天上的星星總是令我們著迷。

在十七世紀,當伽利略用他的小望遠鏡(早期望遠鏡)做天文學研究之前,人們只能用肉眼觀察天空。雖然荷蘭眼鏡匠漢斯·李普希發明了折射望遠鏡,但伽利略才是第一個使用望遠鏡觀測天文的人。突然之間,他可以看到月球上的隕石坑、太陽上的黑點、土星環、木星衛星等等。伽利略所不知道的是,未來,人類將可以在地球上,足不出戶,分析宇宙中的化學物質。

1814年,慕尼黑的玻璃匠約瑟夫·夫琅和費發明了分光儀,即一種裝有經緯儀(精密光學儀器)的望遠鏡。他因此成為第一位研究來自不同天體(如月球、太陽、其他行星,以及恆星等)光譜的天體光譜學家。

然而,最早將光譜線和天體的化學性質聯繫在一起的人則是羅伯特·基爾霍夫和羅伯特·本森。這兩人是現代光譜分析學或光譜學的奠基人。他們不僅確定了光譜的預測性質,還使用他們的技術發現了兩種新元素—— 銣和銫。

時間快進到今天。如今,我們可以將望遠鏡和光譜儀的功能相結合,來分析天體的化學成分。哪怕是銀河系之外的天體,我們也可以分析它們的化學組成。

在我們深入了解光譜學之前,我們不妨先快速溫習一下的光的屬性。光是一種以波的形式傳播的能力。它是電磁輻射(電磁波)的一種形式,範圍包括無線電波到伽馬射線。而我們的肉眼只能看見其中一部分(很小的可見光範圍)。根據波長或頻率的不同,這些輻射的類型也不同。

電磁波頻譜

現在,讓我們來開始聊聊光譜和光譜學。

什麼是頻譜?

頻譜是光(電磁波)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時而產生的圖案。比如,太陽光與雨滴相互作用時,我們可以看到彩虹。頻譜是獨特的,並且取決於電磁波的類型以及與之相互作用的物質屬性。如果我們知道光譜和光類型的信息,我們可以輕鬆推斷出與上述光相互作用的物質類型。這就是光譜學的作用:允許我們分析光譜,並回溯以確定光譜源。

什麼創造了光譜?

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整個世界在原子層面上都有自己的運動節奏。我們所知的一切皆由原子組成。原子中的電子不斷地像波浪一樣振動(成為量子物體)。但光撞擊這些電子時,它們會以獨特的方式進行相互作用。

未擾動原子中的電子處於基態。當外部能量以光(或熱)的形式撞擊它們時,電子會吸收能量躍遷到激發態。然而,電子並不喜歡激發態,總是想要回到基態;因此,它們會釋放先前吸收的能量。這一吸收和釋放能量的過程,造就了頻譜。

什麼是光譜學?

在躍遷至激發態和返回基態過程中吸收和釋放的能量與物質的分子組成息息相關。例如,鈉原子電子吸收的光頻率和碳原子電子吸收的光頻率完全不同。同樣地,氧釋放的光與磷化氫釋放的光也完全不同。

鈉的可見光發射光譜

碳的可見光發射光譜

離散頻率的光吸收或光釋放造就了化學圖譜或圖案,而對這些光圖案的研究也被正式命名為光譜學。

接下來就是天體光譜學。天體發出的光遇上望遠鏡,並通過一個小小的開口進入到望遠鏡上的光譜儀。光譜儀的內部是準直鏡(將所有進入光譜儀的光轉化為平行光線的拋物面鏡)。平行光線繼續來到帶有衍射光柵的鏡子(玻璃表面帶有細微劃痕的鏡子)。

光柵就像一個喜歡根據顏色區分M&M’s巧克力豆的人。光柵可以分離出光的不同成分,並根據其波長為它們分配單獨的通道,最後在另一個鏡面上形成頻譜。接著,一個電子耦合組件(光敏表面)檢測到鏡面上形成的頻譜,然後將其轉換為數字頻譜。

然後,我們再將該數字頻譜與人類已知的不同化學物質的光譜數據進行比較。該分析有助於科學家確定,發射這種光的天體的化學性質。

除了提供宇宙中物體的化學組成信息之外,光譜數據還能告訴我們這些物體的類型、周圍環境和其它們表現出的運動類型。

如果光直接來自某一個熱源,如恆星、行星或星雲,我們會看到一個連續頻譜。大多數行星和恆星周圍聚集著雲氣,這些氣體通常比光源的溫度更低。但是這些氣體會吸收光源輻射出的部分光頻率,因此當輻射出的光經過雲氣再被我們的望遠鏡接收到之後,被吸收的頻率在生成的頻譜上將顯得更暗。這類光譜被稱為吸收光譜或暗線光譜。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觀察的是周圍氣體而非光源時,我們會看到那些被吸收的頻率在生產的頻譜上變成了明亮的譜線。這類光譜則被稱為發射光譜或明線光譜。

