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一個人越來越沉默,是因為心走到了盡頭

2020-12-14 陳記錄
文/陳記錄

沉默的背後,是一個人的情緒走到了盡頭,當一個人從原來的有說有笑,變成後來的越來越沉默,只能說明他「變心」了,變心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受傷了、看透了、看淡了、無奈了、成熟了、失望了……等等。

這時的他,狀態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句話一樣「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人微言輕

當一個人在公司沒有地位時,他通常是不會說太多話的,因為他的話沒有分量,說了也不會有人聽,與其自找沒趣,還不如閉口不言。可能他也想像其他人一樣口若懸河、天花亂墜、誇誇其談,但是他不能?

因為身份決定了地位,地位決定了話語權,坐在什麼位置上就說什麼話,一樣的話,分誰來說;一樣的事,分誰來做。斤兩不同,說服力自然也不同。

就像一句話說的「你沒權沒勢,說的再有道理都像是放屁,你有權有勢,即便放屁也有道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屁股決定腦袋,再決定嘴巴。因為沒權沒勢沒地位,於是他只好沉默無聲、修閉口禪了。

2、心受傷了

沉默是一個人最大的哭聲,當一個人心受傷了,任何與之有關的事情,他都會選擇視若無睹、充耳不聞、不管不顧,面對曾經在乎的一切,他現在都不會往心裡去了,因為不在乎、不值得、不想說。

這種狀態在職場中有兩種情況,一是嘔心瀝血的工作成果,被領導說的一文不值、全盤否定。二是厭倦了職場中的爭名奪利,即便有意避開,卻也被傷及無辜。心累了,以致於鬱結成傷,沉默就成了最好的解藥。

要知道這個世界,最寒冷的不是冬天,而是被傷過的心,冬天過後還會迎來溫暖的春天,但心涼透了,就再也捂不熱了,一個人,一旦寒心了,不會嚎啕大哭,也不會歇斯底裡,只會變得越來越沉默。

3、明哲保身

在職場中,同事與同事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關係都是很微妙的,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職位競爭、利益糾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因而在說話上面要尤其注意,有時候可能你無意中的一句話,就得罪了人,或者被不懷好意之人加以利用,然後無端給自己招來了禍患。

老話講「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就是這個意思。很多時候,飯可以隨便吃,但話不能隨便說,說錯了就會惹禍上身,甚至於招來滅頂之災。即便是那些明星大腕,如畢姥爺、仝同學、黃某生……等等之類的牛人,不也栽在說話上面嗎?

有些人正是因為看清了這個事實,所以才閉上嘴巴保持沉默,他不是不說話,而是「該說的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以免自找麻煩。

4、無奈之舉

很多人之所以越來越沉默,是因為對人生感到無力和無奈,眼裡看著逐漸老去的父母,腦子裡裝著亂糟糟的事業,心裡藏著不可能的姑娘,胸膛裡盛著遙不可及的遠方……每天一睜開眼,周圍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一個他可以依靠的人。

在這種生活、工作、家庭、夢想的多重壓力之下,他沒有過多選擇的權力,即便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和狀態,即便看不慣周圍的人和事,依然要違心的陪著笑臉、曲意迎合,漸漸地他的身和心剝離了,於是他變得越來越沉默,緘口不言,暗自承受。

他非常明白,與其跟不懂自己的人言說,還不如一個人在孤寂中沉默,因為說了也等於白說,別人不僅不會同情你,反而還會在心底暗自慶幸,甚至於在你的傷口上撒把鹽。這時,還不如在沉默中消化痛苦,在痛苦中強大自我。

5、激情退卻

每一個初出茅廬的人,都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激情的,他們有好奇心,有求知慾,有探索一切的勇氣,期待著在這個世界大展拳腳,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然而在經歷了人心險惡、世事磨難、現實打擊之後,他激情退卻,開始變得安靜和沉默起來。

以前他的態度是,攻必克,戰必勝。現在他的態度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以前他的態度是,有快樂說出來大家一起分享,有痛苦吐出來大家一起分擔。現在他的態度是,大家都知道的何必再提,大家不知道的不能去提。

只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斬盡了所有銳氣;歲月是塊磨刀石,磨盡了所有稜角。這個世界,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都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變得越來越沉默。

