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拾光】假如文物會說話 孤劍一柄訴雲煙

2020-12-13 澎湃新聞

【文物拾光】假如文物會說話 孤劍一柄訴雲煙

2020-12-11 1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巴東

博物館

讓沉靜的文物「開口」

講述自身傳奇

✿第二期

巴氏柳葉劍

是一把來自戰國的青銅古劍

劍身形似一片柳葉

故人稱「巴氏柳葉劍」

兩千多年前

春秋戰國時期

諸侯割據,戰亂不斷

此時的巴國也是一片紛爭

我隨著巴人先祖轉戰四方

一路戰功赫赫

所向披靡

巴人也許是世界上唯一用刀光劍影的戰爭來書寫整個歷史的民族。一部巴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一部用血雨腥風書寫的史詩,想當年,金戈鐵馬,揮劍起舞,氣吞萬裡如虎,劍嘯千裡決殺……

在長江沿岸巴人古墓葬

沉睡兩千多年的我

終於重見天日

「好久不見呀!」

世人皆驚嘆於我美麗依舊、鋒利依舊,卻不知當年的我是何等耀眼,在與身材高大的秦軍和楚軍士兵單兵交戰時,巴人常常是靠我才取得勝利。巴人平均身高1.68米至1.7米,因長期生活行走在深山峽谷,被稱為山地精靈,靠著健碩的身體和靈巧地使用短兵器,才能屢屢在戰爭中取勝。

一般,我身長35至55釐米,可施展劍刺、匕首刺、避擋、割劃等劍法,我沒有劍首,直接從劍脊延伸至扁平的柄部,上纏布條或籘條,必要時可以當作飛劍擲出直刺目標要害,可謂「一劍穿心」。

精湛的鑄造工藝

我劍身上體現的鑄造工藝

對於二千多年前的巴人來說

可以算得上一個奇蹟!

經測量

我身體中各種金屬比例之精確

即使用今天的高科技設備也難以達到

兵器中青銅的含量偏重

保持了兵器的堅硬和鋒利

在沒有任何參照資料、檢驗設備的時代

巴人工匠憑著自己的經驗

靠手工完成金屬調配製作出如此「現代化」的我

他們的智慧真讓人嘆服

和之前介紹過的虎紐鐓於一樣,我的紋飾也十分精緻,我身上也有形似老虎身上的「斑點紋」和一些巴蜀符號。虎紋是巴國青銅兵器上的一種重要紋飾,是巴人崇虎的證明。每一件都充滿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和藝術氣息。

那麼

我的主人是誰呢?

世人一直在追尋

我也一直在回想

……

雖然至今仍是個謎,但我身上的精美紋飾和精湛的鑄造工藝,以及陪我一起沉睡千年的精緻青銅禮器都告訴我,我的主人,他,或許是巴國的王,或許是巴國的諸侯。

無論我的主人是誰

我想我一定陪伴他歷經過滄桑

見證過那段滄海沉浮的戰國風雲

無數個春秋過去

多少英雄被埋葬

彈指一揮兩千年

孤劍一柄訴雲煙

■ ■■■■

往期推薦

【文物拾光】假如文物會說話,虎鈕錞於萌萌噠

惠遊湖北 • 怎麼預約 ?

關注「恩施文旅號」

點擊文旅號下方菜單「硒遊微網」

點擊「惠遊湖北預約」

趕快行動!

預約你想去的恩施景點!

