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這個樂清人在非洲種菜,結果「種」出意想不到的東西

2021-01-15 樂清日報

人物名片

倪孟曉,男,1977年出生於樂清虹橋,現為奈及利亞中國商貿企業協會會長,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團長,奈及利亞《西非華聲報》董事長、社長,奈及利亞七星實業董事長、奈及利亞七星農場董事長。值得一提的是,因長期回饋當地社會、融入當地社區並承擔社會責任,為中國和奈及利亞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倪孟曉先後於2012年和2017年被奈及利亞兩大主要民族伊博族和約魯巴族分別封為gbo's friend酋長(中文譯為「伊博的朋友」)和Otunba酋長(中文譯為「貢獻力量酋長」)。

沒有任何優勢,他卻跑到非洲大地「淘金」;沒有藝術特長,他卻當起了藝術團團長;不顧個人得失,他在危難時刻衝鋒陷陣為華人華僑同胞解圍。從25歲到43歲,從青年到中年,從零起步到打拼出如今的一番事業,虹橋鎮信岙村人倪孟曉在奈及利亞拉各斯走過了18個春夏秋冬。

不遠萬裡去非洲「種菜」

回憶起第一次下飛機踏上奈及利亞這片土地時的場景,倪孟曉竟然用了「後悔不已」這4個字來形容。2003年3月,時年25歲的倪孟曉在北京雅寶路做外貿生意,有闖勁、敢拼搏的他聽朋友說奈及利亞的生意比較好做,幾經思量後,便和朋友一起去考察。可下飛機後,倪孟曉傻眼了,馬路上黑壓壓一片都是人,交通擁堵混亂,環境髒亂差,為了維護治安,警察持槍在街道上巡邏,這些情況著實令他有些失望。他同朋友說,就當機票打水漂了,來旅遊一趟。

那幾日,倪孟曉和他朋友去考察市場,了解當地的商貿政策,認識當地的朋友,幾天下來,善於觀察、思考的他發現當地的人口和自然資源都比較豐富,那時候匯率也算穩定,貿易利潤空間很大,便決定留在奈及利亞的經濟首都拉各斯發展。

在拉各斯,倪孟曉依舊從事外貿,主營鞋子。但是,2006年,奈及利亞政府出臺措施,保護當地製造業,禁止進口鞋子這類商品,只允許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於是,倪孟曉轉變思路,開始在奈及利亞辦起了製鞋廠,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

2008年,倪孟曉擴充產業,計劃辦一個大型造紙廠,地都買好了,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奈及利亞貨幣奈拉貶值,他只能把造紙廠規模縮小。而原本用於建廠房而購置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閒置了。

這時,農村出身的他想到了辦農場。奈及利亞的蔬菜水果品種很少,蔬菜基本只有洋蔥、土豆、包菜,倪孟曉及時調整思路,立即轉辦農場,豐富當地華僑華人的餐桌。他還嘗試把國內一些水果品種帶到奈及利亞種植,成功試種了火龍果、蓮霧、黃金果等水果。

倪孟曉的七星農場,位置在奈及利亞的奧貢州,佔地12萬平方米。由於奈及利亞當地很多年輕人因家庭貧困沒有上學,當地的學校又允許學生休學打工賺學費,於是他決定自己的農場就招這些勤工儉學的學生。2017年,倪孟曉又收購了一片7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擴大種植面積,進一步壯大自己的農場。

倪孟曉向前總統奧巴桑喬介紹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

從農場主到藝術團團長

在奈及利亞的生活比較單調枯燥,倪孟曉會在自己的工廠裡為華人員工播放中國音樂,調劑一下心情。可沒想到的是,這些音樂非常受奈及利亞籍員工歡迎,像經常播放的《一剪梅》《小蘋果》《中國心》這些在國內耳熟能詳的歌曲,奈及利亞籍員工唱得有模有樣,而且他們學唱的積極性很高,不光是學習中國的音樂、舞蹈,還喜歡中國功夫,平時很愛同倪孟曉交流這些話題。

