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背後的神奇植物–可樂果

2021-02-08 小饞貓早點

你或許聽說過這種說法:可口可樂含有一種能讓飲用者上癮的物質–古柯鹼。可口可樂中的"可口"兩字指的是古柯樹葉提取液。可口可樂就是亞特蘭大藥劑師約翰·彭伯頓(John Pemberton)將這種提取液與甜糖漿混合起來製成的。

19世紀末,人們習慣於把古柯樹葉提取液與葡萄酒混合起來製成滋補飲料。彭伯頓則用糖漿替代葡萄酒從而繞過當地的酒精銷售禁令。可口可樂名稱中的另兩個字"可樂"則表示其中另一個名聲不那麼壞,但卻同樣近道十足的成分來源:可樂果。

你很可能從未見過可樂果的果莢。它有大約5釐米長,果莢裡像慄子那樣長有大塊的果肉,顏色淺紅色或白色。可樂果是西非的原生物種,當地人長期以來習慣於直接口嚼可樂果來提神。可樂果的提神成分有咖啡因和可可鹼,這些成分也見於茶葉、咖啡喝巧克力。此外,可樂果還包含糖分和可樂果苷,後者據說有刺激心臟搏動的作用。

由於可樂果經濟價值巨大,貿易商人不惜帶著它們不遠千裡的長途跋涉。

可樂果內含大量提神物質,在西非地區已有成百上千年種植歷史。歷史學家保羅·拉夫卓伊(Paul Lovejoy)考證說,西非人把枝葉繁茂的可樂果樹種在墓地,開花期用於祭祀儀式。儘管可樂果需要保持溼潤環境從而很難運輸,但是貿易業者卻不惜帶著它們穿越森林和平原間長途跋涉數百英裡之遙。可樂果的價值非同一般。1581年,為了慶祝廷巴克圖清真寺(Timbuktu)的落成,西撒哈拉桑海帝國(Songhai Empire)的統治者送了一份大禮:禮品包括黃金、瑪瑙貝以及–可樂果。

拉夫卓伊說,直到1500年代葡萄牙商船抵達目前的獅子山,歐洲人才知道可樂果樹這種植物的存在。隨後,葡萄牙人也開始從事可樂果貿易,將其與其他貨物混裝在船上沿海岸線航行。1620年,當英國探險家理察·約布森(Richard Jobson)沿甘比亞河溯河而上進入非洲內陸探險時,他第一次看到了可樂果。

"我們來到甘比亞河的源頭,當地人給我們帶來了可樂果。開始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可樂果的真實價值,也沒想過去買,"他寫道,但是:"區區10隻可樂果就足夠給國王送禮了。"約布森買了6隻可樂果,希望把它們帶回英國。但是還沒等到回國,這些可樂果就要麼枯萎打蔫,要麼被蟲子吃掉了。

歐洲人很快意識到了可樂果的重要性。19世紀末,運往歐洲和美國的可樂果達到了成噸的規模。多數可樂果被用來製造補品,例如寶威公司(Burroughs Wellcomeand Co)生產的補藥"急行軍(Forced March)"藥片。"內含可樂果和古柯樹葉的混合有效成分。"藥片標籤上這樣寫道,"可以緩解飢餓感,增強身體耐力。當需要承受持續性精神或身體壓力時,"每一小時服用一粒。

可口可樂獲得巨大成功後,其母公司成為全球第三大知名商標的擁有者。

當時,法國產的一種藥酒–馬裡亞尼葡萄酒(Vin Mariani)非常受歡迎。1863年,法國藥劑師安傑羅·馬裡亞尼(Angelo Mariani)將古柯提取液和紅葡萄酒混合製成了這種藥酒。作為馬裡亞尼葡萄酒的痴迷者,教皇利奧八世(Pope Leo XIII)還曾經上過這款酒的海報。據稱,維多利亞女王、託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也很喜歡喝馬裡亞尼葡萄酒。那個時代,市場上充斥著琳琅滿目的提神飲品,人們普遍認為這類飲品對健康大有益處。

美國藥劑師彭伯頓後來發明的混合藥酒給這股潮流畫上了句號。政府禁止在酒類產品中添加古柯鹼後,混合了可樂果提取液的蘇打水–也稱"可樂"就理所當然地流行開來。

據可口可樂公司稱,可口可樂上市第一年內,在亞特蘭大全城飲料攤上每天只能售出9杯。隨著可口可樂逐漸走俏,公司開始向攤主出售裝瓶權,以方便消費者攜帶。現在,全球每天會售出19億瓶可口可樂。

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決定改變口味,增加甜味成分以促進銷售,但回應這次嘗試的卻是市場銷量的劇烈下滑和消費者的怒火中燒,這次試驗終於以徹底失敗告終:"新可樂"在上市後短短3個月後就全部下架,"經典可口可樂"重新回到市場。