信息來源:巴東發布

原標題:《【文物拾光】假如文物會說話 孤劍一柄訴雲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地區文化|假如文物會說話 孤劍一柄訴雲煙
    讓沉靜的文物「開口」 講述自身傳奇 第二期 巴氏柳葉劍 我 是一把來自戰國的青銅古劍 劍身形似一片柳葉 故人稱「巴氏柳葉劍
  • 「文物拾光」假如文物會說話,虎鈕錞於萌萌噠
    今天讓我們追尋那些珍貴的歷史印記與巴東博物館裡的文物對話一場感知文物背後的文化大世界……我們將精選幾組巴東文物作為「主角」讓沉寂的文物「開口」講述自身傳奇如果文物能說話也許會感性也許會歡脫聽它們講講那些時光裡的故事
  • 文物會說話——臨朐佛教造像
    文物會說話——臨朐佛教造像 2020-04-17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
    原標題: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因為博物館,愛上一座城,愛上齊魯大地。這是我們博物館人應該努力的方向。」山東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鄭同修說。從考古界大咖到博物館「新銳」,鄭同修跟文物打了幾十年交道,儘管工作有調整,心中的那份感情卻從未改變。
  • 匠心打造國風華服 大話手遊文物時裝顧問賈文忠講述越王劍·墨梅圖...
    在近日上線的《大話西遊》手遊6月煥新季專題活動中,全新國風特效時裝【越王劍·墨梅圖】驚豔亮相,吸引了許多玩家的熱切關注。這套時裝不但以越王勾踐劍、王冕《墨梅圖》為靈感,更邀請到老北京第四代青銅器傳人、當代青銅器鑑定實力派專家、青銅器全形拓名家賈文忠先生擔當「文物時裝顧問」,讓千年文物在大話手遊時裝上綻放全新的魅力。
  • 重慶:防空洞裡的文物會說話
    重慶建川博物館作為全國首個洞穴抗戰博物館,由24個防空洞組成,設有抗戰文物博物館、兵器發展博物館等8個主題博物館,藏有各類文物4萬多件。「開館僅一年,遊客已突破百萬人次。」博物館負責人樊建川介紹,在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他們將現代技術與歷史遺存有機結合,做到抗戰歷史可觸可感,深受市民喜愛。
  • 建業集團|「我家住在黃河邊」文物篇,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看沿黃九省文物齊發聲,唱響黃河讚歌!1青海陶壎(xūn) & 河南骨笛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鳥紋銅盤」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鳥紋銅盤」 2020-07-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2020-07-14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國歸還掠奪文物,「稀世寶劍」重回非洲,卻拒不歸還中國文物
    在2019年11月的時候,法國總理愛德華舉辦了一場儀式,這場儀式是一場文物回歸儀式,舉辦地在非洲的塞內加爾。這場文物回歸儀式,要交還的,是19世紀初期法國殖民者在塞內加爾掠奪的一把劍,這把寶劍是當時的西非統治者奧馬爾的佩劍。
  • 為何禁止文物出國展覽?史學家:你看被禁的222件文物,有多驚豔
    文物乃歷史瑰寶,保護文物是全體華夏民族的責任和義務,不過文物雖然珍貴,但我們還可以在博物館辦展覽的時候一睹其風採,對現在的和平盛世來說,文物是國家文化的代表,同時也是國家的顏面。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鳳鳥紋銅簋」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鳳鳥紋銅簋」 2020-07-16 2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菱形雷紋銅卣」
    「讓更多國寶回家,讓國寶永不離家」 國家一級文物「菱形雷紋銅卣」 菱形雷紋銅卣(yǒu),國家一級文物,商代青銅器。
  • 流失文物「回家」不再遙遙無期
    此次回家的68件文物,歷經無數文物人的重重努力,最終結束了25年的離散漂泊,於日前從英國返回祖國。期間歷經的艱難險阻,由此可見一斑。近年來,隨著國內不斷升溫的「博物館熱」「文物熱」,人們逐漸發現原本沉寂於博物館的每一件文物,不僅是民族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體內銘刻著傳統文化的基因密碼。
  • 我國國寶文物永樂劍,被英國博物館花10萬英鎊購下,成收藏品之首
    其實除了歷史文化之外,散落在漫長歲月中的還有各朝各代的文物。為了搜集流失的文物,我國也曾派遣多個考古隊,在全國各地的範圍內進行搜尋。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國寶級的文物,名叫永樂劍。這把劍的來頭不小,除了受到我國重視之外,英國也曾經對它垂涎欲滴,並花高價將其收入博物館中,作為展品向遊客展示。
  • 三千餘件流失文物歸國之路——追索英人文物走私案記事
    公安部、外交部與會同志表示,將從各自渠道幫助工作。3. 鑑於此案的長期性、複雜性,需連續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建議成立一個人員相對固定的專門工作班子,以便一抓到底。由國家文物局一位領導牽頭,公安部五局、外交部條法司,國家文物局文物三處、外事處、法制處派員參加。另外特聘一兩名通曉國際法、並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法律專家參與工作。4.
  • 為什麼要規定有些文物禁止出國展覽,我國首批被禁文物有多逆天?
    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浩蕩歷史,歷史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更為我們留下了眾多極富藝術鑑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的文物。 這些文物不僅在中國受到重視,同樣也吸引著國外專家對此抱有極大興趣,想將其借到自己國家展覽,加強文化交流。 可並不是所有文物都被批准出國展覽,這些被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都有哪些?
  • 共同推進文物保護傳承體系建設——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與雅昌...
    雙方將會在文物保護技術創新研究、文博信息化、文物數位化保護、標準開發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進一步推動文博行業的信息化創新技術應用、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等,雙方加強協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從科技與藝術結合的角度助推文博行業的智慧化進程和產業升級。
  • 檢察機關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關鍵詞】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非遺活態傳承  訴前圓桌會議  跨域協作【要  旨】保護文物應當同時加強對文物承載或關聯的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協同保護。
  • 「戲精」來了:文物表情包萌萌噠
    有了觀眾的喜歡和支持,我們信心倍增,以後會繼續努力,不斷探索創新、修改完善,用更新穎的形式讓更多觀眾了解文物,也讓文物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動漫文物表情包上新!人設很關鍵文靜(甘肅省博物館文化產業處處長)最近,我館文創中心又自主開發設計推出了兩套表情包,一套是「甘博的文物會說話」,另一套是「神馬來了」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系列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