看他們這麼喜歡,倪孟曉專門收集國內流行的MV、舞蹈視頻,提供給當地員工欣賞。通過對照MV、舞蹈視頻,員工們在業餘時間不停地練習,學習熱情高漲。時間一久,倪孟曉決定乾脆成立一個歌舞隊。一開始,七星農場中國風歌舞隊還只是在自己公司內部活動時進行演出。隨著表演內容越來越成熟,不少當地部門和社團紛紛邀請歌舞隊去表演。

就這樣,經過幾年的學習,「中國風舞蹈隊」的名號就打響了。除了中國傳統歌舞之外,倪孟曉還特地讓他們練習表演奈及利亞的「三大民族舞」,從排練到表演,大家非常興奮。看到大家這麼開心,倪孟曉很激動,覺得這是因為奈及利亞人接受並喜愛上中國文化,感到很自豪。

雖然成就感滿滿,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倪孟曉確實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大家都不理解,一個生意人放著好好的生意不經營,非要投入這麼多錢去做不賺錢的事情。另一方面,他本身沒有任何的藝術資源,這條路要如何走下去呢?特別是受2016年金融風波影響,奈拉貶值的情況下,倪孟曉壓力很大,好在當地員工和觀眾給了他動力和支持。

2016年11月1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一行人員到奈及利亞訪問期間,由七星農場中國風舞蹈隊本地非洲裔員工表演的中國特色舞蹈,受到了時任國僑辦領導的讚賞和肯定。2017年5月26日,國僑辦授予七星農場中國風歌舞隊和奈及利亞華僑華人婦女聯合總會「華星藝術團」稱號,倪孟曉也成了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團長。

目前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尼方演員有60多人,加上華僑華人演員共有近百人,設有舞龍舞獅、戲曲越劇、歌唱、舞蹈、武術、民族樂器等多個表演團體小組。藝術團不斷開拓創新,努力創作出具有奈及利亞特色且融合中華文化的藝術精品,在節目的編排上注重因地制宜,用當地民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展示中華文化。

有一次,倪孟曉的團隊為製造業協會表演後,一位年邁的理事走過來緊緊握住了倪孟曉的雙手說:「我去過中國很多地方,也看過很多表演,你讓奈及利亞的人跳起了中國舞蹈,已經很了不起了,你還把我們奈及利亞的三大民族舞推出來表演,我們自己都沒能做到,你們卻做到了,我真的很感動。」三大民族舞,是奈及利亞的傳統舞蹈,奈及利亞有255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具有代表性的是三個民族——尤魯巴族、豪薩族、伊博族,他們的舞蹈地位如同我們國家的京劇和越劇一樣。外國人倪孟曉將三大民族舞同時推出來在舞臺上表演,既尊重當地文化體現民族大團結,又為奈及利亞人送上屬於自己的節目。

截至目前,該藝術團多次參加並組織國內文化部門和團體到奈及利亞演出,主辦「中尼文化交流華星走進校園」和「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品牌系列大型文化活動等200多場次,既豐富了華僑華人及當地人的生活,又在非洲大地傳播中華文化。

「出了事情,我來負責」

「我在奈及利亞工作生活了18年,結識了很多黑皮膚的好朋友,從他們身上我也了解和學習到非洲人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善良溫和、活潑開朗、樂觀積極、大度包容。」倪孟曉對在奈及利亞的生活感到快樂而自在,「他們也從和我們中國人的交往中了解到中國人的誠信、樂善好施,處事既講原則又能合而不同的智慧。」

2009年的一個晚上,他和他的姐夫還有同事一起開車從工廠返回住處,開到半道時車子沒有機油了開不動,倪孟曉下車徒步到加油站採購機油,返程時,發現車子旁邊圍了幾個奈及利亞人,聽了他們之間的對話後,他明白過來,原來他們遇到了打劫,但附近修車廠的員工看到後及時過來出手制止。

「拋開什麼種族、膚色之說,在那樣危險的情況下當地人願意出手去保護我們,心裡真的非常感激。」倪孟曉拿出了一些奈拉想要答謝他們,卻被婉言謝絕。這件事情倪孟曉一直記掛在了心裡,心中特別感恩於當地的奈及利亞人。

