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冬:潛伏父親傅作義身邊,勸其起義解放北平,晚年結局如何?

2020-12-21 溫度歷史

如今北京城內的故宮等諸多文化歷史景點遊人如織,70多年前的北平卻面臨一場戰事,這些歷史遺蹟很有可能毀於戰火,而不是像今天這樣完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一般人或許都會認為,戰爭是男人的事情,但在使北平免遭戰火的過程中,一位年輕女子卻起到了關鍵作用。她就是時任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的長女傅冬。

傅冬原名傅冬菊,於1924年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義與原配夫人張金強的長女。傅冬出生時,傅作義已經升任晉軍團長,當時北方地區軍閥混戰,傅作義常年在外帶兵打仗,少有回家的機會。1929年,已經升任天津警備司令的傅作義,認識了年輕的劉芸生,不久之後又結了一次婚。

在舊社會,娶妻納妾是一件常見的事,尤其是達官貴人之家。但張金強卻難以接受這個現實,雖然沒有改變與傅作義的夫妻之名,但兩人關係不可避免地受出現裂痕。張金強大多數時候獨自生活,一個人承擔起子女的撫養責任。傅冬在山西太原長大,童年大多數時光只有母親的陪伴。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華北方面日軍直取山西。傅冬剛念到初二,日軍已經打到娘子關。母親張金強帶著傅冬和另外兩個孩子輾轉到西安避難,並把傅冬安排到銘賢中學念書。然而,西安也是不安全,沒多久日軍飛機就開始對西安轟炸。母親只能帶著一家人到輾轉到重慶避難,傅冬進入了南開中學學習。

當時南開中學國民黨高官子女很多,大家經常聽長輩們討論國事,個個算得上見多識廣,在學校討論國內局勢和抗日救亡的話題非常多,思想上比較進步。在這樣的氛圍裡,傅冬總害怕自己落後於同學們,經常看蘇聯的電影和書,只要有抗日救亡的組織,她就積極參與其中,後來她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外圍組織「號角社」。

「號角社」每到周末都會組織同學到重慶《新華日報》社參加進步讀書會,接受革命教育。在這裡她還見到了當時正在重慶工作的周恩來,周勉勵她不要光讀「書本」的書,也要讀好「社會」這本書。傅冬覺得周恩來很親切,叫了一聲「周伯伯」。周笑著糾正說:「不能這麼叫,要叫周叔叔,你父親比我還大三歲呢。」從這以後,傅冬的思想表現得更為進步。

從南開畢業以後,傅冬進入西南聯大外語系學習。父親傅作義雖已是高級將領,但出身普通農民家庭的他,生活一貫樸素節儉,並以此要求子女,對錢控制得非常緊。除了學習和生活極少再給其它費用,有時候郵寄不及時,傅冬不得不去給人當「家教」賺點夥食費。不過這樣反而使傅冬跟同學們走得更近,她到西南聯大時衣著打扮、言談舉止都毫無官家子弟做派,性格又比較開朗,很受同學們喜歡。

龍雲主政雲南時,政策開明,不限制言論。西南聯大又是由多所名校合辦,各種新思想在這裡迸發,不少學生都是地下黨員,使得西南聯大有「民主堡壘」之稱。傅冬也很快加入了「民主青年聯盟」,她的思想和覺悟有了進一步提高,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在一次活動中被軍統特務追趕摔倒扭傷了腳,一起參加活動的聯大新聞系同學周毅之飛跑過來,把她背回宿舍,還經常過去照料,久而久之兩人互生愛意。

1945年抗戰勝利後,傅冬從西南聯大畢業。父親原本要將她送到美國留學,但傅冬堅持要在國內發展,也拒絕父親幫忙安排工作。傅冬向天津《大公報》投了求職信,被報社聘任為記者,負責《時代青年》和《婦女》兩個副刊的編輯工作。當時記者是一個時髦的職業,而且外出採訪可以接觸到各行各業的人物,也便於掩護自己的行動。

在報刊的內容選擇上,她的組稿對象,大多是進步青年,若隱若現地反映出青年和婦女對於實現和平、民主、自由的追求,遇到罵父親的稿子也照登不誤。這兩份副刊成為國統區內宣傳新思想的一個重要陣地。不僅在宣傳上出力,傅冬每次回家都要「順走」父親不少辦公箋,用這種箋開出證明,負責聯絡的同志就可以在華北國統區內安全地走動。

