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悄無聲息,卻比癌症更可怕

2020-12-14 瀟湘晨報

雖然時隔3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蔣晨陽依然記得那位75歲的老太太:她因為心慌來就診,可又覺得心慌不是大問題,說緩緩再來看。沒想到,兩個禮拜後,突發中風,又過了一個月,人走了。

「這位患者是房顫,我的門診三分之二的患者都有這種疾病。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但這幾年,年輕患者也越來越多。」

6月6日是第8個「中國房顫日」,中國是房顫第一患病大國,目前約有超過1000萬病患。而房顫所致的心衰、腦卒中又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及高復發率的特點。

在強生醫療攜手北京白求恩基金會開展「醫路相伴——中國房顫日公益健康教育項目」之際,蔣晨陽形容「房顫」:比癌症更可怕。「我們應該像重視癌症一樣重視房顫。」

75歲老太太突發心慌

一個月後就走了

蔣晨陽對那位75歲的老太太印象深刻,是因為老人本可以躲過這一劫。

「她的丈夫中風多年,一直是她在照顧,那段時間,她覺得心慌、氣短,我給她做了心電圖,非常明確的房顫。」蔣晨陽勸老人要儘快規範治療。

但老人覺得房顫不是大事情,休息休息就好了。

「她說自己要照顧老伴,過段時間再來看。」沒想到,兩個星期後,老人的家屬找到了蔣晨陽,「老人突發中風,很嚴重,半邊身子沒知覺,也不能動。」

家人知道她曾就診過,非常懊悔當時沒有陪著一起來。他們說,媽媽辛苦一輩子,一定要好好治療。沒想到,老太太出現了梗塞後腦出血、腦疝,前後搶救不到一個月,就走了。

蔣晨陽感嘆,老人這一走,老伴也沒人照顧了,整個家都被拖垮。

「房顫是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心跳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是很多心臟疾病最終的一種表現。」蔣晨陽說:「房顫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起中風,造成心動過速型心肌病。國外有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患者每發生一次房顫,智力就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它會隨時隨地傷害腦細胞,比定時炸彈還可怕。」

房顫高危人群

自備心電卡

「體檢報告上,如果出現腫囊、高血脂、高血壓,或者腫瘤指標高了,大家都很重視,但如果提示房顫,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蔣晨陽解釋,這也和房顫本身的特性有關,有些房顫是有胸悶、氣短、尿頻等明顯症狀,有些房顫沒有症狀,又是陣發性房顫,它來無影去無蹤,即使做心電圖檢查,沒有發作時也檢查不出。

「我們建議這類患者自備一個心電卡(一種即時可記錄心電圖的小設備),自覺不舒服時,隨時隨地測量記錄心電情況並儲存在手機裡或雲端,然後帶給醫生診斷。」

蔣晨陽說,65歲以上的老人,本身合併高血壓、糖尿病、打呼嚕、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如果既往有中風史的,更要高度警惕是不是房顫;另外普通人出現心慌症狀時,也要提高警惕,現在房顫有年輕化趨勢。

「房顫是一種增齡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但並不是說年輕人就不會發,尤其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生活作息不規律,時間久了,心臟也會受損。」

40多歲老闆射頻消融術後

安然至今

雖然房顫的危害大,但它是可以治療的。

「房顫容易引發中風,但不是說會立刻引發,如果患者及早發現房顫,完全是可以通過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只要不發作,中風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蔣晨陽說。

大概十多年前,蔣晨陽曾接診過一位蕭山的老闆,對方當時40多歲,很講究健身,經常和朋友一起爬山。在一次爬山的過程中,他突然極度呼吸困難,咳出的痰是粉紅色的泡沫狀。

「他是典型的快室率房顫,心臟重度擴大,合併急性左心衰,當時病情很危重。病人自己和全家六神無主,又難以接受事實。如果單純藥物治療,可能要心臟移植。」蔣晨陽權衡之後,建議病人做房顫射頻消融手術。

這是一種微創手術,醫生在患者的大腿根部股靜脈穿刺後,將僅有原子筆芯粗細的消融導管送入心房,通過射頻能量將房顫的異常電激動去除或限制隔離在一定範圍內。房顫射頻消融技術目前在全球已經發展了20多年,技術成熟、安全。

蕭山老闆最終接受了射頻消融術,心臟半年左右恢復正常,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再也沒有復發過。前段時間,他還給蔣晨陽寫信,感謝當年的手術救了他的命。

對於多數有症狀的房顫患者,蔣晨陽都會建議射頻消融術。

「它對病人的傷害小,手術做完後,術後第一日就可下床,第二天即可出院,能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不僅改善房顫的症狀,如果沒有再發,還能降低中風機率。」

