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 這部劇聚焦了很多社會點 , 圍繞四個家庭 。還涉及了網絡暴力 、為死刑犯辯護 的人權律師 、精神病患者和家庭 ,媒體殺 人 。我相信他們做了充足的調研 ,這劇情真實死了 ,沒有絲毫作秀成分 ,每一個的痛苦和原 因都貼近生活和心理。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標題真好。好人和壞人,沒有標準。
因為 殺人犯想成為機械天才 , 而父母讓其從商 , 而後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是天才制武器 , 在影院隨機殺人 , 他說這是他這一輩子一定要做的大事 。 其實除了自己 , 別人又真正做 錯了什麼呢 。其實他 ,曾經 ,也是個很乖的小孩啊 。如果隨殺人發生了 ,殺人犯的父母和 妹妹就要一生戴上 「 殺人犯的 …… 」 這樣的頭銜嗎 , 受害者的親人對他們的謾罵是他們本身該承受的嗎 , 媒體的肆意拍攝居住地點不也是一種惡嗎 ?
而且 關於律師這裡 ,其實又讓我懷疑關於死刑犯的問題 ,又給了我一些答案 。人權,精神病 患者同樣有人權 。但我還是想不通 。無解 ,被害者家屬的痛苦是真的,仇恨也是可以理解的 , 就算知道和犯人家屬無關,我們也無法要求不滋生仇恨。所以說,永遠不要和人性對抗。
說實話 ,律師窮盡一生在為那些罪該萬死卻有精神障礙人辯護 ,他被人潑糞水 ,被萬人謾罵 , 收入薄且不被家人理解 ,他也知道殺人償命 ,可是他想要知道的是為什麼他要殺人 ,從而引 導社會避免這樣的事情 ,或許由於精神判定 ,殺人者由死刑變成了無期徒刑 ,但是在他眼裡 , 讓一個腦袋不清醒的人 死去 沒有任何意義 , 讓他清醒 , 再讓他反省 , 這才是正義 。
而我 就這樣懷著這麼悲觀的想法繼續看下去 ,一些劇情改變了我的想法 ,我也才明白這部劇想也告訴我們什麼 。雖然潰爛 ,雖然絕望 ,但不論是經過了兩年 ,還是十年 ,都要慢慢地走出來 。因為這是漫長的一生 ,理念和鬱可唯的換了人間挺像 。論是自我救贖 ,還是他人的 幫助,放下、原諒自己都很關鍵。
漸漸地 ,寫著寫著又也哭了 ,當我看見這一秒聚焦在被害人家庭上 ,媽媽進入兒子房間 ,到影院時放聲痛哭 ,自責自己為什麼把兒子一個人落在影院 ,下一秒聚焦在殺人犯家庭 ,妹妹自責如果自己當時追問哥哥就好了 …… 太難過了,當痛苦降臨時我們總是容易自責。還有,兩個都很痛苦的家庭卻只能繼續痛苦下去 ,想要前進一都太艱難了 。就算傷人者家庭沒錯 ,卻也沒有辦法乞求被害人家庭原諒。
但 面對苦難哪有那麼容易原諒呢 ,只得無助而悲壯 的問一句 「 為什麼是我? 」事件的爆發和系統的崩潰由各方造成 ,環環相扣 ,只要弱小力微的人在研究土壤 。幾位演員確實貢獻了神級演技 ,敬佩且爆哭 。片中兩次響起這首 ,不自禁跟著哼 ,陽光難得有了溫度 。好人和壞人其實就是 我們與惡的一瞬的距離 。
最後結局很美好 ,我希望如此吧 ,但也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走出來的 。社會真的應該強調一下心理治療,至少在我身邊我並不覺得這是足夠引起重視的,尤其是理諮詢這方面。而且我希望心理諮詢可以有效,這對醫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