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前置胎盤、胎盤早剝...9種胎盤異常的超聲解讀

2021-02-07 第一婦產

胎盤在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超聲檢查是胎盤的主要檢查方法,安全、方便且易行,來自美國的 Zaidi 博士等人總結了正常及異常胎盤的超聲表現,以期更好地幫助臨床處理胎盤等異常情況,文章發表在 Ultround Quarterly 2016 年第 1 期上。

超聲最早可在孕 6 周(經陰道超聲)或孕 10 周(經腹部超聲)顯示出胎盤,表現為妊娠囊周圍的薄層環狀高回聲。妊娠 12~13 周時,都卜勒超聲可顯示絨毛血流。孕 14~15 周時,胎盤已充分發育,表現為顯著的高回聲。此時,也可看到由蛻膜、肌壁、子宮血管等組成的胎盤後複合體(圖 1)。


中孕時,胎盤逐漸成熟變大,表現為更加均質的高回聲(圖 2),其內可有邊界欠清的低回聲區,為胎盤湖。晚孕時,都卜勒超聲可顯示胎盤內的豐富血流。

圖 1 孕 12 周時的正常胎盤矢狀面,其後可見低回聲的胎盤複合體(小箭頭)

圖 2 孕 24 周時的正常胎盤橫切面,顯示胎盤的回聲、厚度及其後方的低回聲肌壁(箭頭) 


正常胎盤呈圓形,邊緣較薄,直徑為 15~20 cm,厚度為 2~4 cm。Hoddic 等人報導,在整個孕期裡,胎盤厚度(毫米)大致與妊娠周數相同,但應<4 cm。胎盤隨妊娠進展而逐漸出現鈣化,從而可對胎盤分級(0 級-3 級),同時這種變化與胎兒成熟度相關聯,可預測不良胎兒結局(圖 3)。 

圖 3 A 為孕 35 周時正常胎盤的矢狀面觀,可見絨毛膜板外側、沿著基底板分布的「點-線狀」鈣化;圖 B 為先兆子癇孕婦 25 周時的胎盤橫切面觀,顯示血管區域的線樣過早鈣化(箭頭)


各個胎盤分級之間的發展變化並不顯著 ,也無重要的臨床意義,但若在足月之前胎盤發生鈣化或成熟則會增加胎兒和孕婦不良結局的風險,如早產、低體重兒、Apgar 評分低、新生兒死亡、孕婦產後出血、胎盤早剝等。作者建議,如果 27 周前發現 1 級胎盤、32 周前發現 2 級胎盤、34 周前發現 3 級胎盤,則應進行密切的臨床及超聲隨訪。


三維超聲的表面成像模式可直觀顯示胎盤的彎曲弧度及連續性,也可顯示胎盤植入時的空間關係,易於為醫生及孕婦所理解與接受。有作者建議應用三維能量都卜勒超聲測量早孕三維容積及血流指標,以預測不良妊娠結局,尤其對於產前子癇、妊娠高血壓及低於孕周的胎兒可應用此方法。經統計分析,如有上述這些情況,則可早期發現血流動力學及胎盤容積的變化。

胎盤異常涉及到胎盤的形態、位置、範圍等方面,罕見情況下,可出現腫瘤。

副胎盤是指一個或多個附屬胎盤小葉通過血管與主胎盤相連,其發生率在所有妊娠中約佔 5%~6%,在高齡孕婦及人工授精時發生率還會高一些。雙胎盤是副胎盤的一個變異,其兩葉胎盤的大小近似(圖 4)。 在超聲上,副胎盤表現為兩個獨立的胎盤通過臍帶與主胎盤相連(圖 5)。 

圖 4 示足月雙胎盤的大體病理標本,可見臍帶起源於兩葉胎盤的中間(箭頭所示)

圖 5 A 示孕 26 周的胎盤橫切面,箭頭示 2 個獨立的胎盤小葉(長箭頭),箭號指示二者之間可見臍帶起源於此;圖 B 為孕 34 周胎兒死亡後的胎盤大體病理標本,箭頭示兩個獨立的胎盤由源自主胎盤的臍帶相連接;該胎兒的死因是由於較大臍膨出導致臍帶扭結、臍血管破裂