6、徹底失望

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悲莫過於無聲」,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物,徹底失望的時候,他的心也就慢慢死了,他就再也沒有表達的欲望了,因為多說無益,浪費唇舌,他選擇沉默,其實是一種無聲的吶喊和反擊。這在職場中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是公司領導對他的承諾一再不兌現,一直是畫大餅忽悠,開空頭支票,起初他還抱有幻想,但被欺騙的次數多了之後,他漸漸認清了現實,徹底失望了。

二是公司沒有發展,要麼是領導的不作為,要麼是受環境的限制,又或是其他什麼原因,總之他對未來一眼就能看到頭,而公司依舊沒有任何動作,只能混吃等死,於是他徹底失望了。

結語:

人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沉默?我非常贊成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說的一句話: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就是,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

我漸漸明白,人終究會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人,也終究會變成,那個沉默的大多數。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情緒走到了盡頭,只剩下沉默!
    忍耐,成為了現在社會當中成年人的生活常態,因為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夠按照你的想法進行,人活得越久,所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越多,情緒一旦到了盡頭,比起那撕心裂肺的怒火,更加讓人害怕的是沉默,假如說發脾氣是內心充滿了不敢,那麼當沉默的時候,就是源於內心的心死。
  • 一個人的情緒到了盡頭,就是沉默
    01 馬東在《奇葩說》裡講道:一個人的情緒到了盡頭,是沉默。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在成長路上,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其實是一種成熟。曾經的我們,都年少輕狂,說話口無遮攔,做事魯莽衝動,帶著滿身的稜角,與這個世界死磕到底。可是隨著歲月的洗禮,在殘酷的世界中,受過很多傷,慢慢變得愈發沉默,試著與世界握手言和。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不是心寒,只是學會了不露聲色。
  • 【夜聽】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以前你很活潑,很健談,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不想對別人敞開心扉。 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你覺得他變了,還是他懂了? 朋友說,也許一個沉默的人不想說,但明白說了也沒用。別人根本無法理解你的心情,別人也根本無法解決你的煩惱。
  • 一個人變得越來越沉默是什麼原因呢?
    有些時候,我們的沉默和處世態度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身的經歷而開始變化的。我們經常發現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發生了明顯的異於先前的變化,不會年齡變長了,那麼我們定會猜測他是經歷了什麼事。人的轉變總是有原因的,其實也無外乎兩點:1、年齡越長,慢慢性格變得越來越沉穩,不善表達自己的感情了,也會把喜怒埋藏於心,不像年輕時以「色」示人,漸漸的學會了「隱藏」。
  • 如果某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
    如果某一天,一個人開始慢慢變得沉默寡言的時候,越來越安靜的時候,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別人去問也不願意說的時候,可能她的內心一定是有過很多的針扎。其實,這樣子的他們又何嘗不是另一個自己,可以說我從小到大一直是那個自信開朗活潑的女孩子,但是不知道從那一天開始,我慢慢的害怕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害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有時候我們想找一個人好好說一下內心的苦楚,但是話到嘴邊,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表達,也不知如何開頭去說,因為在我們看來,這世上壓根沒有感同身受,無非只是簡單安慰。
  • 夫妻緣分到盡頭,離婚的前兆:沉默症
    然而,情滅就像兩個人下盤棋,一個人擺好棋盤,另一個人卻拂袖而去。一個人興致勃勃,另一個人,心早就去了遠方。從愛情走進婚姻後,即便緣滅,也很難脫離婚姻的枷鎖,因為每個婚姻角色都有她應該履行的責任。在心理學中,婚姻裡夫妻之間有一種「沉默症」,夫妻之間見面無話可言,一言不合就吵架,兩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誰也不願和對方說話,過得就像陌生人。在婚姻裡,女人表達愛的方式,是念叨,是囉嗦。其實,男人也是如此。男人深愛妻子時,言語是暖的,暖透她的心,言語是軟的,言語細潤卻溫情。但是,男人不愛一個人時,緣分到盡頭時,便是沉默。
  • 一個人怎麼變得沉默了
