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像耶穌》是一本現代人談耶穌的書,是古倫神父為身處現代社會的你我所撰寫的一本有關耶穌的書。他從50個角度切入,讓我們看到耶穌真實的一面,並借著作者所提「默想與實踐」的建議,和耶穌一起審視我們的日常生活。
製造分裂的耶穌
一個在團體裡製造分裂的人,他的內心必定是分裂的;誰和自己和好,他也必定對別人發揮和解的影響力。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耶穌不應該是個製造分裂者。因為我們認為,他與自己是合一的,他的生活與天主和諧一致,但是路加還是傳遞了耶穌這番充滿挑釁意味的話。
這是當時耶穌對他的聽眾所提出的挑戰,或許這些話也曾讓有些讀者生氣。耶穌所謂的「分裂」到底是指什麼?在希臘文中,這裡用的字是「diamerismos」(「分為兩半,分裂」),而瑪竇用的是原來的詞「刀劍」(瑪10:34)。對路加而言,這聽起來可能太暴力了,因此他以「分開」、「分裂」這個詞取而代之。耶穌不只要求人們離散和分裂,他本身就會使人意見分歧,因為他不迎合別人的意見。當耶穌發表談話時,會有人贊成,也會有人反對他的見解,但耶穌不會為了怕別人反對他,而說模稜兩可的話。相反的,他向人提出挑戰,這使得有些人會拒絕他的挑戰。耶穌宣稱,這個挑戰甚至可以使一個家庭完全分裂、離散;並認為,每個人都應替自己做決定,不應該因錯誤的顧慮而順從別人,這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活做最基本的決定,因為這是他自己要過的生活。
耶穌不是因為自己內心分裂而製造分裂,他只是將人與人之間的分裂現象揭露出來。他揭發這種表面看似和諧的家庭生活,大家和睦地在一起其實只是一種表面的假象,他們互相迎合對方,不是出自於愛,只是為了貪圖方便。但在這個遷就迎合的背後卻聚積了許多怨懟和不滿,使得一個家庭分裂。耶穌之所以用這些話去挑起大家的注意,是為了讓每個人決定自己要走的路,讓每個人能信任天主,以便他能走自己生命最原始的那條路。
如果我們把耶穌稱為一名「駭客」的話,就更能強化他話語中的挑釁成分。他把沙子撒到大企業的作業系統中,而這些大企業的電腦都是互相連線的,他們認為一切都在掌握中。耶穌用他的愛將一個只顧不斷擴張利潤的企業軟體弄得亂七八糟,而他愛的極致就是死於十字架上。他不斷製造分裂,使得這企業內的人開始思考,他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每當耶穌感覺到,人們替自己建造一棟堅固的建築物以便躲在裡面時,他便製造分裂。
對我而言,這個製造分裂的耶穌還帶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許多人還沒有決定走自己要走的路,他們毫無意識地與其他人(尤其是他們的家人)生活在一種共棲的狀態。他們會去迎合遷就別人的意思,符合別人的期待。但耶穌卻向我們提出挑戰,要求我們去尋找自己的路,去發現真正的自我;而這隻有在與他人的期望保持距離時才可能辦得到。只要我內心還眷掛著他人的期望,我便只好在迎合他人期望和滿足自己願望間的狹縫遊走,永遠到達不了自己的內心。
只有在我自己完全不倚靠別人時,我才能夠真正自由地和我周遭的人溝通;這時候,我們才能相遇、相知。如果我們互相交織而且分不清彼此的界限,我們就無法分出對方的秘密或自己的身份。耶穌希望兩個成熟、獨立的人的相處是這種自主的關係。但在這之前,他們必須經歷分裂、保持距離和自我設限。只有經由這種方式,彼此的關係才有可能結出果實。
默想與實踐
1. 你會為自己劃清界限嗎?還是你寧願讓對你懷抱期望的人生氣?別人當然可以對你提出期望,但你自己卻可以自由地決定,你要滿足這些期望到什麼程度。有些人喜歡對別人生氣,但事實上,他們是在對自己生氣,因為他們無法為自己劃清界限。好好的劃清界限可以發展出良好、清晰的關係。
2. 你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如何?無論遠近親疏,你都和他們保持健康的關係嗎?還是這只是一鍋情緒粥,連你自己都分不清楚個中的關係?你會把自己的感覺與需求和別人的感覺與需求混為一談嗎?
3. 你認識因自身的分裂而去製造分裂的人嗎?你會為身邊的人製造分裂嗎?你會分辨病態和不健康的分裂以及健康、清晰的分裂之間的差別嗎?耶穌就是用這種健康清晰的分裂來要求我們尋找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