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2020-12-21 如風輕似雲淡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什麼也不說,不是不知道說什麼,而是覺得說什麼都無所謂了。

那是一種經歷過萬千努力後的絕望,那是在費盡千辛萬苦後的放棄,那是對一個無法改變的人,一段無法延續的情的灰心喪氣。

都說「哀莫大於心死」,而沉默不語,則是心死之前,最後的掙扎。

對愛人失望,再也不想多說一句話。

愛是乍見之歡喜,更是久處不厭。

從最初的相遇是的悸動,到激情褪去的平淡,這其間,到底是什麼在作祟?

也許,就是無法改變對方,而生發的失望吧。

比如,兩個人相愛,除了花前月下,剩下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實生活,由此,就需要雙方共同拼搏,一方面努力賺錢,一方面努力存錢。雖然眼下過得精打細算,但來日,定然有滿滿的底氣,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現實卻是,一方在拼搏,一方卻耽於享受。再美好的愛情,也會產生裂痕,讓人很是疲倦。不要說現實中的你我,就看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徐志摩,他那樣深愛著第二任妻子陸小曼,四處奔波賺錢供她花銷,看起來十分恩愛,惹人羨慕,但個中辛酸,也許只有自己能夠體會吧。

當然,賺錢只是一個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一方爭分奪秒在提升自己的素質,而另一方卻始終在原地踏步,沒有半點想要進取的意思。

每個人都可以改變自己,當對方想要拽著你一起改變,你卻始終無動於衷,對方怎會不累呢?

該說的都換著法子說了很多很多遍,該做的都代替你、拉著你、手把手教著你很多很多遍;可一切都是無用功。對於一個壓根就不想改變自己的人來說,就算是摯愛,在用盡生命的熱情想要帶著你實現華麗的轉身,你自己一動不動,怎麼有所改變?

那還有什麼可說呢?

也許,依然還會愛你,可這份愛,卻因為你從來都不作出一點點改變,而漸漸淡漠。在面對你的 質問時,他也不知道要怎麼回答你。

也許,答案已經在你自己的心中了。不是他不愛你了,而是你,根本不懂得愛自己。

對家人失望,說什麼都是多餘。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當由一個個在外漂泊的遊子轉而成為一個返鄉的過客,對於家人的感情,就會由濃濃的思念,轉變為不知所措。而相處久了,更會覺得,家人的關愛,有時,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我的小妹已經三年沒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了,平日裡,電話聯繫也不多。對此,我有時候會責怪她,發信息過去,把她罵一頓,囑咐她要多給父母打電話。但每次她打電話回來,還沒聊兩句,雙方都陷入尷尬,甚至不愉快,我又覺得,能夠理解她,何必為難她呢?

小妹已經三十四歲,卻還未談婚論嫁,至於原因,無從知曉。她長得漂亮、性格又好,親戚朋友爭相給她做介紹,哪怕一次次被她決絕,但一直到現在,都還有人樂此不疲。

可是,小妹卻對這份關心,敬而遠之。

在家人們眼中,似乎一個老姑娘有人願意來相親,就是莫大的幸運了。他們全然不顧,小妹是一個美術院校的高材生,是一個精神追求極高的人。所以,那些世俗的男人,在她眼中,簡直就是一種褻瀆,她怎會願意與之談婚論嫁呢?

所以,她選擇了沉默。哪怕一輩子單身,也不要湊合過日子。

對同事失望,說什麼都不如不說。

同事之間,朋友太難得,敵人倒是常有。但凡涉及利益之爭,表面上的和諧很快就會被赤裸裸的爭搶打臉。如果你投入太多感情,吃虧的、受傷的、成為墊腳石的,當然只能是你囉。

記得我從剛從工作了九年的學校出來,轉崗到一家行政單位,壓根就不懂的這裡面「水有多深」,還是像以前一樣,有什麼就說什麼,也不知道轉個彎,像極教育學生時的一板一眼。

我奉行的是客觀真實,不講假話。但同事們奉行的是真真假假,看人說話。

只要涉及到要承擔責任,哪怕是他們做的事,也會百般開脫。

比如,那次,我所在的單位承擔了一次大型公務活動的接待工作,從制定接待方案,到具體落實,其中有太多細節需要注意。雖然我只是負責打下手的,但依舊把那些要求記得滾瓜爛熟。