倪孟曉在拉各斯的奈及利亞大樓裡設有辦公點,有一天,他辦公結束後走出大樓,突然迎面看到一個身材胖胖的黑人婦女正傷心欲絕準備尋死,倪孟曉很好奇,上前了解情況。原來,這名黑人婦女隨身攜帶了5萬奈拉來為客戶採購貨物,沒想到全被扒手偷走了,她覺得錢一丟,等於是絕了自己的活路,所以一心欲尋死。

了解情況後,倪孟曉二話不說,跑進大樓找其他商戶借了5萬奈拉贈送給了這位當地婦人(他自己身上沒帶這麼多現金)。5萬奈拉就能夠挽救一條人命,倪孟曉覺得這只是盡己所能舉手之勞而已,而類似像他這樣仗義出手助人的故事還有很多。

奈及利亞大樓位於拉各斯島,是早期來奈及利亞從事貿易的中國人比較集中的大樓,一共24層,其中有100多戶奈及利亞人開的商鋪,還有50多戶中國同胞開的商鋪。2013年,奈及利亞大樓發生火災,一到三樓全部燒毀,四樓樓層好多被燒穿。當時聖誕節臨近,商家囤了很多貨物在大樓裡,最多的囤了7個貨櫃,原本希望借著節日的時機好好賺一筆,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大火被撲滅後,當地政府封鎖了大樓,商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把希望寄託於奈及利亞中國商貿企業協會。

當時,倪孟曉任協會的副會長,在拉各斯總領館的支持下,他積極奔走在拉各斯州當地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積極協調。在他的不斷努力下,本來州政府規定一年後能開啟的奈及利亞大樓一個月就解封。解封當天,拉各斯州當地有關負責人當面質問他:「Eric Ni(倪孟曉英文名),如果商戶搬出貨物時,發生事故,責任到底由誰來負責?」倪孟曉一口答覆:「出了事情,我來負責。」其實,答完這話時,倪孟曉的腦子裡一片空白。

大樓發生火災後,當地政府又重新對大樓進行了加固,所以對於它的安全性,倪孟曉有著自己的判斷,但為了保險起見,他安排商戶利用8天時間進行分配,每天只能搬3層樓的貨物,每家商戶只能進5人來搬運貨物。

第一道難關跨過去了,又來了第二道難關。拉各斯當地有很多黑社會幫派在不同的街道收取保護費,商家只要搬運貨物經過一條街,就要被收取一次保護費。為了幫助大家不被訛詐,倪孟曉動用自己一切力量,出面跟當地黑社會幫派談判,最終所有商家都安全順利地把貨物運送了出去。大家後來才知道,雖然在奈及利亞大樓裡,倪孟曉也設有一個辦公點,但他所有的貨物都囤放在工廠倉庫沒在大樓裡,這次努力承擔巨大壓力也是完全沒有考慮個人得失。

2016年4月17日,奈及利亞中國商貿企業協會在拉各斯中國商城舉行換屆選舉大會,倪孟曉高票當選會長,2019年因全體會員單位信任和厚愛又成功連任。「我會盡我所能,實實在在地為促進中國和奈及利亞兩國的民間友好和發展做點事情,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來,利用中國商貿企業協會的平臺團結在奈及利亞的中國人,帶領大家抱團取暖,共同發展壯大。」倪孟曉說。

2018年,倪孟曉又被推選為奈及利亞《西非華聲報》董事長、社長。在倪孟曉的領導下,西非華聲報社用心服務奈及利亞僑社、積極促進信息融通、為客戶創造價值,《西非華聲報》發行和影響力日益擴大,旗下公眾號「西非華聲」也成為奈及利亞僑社要聞發布權威平臺之一,受到眾多奈及利亞華僑華人的熱心支持和關注。

拉各斯州副州長和教育局局長給倪孟曉頒發拉各斯僑團對社區貢獻獎。

為抗疫捐款創作歌曲

2020年初,聽聞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遠在奈及利亞的倪孟曉通過《西非華聲報》及各華人微信群發出募捐倡議,很快得到十多家僑團(社)、僑領和旅尼同胞們的積極響應,大家一起向國內抗疫一線捐款捐物,累計折合人民幣達166.7萬元。

