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的人有多可怕:我是李白,我也不和杜甫做朋友

2020-12-14 偷得浮生話情詩

公元744年,李白、杜甫相見洛城。詩仙、詩聖志趣相投、一見鍾情,那句粘膩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不僅讓人腦補出二人床前踢被子,舉頭望明月的浪漫畫面,從此讓「李杜情」成為中國文化圈的一段佳話。

不過很多人在說到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時,多半會為杜甫鳴不平,感覺是兩個人一生在上演一個虐、一個追的劇情。證據就是杜甫一生不斷地給李白寫詩,可考證的就有15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考證的只有4首。當然還有人說是在李白被流放後戰亂不斷,可能是李白寫了,但是被遺失了。其實算起來,自杜甫《夢李白二首》後,確實李杜之間互動就少了,可是原因真的就是車馬很慢、世道很亂嗎?我覺得,這兩首詩很可能就是李杜情終結的原因。

夢李白二首【其一】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其二】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寫這兩首詩是聽聞李白流放夜郎摯友落難,而且是政治流放,誰都知道難以挽回,只能遵從,不送來些慰籍和鼓勵也不就算了,卻還能寫得兩首通篇負能量的詩來,也真是讓人無語。詩裡幾乎是想盡一切最壞的情況來「祝福」李白,其中不乏「死別已吞聲」、「路遠不可測」、「舟楫恐失墜」、「寂寞身後事」。翻譯過來就是:你去了就沒法活著回來,好慘啊,太慘了!

李白是個樂天隨性之人,始終對在京都萎靡的生活感到厭倦,總覺得自己一身抱負得不到施展,後來一腔報國熱情被人利用,捲入政治風波,險些喪命,後被流放,其實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可被小杜杜這樣毫無用處的哭訴一番,反而是把這場死裡逃生給拍板定性成了死路一條,更要命的是兩首詩韻腳得當,朗朗上口,更方便世人傳頌李白的倒黴事。

人在面對挫折苦難時,有時候並不會覺得苦,覺得難,自己或旁人鼓勵一下挺一挺也就過去了。流放對李白來說,從來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後來更是跟賀知章等人成立了一個小旅遊團,到處遊山玩水,並稱之為「酒中人仙」之遊,連皇帝召見都不聽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同樣是落難,李白給杜甫的詩句,就顯得一身正氣,十分爺們。

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這大概就是朋友兄弟之間該有的狀態,誰都有失意的時候,但越是低谷就越是要少喝酒聽曲,不能消極面對。而是要振作自己,重整旗鼓。

可是,李白的詩對於落魄的杜甫來說,就像杜甫給李白寫的那兩首一樣,都顯得沒有什麼作用。杜甫後半生過著「酒債尋常處處有,朝回日日典春衣」的日子,小兒子被活生生餓死,自己後來也死於饑寒交迫。

