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魚說】今年五月的這部新劇《上載新生》,拯救了我作為一個《黑鏡》迷劇荒的日常。第一季一共十集,每集平均25分鐘。我一個晚上就刷完了。目前這部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5分。為了還沒看過劇的小夥伴,以下不涉及劇透。只涉及劇情的背景設定,以及一些個人思考。
01 肉體消亡後,靈魂上天堂
2033年,不過是十幾年之後。
在《上載新生》的想像中,我們不僅擁有了無人駕駛汽車、3D食物印表機、與皮膚融為一體的手機、成熟的人工智慧。
還有一項能夠讓將死之人在「精神層面」上獲得永生的技術——靈魂上傳。
也就是說,你的肉體雖然死了,但你的靈魂和思想,將被存入硬碟。
經由電腦的讀取,和客服根據生前資料進行的形象設計,肉體毀滅的你,便能在雲端獲得你的第二人生。
但是當然,雲端世界也有階級之分。
死後有人願意為你支付大筆費用的用戶,不僅擁有湖景別墅和私人管家,隨叫隨到的真人「天使」客服。
還能夠隨時隨地與在凡間的親人朋友通話聯繫,甚至通過VR裝置,真實感受到他們的觸摸和呼吸。
但假如在凡間沒人願意為你付費?
不好意思,你連完整的人體器官可能都不配擁有,只能住在地下室,得到限量的生活配給。
每個月2G流量,用完就被定格,直到下個月重新擁有流量。
在這種情況下,連與他人交談和思考都是奢侈,更不用說和仍活著的人取得聯繫了。一句話沒說完,可能就變成了石像。
美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埃裡克·奧林·賴特曾說過:「只要資本主義存在,階級就永遠不會消亡。」
這句話無論放置在現代西方社會,還是《上載新生》中設定的2033年的未來,都是不變的真理。
哪怕科技再發展,社會再進步,有錢人始終是第一批既得利益者。
他們坐著無人駕駛汽車,住著大別墅,吃著非加工的天然食物,甚至還在思考怎樣在自己死後將思想上傳得到永生。
而社會底層的窮苦人士,仍舊擠著地鐵,租廉價的群居房,吃流水線3秒鐘列印出來的漢堡,卑躬屈膝地服務於那些「身死魂未死」的上層人士。
甚至不惜進入虛擬世界成為他們的玩物,只為了得到一個五星好評。
當有錢人獲得永生,在雲端也生生造出一條鄙視鏈時。
那些窮人,甚至連死後進入僅擁有每月2G流量的雲端最底層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在街上遊行,要求「死亡平等」。
從活人世界到雲端「天堂」,不過是一場階級的轉移。
02 我思故我在?
男主角內森車禍意外死亡後,被富二代女友上傳到了「湖景天堂」。
在「天使」客服諾拉的勾勒和搭建下,內森在湖景天堂醒來。卻一時間不知道自己的狀態,究竟是死還是活。
他丟失了一部分記憶,對湖景天堂紙醉金迷的生活感到迷茫。
他連選擇什麼樣的衣服,都得受為他付費的女友支配。
他「親自」參加了自己的葬禮,卻發現生前那些自以為忠誠可信的朋友,卻沒能在葬禮上露面。
他在湖景天堂裡,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義。仿佛他被女友付費保持「永生」,不過是為了成為對方的玩偶。
他曾試圖接近滾滾的數據流,讓自己徹底消失。
出於對自己業績的擔憂,以及對內森外貌的動心,他的客服「天使」諾拉花費了大量時間,進入湖景與內森聊天。其中便談到了「什麼是活著。」
諾拉說:「我思故我在。只要你仍能思考,仍有記憶,就算失去了人間的那具肉體,你仍然是你。」
正是因為有了意識的上傳,死亡才不會讓親人們悲痛欲絕。
但沒過幾天,一個最新科研實驗的翻車,又讓人對這句話有所懷疑。
既然「我思故我在」,那為什麼人們還要執著得研究如何將靈魂放回將死的肉體呢?
