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靠大兒媳養,弟媳坐月子婆婆花五千請月嫂,兒媳收拾行李搬走

2021-01-08 情感七夏

為什麼現在很多女孩子,害怕嫁給有兩個兒子的家庭呢?因為兒子多,即使父母再如何公正公平,也始終很難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的。

而父母稍微有所偏心偏袒任何一個兒子,那麼對於另外一個兒子而言,就非常不公平。尤其是兒子都結婚成家後,妯娌關係、婆媳關係就更複雜。

1

嫁給老公時,松雅曾經猶豫後悔過。因為老公家裡有兩兄弟,而婆婆明顯一直偏心比老公小兩歲的小叔子。只是當時老公對她很好,她捨不得老公,這才嫁了過去。

結婚那會,老公身上沒什麼積蓄,而公婆也沒拿出多少錢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婚後和公婆同住在一棟三層樓的房子裡。

當時小叔子還沒結婚,而公婆雖然偏心小叔子,也只是在金錢上偏心。松雅讓婆婆幫忙照顧孩子,婆婆還是會願意的。

2

直到小叔子結婚,松雅的生活徹底變了個樣子。小叔子雖然只比老公差兩歲,但他晚婚,二十九歲才結婚。公婆心疼得不行,在小叔子結婚時,就使出渾身解數滿足小叔子和弟媳的要求。

公婆是地道的農民,雖然有點積蓄,但他們依舊也沒辦法幫小兒子在縣城買得起房子。於是小叔子和弟媳結婚後,也是住在公婆的大房子裡。

從那之後,兩個兒子就同住在一起了。而因為松雅嫁過來的日子比較早,所以每次過年年貨都是松雅買,衛生是她搞,飯菜也是她煮。有時她累得想罷工,婆婆就總把那句「長兄為父,長嫂為母」掛在嘴邊。

3

松雅坐月子時,婆婆還要做農活,只是每天一日三餐給她提前做好。至於孩子,婆婆說松雅是順產,身體恢復得快,就自己帶孩子。

直到後來婆婆身體不好,這才停下來不做事,幫著松雅帶帶孩子。而那時孩子都已經三歲了,可以上幼兒園了,也不怎麼需要婆婆操心。

因為全家老少全都擠在公婆的三層樓裡一起住,松雅覺得很不方便。因為小叔子雖然結婚了,但他和弟媳卻沒出過一分錢夥食費。松雅不服氣,讓老公去提,老公卻說小叔子夫妻倆也是打工的,他開不了口。

4

老公不願意撕破臉皮,而松雅想去提,又被婆婆給擋了回去,說她幫忙帶孩子,就當抵掉小叔子的夥食費。婆婆都這樣說了,再加上有求於婆婆,松雅只好妥協了。

而後來弟媳懷孕生孩子了,還沒生孩子之前,婆婆就把手頭所有的事情安排好,還讓松雅請好假帶孩子,說她要專心伺候小兒媳月子,分身乏術。

而婆婆一個人忙活弟媳月子還不夠,弟媳說坐月子帶孩子太累了,婆婆一心疼就給她請了個月嫂5000元。而她自己也跟著忙前忙後伺候著,生怕弟媳哪裡不舒服。

5

看到婆婆對弟媳畢恭畢敬的態度,再看到她花著他們給的錢,去幫弟媳請月嫂,松雅心裡特別憋屈。她坐月子時,婆婆完全不管不顧,只是每天做好三餐放在那裡,餓了渴了就讓松雅自己熱一熱將就吃了。