副胎盤應與一個胎盤附著於宮腔的兩個部位相區別。需注意,子宮收縮可形似副胎盤,複查超聲即可將二者區別開來。胎兒娩出後,副胎盤可因未被發現而滯留宮腔引起產後出血。副胎盤容易並發血管前置及帆狀胎盤。

當臍帶從胎盤的邊緣附近進入絨毛膜和羊膜時,可形成輪狀胎盤,較易合併胎盤早剝、早產、宮內發育受限及圍產期死亡。三維超聲表面成像可有助於本病的診斷,超聲表現為距離胎盤邊緣約 3 cm 的不規則、抬起狀的膜性帶狀結構,寬度約 2~3 mm,稱為「邊緣架」, 向羊水凸入,可誤解為子宮粘連(圖 6)。

圖 6 示輪狀胎盤:A 上圖為正常胎盤的臍帶進入絨毛膜示意圖,下圖為輪狀胎盤時的示意圖;圖 B 左為孕 30 周時的胎盤橫切面,箭頭示輪狀胎帶狀的「邊緣架」,右為圖左的示意圖,圖中淡紅色的突起、即所謂「邊緣架」,為捲起的胎盤邊緣,超聲橫切面可表現為連續、較厚的帶狀結構;圖 C 為輪狀胎盤的大體標本,此胎兒孕 37 周時因嚴重畸形而胎死宮內,箭頭示臍帶進入胎盤的位置

超聲厚度測量胎盤是從胎盤下靜脈開始量至胎盤的羊水側,不包括與胎盤相鄰的肌層。最近,Lee 等人認為,前壁胎盤厚度 > 3.3 cm 或後壁胎盤厚度 > 4.0 cm 時,稱之為巨胎盤。胎盤增厚可見於母體 病毒感染以及糖尿病、巨大兒、Beckwith-Wiedemann 症候群、胎兒水腫等。


巨胎盤極易並發胎盤發育不全。形似凝膠樣的厚胎盤可隨著母體腹腔壓力而輕微顫抖,其並發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的風險可達 60%~75%。產前超聲發現胎盤增厚時,應詳細檢查胎兒。胎盤下肌瘤、胎盤早剝以及當胎盤後血腫與胎盤的回聲相一致時,可誤診為胎盤增厚(圖 7)。

圖 7 示孕 34 周時的巨胎盤,箭頭示胎盤橫切面,厚度為 6 cm,該孕婦系糖尿病患者,胎兒為巨大兒

靜脈湖或胎盤湖常見於正常晚孕期,由擴張的小靜脈所組成。若見於早孕期、或 > 2 cm、或多於 3 個時,則有重要臨床意義。在灰階超聲上,靜脈湖為低回聲,可因血液流動出現旋渦樣回聲,並在高增益時更易於顯示 ,大小還可發生變化。


靜脈湖出現血栓稱為絨毛血栓,為低回聲,其大小及形狀不會改變,由此可與靜脈湖相區別。


胎盤梗死是指局限性的絨毛缺血壞死,其誘因包括妊娠誘性高血壓、狼瘡抗凝物、低置胎盤、胎盤早剝、病毒感染等。超聲表現為沿胎盤邊緣分布的低回聲區,如梗死區與胎盤迴聲相同,則難以發現,陽性預測率僅為 12% 左右。梗死的中心區域如存在出血,則易於發現,因為血凝塊與胎盤的回聲不同(圖 8 )。

圖 8 示孕 26 周時的胎盤梗死,孕婦 35 歲,患嚴重高血壓、產前子癇,胎盤內可見鈣化及多發複合囊性病灶,箭頭示碎屑,無血流信號,考慮梗死灶;因胎兒宮內發育受限,心率減慢,緊急行剖宮產,胎盤病檢證實有不同程度的梗死灶

(1)膜狀胎盤指大部分或全部胎膜均絨毛所覆蓋,可並發前置胎盤、早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死宮內、反覆產前出血、產後出血、胎盤滯留。


(2)環狀胎盤指環狀或輪狀的胎盤,表現為一個完整的環,由於一部分胎盤出現萎縮,更常呈現為馬蹄狀。有人認為環狀胎盤是膜狀胎盤的一個變異,可並發宮內發育遲緩及產後出血。