捐款捐物是支持抗疫的一種表達方式,藝術創作亦是另一種表達方式。「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起祈禱……」身著中國紅唐裝的吉米,帶著華星藝術團成員用中英文深情演唱《祈禱中國》,集體表達了他們對中國抗擊疫情的堅定支持,音樂短片一經上傳,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臺上好評如潮。

這首《祈禱中國》由倪孟曉作詞,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小夥吉米作曲並演唱。談到創作的初衷,倪孟曉這位曾經對音樂、舞蹈一無所知的生意人說:「華星藝術團的成員們善歌善舞,人才不少,都對中國充滿了感情。大家聽說中國的疫情情況心情非常沉重,都表示要為中國做點什麼。」

曾於2014年至2016年在蘇州大學就學的吉米,看到在奈及利亞的華僑華人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積極響應尼僑團馳援中國抗疫,積極捐款捐物,看到中國國內疫情戰線上的醫護人員用生命挽救生命,有著較高音樂天賦的他坐不住了,他要創作歌曲,用歌聲來表達自己感動的心情,吉米的想法與倪孟曉一拍即合。

他們不停地創作,不停地修改、重錄,成品出爐後效果非常不錯。「我們希望用心靈創作的音樂為中國祈禱,來表達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的牽掛和奈及利亞友人對中國的真摯情誼。」倪孟曉說。

共同抗疫不分國界。2020年7月,正是奈及利亞新冠肺炎疫情高發期,在拉各斯湖上有一個Makoko水上貧民區,是奈及利亞最古老的貧民區,容納了近20-30萬人口,社區傳播風險極大,疫情讓居住在裡面的貧民們的生活雪上加霜。7月中旬,拉各斯Makoko水上貧民區中的晨露學校(幼兒園及小學)的老師聯繫到奈及利亞的中國僑團,反映疫情讓他們的學校和孩子們的生活陷入了非常嚴重的困境。7月16日,倪孟曉一行帶上僑團和企業捐助的愛心物資和問候,去慰問師生,用文藝演出送上中國人的溫暖和友情。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倪孟曉就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國外「播種」中國文化。