光譜類型

我們都聽曾說,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這意味著有些物體正在遠離我們,而另一些物體則在靠近我們。這種運動可以通過頻譜中的偏移來確認。例如,科學家已經掌握,對於被認為相對於地球靜止的恆星,它們發出的氫原子的發射光譜線形狀。然後,我們可以拿這份頻譜去跟其他天體的氫原子發射光譜進行比較。

如果該天體正在遠離我們,那麼它的氫原子光譜線將呈現出向頻譜上深紅色區域(或波長更長的區域)移動的趨勢。這被稱為紅移。如果該天體正在靠近我們,那麼它的譜線則會向頻譜深藍色區域(或波長更短的區域)移動。不用多想,這被稱為藍移。波長的可觀測偏移被稱為都卜勒頻移。

都卜勒頻移

光譜線就像不斷送出的禮物。除了上述討論的內容之外,光譜線還可以向我們透露,不同天體的密度、溫度和磁場等信息。

結論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仙女座星系清晰圖像

人類一直對夜空充滿好奇。曾經,我們用肉眼凝視夜空中閃爍的星星;到如今,我們可以藉助哈勃望遠鏡拍攝到距離我們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圖像。每一天,我們的目光都投向更深遠的太空,試圖去了解宇宙的組成,探索地球之外的奧秘。誠如卡爾·薩根所言:「在某處,某些不可思議的事物正等待我們去了解。」(勻琳)