可惜的是,當我發現他們出現差錯時,所有人都盯著我,似乎我就是因為我的「多嘴」,而讓一個可以掩藏的錯誤,顯現了出來。並且,改正這個錯誤的任務就自然而然落到了我手上。

從那之後,每每我想要脫口而出的話,都會被這一幕不堪的往事,攔在在了嘴裡。

看不慣的人,看不慣的事,看得多,也就見怪不怪了。更不要說,再去說什麼。

同事之間,出了點頭招呼,但凡涉及他人,都諱莫如深,最好是什麼都沒有說,什麼也沒有聽到。

一個人變得沉默,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經過了太多磨難。

也曾試圖去改變,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可一些,都是痴人說夢,還是不要再說了吧。

最重要的,是依舊保持內心的清醒與安寧,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在成長路上,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其實是一種成熟。曾經的我們,都年少輕狂,說話口無遮攔,做事魯莽衝動,帶著滿身的稜角,與這個世界死磕到底。可是隨著歲月的洗禮,在殘酷的世界中,受過很多傷,慢慢變得愈發沉默,試著與世界握手言和。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不是心寒,只是學會了不露聲色。
  •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深度好文)
    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壓力再大,內心再難過,也不想去求同情求安慰。頂多自己蒙頭睡一覺,醒來就對自己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你不再心直口快,不再嬉笑怒罵,開個玩笑也得看場合,擔心口無遮攔得罪人。
  • 成年人的現狀: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當我們說多於做的時候,我們的重心往往也會停留在異想天開的層面,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坐擁憑空想像的成功。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有人覺得沉默是一種內向,不善於社交的表現。01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請接受你的日益成熟可以說,沉默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為什麼這樣說?
  • 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深度好文)
    我卻覺得,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這不是懦弱,不是妥協,而是意味著,你看淡了很多事,看輕了很多人,你變得越來越成熟。明亮而不刺眼,柔軟卻很有力量。每當我傷心難過、被人誤解、工作不順的時候,我就會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人生數十載,我們現在所在意的、計較的、已得的、未得的,不過是生命長河裡非常短暫的一瞬,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完全不值得我們耿耿於懷。往後餘生,告訴自己,得也開心,失也淡定,看淡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沉默安靜,淺笑安然。
  • 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不再喜歡與人爭辯不休,不再急著找人訴苦,也不會再為一些不值得的人和事耿耿於懷。就像魯迅先生說的:「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如果你也變得越來越沉默,那麼恭喜你,終於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大人。
  • 【夜聽】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以前你很活潑,很健談,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不想對別人敞開心扉。 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你覺得他變了,還是他懂了? 朋友說,也許一個沉默的人不想說,但明白說了也沒用。別人根本無法理解你的心情,別人也根本無法解決你的煩惱。
  • 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不是軟弱,不是妥協……
    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不是軟弱,不是妥協,而是因為你越來越堅強了。明亮而不刺眼,柔軟卻很有力量。把人看清,不如把人看輕。少年的時候,喜歡與人爭辯,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遇到點芝麻大的事情也喜歡訴苦,後來,慢慢長大,發現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不再急著與人辯駁自己的看法,也逐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經歷不同,三觀不同,對一件事的看法也一定會有所不同。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可是,如果有一天,一個女人忽然變得沉默了,不願意多說了,那麼,就是她的心已經冷了。哀莫大於心死,女人的沉默並不是金,而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痛,是對男人的徹底失望。愛到深入骨髓,才會傷到痛徹心扉,沉默,就是她無聲的訴說,是她最大的哭聲。沉默,是最大的失望張小嫻說過:「沉默是無法掩飾的失落。」
  • 如果某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話
