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成「一帶一路」合作熱點

2020-12-07 澎湃新聞

清潔能源成「一帶一路」合作熱點

2020-12-07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朱妍 中國能源報

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全球能源轉型力度不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潮流沒有改變。多個國家和組織均提出綠色復甦相關計劃與倡議,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復甦。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可再生能源豐富,但現階段對傳統化石能源依賴比較嚴重,能源轉型壓力仍然較大。許多國家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視為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但由於資金不足、裝備製造技術薄弱、專業技術人才欠缺等,發展進程較慢。」12月3日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林山青表示,中國將通過技術支持、能力建設、諮詢服務等方式,助力「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產業。

記者了解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個國家和組織已提出綠色復甦相關計劃與倡議,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復甦成為國際共識。「儘管世界還面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潮流沒有改變,能源領域加強多邊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方向沒有改變,各國人民對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美好願望沒有改變。」林山青稱。

(文丨本報記者 朱妍)

可再生能源年均投資超20億美元

截至10月,中國的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量為8.7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比重超過41%,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均為世界最大,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電力系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批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合作項目持續推進。

國家能源局國際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總體呈增長態勢。「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發展,我們將在綠色能源投資領域,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作為歐洲最早加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的國家,馬爾他是其中代表。「過去,我們的電廠依靠柴油發電,設施老舊、技術落後,不但效率低,還常常掉線。燃燒柴油及其他化石能源,既不清潔環保,價格也高。」馬爾他駐華大使卓嘉鷹表示,通過與中國上海電力合作,馬爾他用上了清潔電力。「天然氣發電效率更高,二氧化碳等排放卻比柴油低得多。我們還在計劃發展海上光伏、風電,以此提供可負擔的清潔電力。」

林山青表示,疫情發生後,中國堅持把發展清潔能源作為促進能源經濟復甦的重要抓手,大力引導風電、光伏行業擴大投資,綠色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根據各國實現包容性復甦的需求,中國將進一步圍繞能源轉型和綠色能源等領域,推動建成一批經濟效益好、示範效益強的最佳實踐項目。

就業崗位未來10年將翻番

記者了解到,在綠色復甦進程中,「碳減排」成為多國關注的焦點,清潔能源發展更受重視。

「今年,阿爾及利亞制定了能源轉型戰略,目的就是要引入最先進、最務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可持續的能源方案,解決環境挑戰。」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介紹,當地日照時數可達3200小時/年,未來將重點關注高效照明、太陽能熱水器、建築等清潔能源利用領域。到2024年,力爭實現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4000兆瓦;到2035年,進一步提升到1.5萬兆瓦。「為促進合作,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建立外商投資框架、減少投資審批等。」

匈牙利駐華使館公使戴彼得介紹,基於歐盟設定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匈牙利將碳減排上升為國家政策,並在今年6月制定相關規劃。「電力行業轉型是核心,計劃到2030年,90%的電力供應實現脫碳。發展清潔能源,不僅是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匈牙利和中國等其他國家合作的公約數。」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知識、政策與金融中心主任拉比婭·法魯基進一步稱,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佔全球發電裝機的比重將大幅增加,帶動大量投資與就業機會。「除了可再生能源項目,還將對能源體系、能效水平、基礎設施等進行投資。2020-2030年,總投資預計將達到49萬億,每年投資額約在4.5萬億,相當於2019年的5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未來10年將新增加1倍的就業機會,僅光伏一個行業就將創造約1200萬個崗位。」

進一步實現金融與技術的緊密結合

面對投資熱潮,多位專家也發出提醒。「能源項目投資規模較大,5-10年內往往難以收回成本,因此伴隨著資產擱置等風險。包括可再生能源項目在內,投資者必須謹慎,考慮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回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郝博霖表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擴大能源的可及性,避免市場失靈。

阿爾及利亞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思邁樂·哈樂發衛認為,各國仍需加強可再生能源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綠色能源產品及解決方案的了解,構建綠色多元、風險可控的綠色產業投融資體系。產業方也要致力於穩定高效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技術的經濟性和穩定性。通過金融和技術緊密結合,共同促進能源綠色轉型。」

「相比傳統電力,可再生能源項目金融屬性更強,但目前,融資層面仍面臨三個問題。」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陳觀福指出,一是規劃引領不夠導致消納問題突出,項目投產後難達預期,影響金融機構投資評估;二是部分新能源財政補貼滯後,投資商面臨較大資金壓力;三是模式匹配不強,不少國家仍參照傳統電力項目的風險評估體系,融資條件苛刻、融資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能源項目的開發。