有人把這些事情告訴了傅作義,傅作義似乎要看出了端倪,問傅冬:「你是不是共產黨員?」

傅冬回答說:「我很想參加,但是不夠資格。」

傅作義很不屑地說:「人家不會要你的,你是什麼身份?」

抗戰勝利後,因為接收問題,傅作義在華北地區對八路軍動武,先後攻佔了綏遠和察哈爾西部解放區。1946年6月,又出動3.2萬兵力突襲了集寧,攻佔大同和晉察冀解放區首府張家口。傅冬對此非常不滿,連夜跑到張家口與父親爭辯了一個晚上。

父女兩人就國內局勢,你來我回,情緒激動。傅冬分析了國民黨必亡的道理,問父親幫著他們打內戰將來的道路打算怎麼走?傅作義最後生氣地說:「你剛出校門,對社會了解多少?小小年紀哪裡懂得我的苦衷!」雖然兩人不歡而散,但這一夜的爭論或多或少讓傅作義有所觸動,也更明白了女兒跟自己站在了相反的立場。

1946年秋,傅冬向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報社有許多聯大的老同學,對她比較了解。組織很快就決定要對她進行考察,並讓她寫一份自傳,會有一個人拿著報紙的人過去取。第二天傅冬緊張地在宿舍等待,突然有人敲門。她打開門一看是男友周毅之,有點失望。結果他拿著一卷報紙,在傅冬眼前晃來晃去,原來他就是來取自傳的,這時傅冬才知道男朋友早已是黨員,高興得跳了起來

1948年11月2,遼瀋戰役戰役結束,四野大軍入關在即。4日,傅作義奉命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商討防禦對策。私底下老蔣極力說服他指揮部隊南撤,並許給東南軍政長官的職務。

但傅作義的處境非常尷尬,雖然有「守城名將」之稱,但當時華北平原無險可守,面對的又是鋒芒畢露的四野,命運堪憂。他部下大多是綏遠人,不願南下,即便同意南下,部隊肯定會被老蔣吃掉。對於一個軍閥出身的將領而言,沒了部隊相當於失去了生命。而西去綏遠,孤軍也必然難以支撐。

他預測遼瀋戰役剛結束,四野大概需要3個月時間休整後才能入關,向老蔣建議把自己部隊擴編到20-50萬,在平津一帶構築碉堡群,收縮兵力,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傅作義的兵力沿著天津-北平-新保安-張家口一線排成了一字長蛇陣,企圖阻擋四野南下。

右一傅作義

在這個緊要關頭,傅冬對父親進行了初次試探,對父親說:「我有一位老同學讓我轉告你,共產黨希望與你合作,和平解決平津問題,避免文化古都北平和工業城市天津再遭戰火摧殘。」

常年周旋於各個派系之間的傅作義非常敏感謹慎,問道:「你老同學是真共產黨還是軍統特務?你可別上當了,要是碰上假的就麻煩了。」

傅冬回答說:「是真的,不是假的,更不是特務。」

傅作義顯然很在意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問道:「是毛澤東派來的,還是聶榮臻。」

傅冬回答說:「是毛澤東派來的!」

傅作義最後表示,這是一件大事要好好思考一下,並叮囑女兒行動千萬小心,不要讓特務盯上她。

11月中,山東《大眾公報》發表了在濟南戰役中被俘的王耀武的《告國民黨官兵書》和《告國民黨黨政機關書》,隨後山東新華廣播電臺又發表了他的廣播講話,這些內容對傅作義觸動非常大。

這次傅作義主動找來女兒問:「你上次說的那位同學到底是不是真的共產黨,在接觸中有沒有什麼讓你生疑的地方?」

傅冬斬釘截鐵地說答:「是真的!」

傅作義說:「那好,你替我發個電報給毛澤東。」

傅冬急忙去找紙和筆,卻被傅作義叫住:「一個字也不能用筆記,對你同學你也只能口授。」

電報中,傅作義流露出和談的意願,並要求派人來北平商討。

但對於傅作義這樣的大員,不給予一定的打擊,是不會徹底醒悟的。1948年12月14日,解放軍包圍北平,但考慮北平城內大量文物古蹟和居民,只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向傅作義施加壓力。此時傅作義也派出親信代表《奮鬥日報》社長崔載之出來談判,不過他仍然心存幻想,漫天要價,以拖延時間,等待戰局轉變。