(3)穿通狀胎盤是指盤狀胎盤的中央部分缺如,常指絨毛缺如,而絨毛膜板完整。極少情況下,胎盤存在空洞,產後可誤診為胎盤滯留。


(4)胎盤間質發育不全是一種極其罕見的胎盤血管畸形,也稱為間質幹絨毛增生,表現為絨毛膜血管的瘤樣擴張、充血及絨毛囊腫或水腫。超聲上表現為胎盤增大,內有囊性或葡萄樣成分,可類似部分性葡萄胎。鑑別診斷包括雙胎妊娠之一胎兒存活並部分性葡萄胎、絨毛膜血管瘤、絨毛膜下或胎盤前出血。最終診斷常需要胎盤病檢(圖 9)。

圖 9 示胎盤間質發育不全:孕婦 27 歲,孕 13 周。A 為胎盤橫切面,可見胎盤表面及一側的簇狀囊性結構(長箭頭示),小箭頭示外觀正常的胎兒。B 與 A 為同一胎兒,長箭頭示胎盤矢狀面上的簇狀囊性暗區,內無明顯血流信號;孕婦血清甲胎蛋白正常;此時,最容易診斷為雙胎之一存活並部分性葡萄胎。由於該存活胎兒無明顯異常發現,便採取超聲隨訪、保守治療,胎兒分娩後胎盤病檢證實為胎盤發育不全

前置胎盤指胎盤覆蓋於宮頸內口或位於宮頸內口 2 cm 之內,是晚孕時無痛性陰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既往,曾根據胎盤距離宮內口的遠近分級為完全性、部分性、邊緣性和低置胎盤(圖 10)。


2012 年美國婦產科協會對前置胎盤的分類進行了修訂,認為邊緣性與部分性前置胎盤難以區分,建議只在描述胎盤邊緣相對於宮內口的位置。

圖 10 示前置胎盤:A 為各種前置胎盤示意圖,分別為低置、邊緣性、部分性和完全性。B 為孕 20 周的完全性前置胎盤縱切面,箭頭示胎盤完全覆蓋於宮內口。C 為另一例孕 33 周胎兒的矢狀位 T2WI ,星號指胎盤完全覆蓋於宮內口。D 為孕 12 周時的低置胎盤矢狀面,長箭頭示胎盤下緣,短箭頭示宮內口,二者距離< 2 cm


推薦經陰超測量胎盤下緣至宮內口距離,若無陰超探頭,可選擇經會陰超聲檢查。通常,經腹部超聲檢查可因胎頭覆蓋於子宮下段、母體肥胖、膀胱過度充盈或充盈欠佳導致測量不精確。

胎盤附著異常:包括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及胎盤穿透(圖 11)。胎盤粘連指胎盤組織向子宮肌壁延伸,但並未對其構成實質性的侵襲,佔所有胎盤附著異常的75%。


胎盤植入指胎盤組織已侵入子宮肌壁,但並未突破漿膜層。穿透指不僅侵入肌壁,且已突破至漿膜層之外,可導致子宮的毗鄰器官如膀胱、腸管及腹壁受累。超聲是本病的主要顯像方法,在臨床高度懷疑本病或超聲檢查為陰性或不確定時,可使用 MRI(圖 12 和圖 13)。

圖 11 為胎盤附著示意圖 ,自最左圖向右分別為正常、粘連、植入、穿透

圖 12 示胎盤粘連:A 為孕 32 周患完全性前置胎盤(此圖未顯示)孕婦的子宮前壁橫切面(線陣探頭所得),可見肌壁由上至下、向膀胱子宮陷凹方向逐漸缺乏、變薄(短箭頭所示)。B 為另一孕婦的冠狀位 MRI,孕期經常性左腹痛,超聲考慮胎盤粘連,長箭頭示胎盤下方的低信號肌壁由左向右逐漸變薄。此 2 例均在剖腹產時被證實為胎盤粘連

圖 13 示合併有完全性前置胎盤的胎盤穿透,患者有 2 次剖宮產病史:A 為子宮縱切面,箭頭示肌壁逐漸變薄、子宮與膀胱之間的界限模糊,胎盤下的閒置空間消失(B :膀胱)。B 為同一患者的子宮矢狀面,箭頭示大量不規則紊亂血流向肌壁延伸。圖 C 為另一孕婦 28 周時的矢狀位 MRI,可見前次剖腹產瘢痕上緣存在胎盤對子宮前壁的侵犯、肌壁連續性局部中斷(箭頭)

