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是過度反應的藉口

2020-12-21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湯蓓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

  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衛生條例(2005)》所規定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措施及時應對。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的第六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一決定宣布後引發廣泛關注,很多國家向中方捐助了防控物資。但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國家也採取了毫無必要的過度反應措施,與國際衛生合作精神背道而馳。

  何謂「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2005年《國際衛生條例》修訂之後提出的概念。在此之前,條例僅僅規定在鼠疫、霍亂、黃熱病這三類特定疾病暴發時,締約國應當向世衛組織通報。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跨國交通的便捷,一些傳染性疾病的暴發規模和國際影響變大了,還出現了許多以前聞所未聞的疾病,如人感染H5N1的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SARS)等等。這些未列入疾病清單的公共衛生事件該如何處置,成為舊條例中的「盲區」。在這種無法可依的狀態下,2003年4月,由於「非典」疫情持續發展,世衛組織將包括我國部分地區在內的疾病高發地宣布為「疫區」,並發出旅行警告,事實上也是在緊迫狀態下的一種無奈之舉。

  而經過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用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取代了事先列出疾病清單的做法。新條例也未採納所謂「疫區」的說法,而是以「在領土上發生事件的締約國」來指稱。條例修訂後,幾次依據該條例召開的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在作出建議時對國家的分類更加細緻。如在脊髓灰質炎國際傳播問題上,區分了「輸出國」「已感染但未輸出」「未感染但容易受影響」三類國家;在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疫情問題上則使用「受影響的國家」「風險國」來指稱相關國家。

  另外,即便發生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可以自動啟動旅行警告、限制入境或其他旅行和貿易限制措施。修訂後的《國際衛生條例》詳細區分了不同級別的限制措施,突發事件委員會和總幹事基於對疫情的研判作出具體建議。在目前已宣布的六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世衛組織都表示沒有必要實施一般性的旅行和貿易限制措施。

  疫情考驗國家的合作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修訂後的《國際衛生條例》有效性的又一次檢驗。1月30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塞德遵從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意見,將新冠肺炎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同時公布了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相關政策建議。

  從中國方面看,中國從一開始就及時向國際社會公布疫情發展、病毒信息,並在國內啟動了有力的防控措施。在世衛組織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除中國外,有18個國家確診了82例病例;而H1N1流感在被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已經傳播到75個國家,全球範圍內確診人數高達2萬人。因而,不難理解為何譚塞德直言,如果中國未採取積極措施,世界現在面臨的將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流行圖景。

  但是,美國等部分國家卻違背了世衛組織不應施加旅行與貿易限制措施的建議,對華採取取消航班、發布旅行警告、限制入境等過度反應措施。

  各個國家面對疫情施加旅行和貿易限制措施的動機各不相同。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公共衛生基礎薄弱,擔憂疫情流入後無力監測、應對,以及可能面臨的經濟影響,是作出決定的主要原因。但是,對另一些國家來說,採取旅行和貿易限制措施的動機則要複雜得多——追求絕對安全、在疫情面前「必須做點什麼」的政治表演欲,甚至以疫情為藉口行貿易保護主義,都可能成為其行動的根據。

  過度反應危害極大

  而當今世界跨國聯繫脈脈相通,過度反應措施是否真的能夠保護國家不受疫情波及,或是在經濟方面減少損失,都是未知數。無論出於何種理由,過度反應都不僅可能損害疫情發生國及其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對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造成不利影響。

  1994年印度發生鼠疫,雖然疫情傳播範圍有限,但一些國家完全切斷與印度的航空與船舶運輸,印度在兩個月內統計的出口損失達13億美元。巴西寨卡病毒疫情被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拉美地區和加勒比海地區預期的旅遊業損失高達600多億美元。世衛組織曾警告,一些國家針對西非伊波拉流行國家的限制措施嚴重影響到當地底層人民的生計。

  過度反應還會造成瞞報、遲報疫情。為了避免可能的經濟損失,瞞報疫情、遲報疫情成為很多國家的選擇。這一問題不解決,《國際衛生條例》就不可能發揮預期的作用。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指出,任何國家都可能出現國際輸入病例,因而與世衛組織及時分享信息極為關鍵。如果信息不透明,各國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只能往壞的方向考慮,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中國及時向國際社會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和病毒等信息,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受到世衛組織的肯定。

  國際社會團結抵制過度反應

  世衛組織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本意在於動員國際社會,激發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疫情。但是過度反應卻違背了這一初衷,破壞了國際團結,影響了對疫情的準備和應對。

  此次,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就提出建議,如果有國家要採取補充性的限制措施,應當在採取措施後48小時內告知世衛組織其公共衛生理由,而且世衛組織可能會要求相關國家改變做法。這一要求是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的規定,如果相關國家拒絕合作,世衛組織可以和其他國家分享相關信息。世衛組織如果動用這一權力,採取過度措施國家的國際形象將受到損害,也可以使遭遇不公正待遇國家採取的反制措施獲得合法性。不過,到目前為止,世衛組織從未援引這一規則公開批評特定成員國。

  當然,這並不影響相關國家採取其他方式作出應對。例如,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墨西哥與北美是豬肉出口禁令被主要針對的國家和地區。對此,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曾聯合發表聲明,要求取消禁令,並表示「將採取任何恰當的行動以防止不公正的措施」。還有一些國家將相關的爭端提交給世界貿易組織作出裁定。