1948年12月22日,傅作義主力部隊35軍在新保安被圍殲,軍長郭景雲兵敗自殺。35軍是傅作義的嫡系部隊,裝備精良,這支部隊被全殲傅作義猶如心頭剜肉。12月25日,新華社又公布了43名戰犯名單,傅作義位列第35。收到消息當晚,向來面對遇事不動聲色的傅作義在居仁堂大發雷霆。傅冬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上級。

毛主席審時度勢,於1949年1月1日發出了《關於與傅作義談判的六點方針》,解釋了和談的原則立場和政策,傅作義聽後情緒開始好轉,派出代表繼續參加談判。但此時為考慮未來的地位,他並不願意繳械投降,因為即便到了萬不得已時,他仍能從天津港撤離。隨後解放軍向天津發起攻勢,並於1月15日解放天津,俘虜了傅作義親信、天津警備總司令陳長捷。

北平徹底淪為孤城,左右無援,傅作義萬念俱灰,只能於1月22日接受北平和平解放協議,並歡迎解放軍代表入城。傅作義在北平城內的25萬部隊,陸續開出城外指定地點接受改編。1月31日,解放軍先頭部隊進入北平,標誌著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常關鍵的事情。在最後一次談判期間,為了讓傅作義明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1月16日,林帥曾寫了一封措辭非常嚴厲的信,其中列數傅作義部種種罪行,最後提到:「貴軍及貴屬諸反動首領,必將從嚴懲辦,絕不寬恕,勿謂言之不預。」這封信讓傅作義的親信鄧寶珊帶回去,鄧寶珊不敢直接交予傅作義,而是讓傅冬尋找機會轉交。

傅冬一看內容,感到很可能影響父親最終決定,當時北平城內仍有不少傅作義部隊,一念之差就可能造成戰爭。傅冬決定等國軍開出北平城再告訴父親,於是把這封信悄悄地塞到父親辦公桌文件堆裡,最終避免了一場誤會。傅作義看到這封信時,雖然很生氣,但部隊早已開出城,只能急忙找到林帥認罪。雙方就信件內容作了坦誠的交談,才打消傅作義的疑慮。

北平的和平解放意義十分重大,直接作用是保護了這所歷史古城,讓200萬市民免遭戰火災難。同時也樹立了一個和平解放的典範,與天津形成了鮮明對比,即接受和平改造則寬大處理不予追究,頑抗到底則堅決殲滅,這對日後全國的解放戰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北平的和平解放,首先是由於解放軍強大的武力壓迫,但傅冬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勸說父親轉變態度,也發揮了非常關鍵的態度。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冬隨劉鄧大軍南下,成了一名戰地記者,後來在昆明工作到1951年,隨後又進入人民日報社工作。30歲時與男友周毅之結婚,育有三女。因為住房緊張,父親還為其購買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在風雲激蕩的歲月裡,傅冬因為曾經扣押過那封至關重要的信件,受到責難。不過她向周總理寫信,述說了前因後果,周下令對其進行保護。

1982年,傅冬被調到到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直到1995年離休,享受司局級待遇。雖然這個級別的官員在北京一抓一大把,但對於習慣了簡樸節儉生活的傅冬來說也已經夠了,她把積蓄下來的錢資助希望學校的窮困學生,自己甘於清貧。即便重病住院期間,按照她的級別醫療費用是可以完全報銷,並不存在網上有些文章說的晚年無錢看病,無錢交房款的情況。

離休在家,總有以前的同學和單位的晚輩登門探望,不可避免地會談到關於北平和平解放這樣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人問她,勸說父親起義後悔嗎?傅冬不解地反問:「為什麼會後悔呢?那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現在看來,那確實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但在當時看來,卻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能主動放棄高官後代的身份,勸說父親棄暗投明,加入到一個還不太確定的新生力量的陣營。這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氣,唯一能驅使她這麼做的恐怕只有信仰了。