胎盤早剝指胎盤尚未成熟即與子宮壁分離開來的狀況,是晚期妊娠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盤前早剝發生於胎盤與羊水之間的絨毛膜板下,較其它類型的早剝少見;胎盤後血腫繼發於蛻膜小動脈的破裂,導致血液在胎盤基底板與子宮壁之間積聚,可造成胎盤基底板壞死及絨毛梗死,導致嚴重不良妊娠結局。


此類出血的嚴重性與發生出血時的孕齡及血腫大小有關。早孕時出現較小的血腫,卻可帶來較大的影響。晚孕時的血腫若造成 50% 以上的胎盤與肌壁分離,則後果嚴重。


胎盤後複合體通常厚約 1~2 mm,由子宮胎盤血管及肌層所構成;如果超聲發現此處增厚,應疑及胎盤後血腫。急性期的血腫回聲較胎盤迴聲增強或與之相同,一周後變為低回聲,兩周後可變為無回聲(圖 14)。

圖 14 示胎盤早剝:A 為孕 24 周時的胎盤橫切面,胎盤表面(長箭頭)與羊膜(短箭頭)之間可見一個較大的低回聲區,此為胎盤前早剝。B 為孕 11 周的子宮矢狀面,可見胎盤後的慢性無回聲出血灶(長箭頭),並延伸至絨毛下空間(短箭頭),星號示出血灶導致胎盤邊緣抬起。C 為另一孕 27 周伴無痛性陰道出血患者的子宮矢狀面及橫切面,長、短箭頭所指回聲為胎盤後的亞急性出血灶


超聲對於急性或超急性胎盤早剝的檢出並不敏感,尤其當出血灶局限於胎盤後方,此時胎盤外膜完整、出血灶處於隱蔽狀態。胎盤後出血常常預示胎兒出生後的狀況差,因而應積極處理這種出血。

可見於胎盤絨毛膜之下或胎盤之內,其病原學原因尚不清楚,病理多為良性。極少數情況下,位於臍帶進入胎盤處附近的絨毛膜下囊腫可引起臍帶收縮,導致宮內發育受限。超聲易於顯示囊腫,表現為沿胎盤表面的薄壁、無回聲結構,無血流信號(圖 15)。

圖 15 A 箭頭示孕 24 周時的源於胎盤絨毛膜表面的薄壁、無回聲絨毛膜下囊腫,PL:胎盤,孕婦一般情況可。B 為另一個胎兒孕 35 周時因臍帶栓塞而宮內死亡後的胎盤標本,箭頭示源於臍帶起源處附近的分葉狀胎盤表面絨毛膜下囊腫

包括一組源於胎盤滋養組織的相關腫瘤,如部分性及完全性葡萄胎、侵襲性葡萄胎、絨癌、胎盤滋養層腫瘤。引起本病的風險因素包括高齡孕婦與既往患過胎盤滋養層腫瘤病史。部分或完全性葡萄胎是良性病變,部分性葡萄胎伴有胎兒存活,而完全性葡萄胎沒有胎兒,其患絨癌的風險性更大。在超聲上,葡萄胎的子宮增大,部分性葡萄胎的子宮可見多個瀰漫性無回聲病變,胎兒因多發先天性畸形、三倍體及生長受限而不能存活(圖 16)。

圖 16 示部分性葡萄胎:A 為子宮橫斷面,箭頭示宮內不均質囊實性包塊,血流豐富,宮內可見積液。B 示宮內另可見部分胎兒(小箭頭)及較短的臍帶(長箭頭、)。C 為盆腔矢狀位的壓脂像 T2WI,上方箭頭示宮內不均質包塊,下方箭頭示部分胎兒