時至今日,可口可樂配方仍然嚴格保密。但是據說已不再使用可樂果提取液,而是改用人工合成物質達到同樣口味。製造可樂蘇打水的配方有很多,你要是想嘗嘗純天然的可樂是什麼味道,不妨去一試究竟。

在與橙花油、甜橙香精、焦糖、香草等其他酊劑相混合製成飲料以後,你不會感受到可樂果的真實味道–用約布森的話說:""咬一口後的口感非常苦"。但是,其咖啡因成分的提神效果未受影響。這或許就是西非,亞特蘭大,乃至全世界的人們對它樂此不彼的原因了。

給我【好看】,你會越來越好看 

相關焦點

  • 可樂都喝了十幾年,但「可樂果」是什麼你卻還不知道?
    其實可口可樂的英文名「Coca Cola」,就透露出了這種飲料的原始配方,這兩個單詞分別指飲料中,曾經出現的兩種主要成分:古柯和可樂果。圖片來源網絡原始配方——古柯古柯,與罌粟和大麻齊名的世界三大毒品植物之一,其葉中含有的生物鹼經過精緻提純,就變成我們經常聽說的毒品——古柯鹼了。
  • 可口可樂的7種神奇應用
    可口可樂於1886年在美國誕生。如今,它作為全球最著名的飲品風靡於世界上每一個有人居住的角落。 據統計,世界上每天有上億的人喝這種即提神又解渴的飲料,但是由於它的主要成分來源於有興奮作用的古柯葉和可樂果(古柯葉還是製作古柯鹼的原料),再加上其很高的糖含量,因而今天經常被視作非健康飲料。
  • 可樂果,尼日的快樂果
    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去那裡出差,意外發現這裡的一種特產果實,名叫可樂果,沒錯,它和美國飲料可口可樂有著淵源。白色「蒜瓣」能提神記者是在一次堵車時,首次遇到可樂果。當車終於能夠開動時,司機貝爾古從口袋裡摸出一塊白色像蒜瓣的東西,咬了一口,嚼了嚼吃了下去。我有點好奇,問他那是什麼?貝爾古說:「Cola,這是好東西。」
  • 可樂果,原來是尼日的快樂果
    他推薦的 Cola,我最初沒敢嘗試,先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Cola居然就是美國可口可樂一詞中的那個可樂。顧名思義,可樂果是可樂樹上的果,可樂樹原產於西非的熱帶雨林,高達20米。可樂果外面有一層莢果,剝開後是一瓣一瓣白色或紫紅色的果肉,每瓣大小和慄子差不多。貝爾古說,如果經常咀嚼紫紅色的可樂果,牙齒會染色,所以白色的賣得更好。
  • 你喝了這麼多年的可樂居然是「假可樂」?
    在揭秘之前小安先跟大家講講可樂的由來吧:在1886年,有位名叫藥劑師約翰·彭伯頓在配製一個治療感冒的新藥方時,將可樂果和可可的提取物與糖混合在一起加入碳酸水後,意外得到了一種新的提神飲料
  • 可口可樂的配方到底有什麼秘密?居然能賣到全世界....
    American Life 邀請了專家和普通人品嘗了根據配方製作的飲料,據說味道很接近可口可樂,有一些人根本分辨不出來。其實可口可樂的英文名「Coca Cola」就透漏出了這種飲料的原始配方,這兩個單詞分別指這種飲料中曾經出現的兩種主要成分「古柯」和「可樂果」。
  • 可口可樂黑暗起源:最初是用古柯鹼製造,被譽為最偉大的神經補藥
    我們的生活沉浸在各種名牌產品中,可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世界上許多最著名和最受人喜愛的品牌產品背後有一些不堪回首的起源,籠罩著黑暗、扭曲,有時甚至是暴力陰影。今天,我們來聊聊可口可樂這個品牌。眾所周知,可口可樂是繼蘋果和谷歌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有價值品牌,產品在全球200多個國家銷售,每天大概有18億人在飲用可口可樂公司的飲料。1.可口可口被譽為最偉大的神經補藥然而,當我們每天喝的起勁的時候,明白了它黑暗起源後,也許就喝的不是那麼舒服。在19世紀後期,可口可樂與古柯鹼結合,成為替代嗎啡及其成癮品的替代品。然而,飲料中古柯鹼的量與嗎啡一樣令人上癮。
  • 喝了這麼多年的可樂,它竟然是用水果做的...就問你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簡單來說,所有的可樂中都含有這樣一種水果:可樂果!(Kola Nut)這個植物原產於非洲,喜歡高溫高溼的環境,換句話說,如果想要其他地方種植可樂果,必須要用足夠的水源進行灌溉,導致其適合它生長的地方也不是很多。
  • 可口可樂有趣的事
    但你又知多少這美味的可樂呢?可口可樂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是繼蘋果和Google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有價值品牌。全球有數百萬人將其品牌與幸福聯繫在了一起,令人驚訝的是,紅白相間的可口可樂標誌已經被世界上94%的人認可。
  • 可口可樂植物環保瓶亮相「上交會」