相關焦點

  • 戀愛中的大腦,化學物質在浪漫激情中的作用
    相信浪漫的愛情是人類普通的體驗,是由人體大腦內,特定的化學物質和組織產生的。不過到底是哪些?為了解開這個秘密,心理生理學家進行了一項複雜的研究,收集有關浪漫愛情的化學原理和大腦循環的科學數據。假設是大腦中三種相關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在浪漫激情中起著作用。
  • 地球最古老物質是啥?
    然而,就在人類登上月球兩個月之後,地球迎來了一位神秘「太空訪客」!它們的出現或將揭曉地球上最古老物質的「真實身份」,能洞察太陽系和地球早期狀況。球粒隕石是由氣體雲的殘餘物凝聚而成的首批固體物質,氣體雲是由形成太陽系的星塵組成,球粒隕石被認為是最原始、最罕見的太空巖石,因為它們很少暴露在極端高溫環境。這些隕石仍保存著太陽誕生的重要信息,它不像其他隕石,會受熱引起化學變化而失去證據。我們如何知道它比太陽更古老?
  • 太空杯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炎炎夏日,不少環保的小夥伴們出門都會自備水杯,其中太空杯被比較廣泛地使用。然而,大家是否知道,使用太空杯的冷知識?
  • 初中化學,物質的分類
    中學化學,物質的分類,根據所學知識,物質的分類類指的是無機物的分類,無機物就是除了有機物以外的物質,有機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還有含碳酸根的化合物,他們的化學性質跟無機物相似,所以又把它們分在無機物那一類裡了。
  • 地球最古老物質是啥?默奇森隕石有70億年歷史
    球粒隕石是由氣體雲的殘餘物凝聚而成的首批固體物質,氣體雲是由形成太陽系的星塵組成,球粒隕石被認為是最原始、最罕見的太空巖石,因為它們很少暴露在極端高溫環境。這些隕石仍保存著太陽誕生的重要信息,它不像其他隕石,會受熱引起化學變化而失去證據。我們如何知道它比太陽更古老?
  • 初中化學之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大到宇宙中的星體,小到肉眼看不見的粒子,構成了千姿百態的物質世界。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物質世界裡,因此,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對於了解自然現象和規律極其重要,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 哈勃太空望遠鏡新數據解釋了星系中缺失的暗物質
    2018年,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其他幾個天文臺, 首次發現了銀河系附近的一個星系,該星系缺少了大部分暗物質。NGC 1052-DF2星系的這一發現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驚喜, 因為據了解,暗物質是當前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中的一個關鍵成分。
  • 中考化學高頻考點-物質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
    本知識點主要考點有:①物質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描述;②燃燒實驗的操作及注意事項;③物質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等.一般在選擇題中出現,少量出現在填空題或實驗探究題中[方法歸納](1)在描述實驗現象時要注意「煙」和「霧」的區別:「煙」是大量固體小顆粒懸浮在空氣中,「霧」是小液滴如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不是白霧(2)可燃物燃燒時一定能發光放熱,但不一定都有火焰,火焰是氣態物質燃燒時產生的特有現象。
  • 中考化學複習專題——化學物質顏色與物質的檢驗、除雜內容梳理
    化學實驗題、推斷題是每年中考理科綜合試卷中必考的內容,是對大家的化學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要想成功突破中考化學實驗題、推斷題,不僅需要大家牢固掌握化學知識點,還需要大家掌握得更熟練,並能做到活學活用。接下來的內容,要針對化學物質的顏色、一些物質和離子的檢驗、物質的除雜、有毒的物質這四大專題進行一下梳理,希望這些內容不僅能夠對大家答推斷題和實驗題有所幫助,還能夠讓大家多掌握一些技巧,並避免因一些相似物質而產生的錯誤判斷。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生活中的酸鹼性物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生活中的酸鹼性物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酸性物質與鹼性物質   (1)酸性物質:山楂、檸檬、柑橘、西紅柿等;   (2)鹼性物質:茶葉鹼、菸鹼等。
  •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名、物質顏色
    含CO32- 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於水,其他都不溶於水溶於水的鹼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鹼不溶於水。難溶性鹼中Fe(OH)3是紅褐色沉澱,Cu(OH)2是藍色沉澱,其他難溶性鹼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澱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於稀硝酸,其他沉澱物能溶於酸。
  • 如何學好高中化學
    ④元素化學一定要把諸多物質之間的聯繫建立起來,我們一般是根據「單質氧化物水化物鹽」的邏輯進行學習的,對於每一個物質都是按照「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鑑別製備」這個邏輯進行學習的。當學生可以根據這兩個邏輯進行系統回顧時,學生對這個元素的理解基本就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解決這四大塊之後,必修1基本就是比較高的一個水平了。
  • 防曬霜所含的化學物質或在體內大量蓄積
    日曬高溫,防曬霜仍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抗紫外線不可或缺的必備品之一。但什麼樣的防曬霜才真正安全可靠?什麼樣子的成分我們需要儘可能避免?本文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在關於防曬霜的選擇上,你需要了解的知識點。在FDA最近檢測的六種化學物質中,最大濃度範圍在每毫升3.3納克到258.1納克之間,具體數值取決於化學物質的種類,以及它是以乳液還是以噴霧的形式被塗抹在皮膚上。
  • FDA確認,不粘炊具含有有毒化學物質,正在汙染我們的食品和水源
    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一直在進行各種食品和水源中是否含有不粘鍋中常見化學成分全氟烷基磺酸銨的研究。FDA的最新發現表明,食品供應中潛伏著有毒化學物質。PFAS(全氟烷基磺酸銨)是一組約5,000種合成化合物,存在於98%的美國人口的血液中,研究表明,我們的飲食是接觸這些有害物質的主要來源。
  • 太空人在太空中的生理需求如何解決?現有的科技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那麼以目前的科技,我們能夠解決太空人在太空中的性需求嗎?科學家們開始了一些列的研究。早在1979年的時候,前蘇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曾在老鼠身上進行過太空繁衍的實驗。1979年,當時的蘇聯在進行一項太空任務時將機制老鼠送上了太空,整個實驗過程持續了18.5天,在這個過程中老鼠們有著充足的生活物質和棲息空間。令人震驚的事發生了,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這些老鼠竟然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禁慾行為。雖然這些老鼠的精氣神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唯獨對繁衍失去了興趣。
  • 化學界的五顏六色 ▏初中化學-常考物質顏色及物質構成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氣體的顏色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18、黃綠色氣體:氯氣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一、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 太空中的分子亞甲基,氰胺,乙烯醇和聚乙烯都有什麼共同點?
    注意太空中的分子,亞甲基,氰胺,乙烯醇和聚乙烯都有什麼共同點?它們都是在太空中檢測到的分子,並且都包含在我們最近對宇宙化學構成的普查中。尋找複雜性自從1930年代在星際介質中首次發現亞甲基(CH)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許多分子-通過化學鍵將兩個或多個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分子-他們知道必須存在於我們自己的星球之外。對分子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星際介質的化學演化,行星的形成以及我們周圍宇宙的物理條件和過程。
  • 涼拌菜中竟然要檢測丙二醇?這是什麼化學物質,有害嗎?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 作者:秋豐涼拌菜是我們平常經常享用的美食,不僅品種多、口味豐富,還吃起來非常方便,為高質量生活增添了許多美味和便利。先從這個公告的名稱說起,這則公告的名字叫【關於發布《涼拌菜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測定》等6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名稱,雖然不明白「丙二醇」是啥物質,但肯定會有疑問「涼拌菜還要檢測丙二醇?」
  • 香氣中的化學(一)
    本文來自Chem-Station日文版 香りの化學1 webmaster翻譯投稿 炸雞 校對 HaoHu我們所處的世界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香氣」。從來自天然的花香,食物的香,體味到人工製造的香水,合成香料,總之有各種各樣的「香氣」。
  • 塑料中常見的7類化學物質,增加癌症、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疾病風險
    這些塑料被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包裝、建築、地板、食品生產和包裝、炊具、保健用品、兒童玩具、休閒用品、家具、家用電子產品、紡織品、汽車以及化妝品等等。在塑料生產過程中,許多內分泌幹擾物(EDCs,一類外源性幹擾內分泌系統及器官的化學物質,如雙酚類、烷基酚類等),常被用作添加劑,從而使其具備某些特性,比如顏色或柔韌性;此外在塑料生產或循環再利用過程中,也可能被內分泌幹擾物汙染,如苯乙烯、二惡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