完全性葡萄胎在早孕期呈現為子宮增大、宮腔充滿不均質的伴血流的高回聲組織,宮內可出現小囊腫,可誤認為早孕。妊娠後期時,宮內充滿高回聲包塊,內含多個無回聲囊性暗區(即水腫的絨毛),稱為「瑞士奶酪」或「暴風雪」 徵(圖 17)。雙側卵巢可有黃素囊腫(即較大的多分隔囊腫),系 HCG 增高引起。宮內包塊為高速低阻血流,與宮內正常弓狀低速低阻血流不同。在雙卵雙胎妊娠,可同時並存葡萄胎與正常妊娠。此時,正常胎兒可有正常胎盤,這與部分性葡萄胎不同。

圖 17示完全性葡萄胎:孕 10 周時的子宮縱切面,宮內充滿囊性包塊,患者的 HCG 顯著升高。雖超聲懷疑肌層遭侵潤,但經 MRI 予以排除


葡萄胎可分化為侵襲性葡萄胎及胎盤位置的滋養細胞腫瘤或絨癌。侵襲性葡萄胎的特點是滋養層的過度生長,並子宮肌層的廣泛深度滲入;這種侵襲過程為局部性的,並未發生轉移,與絨癌不同。在超聲上,侵襲性葡萄胎的包塊為高速、低阻性血流,其阻力指數尚低於完全性葡萄胎的阻力指數(圖 18)。

圖 18 為侵襲性葡萄胎:孕婦 35 歲,曾患完全性葡萄胎、並接受清宮,現在 HCG 持續升高。此圖示宮腔擴張,內充滿不均質的軟組織,血流豐富,內膜與肌層的界限消失(箭頭)。超聲還可見較大的多房性卵巢囊腫(黃素囊腫,此圖未顯示)

是一種少見的具有胎兒血供的良性腫瘤,多位於胎盤的子面,居臍帶進入胎盤處附近,可隨著孕齡增加而增大。大於 5 cm 時,可導致羊水過多或過少、出血、早產、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兒非免疫性水腫,甚至胎兒窘迫或死亡,因而應經常對其進行超聲隨訪。其表現是邊界清晰的低回聲包塊,突出於胎盤表面,可能伴有鈣化,表明瘤內血供減少及預後較好。瘤內如果測及高速動脈血流,則預示可能出現胎兒水腫(圖 19)。

圖 19 示胎盤絨毛膜血管瘤:A 為孕 35 周的胎盤絨毛膜板附近的低回聲包塊(長箭頭),內見微小鈣化(短箭頭)。B 為 A 的彩色血流圖,可見一支血管向腫塊供血(箭頭),星號指示腫塊內的血供情況。孕婦無異常表現,足月生產一正常胎兒,胎盤的組織學檢查證實為絨毛膜血管瘤

為一種罕見的良性胎盤腫瘤,對妊娠沒有不良影響,在超聲上表現為軟組織腫塊,其內鈣化灶可有助於鑑別葡萄胎及絨癌,因為它們很少出現鈣化。但是,超聲難以鑑別胎盤畸胎瘤與無心畸形胎塊,因為後者也可出現鈣化。胎盤轉移瘤可源自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等,但均十分罕見。

聲明:
文章系本平臺轉載發布,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供稿請發送郵箱:diyi_fuchan@ibabygroup.cn