陳觀福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項目的支持,讓其能夠區別於傳統電力項目,發揮更強競爭力。針對自身特點,調整金融機構對新能源項目的風險評估體系,並創新商業模式,簡化融資流程,提升融資審批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由此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能源項目的可行性。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原標題:《清潔能源成「一帶一路」合作熱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論壇舉行
    9月29日下午,「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舉行分論壇——「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論壇。論壇邀請來自全國各界的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等進行精彩演講,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場豐富的綠色能源「思想盛宴」。  主辦單位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同志在論壇致辭中說,當前,正是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機。
  • 積極推動形成「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大合唱」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12月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在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引領下,中國的能源國際合作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批重大能源合作項目落地實施,能源合作多邊、雙邊的機制也不斷完善,能源政策還有技術交流日益頻繁,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 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超過化石能源
    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環保技術和綠色產業合作項目不斷落地,中國與相關國家一道,加強在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發展,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12月1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在京舉行政策研究專題發布暨研究院啟動活動,發布了多份很有含金量的研究報告。
  • 「一帶一路」多邊化發展有利中美基建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七年多來,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並與65個沿線國家中的56個籤署了雙邊投資協定。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觀象臺)
    近年來,中國政府陸續發布系列政策文件,強化相關頂層設計:2013年的《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要求企業需按照東道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開展汙染防治工作;2015年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要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2017年的《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合作規劃》明確了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和任務措施
  • 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專職副主任呂建中:培育和優化「一帶一路」能源技術創新生態
    ——專訪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 呂建中本報記者 劉泊靜 朱怡 劉欽壯 李欣智 範超
  • 中國「一帶一路」能源融資中有多大比例是「綠色」?
    (來源:微信公眾號「國際能源小數據」ID:gh_fcc26c741888)環保組織認為對化石燃料不僅對氣候變化和當地生態有害,而且在經濟上也是一個不確定的賭注,因為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變得越來越便宜。
  •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出席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並回應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白皮書說,中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白皮書顯示,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
  • 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
    作者: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 周國梅  在各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國際社會的攜手努力更加凸顯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
  • 中國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清潔能源佔比達到23.4%
    中國在能源政策方面呈現出以下新特徵: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民生用能放在首位,加強能源普遍服務;二是堅持清潔低碳導向,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高清潔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三是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步伐,推進能源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協同技術進步;四是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建設高標準能源市場體系,不斷釋放市場活力;五是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全文)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中國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絲路基金」投資達40億美元,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這些新型金融機制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金融機構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形成層次清晰、初具規模的「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在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的實踐中,部分企業由於環保意識不足、對各國環保現狀、環保立法缺乏了解,在項目投資前期對環境風險評估不足,導致項目遭遇當地民眾反對或國際環保組織的阻撓甚至起訴,給項目造成停工甚至取消風險。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
  • 關注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一、「一帶一路」覆蓋的主要國家根據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歷年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統計的國家共有63個,在和中國有投資貿易合作的全部國家與地區中,「一帶一路」國家佔比32.6%。
  • 首個共建「一帶一路」與防疫合作宣言在日發布
    19日下午,「一帶一路」緊急特別論壇——「新冠肺炎之禍與亞洲防疫防災食品安全體系構築」在日本參議院議員會館圓滿舉行。論壇發布了首個由民間有識之士擬定的共建「一帶一路」及防疫合作民間宣言。論壇由日本首家「一帶一路」高端研究智庫——「一帶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國際共同體學會及亞洲聯合大學院機構主辦,日本商業信息協會、日本華人教授會議及村山首相談話繼承與發展會共同舉辦。
  • 雲南:「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技術轉移研討會在昆明成功舉辦
    雲南:「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技術轉移研討會在昆明成功舉辦發布日期:2020-12-22 17:36瀏覽次數:1次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和雲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
  • 專訪:「一帶一路」倡議是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部分——訪法國...
    一帶一路」倡議是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部分,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和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大型國際項目也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拉法蘭說,「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在抗擊疫情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相關合作國家的優先發展領域,「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助於推進相關項目的融資和建設。
  • 中國與烏克蘭政府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
    2020年12月23日,在中烏政府間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劉鶴與烏方主席斯特凡妮希娜的共同見證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與烏克蘭經濟發展、貿易和農業部副部長卡奇卡.塔拉斯分別代表中烏兩國政府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烏克蘭政府關於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規劃》。
  • 【直擊】周三大講堂 | 深耕七載 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深耕七載,春華秋實,『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豐碩。」陳懷海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帶動全球互聯互通不斷加強,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等建設持續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引領效應持續釋放,經貿合作水平持續提升;共建「一帶一路」支持多元化投資,鼓勵國際產能及第三方市場合作,目前我國已與14個國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
  • 「一帶一路」倡議助中拉合作更進一步
    拉美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就得到拉美國家積極響應,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也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中國與拉美通過高層交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拉論壇等多個平臺,共同描繪合作藍圖,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延伸至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