而弟媳坐月子,婆婆卻出錢出力,還唯恐弟媳哪裡沒被伺候好。這前後的對比,讓松雅不禁一陣心酸。因為松雅不但要自己接送孩子,晚上回來,還得做一大家子人的飯菜。

松雅再也忍不住了,她怒懟老公道:分家,我不想再養你全家人。她出錢供著全家吃喝,忙活一天後還得再回家伺候一家人吃飯,可全家人連句感激的話都沒有。

6

公婆以為她只是說說而已,可沒料到第二天松雅就收拾行李帶著孩子搬回了娘家。她一邊上班一邊找房子,而老公卻指責她無理取鬧,明明有房子住,卻非要搬出去花錢受罪。

看著眼前拎不清的老公,松雅第一次產生了離婚的念頭。這麼多年來,她一個人承包了婆家的所有開銷,可到頭來,卻只得到一個不懂事的結果。

公婆冷言冷語,說松雅沒有容人的雅量。可只有松雅才真正懂得,當公婆的心是偏的時候,不管你做什麼付出了多少,別人都不會看在眼裡。

相關焦點

  • 兒媳剛生孩子婆婆摔折腿,大姑姐請假來伺候弟媳坐月子,弟媳感動
    當他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家人時,家人也都非常高興,尤其是鄉下的婆婆,高興得馬上養了很多小雞。她說等兒媳生了孩子後,就讓兒媳吃自己家養的雞補身體,這樣營養好。 小夫妻倆還計劃好,等霍靜婭快要生的時候,就把婆婆接來,然後讓婆婆伺候她坐月子。等到霍靜婭產假結束後,就讓婆婆幫他們帶孩子,婆婆也一口答應了。
  • 「兒媳你回娘家坐月子,我家嫌臭」,兒媳:這是陪嫁房,就是娘家
    ,不管是在生活習慣上面,還是為人處世的態度方面,婆婆和兒媳肯定會有一些不同,有不同就容易出現摩擦。「兒媳你回娘家坐月子,我家嫌臭」,兒媳:這是陪嫁房,就是娘家小娟和丈夫張明是通過相親認識的,認識後他們兩個通過聊天,覺得對方都很合自己的心意,兩個人有很多的共同語言,有很多共同的愛好,一起吃過幾頓飯,看過幾場電影就在一起了。
  • 農村婆婆到城裡照顧懷孕兒媳,「嬌生慣養不近人情還不如請月嫂」
    農村出來的張婆婆我們村兒,有個張婆婆,50多歲快60歲了,兒子在城裡面上班,買了個房子,娶了個媳婦兒,可以說走進了人生的正軌了。由於老家還有其他事情,張婆婆一直都住在老家農村裡面,養養豬,種種地,兒子兒媳都住城裡,兩邊相安無事。
  • 寶媽生下龍鳳胎,被婆婆攆回娘家坐月子,兒媳的反擊讓婆婆很後悔
    在我國,一般都是婆婆幫忙照顧月子伺候孩子,可總有些另類的婆婆,讓人難以招架。寶媽生龍鳳胎後,被婆婆攆回娘家坐月子,寶媽反擊很給力玲玲是我認識的一個96年小妹妹,年紀不大,卻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前陣子,她生下一對龍鳳胎,這是多少家庭羨慕不來的情況,大家紛紛賀喜,想去探望。結果,卻被告知她現在不在本市,而是回老家坐月子去了。
  • 「生個女孩,你還有臉活」婆婆罵兒媳遭怒懟,養兒養女的真相是?
    最近看到一則網友故事:29歲的小璐,結婚三年了,與老公淡淡的,與婆婆的關係越發緊張。生孩子前,她和婆婆的關係,還算比較融洽。生了女兒,婆婆態度大變,才發現原來婆婆非常重男輕女。當他們老兩口退了出租屋,瞪著三輪,拖著行李,汗流浹背走到房子門前。兒媳看見他們,白眼不理,兒子呢?畏畏縮縮不敢說話,最後丟下一句:「你們先回去」,提著大包小包的父母假裝來串門,轉身離開···隔著屏幕,都不忍心,養兒子,養了一輩子的兒子,用一輩子人生養成的兒子。
  • 「兒媳,你生二胎吧,坐月子時我照顧」,兒媳回懟,婆婆羞愧難當
    說起婆媳關係,很多人都說好婆婆都是別人家,我家的婆婆簡直就是母老虎。婆婆和兒媳為什麼不能搞好婆媳關係呢?我閨蜜直言:「現代家庭的婆媳矛盾,主要是婆婆總主動把自己當成家裡的女主人」。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婆婆總是把插手兒媳的婚姻當成理所當然,很有可能影響兒子和兒媳的婚姻走向。
  • 「兒媳你回娘家坐月子,娃哭影響我心情」「睜大眼看看房本名字」
    兒媳大多喜歡和婆婆分開住,小兩口的天地更加有自由有空間。婆婆卻不同,大多數婆婆都願意和兒子兒媳一起住。不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確實需要被照顧,而是放心不下兒子,總覺得兒媳照顧不好兒子,不能日日守在兒子身邊,做母親的就是放心不下。婆媳的距離近了,文章就多了,故事自然也少不了。
  • 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
    就像蘇敏阿姨,她之所以能勇敢邁出這一步,是因為靠自己攢夠了費用,另外,一直靠她照看的外孫也上了幼兒園。如此,她才能輕鬆啟程。但有些老人只看到了人家自駕遊的勇氣和快樂,卻忽略了人家啟程之前的條件和前提,盲目效仿,結果悲劇了。
  • 「我產後第二天,就去河邊洗衣服」婆婆吃過的苦,恨不得兒媳再吃一遍
    安琪和公婆住在一起,矛盾也越來越多,安琪在坐月子,她的婆婆卻鼓勵她多幹活,比如幫寶寶換尿布、洗澡、洗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安琪是剖腹產,肚子上的傷口經常隱隱作痛,背也常常挺不直,身體大不如前。