專注近代戰爭史,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感謝大家支持!關於本文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傅作義女兒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最大女功臣,建國後最終結局如何?
    而傅作義將軍軍旅生涯做得更有意義的事,就是發動北平起義,令這座六朝古都免受戰火的摧殘,千年積澱的文明得以傳承,不過北平和平解放不是傅將軍一人的功勞,是兩軍共同努力的結果,我黨有三位功臣,劉厚同、鄧寶珊以及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
  • 1949年,董其武率領10萬軍政人員和平起義,他的晚年結局如何?
    董其武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中,董其武更是率領10萬軍政人員起義投誠,促使綏遠和平解放,創造了「綏遠模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董其武的晚年結局。 1949年1月,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在北平和平起義,接受改編。董其武與傅作義都是山西人,兩人是老鄉關係,而且傅作義還是董其武的老領導。
  • 傅作義將軍的女兒,為解放北平立下汗馬功勞,後來過得怎麼樣?
    傅作義將軍是民國時期的一個高級將領,他參加過辛亥革命和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擔任第7集團軍總司令,為抗戰的勝利,作出過一定貢獻。1949年1月,傅作義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讓這個擁有古老歷史的文化古都,相對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避免了一些人員傷亡。
  • 綏遠起義後,三名國軍將領叛變,兩人被槍斃,剩下一人結局如何?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作義手下大將董其武也前來北平商議和平解放綏遠縣的事宜。不久之後傅作義擬定了《綏遠和平協議》並正式宣布綏遠和平解放。但其實整個解放的過程充滿了曲折,主要是由於董其武雖然是兵團司令,但他手下的部隊組成十分複雜,其中不乏其他地方軍的舊部,以及一些當地武裝,甚至還有其他地方敗逃的殘軍組成的部隊。
  • 都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為何綏遠起義部隊能保留,北平卻被改編?
    傅作義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最高指揮官,手下兵馬最多時不下60萬人。這麼多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和平起義的。北平起義時,25萬國軍開出城外改編,打散編入不同的解放軍部隊;而綏遠的董其武、孫蘭峰(都是傅作義愛將)兵團近10萬大軍卻保留了建制沒被打散,轉化為第23兵團,後來還獲得了參加抗美援朝的機會。
  • 傅冬菊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怎樣的功勞?你知道嗎?
    那麼傅冬菊是如何促進北平和平解放的?她在建國後又是何命運呢? 讓我們從「北平和平解放」的歷史背景說起! 據《第二次國共內戰》所載,「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戰爭時期平津戰役的尾聲,當時遼瀋戰役已經勝利結束,平津戰役也已經打響,我軍東北野戰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入關作戰,一舉殲滅傅作義布置在天津的守軍,華北野戰軍楊成武兵團也包圍了張家口,傅作義命令其主力部隊35軍從張家口突圍回防北京,然而35軍剛剛突圍就被華北野戰軍包圍在新保安,經過幾十天的激戰,35軍於1949年1月初被我軍殲滅
  • 此人綏遠起義時最後一個籤字,為何名字卻在協議上排在最前面?
    1949年1月,新華社全文廣播了《關於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遠在綏遠的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董其武將軍決定,接受共產黨的和平政策,率部和平起義。 其武是傅作義的鐵桿兄弟,既然北平走了和平之路,綏遠也不能落單,況且綏遠部隊都是傅作義的嫡系。
  • 北平解放前,胡適充當美國掮客遊說傅作義,遭斥:你是中國人嗎?
    為了避免他與汪精衛一派聯繫,蔣介石不得不將其安排出國,並任命其為駐美大使。回國後,胡適也偶爾會有與蔣介石進餐的機會,並不時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議,還自我感覺良好地在日記中寫道:「都是些忠言逆耳的話,但他很和氣的聽受」。3、胡適與司徒雷登關係匪淺。司徒雷登出身在中國,也長期生活在中國,1919年起就開始擔任燕京大學的校長,隨後的幾年裡他便於胡適認識,並互有往來。
  • 解放戰爭:歸順我軍「級別最高的國軍將領」是誰,結局如何?