    可口可樂植物環保瓶?(PlantBottle?)亮相首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這是一項由可口可樂參加研發並率先推廣的綠色節能技術。植物環保瓶?以最高至30%可再生植物為原料,且回收後可100%可循環利用的PET飲料瓶。與傳統的完全依賴石油的PET塑料瓶相比,植物環保瓶?
  •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可樂還能喝嗎?想不到可樂是這樣誕生的!
    但最近一家知名可樂公司的北京分工廠,有多名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可樂還能喝嗎?其實,位於北京的這個分工廠不是生產可樂的。它的經營範圍是:生產糧食加工品、薯類和膨化食品。走出非洲的可樂果有非洲熱帶雨林地區,有一種叫可樂果的植物。可樂果的種子中含有咖啡因等生物鹼,因而味道苦澀。人們會把它的種子烘烤搗碎,然後嚼著吃,也會加到牛奶、茶等飲品中食用。
  • 可口可樂再生植物環保瓶中國上市
    半年後,上海世博園,在可口可樂「快樂工坊」裡,所有參觀者都能領到一個限量版「植物環保瓶」裝的可口可樂。第一次與植物環保瓶近距離接觸的中國消費者並沒有意識到,在這個瓶子中所蘊含的環保技術代表了未來飲料瓶的發展方向。短短幾年內,植物環保瓶先後應用到巴西、加拿大、智利、丹麥、日本、墨西哥、挪威、瑞典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及地區。
  • 可口可樂瓶演變過程
    1915年可樂瓶: Root Glass Company在1915年開發的第一個輪廓瓶的原型。1957年的可樂瓶:1957年,可口可樂公司決定取消其商標在瓶上的傳統浮雕,並用可口可樂取代了白色的應用顏色標籤(ACL)。1960年,該瓶子被註冊為商標,成為歷史上僅第二個獲得商標的包裝。
  • 可口可樂的英文名叫Coca Cola,竟然是因為長得好看?
    {  今日問題  }夏天到了,吹著空調、吃著西瓜、喝瓶冰可樂什麼的最爽了。
  • 聯合國的反毒品會議上有人公然咀嚼古柯葉 一百年前他們這樣飛可樂
    :戒酒神器」 一 則 八 卦 1927年剛進中國市場的時候 Coca-Cola 被譯成了 蝌蝌啃蠟看著這個名字我總感覺在被深深地嘲笑國人不買帳,第一批廣告打了水漂後來改成了 可口可樂 才一炮打響可樂果(Kola)- 咖啡因可樂果是錦葵科可樂果屬植物有點眼熟,巧克力的原料可可也是錦葵科的
  • 飲料界王者崛起的秘密——讀《可口可樂傳》
    可口可樂的發明者彭伯頓也生產秘方藥。當時社會上流行一種含有古柯鹼的法國藥酒,彭伯頓看準商機,在亞特蘭大推出了這種酒的高仿版,起名叫「法國古柯酒」,原料是古柯葉、可樂果和葡萄酒,號稱專治神經衰弱和改善性無能。這種酒在亞特蘭大當地大賣,彭伯頓藉此發了大財。
  • 古柯:與可口可樂糾纏不清的毒品原植物
    長期來,在毒品的製造過程中,很多草木本植物為毒品的生產提供了原料,因而這些植物被稱為「毒品原植物」。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毒品原植物是鴉片罌粟、古柯、大麻。很多小夥伴估計要納悶,古柯作為一種毒品原植物,與夏日冰鎮後,怡爽的可口可樂有什麼關係?不要說,細細追溯起來,它們還真有關係,況且還關係匪淺。
  • 在可口可樂面前,再網紅的飲料都只是流星
    幾年後,約翰開始尋找能讓自己擺脫毒癮的治療方法,他試著用古柯鹼的衍生物 - Coca(古柯)來製作藥物,並將其和 Cola(可樂果)、葡萄酒混在一起,製作出了「古柯酒」。1886 年,可口可樂發布的廣告中宣稱它使用的是製造古柯鹼的古柯植物即便在當時是合法興奮劑,公眾卻對這種毒品越發感到不安,1904 年,古柯鹼從可口可樂中移除,但古柯葉提取物被繼續使用(古柯葉存在一定的成癮性)
  • 可口可樂,玻璃瓶背後的改革
    可樂是一瓶碳酸飲料,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可口可樂,一款老少皆宜的飲品,如今它有另外個名字,「肥宅快樂水」,這個詞很直接,又很間接,間接地表達人們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想發洩情緒,舒緩壓力,疲累乏困時,嘴邊划過一口冰爽的可口可樂,全身都能得到放鬆,這難道不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嗎?
  • 可樂的前身竟然是一種酒?
    可口可樂最早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後來才去掉酒精成分成為非酒精飲料。柯拉果,又名可樂果Kola nut,是可口可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碳酸飲料風靡全球之前,可樂果並不是個為人熟知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