  • 大姑姐生二胎,婆婆讓我出錢撫養:兒媳,我這是為你好
    這幾年婆婆沒少在兒子兒媳面前嘮叨,催他們趕緊生二胎,杜娟娟婉轉拒絕,說自己快四十歲年紀大,身體機能退化,不像年輕人想生就能生出來。    04  這本是一句推辭,沒想到婆婆卻當真。見兒媳肚子不見動靜,婆婆著急去找大姑姐商量,母女倆商量出一個完美計劃,幾個月後,婆婆把全家召集到場,宣布一個消息,讓杜娟娟驚訝到愕然。
  • 孩子滿月外婆家送來長命鎖,婆婆卻悄悄拿給外孫戴,兒媳要離婚
    不管是兒媳還是女婿,在他們父母眼裡也都是個優秀的孩子,卻不能獲得配偶的父母讚許,真挺讓人沮喪。父母不能給兒子和兒媳平等的關愛,其實這是有意無意中製造了家庭矛盾。任何一種關係都是相互的,婆婆對兒媳不上心,自然也甭指望兒媳對婆婆有多尊重。
  • 婆婆總對兒媳「雞蛋裡挑骨頭」,兒媳反擊:「就你毛病多!」
    生活當中很少有婆媳關係,處理得非常好的家庭,就算有,也是婆婆比較明事理,懂得如何跟兒媳相處,婆婆對兒媳好了,兒媳自然就會回報婆婆,但在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婆媳矛盾,都是因為婆婆不講道理,總是無理取鬧,對自己的兒媳各種挑刺,婆婆對兒媳不好,兒媳自然心裡也有怨氣,怨氣在心裡積累的久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從而造成矛盾的進一步加深。
  • 兒媳坐月子自己洗衣服,婆婆藏起手套,為什麼說月子仇會記一輩子
    更別說由於「坐月子一定要好好養」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在坐月子這件事上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稍微不錯一點的月子中心,住進去就要一萬左右,如果是在家坐月子,月嫂的工資也不低,加上產後月子餐等規格越來越高,人們在月子上的花費逐漸攀升。
  • 婆婆生病後要住兒子家,小兒媳說:她要住進來,我就搬出去
    她就遇到一個偏心的婆婆。我親戚是農村的姑娘,嫁給了縣城開店的男人。男人在家是老二,家裡還有個哥哥。哥哥畢業後在縣城的單位上班,娶了一個局長的女兒。公公去世多年,婆婆一直沒改嫁。婆婆是個勢利眼的人,打心眼的不喜歡小兒媳。一是嫌棄小兒媳,老家是農村的,娘家沒背景。二是小兒媳沒讀多少書,沒高學歷。三是小兒媳在店裡幫忙,沒有好工作。
  • 小姑子懷孕不能幹活,婆婆把她髒衣讓坐月兒媳洗,兒子一腳踢翻盆
    其實在婆媳關係中,兒子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是婆婆和兒媳的連結點,他既與婆婆有親子關係,又和兒媳有夫妻關係,他的態度能夠決定婆婆對待兒媳,兒媳對待婆婆的態度。可以說,在一個家庭中,兒子是調解婆媳問題的關鍵。
  • 「你們全家才是乾飯王」兒媳怒掀8人飯桌,終結9年「保姆」生涯
    曾經有位讀者對我說,為什麼老是要把婆婆和兒媳放置於對立面呢?她結婚三十年,和婆婆相處得非常融洽,婆婆不管有什麼好事都想到她,幾乎把所有的錢都花給了兒子和兒媳,她生孩子到坐月子,都是婆婆幫忙。她從內心對這個婆婆是很感激的。
  • 兒媳坐月子沒人管,如今婆婆崴了腳就賴在兒媳床上不走,兒媳笑了
    就拿婆婆有沒有義務照顧兒媳,兒媳有沒有義務贍養婆婆這個問題來說,如果婆婆平時對兒媳好,擔當起了照顧兒媳的責任,那麼兒媳在婆婆老了之後也會心甘情願的贍養婆婆。
  • 請婆婆帶女兒,外出回家探看到女兒吃剩飯,兒媳:我每月給你五千
    原本她想請婆婆來照顧自己,畢竟她身體並不是特別好。可婆婆不願意,最後楊鳳沒辦法,只好回娘家養胎。而婆婆在楊鳳懷孕期間,也沒關心過她,更沒有給她買過什麼東西。原本楊鳳是打算生下孩子後,請婆婆來帶孩子。可婆婆不願意,最後楊鳳女兒還是由她父母接手照顧。只是楊鳳的父母,身體也並不是特別好。
  • 偏心婆婆只伺候小兒媳,照顧大兒媳時要保姆費,生病後追悔莫及
    婆媳關係不好,整個家庭的人都會感到痛苦,婆婆和兒媳相互看不順眼,而男人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婚姻就是因為這樣而受到影響。而婆婆與兒媳之間的關係,更加微妙複雜,是好是壞很大程度取決於婆婆手裡。婆媳矛盾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婆婆的原因而導致的。
  • 過年給婆婆送去五千紅包,聽到她和鄰居閒聊,兒媳轉身離開
    婆媳關係向來是一件使人頭疼的事,有句老話說「婆婆不是媽」,有時候因為一句無心的話,便能導致婆媳關係緊張。對於新手兒媳來說,更是渴望能夠得到婆婆的認可,遇到一個善待兒媳的婆婆,心情簡直比中大獎還開心。當然了,天下還是有很多疼愛兒媳的好婆婆,真正做到視同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