來源: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夢夢

照片均由倪孟曉提供

相關焦點

  • 非洲又窮出了新境界,被中國人拋棄的東西,非洲人卻拿來炫富!
    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落後的地區,這使得許多遊客和企業家不願意去非洲困難的地方發展,但是,二戰後,非洲逐漸意識到,如果不發展,最終會被世界其他國家瓜分!特別是中國向非洲伸出援手後,非洲人願意努力了,結果在非洲能看到的工廠和便利店幾乎都是華人創辦的,這讓非洲人對我們國家印象很好,他們看到中國遊客就會熱情的打招呼。因為兩個地區的發展差距很大,很多已經被我們人民淘汰的東西,到了非洲之後,幾乎成了非洲人眼中的珍寶。
  • 月壤無法種菜?不存在的!沙漠、雪山、南極……中國人的種菜技能...
    月壤不能種菜?不少網友表示難以接受。  該水警區領導表示:「西沙海灘種植蔬菜首獲成功,結束了海島沙灘種菜不長秧的歷史。將這一技術大面積推廣,有望解決駐島礁軍民吃鮮菜難題。」  毛烏素沙漠:沙海變農場 種土豆畝產5噸  位於陝西省榆林的毛烏素沙漠曾經是我國第四大沙漠,如今,曾經黃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已成為莊稼茁壯成長的寶地。
  • 想種菜沒有盆?家中這些東西都是種菜「神器」,菜長勢旺,收穫多
    不管是一棵普通的月季花還是一棵太陽花,家中種一些花卉植物,不僅可以讓心情變得越來越好,還可以緩解壓力,裝扮家居環境,養一些漂亮養眼的花草植物,總會讓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養花好處多多,自己種菜也不錯,不管是種一盆小番茄,還是種一盆生菜,生長的過程中也是給人帶來很多小驚喜,最後還有收穫的歡樂,其實家庭種菜並不難。
  • 陽臺種菜,3種東西最實用,撿上一點,花盆和土不用買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開始在家裡養花種菜,養花種菜不僅是一項很好的興趣愛好,還可以給人們帶來健康和美麗。有些花友家裡陽臺大,或者有露臺,會在家裡種菜。其實,有3種生活中的小東西用來種菜很不錯,不少人都在用,一起來看看吧!
  • 月球土壤不能種菜?我們早就在月球上種過菜了
    聽科學家爸爸說,小五帶來的土可不得了,那裡面一種叫氦-3的東西可厲害啦,簡直就是全村的希望。但又緊跟了一句:「這土雖然非常珍貴,但是裡面沒有有機肥,不能種菜。」聽到這兒,小編略略失望了一下,不能種菜,就不是完美的土。不然等我們村去月亮上串親戚時,吃啥呀?科學家爸爸微微一笑:「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 平頭哥號稱「非洲一哥」,那它究竟有沒有天敵,答案讓人意想不到
    平頭哥號稱「非洲一哥」,那它究竟有沒有天敵,答案讓人意想不到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有柴米油鹽生活的逼迫,有職場的勾心鬥角,也要時時刻刻面臨被代替的威脅。可是,動物難道就容易嗎?想必之下,人類的壓力實在是太小了。
  • 樂清好吃的夜宵店都在這了!
    原本是酒吧生意一般,請來燒烤高手師傅,結果現在異常火爆。燒烤種類豐富,年糕糕豆腐乾味道一流,價格也便宜。這家店已經開了20多年了,估計樂清人都知道,是樂清為數不多的老店,核桃打蛋簡直無敵,燒烤味道也是大家公認的好吃,各式經典小吃冷飲很有老樂清的風味。
  • 樂清的姑娘,告訴你的朋友瘦不下是因為這個!
    泥蒜很多種做法,做成泥蒜蛋湯,泥蒜凍,都鮮美無比。花蚶是樂清人的最愛,燙了之後就可以剝開,茹毛飲血,好不愜意。蘿蔔絲燉白蝦,樂清人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麥餅、小老鼠,毛豆,都是樂清縣東農家冷拼盤的主要代表。
  • 非洲人的迷惑行為:土地肥沃卻種不出菜,家裡沒錢卻一身名牌服裝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相信大家對非洲這個地方還算是和熟悉的吧,畢竟作為膚色比較顯眼的人種主要居住地區,非洲總是存在著很多頗為神秘的色彩,非洲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比較窮,而且土地貧瘠,不僅是工業不發達,就連是農業也不發達。
  • 【樂清小吃大全】據說沒幾個人吃遍.
    糯米飯樂清人最喜愛的早餐之一。油條末撒在糯米飯上,再澆上肉湯就是地道的樂清糯米飯了。香濃的肉湯,配上油條,一嘴咬下,口齒留香。清江三鮮面樂清臨海,海產豐富。樂清人卻獨愛一種麵食,那就是三鮮面。樂清人喜歡海鮮和各種食材的相會,更喜歡那一碗湯麵。
