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 呂建中
本報記者 劉泊靜 朱怡 劉欽壯 李欣智 範超
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是中央確定的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中唯一一家來自企業的智庫,也是目前能源行業唯一的國家高端智庫。在10月18日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上,中電傳媒記者獨家專訪中國石油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呂建中,圍繞會議關鍵議題,就「一帶一路」能源綠色低碳合作和技術發展展開對話。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對推進全球能源轉型和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有何意義?
呂建中:當前,全球正在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各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降低碳排放,推動經濟綠色復甦和發展。這其中,能源轉型對全球的綠色轉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國家,有資料顯示,「一帶一路」國家碳排放佔全球的60%。因此,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促進能源轉型,減少碳排放,對全球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意義十分重大。
此次會議以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為重要議題,這為「一帶一路」國家推進能源轉型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也將推動各國為全球綠色轉型做出更多貢獻。
中國電力報:對能源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有何建議?
呂建中:回顧歷史上的每次能源轉型,都是技術革命驅動的結果。也可以說能源轉型能否實現,最終取決於技術進步、技術創新。
當前的能源轉型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方面是傳統能源的清潔低碳利用,特別是化石能源依然在全球的能源結構中佔有重要分量。要用好這部分化石能源,研究化石能源綠色發展技術。另一方面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還面臨著很多技術難題和挑戰。雖然說近年來我們的新能源技術已取得了重大進步,推動新能源成本大幅降低,一些新能源發電成本已經可以與傳統能源競爭,但新能源具備不穩定性、間歇性特徵,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儲能技術。特別是我國正在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多能互補耦合發展。
未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和能源轉型,都需要各國攜手推動技術創新。
中國電力報:我國應如何把握好在綠色發展、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如何提升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水平?
呂建中:建議把我國綠色轉型發展,特別是為實現「3060」目標所實施的一系列措施,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尤其在技術合作和技術創新方面,我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要鼓勵多種技術共同發展,兼容並蓄,各展才能。在規劃的設計上和方案的實施上,要明確成熟的技術路線,規避技術轉型甚至顛覆帶來的風險。
第二,要培育有利於各方共同推進技術創新、推動能源轉型的良好生態,推動政、產、研、學、用深度融合,讓大家在創新鏈條中各展才能,充分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尤其是「一帶一路」各國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參差不齊,還需要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使技術的傳播性、推廣性與能源轉型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要處理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知識共享、先進技術推廣之間的關係。只有保護好技術的專有性,保護好智慧財產權專有性,才有利於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但過度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利於新技術的推廣,不利於以知識共享帶動落後國家或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的國家跟上技術進步和能源轉型的步伐。因此,在「一帶一路」技術創新實踐中,要建立一套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和知識共享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各國共同為人類社會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劉泊靜 朱怡 劉欽壯 李欣智 範超
編輯:王怡然
校對:郭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