因才華而結緣,卻因不同的性格、命運,最終行同路人。所以負能量的人不一定會毀了你的生活,禮貌地保持社交距離就行。

#古詩詞##詩人##一起來背古詩詞#

相關焦點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我只能說:「不會吧?」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
  • 史料記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奇聞軼事
    有專家考證:杜甫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杜甫和李白之間的奇聞軼事吧。杜甫和李白,一位「詩聖」,一位「詩仙」。古語有云:"仙近於天,聖近於地",他們都是詩中的王者。很多人可能會有「王不見王」的想法,認為向他們這樣的「詩中王者」,肯定各自處在不同的時期。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告訴我們要多讀書,書讀得多了,自然寫文章就容易多了。這句話來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當時的杜甫正想通過這首詩把自己推薦給一位韋姓的大官,這句話其實是杜甫對自己的概括。作為詩壇史上一顆耀眼的星,杜甫留給我們的是大量的詩篇,我們從小就背他的詩,然而在那些古詩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飲中八仙歌,李白與杜甫間的不解之緣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在這首詩立,杜甫完全就是一副鐵粉的姿態,不僅投李白所好引用了大量的道家術語,還和李白約定一起到梁州、宋州一帶去採拾瑤草。
  • 李白:《聖經》裡的金句,早已書於我的筆下!杜甫:莫要小瞧我!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5、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聖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6、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聖經》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 杜甫以詩寄情,贈詩十五首給李白,李白只回兩首!
    第二年的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相遇,兩人的感情不斷升溫。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一同去齊州拜訪名師。一直到冬天,李杜兩人才分手。聞一多是這樣評論「李杜」的相遇:「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像,譬如說,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
  • 我的老公是李白
    因為很少有機會出門逛,我只好每天看書寫詩彈琴,誰知道外面的人開始稱我為才女。上門提親的人越來越多。可惜這些來求婚的傢伙,要麼都是官富二代的浮誇樣子,沒有一點才華氣質,要麼就長得巨醜還一副翩翩公子打扮,真是太傷眼睛!我只能把他們通通趕走了。結果外面開始流傳:「今人難娶宗室女,除非神仙下凡來!」真能八卦,不過本姑娘也正是這麼想的。
  • 太陽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從表面來看,杜甫似乎在規勸李白: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但實際上,李白心雄萬夫,有濟世之才,卻終不為統治者賞識,只能淪落飄泊,整日痛飲狂歌。杜甫讚嘆他蔑視權貴的品格,也嘆息他的遭遇,詩中運用反詰的語氣發出的詢問,看似在埋怨,實則是為他抱不平。
  • 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
    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被稱為古今七言第一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由杜甫抄刀手筆,於此杜甫也被稱為了「詩聖」,那麼這個詩聖又是不是有些言過其實呢?杜甫在世時,也僅僅是一個小官員以及一個「悲觀主義者」,多一詩歌來惆悵情緒,詩聖之名是後世之人給他戴上的,但不得不說這個帽子的含量有點「假」。如何假?我覺得分量遠遠不夠,杜甫的詩不僅僅是局限在文壇之上,也不是一味的述盡惆悵,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畫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杜甫太瘦,李白寫了首詩「譏諷」他,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詩中的主人公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和李白。因為杜甫太瘦,李白寫下一首搞笑詩作「譏諷」他,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讓人落淚。它就是《戲贈杜甫》。全詩如下: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首詩大約作於公元748年的秋天。當時,李白年近50,滿腹才華與報負,卻因為「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而被賜金放還,四處漫遊。
  • 話說詩聖杜甫是詩仙李白的「迷弟」嗎?
    詩仙李白(701-762年),詩聖杜甫(712-770年),一看就是一對好磕的兄弟情,史稱「大李杜」。當然,他們倆的友誼,僅用一句兄弟情,是無法概括的。曾有人戲稱杜甫是李白的『迷弟』,如《李白我想你了》(贈李白),《我和李白一起去找老範玩》(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我夢見了李白》(夢李白二首),《想起我和李白、高適在一起的日子》(遣懷)。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跨越世紀的偉大相遇
    先看看李白和杜甫的簡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自從十年前考進士不第後,杜甫就一直遊歷四方,過著「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此時遊歷到了東都洛陽。李白呢?一直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他,有一天真的收到了皇帝的詔書,天寶元年,唐玄宗召他進宮,他興奮得寫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語。但是進宮後發生的一切卻不是李白所願,皇上只把他當作一個御用文人使用。
  • 其實,李白並非富家身,杜甫也非生寒門
    《新唐書文藝傳》徑直引用李白自己的話,說他「輕財重施」;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斷言李白的父親是富商,「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不然他不能夠攜帶著那麼多的人作長途羈旅。他入蜀以後,把李白養成了一個漫遊成癖,揮霍任性,遊手好閒,重義好施的人,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商人地主。」當代著名李白研究專家安旗先生也說李白「確為富商子弟」,並且認為李白一生不少時間客居金陵和揚州,「也跟他富商出身有關」。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內杜二人也!」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後來人們對此有著至高的評價,學者聞一多盛情謳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是太陽與月亮的相碰。同樣的時代、同樣的高才,讓兩個惺惺相惜的人有著太多的共同語言,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從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表面看似「高端黑」,暗裡狂吹「彩虹屁」
    在唐朝,李白最火的那些年,杜甫「毫無名氣」,只能跟在詩仙屁股後面做一個小迷弟,所以近來網友開玩笑說,杜甫為李白寫了一輩子詩,卻沒有得到過回應,哎,要我說這都是瞎操心,能和偶像一起交上朋友一起睡,寫不寫詩哪有那麼重要!杜甫為什麼如此愛李白呢?
  •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真有那麼「塑料」?靈魂上的契合,才是神仙友情
    如果大家有了解過李白和杜甫之間的事跡,那大家一定知道,杜甫是李白這個人的頭號迷弟。同樣作為一個有才華的詩人,杜甫寫給李白的詩非常多,例如《贈李白》、《夢李白二首》、《春日憶李白》等等。但是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卻屈指可數,可考證的似乎只有兩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這兩個人難道是塑料友情嗎?
  • 詩聖杜甫,詩仙李白:心靈相通的雙子星光照千古
    杜甫和李白生活在相同的時代,經歷了盛唐的輝煌和沒落,杜甫出道晚於李白,曾經也是李白的擁躉。二人相互交集很多,相互之間成就彼此付出且有回報一段友誼佳話,頗有「心心相映」之感。兩個人的詩篇風格又大相逕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交相輝映,郭預衡先生曾說:「李白與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光照千古的雙子星座。」
  • 李白有多狂?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李白在當時就是全民偶像,唐玄宗親自宣召他入京,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汪倫對他敬仰萬分,從皇帝到平民,各個階層都膜拜他的身影,傳頌著他的作品。杜甫則不同,他的詩歌流傳並不廣泛,也不是眾星捧月的偶像,他沒有「鬥酒詩百篇」的天賦,只能以勤能補拙,終成大器。杜甫的地位,那還是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元稹、白居易不斷推崇之下才樹立起來的。
  • 李白的「詩仙」,杜甫的「詩聖」,分別是誰封的?原來差距這麼大
    對此,是有明確記載的。李白曾寫過《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中有言: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所謂「謫仙人」,意思就是被貶謫到人間來的仙人,極言李白之才,非凡人所能有。賀知章比李白年長42歲,是當時的太子恩師、文壇泰鬥,在士大夫階層以及民間鄉野,均有著極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所以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之後,李白的「詩仙」名號便逐漸確定了下來。
  • 杜甫在這首詩中居然這樣批評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非常好的朋友,兩人互相欽慕。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可以說是李白的小迷弟了,因為杜甫有15首都是寫給李白的,其中專門寄贈和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例如:「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些都是杜甫為李白而寫的。宿心親、共被、攜手等詞表明了他們的親密關係,真可以說是「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