蔣晨陽20多年前就開始做射頻消融術,參與了8000多例,對這類手術非常有信心,他經常對病人說,這個手術的風險和你從家到醫院看病的風險是一樣的,甚至更低。「15多年前,做一臺這樣的手術要七八個小時,現在1個多小時就夠了。」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即使做了手術,也還是要呵護好自己的心臟,定時到醫院檢查、隨訪很重要。」蔣晨陽說,預防房顫最好的辦法除了管理好高血壓、糖尿病等合併疾病外,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抽菸、酗酒、熬夜,控制體重、積極樂觀,同時持之以恆地鍛鍊身體。「

【來源:央視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和癌症,哪一個更痛苦更可怕?
    簡單來說,癌症是想活活不了,抑鬱症是想死死不了。通常情況下,如果兩種病都有,一般都是先患了癌症,之後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而又患上抑鬱症,從這個角度來說,癌症似乎更加可怕,它會導致身體和精神雙雙垮掉。癌症治療已經告一段落,暫對生命無影響。現在抑鬱症發作中,無比擔心會不會導致癌症復發。兩種都很令人絕望,就我個來說,抑鬱更加痛苦些。希望自己好起來。@SuSan:看到過一個報導,一個人同時患上了癌症和抑鬱症,採訪時她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她說抑鬱症更可怕一些,癌症是身體上痛苦,但有的人還會心懷希望,也還能感受到快樂。
  • 炎症會變癌症!但有些炎症比癌症可怕,一旦發生,醫生也無力回天
    炎症與癌症的相關性,一直都是很多人關心的。尤其是諸如慢性胃炎、鼻炎、胰腺炎等反覆發作的炎性疾病患者,總擔心哪一天炎症就會變成癌症。炎症與癌症,確實息息相關!而癌症的發生就是由於細胞內抑癌基因的突變以及原癌基因的過度表達所致,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會致細胞增生,複製旺盛,自然也會增加細胞突變的機率,進而增加癌症發生風險。可以認為,長期的炎症反應會為癌細胞的形成和生長提供條件,因此炎症也是癌症發生過程中的關鍵誘因。
  •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癌痛,癌痛真的沒有辦法緩解嗎?醫生給出答案
    同學父親的這種情況也叫做癌性疼痛,在癌症患者中比較常見,癌性疼痛不僅僅是軀體上的疼痛,患者還可能存在心理上的一些不愉快。癌痛比癌症還要可怕,引起癌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癌症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壓迫器官、組織或神經從而引起的疼痛。
  • 它是中老年人的頭號「殺手」,比癌症更可怕!卻被一個雞蛋防住了
    可怕的是,中風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專利」,在我國 15~49 歲的青中年裡,中風也是主要的死因之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梁曉峰教授團隊在《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行政特區)的人們的前25位死因變化,以及導致死亡的高危因素,發現中風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
  • 勞榮枝手裡緊握著三張牌:可怕的微笑、甜蜜的字條和撩人的癌症
    勞榮枝手裡緊握著三張牌:可怕的微笑、甜蜜的字條和撩人的癌症經過兩天的審判,勞榮枝充分發揮坐檯女的優勢,頑固地堅持自己是受害者,在明知法子英已經伏法死無對證的情況下,極盡巧舌之功,把自己形容成法子英「性侵的工具和賺錢的工具
  • 比癌症更可怕、更要命!已有千萬家庭受害,再不看就晚了!
    中風是家庭噩夢 「非死即殘」是中風最可怕的地方。中風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併發症多的特點,得了中風,不但給患者本人,也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不幸,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去年專家到雲南做義診,第一個病人是一位五十一歲的男性。
  • 這種病不是癌症,但約一半患者確診5年內死亡,比很多癌症還可怕
    目前,我國心衰患者數量超千萬,患者不僅飽受疾病的困擾,還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約有50%心衰患者在確診5年內死亡,生存率低於多種癌症。因此,心衰又稱之為「心血管中的癌症」。我國心衰患者超千萬死亡率高於多種癌症「心力衰竭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類心血管疾病發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結局。」
  • 癌栓比癌症可怕?是的,但我們能消滅它!
    如果說癌症是「老虎」,那麼癌症的併發症根據嚴重程度,也可分為「豺狼」、「老鼠」、「蒼蠅」等。在抗癌路上,我們要發現一個,消滅一個,老虎要打,豺狼、蒼蠅也要打。  癌栓是腫瘤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甚至比癌症還可怕,絕對是會咬死人的「大老虎」。
  • 這種癌症將取代肺癌成第一癌症