  不可否認,在防止國家針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採取過度反應措施的問題上,國際組織依然缺少足夠強大的政策工具。但是,它依然可以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向各國民眾宣傳這種做法的無效和危害。國際社會只有真正地團結一致,才能真正做好應對跨國傳染性疾病這一共同威脅的準備。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08日 06版)

[ 責編:張璋 ]

相關焦點

  • WHO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什麼意思?
    來源:IdeaIsland本日即2020年1月30日的日內瓦時間13:30,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將再次召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會議將針對此次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Ⅲ級)和一般(IV級),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進行預警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險落地
    2020年,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保從整體覆蓋、地方試點和企事業單位三個層面推動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保障長效機制。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險在寧波的籤發,標誌著整體覆蓋模式的試點落地,也意味著「金字塔」式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險保障結構體系初步成型。
  • 一文讀懂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定義是什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 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進行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威脅程度的討論,而關注的核心就是對此次疫情是否現在劃入PHEIC(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判定。
  • 阜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修訂《阜新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
    、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衛生健康部門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1.2 編制依據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阜新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阜新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預案。
  • 港口鎮舉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水平
    日前,我鎮舉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模擬發生登革熱疫情後各部門的應急處理,從而提高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水平。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馮湛坤到場指導演練。這次應急演練模擬我鎮某小區群眾出現發熱症狀併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社區衛生服務站按照工作流程對發熱病人轉至港口醫院發熱門診。經過港口醫院醫護人員的進一步診斷和檢查,確定了該名病人感染登革熱病情後,我鎮立即啟動登革熱防控一般級別應急處置工作,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並指導鎮衛計局、消殺站、住建局等部門開展登革熱防控消殺工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新化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農貿市場暫停營業
    新化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文件 ............................................................
  • 團體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醫用氣瓶安全處理指南》實施
    應廣大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醫用氣體公司要求,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緊急組織相關單位專家,收集國內外相關法規標準文件,針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對可能受到細菌、病毒等汙染的醫用氣瓶、運輸車輛及輔助設備的處理和消毒,制定了團體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醫用氣瓶安全處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外媒:美國國內批評美對華疫情反應過度
    綜合外媒消息:繼美國日前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美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發布對華限制措施後,美國國內一些專家和媒體批評此舉「反應過度」。美國喬治城大學全球健康法專家勞倫斯·戈斯廷對美國媒體BuzzFeed表示,美國對華採取限制措施恰是世界衛生組織反對的事情。戈斯廷表示,儘管隔離來自湖北的赴美旅行者是合理的,但隔離應是自願而非強制的。禁止過去14天內曾赴華旅行的外國人入境也有侵犯個人權利的嫌疑,並且此舉並不能真正降低病毒在美暴發的風險。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個人數據保護與分享
    在特殊時期公共利益優先的大前提下,在個人數據(或「個人信息」,下文交替使用這兩個詞)權利的法治保障機制尚不充分的背景下,如何在數據保護與數據分享之間實現平衡,值得重點關注與深入思考。故在未來防控疫情過程中,應當同步考量上述法治風險,加強個人數據權益相關立法,統一信息發布程序與數據格式,強化政企數據分享的法治機制,以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治理體系。
  • 「視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引導常見錯失研析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引導常見錯失研析【摘 要】在累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與處置過程中,常有一些輿情引導的錯失,應該引為鑑戒:信息發布中心「非中心化」,專家盲目說話成「磚家」,信息公開不及時、留死角製造「輿情盲區」,與網民死磕激發「次生輿情」,過於零碎化的報導失卻「新型舉國優勢」。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職業教育在線學習思考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在線教育的成效與不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期間,職業院校採取的新的教學方式,為在線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經驗,但也需冷靜反思在線教育應用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在線教育的成效與經驗1.推動應對工作與技能提升同頻共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正逐漸傾向常態化,在線教育也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
  • 精彩回顧 | 北鬥夜話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管理啟示》
    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陳爾真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 孫培春副院長、浙江省中醫院 張爍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潘曙明副院長、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劉志偉副院長,五位嘉賓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管理啟示"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觀點分享與深度交流,直播當天累計觀看人數突破4.4
  • 多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過度反應無益於合作抗擊疫情
    多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過度反應無益於合作抗擊疫情 2020-02-07 07:59:37 參與互動   多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強調過度反應適得其反
  •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如何保護孕產婦?政協委員建議建設孕產婦保健體系
    (兩會訪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如何保護孕產婦?政協委員建議建設孕產婦保健體系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醫院成為「聚集性發病」的高風險場所。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孕產婦作為特殊人群,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需要重點保護,她並提出,建設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孕產婦保健體系尤為重要。徐叢劍委員提出了《關於提升婦嬰保健專科醫院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建議》。
  • 陝西省發布學校突發衛生事件預警
    由於冬季疫情更容易蔓延 陝西省教育廳在近期發布 陝西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20年第6號預警 希望大家都能引起重視 加強防範
  • 降為突發公共衛生二級響應意味著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類。以上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一級(特別重大)、二級(重大)、三級(較大)、四級(一般)。
  • ...辦公室關於印發太原市森林草原火災 防汛 抗旱 突發公共衛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山西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太原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
  • 外交部:美國對中國疫情的反應過激、過度!
    資料圖「美國對中國疫情的反應過激、過度!」有記者提問稱,近日,一些國家相繼宣布對中國公民入境採取限制措施,其中美國將赴華旅行風險級別提升到最高級別,並從2月2日起臨時禁止過去14天內曾赴華旅行的所有外國人員入境。對此,中方有何評論?
  • ...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
    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備和培訓演練,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制。文章指出,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