作為湖景公司的客服,諾拉一直想說服自己的父親,在死後上傳到湖景天堂,在精神上永遠陪伴著她。
但父親卻始終相信有真正的天堂存在。
他認為如果自己被上傳,靈魂就無法與早逝的妻子相見,就違背了他們生前的諾言。
所以,人類的肉體毀滅之後,究竟有沒有靈魂?這個靈魂又去了何處?
以及,如果一個人只剩下被上傳的大腦和思維,但身體已經死亡。他究竟還算不算是一個人?
決定我們存在的,究竟是這一具每一個細胞都在不斷更新的軀體,還是那個擁有著記憶和思考能力的大腦呢?
03 比異地戀更難的,是生死戀
從「葬禮」可知,內森在現實世界當中,被認為是「已死亡」了的。
女友英格利雖然依舊愛他,也持續為他支付著湖景天堂的費用。但卻在現實生活中,與內森的朋友發生了關係。
而內森一個人呆在湖景天堂,內心的寂寞空虛可想而知。
英格利無法隨叫隨到(相反,他才是英格利隨叫隨到的玩偶),除了在湖景認識的其他「死人」之外,他唯一接觸最多的,就是他的客服「天使」諾拉。
兩個人在每一天的相處和交流中互生情愫,上演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生死戀」。
如果內森與英格利之間的戀愛關係還能夠得以承認的話,在這段關係中,兩個人都有差錯。
英格利肉體出軌,而內森精神出軌。
可顯然,內森犯的錯誤,直接導致了他與英格利說出的那句分手。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內森與諾拉是完全不可能有交集的兩個人。
但因為湖景天堂接觸的單一性,再加上諾拉的主動陪伴,內森才會漸漸愛上這個,拯救他走出迷茫無聊的「死後生活」的「天使」。
可他之所以能夠來到湖景保持永生,還是在依靠著英格利的供給啊。
的確,人的情感無法被控制。
可這種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行為,無論是不是在同一個世界,應該也可以定義為「渣男」吧。
或者說,這也給現實當中的異地戀情侶們一個重要的啟示:
哪怕你們之間的愛意濃情似火,很可能都抵不過另一個人在對方身邊,朝朝暮暮的陪伴。
04 完全被另一個人控制,有多可怕
假如真有這種技術出現,為死亡後的靈魂無限付費的那個人,是不是就類似「甲方」或「金主爸爸」的角色,這個被付費而存在的靈魂,什麼都要聽ta的?
英格利是保持內森「活著」的金主,因此她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了葬禮現場,為內森挑選每天的穿著,在內森明確表示「我不喜歡」後,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
同樣,想要擺脫英格利控制的內森,在發現自己愛上了另一個人之後,連提分手的底氣,都沒有那麼足。
英格利,是內森帳戶的合法持有人,是內森在湖景天堂生活的付費人。
被上傳後的內森,儼然已經成為了英格利的所有物,而缺乏了自己作為「獨立人格」的存在。
在英格利與內森的母親爭奪存儲著「內森意識」硬碟的持有權時,內森的母親說了這樣一句,讓人倍覺心酸:
「他不是你的財產,他是我的兒子。」
05 尾聲
最近看了好些書,科幻、寫實、近未來,讓我對人性的失望一點點加重。
因此,儘管科技進步是件好事。我仍不願看到,這種消弭了生物之間終極平等——死亡的界限和意義的技術,在未來某一天真的加以普及。
到時候,有錢有權者,只要通過家族的付費,便能獲得無盡的永生。
而底層人群,失去了階級上升的通道,只能永遠留在底層,恐懼又無奈地邁入死亡。
於我而言,永生反而是痛苦的。
被困在永無止境的時間長河中,夜以繼日消磨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還要在與付費者發生意見衝突時,無奈接受對方的威脅,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樣的永生,像極了傳說中來自地獄的折磨。
我寧願就此,享受這註定走向死亡的一世,珍惜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所有人,所有愛,充實每一個用心活著的日子。
只有這樣,在死神拿著鐮刀來收割我的靈魂時,我才會微笑著告訴它:
這一輩子,足夠了。
【作者簡介】北魚,文學碩士,海外教育工作者。認真寫文,願煮字為藥,療愈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