    當時傅作義是起義將領中級別最高的,也是權力兵力最大的一個,他起義的時候是華北「剿總」司令,軍銜二級上將,當時他奉命駐守平津地區,手裡有四個兵團,下轄12個軍,總兵力達到了55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北平王。解放戰爭後期,1948年下半年,東北已經被全面解放,遼瀋戰役之後,華北地區的解放軍開始進攻張家口,將槍口對準了傅作義,當時傅作義認為東北的解放軍還不可能在短期內入關,所以就派出了自己的王牌35軍區增援,沒想到被華北野戰軍給包圍了,傅作義不想放棄他起家的這支王牌軍。
  • 老蔣的兩個嫡系部隊都拒絕起義,他們是誰,回老蔣身邊又怎麼混?
    解放戰爭時期,談到最大的起義,不是傅作義北平起義,而是他曾率嫡系中央軍和蔣介石軍隊駐紮華北,擁兵五十萬。當北平和平起義的時候,雖然沒有起義,但是蔣介石的兩個嫡系部隊都拒絕起義,他們是誰,回到蔣介石身邊後又是怎麼混的?
  • 飯桌上,傅作義突然問女兒:你是共產黨嗎?傅冬菊的回答出人意料
    大家都知道,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戰爭中影響深遠的大事件,其中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立下了大功,她也因此名垂史冊。傅冬菊是傅作義的第一個孩子,生於19124年的山西太原。傅冬菊的中學、大學時代都是在西南大後方度過,父親則在前線抗日。
  • 四川軍閥楊森兩次申請起義都被拒後,跟隨蔣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以自身傷亡130多萬人代價,斃傷國軍171多萬以及起義部隊84.7多萬人。解放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解放戰爭中,除了我軍將領以及士兵的英勇作戰外,其中一些國軍起義將領的貢獻也是非常巨大的。解放戰爭中,國軍大概有15位將領起義,比如傅作義帶著25萬國軍在北平和平解放,六十軍的曾澤生,湖南和平起義的程潛和陳明仁。
  • 起義上將董其武為何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當時,董其武和孫蘭峰並稱傅作義手下「雙虎將」。綏遠抗戰最終以勝利結束。毛澤東主席特派南漢宸攜其親筆賀信及繡有「為國禦侮」的錦旗前往慰問,稱綏遠抗戰為「全國抗戰之先聲」。1949年1月21日,傅作義宣布北平和平解放。董其武從收音機聽到消息後,立即與傅作義聯繫。第二天就從歸綏飛往北平,直接到中南海居仁堂面見傅作義,商討綏遠未來走向。 回到綏遠後,董其武就著手起義準備工作。
  • 傅作義自以為很能打,於是老人家命令林總迅速入關,這下他死心了
    為了能維持當前的地位,傅作義做出了堅守北平天津和張家口的決定。在具體部署上,傅作義把國民黨中央軍放在北平以東,自己的部隊則放在北平以西。他的如意算盤是,以國民黨中央軍去抵擋將要入關的東北野戰軍,自己的部隊則見機撤往老巢綏遠。為了多拖延些時間,傅作義主動派人來到石家莊,希望進行和平談判。這其實是傅作義的緩兵之計。
  • 解放戰爭傅作義部起義改編,一看中高級幹部任命書,有8名將軍
    解放戰爭對我們華夏兒女而言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而在當時北平的和平解放真的讓大家感慨萬千。一開始共產黨是不排除以武力來解放北平的,可是後來經過幾次談判,非常的順利,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成功地解放了北平。北平的成功解放也離不開傅作義的合作,傅作義在北平解放戰爭當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傅作義想偷襲解放軍,主席巧施「空城計」,最終讓其無功而返
    但結果是傅作義損兵折將不說,最後還落得無功而返,這是怎麼回事?當時的背景是,東北戰場,9月15日,錦州解放,19日,長春解放。23日,廖耀湘兵團被圍,此時,在北平的蔣介石再三要求傅作義出兵增援東北,解救廖耀湘。與此同時,閻錫山在徐向前兵團的圍困下,也頻頻告急。
  • 他是壞事做絕的叛徒,成過街老鼠連自己妻子要害他,晚年不敢出門
    在1946年的冬天,古文正憑藉著之前在我方擔任幹部的優勢,破獲了我軍在北平的地下組織電臺,這導致兩名中將和17位少將身份暴露,給我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無惡不作,壞事做絕之後在1948年淮海戰役爆發,國民政府為了讓傅作義將軍南下,採取了各種辦法,古文正則說將這個任務交給他。
  • 結局如何?
    他們的結局如何呢?第一,林偉儔林偉儔出生於1905年,他是廣東臺山市人,黃埔四期畢業。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林偉儔參加了東徵以及北伐,並在東徵與北伐中表現傑出,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晉升為連長。抗日戰爭期間,林偉儔擔任151師師長,率領151師參加了粵北會戰,取得粵北會戰的勝利。
  • 解放戰爭期間,分別擔任五個戰區剿總司令的將領都是誰,結局如何
    日本投降後不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執意挑起內戰,並為了便於指揮和管理,還特意設立了東北、華北、華中、徐州和西北五個「剿總」司令部,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當年在解放戰爭期間,這五個「剿總司令」都分別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