    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最苦的不是黃連,而是咽回去的眼淚;最累的不是負重的肩膀,而是難以喘息的心。而在這個世上最痛的不是表皮的傷痛,而是一聲不響的沉默。有些覺得沉默這個詞不好聽,覺得它很無情。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深度好文)
    於是,你變得不再去爭辯,也不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只安安靜靜做好自己,越來越習慣用沉默來對抗生活的喧囂。不知為何,隨著時光如細沙一般流散在指間,那顆曾經狂放不羈的心,漸漸沉寂了下來。人到中年,沒有了年輕時的粗魯莽撞,做事都需前思後想的量力而行。
  • 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
    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什麼也不想說,那一定是你很累了,是心累了。心中有千言萬語,但不知從哪裡開始說起,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其實,說出來,也沒有人理解自己,還會成為別人的談資。有人說:「好想找一個知己,可以無話不說。」茫茫人海,誰會是你的知己?也許一輩子都遇不到,只是一種想像的美好而已。
  • 「夜聽」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從前的你,非常的活潑健談,但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越來越不想跟人敞開心扉。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了,你說是他變了,還是他懂了?朋友說,也許沉默的人,不是不想說,而是明白了有些事說出來也沒用。你的心情,別人一點也體會不到,你的煩惱,別人一點也解決不了。
  • 當一個人沉默了……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會在某一個瞬間忽然長大,也忽然變得沉默起來。最開始,心裡有什麼話,總是藏不住,無論是喜怒哀樂,都想與旁人分享。到後來,卻越來越懶得說什麼,發生了再大的事,都沒有一點點傾訴的欲望。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什麼也不說,不是不知道說什麼,而是覺得說什麼都無所謂了。那是一種經歷過萬千努力後的絕望,那是在費盡千辛萬苦後的放棄,那是對一個無法改變的人,一段無法延續的情的灰心喪氣。都說「哀莫大於心死」,而沉默不語,則是心死之前,最後的掙扎。
  • 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說話,這究竟是怎麼了?
    這種性格的人,更多情況下喜歡一個人,即使人多的情況下也不願意多說話。但對於本身就擅長言語的人變得越來越沉默了,那麼就有很多的原因可以說了。 越來越成熟 「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也沒人在乎你要輾轉反側的要熬幾個秋,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說話
    一段關係中,最害怕的不是憤怒的爭吵,而是關心的沉默。女人天生就是情緒化的動物,女人比男人更能自由地表達自己,而男人則比較保守。然而,如果有一天,一個女人突然變得沉默,不想多說,那麼,她的心已經冰冷。心中的悲傷比死亡更大,女人的沉默不是金子,而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痛苦,是男人的徹底失望。愛到骨髓深處,會傷害心靈,沉默,是她沉默的聲音,是她最大的哭泣。
  • 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不再喜歡與人爭辯不休,不再急著找人訴苦,也不會再為一些不值得的人和事耿耿於懷。就像魯迅先生說的:「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如果你也變得越來越沉默,那麼恭喜你,終於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大人。
  • 很累的時候,就一個人沉默
    有時候真的好累,累到不想說話,連開口都覺得沒有必要。
  •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越來越沉默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越來越沉默,是在這嘈雜的世界,學會了安靜;當我終於懂得了沉默,才是剛剛成熟的起點。沉默,不是無話可說,而是無聲勝有聲,有時候也是一種最有力量的語言。沉默,不是懦弱,而是在這是是非非的世界裡,知道閉嘴,懂得禍從口出,讓自己變的更加成熟穩重。
  • 情緒到了盡頭,便是沉默
    因為看淡,因為看淡了人世間的冷暖,看透了許多事情沒有值得你去動心動肺爭吵的地方,了解了人情間、道德間、社會間那一些些黑暗的「潛規則」。 在不安的牢籠裡,你開始學會擺脫,擺脫以往人情間的束縛,擺脫過去那一句句「小事兒,幫下忙啦。朋友一場,幫下忙啦」之類的讓人心累的話語。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可是,如果有一天,一個女人忽然變得沉默了,不願意多說了,那麼,就是她的心已經冷了。哀莫大於心死,女人的沉默並不是金,而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痛,是對男人的徹底失望。愛到深入骨髓,才會傷到痛徹心扉,沉默,就是她無聲的訴說,是她最大的哭聲。沉默,是最大的失望張小嫻說過:「沉默是無法掩飾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