來源 | 中國超聲醫學

相關焦點

  • 前置胎盤
    超聲診斷前置胎盤(A圖、B圖:中央性前置胎盤;C圖:邊緣性前置胎盤;D圖:部分性前置胎盤;E圖:前置胎盤置入)。3.如超聲報告中央性前置胎盤,臨床觀察整個孕期均無陰道出血,應警惕胎盤植入。胎盤植入雖不常見,但可引起嚴重出血、子宮穿孔和感染,對孕產婦患病率和死亡率有重大影響,應予足夠重視。胎盤植入二維聲像圖
  • 前置胎盤的超聲診斷
    如不能早期及時發現和治療,能引起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臨床上將前置胎盤分為三種類型:中央性或完全性前置眙盤(胎盤覆蓋整個子宮頸內口)、部分性前置胎盤(胎盤覆蓋部分子宮頸內口)和邊緣性前置胎盤(胎盤邊緣達子宮頸內口)。臨床分類是在臨產宮頸口開張至3cm以上第一次陰道檢查時進行,但是大多數前置胎盤在進行超聲檢查時宮頸口尚未開張,因此不下部分性前置胎盤的超聲診斷。
  • 胎盤早剝病例分析
    胎盤早剝的發生與重度妊娠高血壓症候群、慢性高血壓、腹部外傷、外倒轉術糾正胎位、臍帶過短或臍帶繞頸、宮腔內壓驟減、孕婦長時間仰臥位等因素有關。超聲表現:1.胎盤剝離早期:胎盤與子宮壁間見邊緣粗糙、形態不規則的液性暗區,其內可見散在斑點狀高回聲、不均質低回聲或雜亂回聲,有時為條帶狀回聲(見圖1黃色圈內)。有時胎盤後無明顯血腫聲像,僅有胎盤異常增厚(注意對比歷史報告),呈不均增強回聲。
  • 孕期出血之胎盤早剝(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剝超聲表現     產前超聲檢查對胎盤早剝的診斷有很大的幫助,超聲聲像隨剝離部位、剝離面大小及檢查時間不同而有多種表現。      胎盤剝離早期   胎盤與子宮壁間見邊緣粗糙、形態不規則的液性暗區,其內可見散在斑點狀高回聲、不均質低回聲或雜亂回聲,有時為條帶狀回聲,有時胎盤後無明顯血腫聲像,僅有胎盤異常增厚,呈不均增強回聲;有時凝血塊突入羊膜腔,形成羊膜腔內腫塊,為重型胎盤早剝的聲像。此期產後檢查胎盤母面有血凝塊壓跡。
  • 前置胎盤的病因及治療
    二、病因 前置胎盤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次流產及刮宮、高齡初產婦(>35歲)、產褥感染、剖宮產史、多孕產次、孕婦不良生活習慣(吸菸或吸毒婦女)、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子宮形態異常、妊娠中期B型超聲檢查提示胎盤前置狀態等為高危人群。
  • 前置胎盤究竟怎麼回事?
    輔助生殖技術,促排卵藥物改變了體內性激素水平,使子宮內膜與胚胎發育不同步等,導致前置胎盤的發生。 2.  胎盤異常胎盤大小和形態異常,均可發生前置胎盤。完全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多在妊娠28周左右,稱為「警戒性出血」;邊緣性前置胎盤出血多發生在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出血量較少;部分性前罝胎盤的初次出血時間、出血量及反覆出血次數,介於兩者之間。 2.
  • 談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的診斷與處理指南(2020)
    一、前置胎盤的定義前置胎盤是指胎盤下緣毗鄰或覆蓋子宮頸內口。應強調在妊娠28周後診斷前置胎盤。妊娠中期發現的胎盤前置常因胎盤「移行」而發生變化,妊娠20~27周,前壁胎盤移行的速度大於後壁胎盤。妊娠中期診斷的低置胎盤,妊娠晚期可移行至正常位置;胎盤覆蓋子宮頸內口的範圍>15 mm,分娩時前置胎盤的可能性較大。
  • 妊娠高風險疾病之 「 胎盤早剝 」
    今年10月,魏女士已經懷孕5個多月。10月27日,魏媽媽忙碌了一整天,準備安心地躺在床上休息,突然感覺小腹隱隱作痛,她以為自己太累,休息一下就好了。可過了幾個小時,居然出現了陰道流血,腹痛也比之前稍厲害了些。魏女士感覺不對,立即叫上丈夫驅車來到了市婦保院。
  • 胎盤早剝是什麼,對孕媽和胎寶寶有哪些危害?
    胎盤早剝後會刺激子宮收縮,這種收縮和正常的臨產是不一樣的。主要表現為沒有間歇性的持續性的宮縮,我們叫做強直性子宮收縮。子宮有如木板一樣硬邦邦,這與胎盤早剝的面積有關係。剝離面積大,血腫大,疼痛以及強直宮縮越明顯。胎盤早剝後,胎盤後出血,會導致體內的一系列凝血功能的改變,尤其是隱形胎盤早剝,一旦凝血功能障礙,可能在產後發生嚴重的產後出血,甚至會發生DIC。
  • 婦產醫學英語系列(9)-胎盤