  • 樂清好吃的夜宵店都在這了!
    他家的特色牛兒肉在樂清乃至溫州都是響噹噹的,那個嫩滑,真是無以言喻的。還有「阿曉」的羊骨頭,大大一塊,香氣逼人,拿在手上絕對顧不上淑女形象或是紳士風度。啃著羊骨頭上依附的鮮美酥肉,吮吸骨腔中的點滴髓汁,再點幾道招牌小菜,滿口濃香,那樣的生活太有滋有味了。
  • 泡沫箱種菜,沒想到產量出奇的好,這個冬天菜夠吃了!
    泡沫箱種菜,沒想到產量出奇的好,這個冬天菜夠吃了!陽臺種菜是現在非常流行的一件事,栽種一些蔬菜,既可以豐富業餘生活,種出來的蔬菜又新鮮美味,沒有農藥殘留,吃起來又健康,家裡空間大,或有露臺有庭院,不如選擇用泡沫箱種菜,產量非常高,一個冬天不用買菜吃。
  • 溫州樂清這個50米街道上,有20多種小吃,好吃不貴人均十幾元
    樂清的小吃街,就在市區的西鐵新天地裡,這是一條非遺美食街,在這個只有50米左右長的小街道上,各種具有樂清本地特色的非遺美食卻琳琅滿目,芙蓉麥餅、番薯黃夾、姜酒紅糖麻餈、雞燈丸、燈盞糕真是應有盡有。我們來到美食街已經過了飯點,雖然食客比較少,但給了我們更多的空間來好好感受這地道的樂清美食。
  • 樂清庭院咖啡!深藏小巷中的擺拍聖地!
    最讓我滿意的還是這個陽光房,極好的光線,無論是晴天慵懶的曬著陽光,還是看著淅淅瀝瀝小雨發呆。在和咖啡師小哥閒聊中,我表達出了對星爸爸高度烘焙咖啡一股焦味深深的厭惡後,小哥給我推薦了一款手衝「鮮花店」。不同的人衝泡出來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正是這種種神秘的不確定性給這簡單的動作增添了一絲浪漫氣質,也讓我對這即將品嘗的咖啡充滿期待。
  • 自己種菜,豐衣足食,適合陽臺種的「5種菜」,秋天別錯過
    自己種菜,豐衣足食,適合陽臺種的「5種菜」,秋天別錯過秋天到了,又到了秋播的時節,溫度二十多度的話,不管是養花種菜,都是非常適宜植物花草蔬菜的生長,養花可以賞心悅目,種菜可以收穫到新鮮好吃的蔬菜,各有樂趣。
  • 他在磚縫裡種菜,一手掰開一棵大白菜,真帶勁!
    春天是種菜的好時節,陽臺黨們都把菜種在花盆裡,院子黨則在院子裡種菜,但這些種菜方式都太平常了,還有一種讓人大跌眼鏡的種菜方式——磚縫種菜!花友「菊影茶香」聽說磚縫裡也可以種菜,就在自家院子裡試了一下,他把小白菜的種子撒在磚縫裡,淋了一遍水,就完事,能不能長出來就隨緣了。沒想到幾天後還真鑽出了小芽,真是好強大的生命力!
  • 嫁到非洲的中國女孩,大曬非洲美食,真的吃得下麼?
    隔行如隔山,雖然吃是全球所有人都熱衷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人體差異、歷史和文化背景下,每個地方的美食文化都天差地別。僅僅在中國,因為地域不同就孕育出川魯粵淮揚等多種菜系,這還不包括許多地方菜系,這就更不要提中國美食與國外美食的差別了。曾經有一位遠嫁非洲的女網友,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在非洲的見聞,以及在當地體驗到的別樣「美食」。
  • 農村人種菜升級了,把茄子、白菜種在「磚縫」裡,能吃又能看
    農村人種菜升級了,把茄子、白菜種在「磚縫」裡,能吃又能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種花、種菜、種草,所以平時閒暇的時候,就會研究如何種植它們。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在農村很多人在自家的院子裡面種植蔬菜,而它們與我們想的不一樣,他們是把蔬菜直接種在磚縫裡。一、磚縫裡種茄子像圖中這樣,花友在每年春季的時候,培育一些茄子小苗,等到小苗長到5~10釐米高的時候,就進行分株移栽。
  • IT男變身陽臺種菜達人,聽聽他的城市種植心得
    從那之後,我開始自己種菜,並堅持每天運動一小時以上。這個習慣持續了10多年,讓我從過去的150斤穩定到現在的132斤,身體素質和抵抗力都明顯增強了。時光流轉,我在家裡種菜種水果差不多有十年了。如果要問我這十年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那一定就是吃到自種的蔬菜、水果那一刻驚喜的感覺!
  • 月亮上面不能種菜,帶回那麼多土壤做什麼用?
    科學家昨日發聲:月球土壤不含有機成分,不能用來種菜。這讓我們去月球上面蒙大棚的美好願望落空了。既然月亮上面連菜都沒法種,帶回那麼多土壤做什麼用?最厲害的就是氦-3了!這是一種很神奇的燃料,100噸氦-3便能提供全世界使用一年的能源總量。厲害不?只需要100噸!氦-3是一種氦氣同位素氣體,是無色,無味,無臭穩定的氣體。一般儲存於氣瓶中的高壓氣體,地球上天然氦-3含量是1.38x10-6,提煉的難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