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肆虐中國的第一殺手,是造成中國人壽命損失的第一大病因。
據大數據顯示,在我國,每16秒就有一個人死於中風。可怕的是,中風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專利」,在我國 15~49 歲的青中年裡,中風也是主要的死因之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梁曉峰教授團隊在《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行政特區)的人們的前25位死因變化,以及導致死亡的高危因素,發現中風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
中風不僅兇險,而且沒有特效藥。有讀者問妙姐: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會中風呢?
中風的誘因有6個
很多人以為中風是突然出現的,殊不知,它在出現之前,早已經「埋伏」很久,而導致它出現的有六大因素:
飲食:經常吃紅肉、燻肉和加工過的食物,會增加中風的概率。瑞典曾對3萬多名女性進行了長達10年的調查,發現每天吃大良紅肉的女性,中風出現的風險會增加42%。
性格:研究發現,性格急躁的中老年人出現中風的風險是性格溫和的數倍。這是因為在發脾氣的時候,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含量增多,導致血壓升高,從而誘發腦動脈破裂,最終引起中風。
氣候:氣溫越低,中風的發生率越高,尤其是老年人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度比較差,在秋冬時節,老年人中風的發生率比平時增加了一倍。氣溫低的時候,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還會引起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多,導致腦血栓形成,從而增加中風的概率。
噪音:丹麥一項研究表示,噪音和中風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噪音每提高10分貝,中風出現的風險就增加14%,而老年人中風的風險還會增加到27%。由於噪音容易造成血糖、血壓波動,從而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還可能引起情緒變化,這也是導致中風出現的重要原因。
抽菸喝酒:香菸中的一氧化碳會損傷動脈內皮細胞,而尼古丁則會引起腎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從而加速動脈硬化,引起中風。50歲以上抽菸的人,出現中風的概率是不抽菸者的三倍!此外,酒精會對體內各種細胞造成損害,導致膽固醇增加,引起動脈硬化,從而誘發中風。
藥物:不合理使用藥物也可能導致中風,比如降壓藥、利尿劑、鎮靜藥甚至是避孕藥,如果使用不當,也會為中風埋下「機會」。
中風來臨前,身體會發出什麼樣的信號呢?
中風有什麼先兆?
頭疼:當中風來臨的時候,患者會感覺到頭疼,這種疼痛有時候會固定在頭部某個位置,有時候又會分散到其他位置,且程度越來越重,這其實是血壓波動或腦血管痙攣的表現,也是中風的先兆。
頭暈:當發現自己意識很清醒,但卻控制不住地頭暈,導致走路不穩,甚至突然摔倒,拿不穩東西的時候,要警惕中風來襲!
出現感覺障礙: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現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或者感覺眼前有蚊蟲飛舞,這是中老年中風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由於腦缺血導致視網膜缺血引起的。
性格或行為反常:如果發現身邊人突然變得孤僻焦慮,或者難以控制地大笑、哭泣,有時候連最熟悉的朋友都叫不出名字,也應小心是中風先兆!
頸動脈一堵,50%中風都跟它有關
臨床上統計,將近一半的中風都與頸動脈堵塞有關。
由於頸動脈是流向大腦的血液的通道,一旦它出現堵塞,大腦就會因此缺血,從而引起頭暈、視物模糊等症狀,從而引起中風。
實際上,頸動脈堵塞是頸動脈硬化引起的,是由於頸動脈中出現斑塊,當斑塊大小超過頸動脈血管腔的一半時,就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頸動脈堵塞。
因此,保護好頸動脈暢通,是遠離中風的關鍵。
有人說,每天吃一個雞蛋,能夠預防中風,是真的嗎?
每天一個雞蛋防中風?
《美國營養學院學報》上曾發表言論稱,每天吃一個雞蛋,能夠使中風出現的風險降低約12%。這是因為雞蛋內的葉酸含量很高,而人體如果缺乏葉酸,就會導致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這種物質會增加中風出現的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霍勇教授經過研究表示,補充葉酸是最適合國人預防中風的方式,而吃雞蛋則是最簡單的方法。
所以,每天堅持吃一個雞蛋,對健康還是大有好處的!最好就是早晨煮一個水煮蛋,又能飽腹,又能預防中風,可謂是一舉兩得!
參考資料:[1] 《它是中國人的頭號死因,比癌症更可怕!一個雞蛋就能防!》.脈脈養生.2020-06-12[2] 李偉,許可.中風先兆及預防[J].時代青年:視點,2018,0(4): 80-81.[3] 陳燕琳.中風的誘因[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14(2):38-3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