    舉個例子,我姐從小性格內向,害怕與人交談,因為家庭的影響,所以她不是很喜歡與人交談,但是隨著長大後,身邊朋友越來越多,變得健談起來,很願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人也自信起來。但是她這種情況還是好的那種,也有反向的,有的人活生生從一個自信,性格開朗活潑的樣子,變成一個自己都不想認識的樣子,沉默寡言,不想與人交談。
  • 當女人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一定是寒心了
    安靜的女人不是懦弱,更多的時候只是失望了,不願意再多說一句話。 而其實是女人心傷至極,心寒如冰,任何話都難訴心中的痛,唯有沉默才能自我療傷,逼迫自己堅強。 當女人對一段感情徹底失望,那麼她就會變得沉默和冷淡起來,不管你的身邊發生了什麼事,她都會覺得和自己是沒有關係的。 即使你做錯了任何事,她都不會大發雷霆,只是在你試圖解釋的時候,淡淡地說一句「沒事」。
  • 「夜聽」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
    每次你翻開通訊錄,看著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你很想聯繫他們,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從前的你,非常的活潑健談,但現在,你似乎越來越習慣沉默,越來越不想跟人敞開心扉。我問朋友,如果一個人變得沉默了,你說是他變了,還是他懂了?
  • 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說話,這究竟是怎麼了?
    這種性格的人,更多情況下喜歡一個人,即使人多的情況下也不願意多說話。但對於本身就擅長言語的人變得越來越沉默了,那麼就有很多的原因可以說了。 越來越成熟 「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也沒人在乎你要輾轉反側的要熬幾個秋,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 沉默的大多數:一個人越來越沉默,是因為心走到了盡頭
    文/陳記錄沉默的背後,是一個人的情緒走到了盡頭,當一個人從原來的有說有笑,變成後來的越來越沉默,只能說明他因為沒權沒勢沒地位,於是他只好沉默無聲、修閉口禪了。2、心受傷了沉默是一個人最大的哭聲,當一個人心受傷了,任何與之有關的事情,他都會選擇視若無睹、充耳不聞、不管不顧,面對曾經在乎的一切,他現在都不會往心裡去了,因為不在乎、不值得、不想說。
  • 感情裡,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話落兩人都沉默,朋友藉口有事,先掛了電話,想必是被我這副油鹽不進的樣子傷了心吧?這陣子常常聽人調侃:人一旦上了年紀呀,就全活成了「啞巴」。遇事兒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不想說:各有各的苦楚,各有各的路要走想想真是這樣。不止是我。其實連我這位朋友,也是個實打實的「啞巴」。離了婚。
  • 當一個人越來越不想說話時......
    「每個人,一定都會有不想說話的瞬間吧。不是喜歡沉默,而是除了沉默之外,已經無話可說。」在整理後臺留言的時候,突然不自覺地有這種感慨。可能是我看過太多類似的情緒了吧,在一條條的讀者留言裡:有人說:「不想說了,反正說什麼他也不會聽。」有人說:「不想說了,反正他也不在乎。」有人說:「不想說了,我真的累了。」
  • 一個人變得越來越沉默是什麼原因呢?
    有些時候,我們的沉默和處世態度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身的經歷而開始變化的。我們經常發現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發生了明顯的異於先前的變化,不會年齡變長了,那麼我們定會猜測他是經歷了什麼事。人的轉變總是有原因的,其實也無外乎兩點:1、年齡越長,慢慢性格變得越來越沉穩,不善表達自己的感情了,也會把喜怒埋藏於心,不像年輕時以「色」示人,漸漸的學會了「隱藏」。
  • 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
    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越來越沉默,什麼也不想說,那一定是你很累了,是心累了。心中有千言萬語,但不知從哪裡開始說起,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其實,說出來,也沒有人理解自己,還會成為別人的談資。有人說:「好想找一個知己,可以無話不說。」茫茫人海,誰會是你的知己?也許一輩子都遇不到,只是一種想像的美好而已。
  • 當一個女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說話
    有人說: 「一個女人嘮叨你,是愛你的深度。」深思熟慮。一段關係中,最害怕的不是憤怒的爭吵,而是關心的沉默。女人天生就是情緒化的動物,女人比男人更能自由地表達自己,而男人則比較保守。然而,如果有一天,一個女人突然變得沉默,不想多說,那麼,她的心已經冰冷。
  •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越來越沉默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越來越沉默,是在這嘈雜的世界,學會了安靜;當我終於懂得了沉默,才是剛剛成熟的起點。沉默,不是無話可說,而是無聲勝有聲,有時候也是一種最有力量的語言。沉默,不是懦弱,而是在這是是非非的世界裡,知道閉嘴,懂得禍從口出,讓自己變的更加成熟穩重。
  • 當你越來越沉默,以為是老了,原來是……
    有人說,成長就是一個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的過程。深以為然。人到了一定年紀,選擇沉默,不是消極避世,而是逐漸對世間事瞭然於心,不必再一一說出來。明白了風雨人生,默然前行,不失為一種人生至境。沉默是一種成熟,自有天地《生如夏花》中說:時間用它獨有的刻薄方式讓我們漸漸寬宏,明白不管被生活怎樣對待,仍然要許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