    惡性腫瘤發病率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在結合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發展趨勢後顯示,2020年,曾一度穩居惡性腫瘤發病率最高的肺癌被乳腺癌取代,成為2020年全球第一大癌症,新發病例高達226萬。
  • 頭上長包是癌症前兆嗎 癌症預防關鍵這幾點
    其實這很可能是癌症的徵兆。雖然癌症是每個人都不願提及和面對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頭上長包真的是癌症嗎?有什麼樣的情況是我們可以自己鑑別的呢?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癌症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頭上長包是癌症前兆嗎頭上長個包,是我們在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一般來說不會有事,但是有些情況是不能大意的,很可能是癌症的徵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鑑別皮膚上的小包呢?
  • 男子體重暴跌36斤,竟是得了比「癌症之王」更可怕的病
    南國早報記者從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了解到,這種癌症比「癌症之王」肝癌的惡性程度還要高,堪稱癌症 「王中王」 ,而且手術的難度堪比攀登「珠穆朗瑪峰」。1.不幸患上胰頭癌據了解,2019年國慶節前後,黃先生開始出現腹脹、腹痛情況,並且體重開始大幅度減輕,直到手術前,體重暴跌18公斤。
  • 初期癌症一般會瘦多少 怎樣預防癌症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很可怕的疾病,而且,目前來說,癌症的治療難度還是很大的。一般得了癌症,患者都會消瘦。那麼,初期癌症一般會瘦多少?癌症為什麼會導致消瘦?我們應該什麼預防?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初期癌症一般會瘦多少突然消瘦是癌症早期很重要的一個信號。癌症是一種消耗性的疾病,它的癌細胞在生長的時候需要的能量要多於正常的組織。
  • 愛滋病比癌症還可怕?四位愛滋病感染者的抗艾生活
    在一般人的意識裡,感染上愛滋病,似乎要比癌症還可怕,因為,它更像是宣布一個人從身體到心靈的毀滅。  其實,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愛滋病已經從一個極高死亡率的「超級癌症」變成一個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控的慢性病。
  • 指甲上的哪些變化,暗示得了癌症?避免癌症纏身,該做什麼?
    其實,癌症在查出前,會透過身體,呈現出病灶,根據這些病灶,可以早點了解,例如,根據指甲上的變化,能夠判斷出身體得了癌症,那麼指甲上,哪些變化,提醒你得了癌症呢?很多人會發現手指甲上,出現了黑色豎紋,這樣的豎紋,越來越明顯,需要注意了,黑色豎紋增多,不少人會想到營養缺乏,其實,也暗示其它疾病。
  • 得了癌症就是「死刑」?這3種癌症,還有治癒的希望
    很多人一聽到癌症就十分恐慌,認為癌症沒有治癒的可能,患病就宣布了死亡,也沒有必要浪費金錢去對抗癌症,基本上是徒勞無功的,這是大部分人對癌症的認知,加上很多謠言傳來傳去讓人們對癌症的恐懼程度越來越高,會想盡辦法去預防,但是依然有人不慎出現了這些疾病。那麼,得了癌症是否就治不好呢?
  • 《黑豹》主演癌症去世...這種病也在殺死越來越多年輕人
    指環王演員Sean Astin:我很難過看到這個可怕的消息。Chadwick飾演的瓦坎達國王,將永遠統治著每一個曾見證著美國影史上劃時代一頁的人。我們代表我的家人,向他的家人和親人致以深切的哀悼和愛。還有人貼出了黑豹在電影裡的經典獨白:「在我的文化裡,死亡並不是終點,它更像是一個起點。你伸出雙手,巴斯特和塞克米特會把你帶進一個鬱鬱蔥蔥的草原。。。在那裡,你可以永遠自由奔跑...」
  • 幾大癌症初期的徵兆。
    癌症一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場噩夢,就像它的初期症狀是輕微的甚至沒有任何的徵兆,但它會慢慢的侵蝕人的身體,磨滅我們的精神。前期都會覺得是一些小型的毛病,一拖再拖,到真正扛不住的時候再去檢查已經晚了。癌症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們的忽略,如果提早發現及時治療的話,百分之八十,九十是可以預防的。
  • 一說到癌症就心驚膽跳?日常做到這4點,癌症不會找上門
    癌症確實是比較可怕的疾病,因為癌症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不受控制,這些癌細胞在體內不斷生長的時候影響著重要器官功能,甚至會因為癌細胞轉移、擴散等增加治療難度。因此,平時應該通過好的方式來積極預防癌症,另外,通過一些好的方式,良好習慣的養成也能夠讓癌症遠離,達到預防的效果。那麼,哪些事情做好癌症才會遠離呢?
  • 有個癌症患者對我說他怕痛不怕死,疼痛有多可怕,怎樣才能緩解
    有個癌症患者對我說他怕痛不怕死,疼痛有多可怕,怎樣才能緩解 2020-10-24 0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樣的素食比葷食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