    internal cervical os 子宮內宮頸口placental abruption 胎盤早剝placental accreta 粘連性胎盤植入placenta previa 前置胎盤胎盤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對於妊娠維持和分娩準備非常關鍵。正常胎盤由三部分組成:胎盤體、胎盤膜,含三根血管的臍帶,臍帶是胎兒和胎盤之間的主要紐帶。胎盤體兩面分為母體面和子體面。臍帶通常附著於子體面的中心處。足月胎盤的重量和厚度平均為470g和2.5釐米。 產前檢查時常規做法是通過超聲查看胎盤位置及其和子宮內宮頸口的位置關係。
  • 胎盤低置有什麼危害那?
    胎盤早剝的症狀,根據病情可將胎盤早剝分為3度Ⅰ度:以外出血為主,多見於分娩期,胎盤剝離面積小,常無腹痛或腹痛輕微,貧血體徵不明顯。腹部檢查見子宮軟,大小與妊娠周數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產後檢查見胎盤母體面有凝血塊及壓跡即可診斷。
  • 前置胎盤到底是個啥?
    前置胎盤會讓胎盤的位置比胎寶寶先從鑽出媽媽子宮的部位要低,這樣會阻擋胎寶寶出生的「大門」——子宮口。妊娠中期超聲檢查發現胎盤接近或覆蓋宮頸內口時,稱為胎盤前置狀態,並按胎盤邊緣與宮頸內口的關係,分為4種類型: 一:完全性前置胎盤:也就是說胎盤在這種情況下會完全擋住子宮頸口。
  • 孩子還沒生,胎盤卻掉了,關於孕期胎盤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做完超聲檢查,孕媽們最怕醫生突然皺緊眉頭了。孕期讓人忐忑不安的狀況有很多,和「胎盤」有關的就有好幾種,比如:胎盤低置、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等。有關的疑問與擔憂也是層出不窮:胎盤低置需要臥床休息嗎?胎盤低置長的回去嗎?前置胎盤能不能順產?.
  • 胎盤前置是怎麼一回事?
    完全性胎盤前置或中央性胎盤前置:胎盤將子宮頸口全部覆蓋住。第一次出血早,通常在懷孕28周;次數多;血量多。情況嚴重時,一次失血就可能讓患者休克。2.邊緣性胎盤前置:胎盤蓋住了子宮頸內口。前置胎盤對母體的影響妊娠期間,完全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的時間較早,約在妊娠28周左右,出血次數較頻,量較多,往往引起病人休克;低置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量多發生在妊娠37-40周或分娩開始時,量也較少;部分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的時間和出血量則介於二者之間。
  • 胎盤前置的含義及症狀
    如果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處,位置低於胎兒的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也叫做胎盤前置。胎盤前置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妊娠期的嚴重併發症,如果處理不當能危及母兒生命安全。其發生率國內報導為0.24%~1.57%,國外報導為0.5%。胎盤前置患者中85%~95%為經產婦,尤其是多產婦,其發生率可高達5%。
  • 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小心那些植入性胎盤!
    前置胎盤除了會造成產前出血,也是造成植入性胎盤的主因,一般來說,產前出血可分為下列三種情形: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胎盤血管前置,以下將一一詳述原因及症狀。前置胎盤與胎盤著床位置有關,又分成完全或中央性前置胎盤(胎盤完全覆蓋在子宮頸內口)、部分性前置胎盤(胎盤一部分覆蓋在子宮頸內口)、邊緣性前置胎盤(胎盤分布於子宮頸邊緣)、以及低位性前置胎盤(胎盤位於子宮下半段,距離子宮頸內口不到2公分)。正常懷孕時,胎盤應附著在子宮的上半段,但如果胎盤位置過低,靠近或蓋住子宮頸內口,就是發生所謂的「前置胎盤」。
  • 胎盤前壁?胎盤前置?這區別可大了!
    【胎盤前壁】與【胎盤前置】真的不是一回事兒!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胎盤位置。 前置胎盤是指孕28周之後,胎盤處於子宮的下段, 或覆蓋在子宮頸的內口處,比胎兒的先露部低。 根據胎盤覆蓋宮頸內口的程度不同,一般將前置胎盤分為4種:完全性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邊緣性前置胎盤和低置胎盤。 ● 完全性前置胎盤:胎盤組織完全覆蓋宮頸內口。
  • 胎盤血池的超聲診斷
    胎盤血池間隙內無胎盤絨毛,又被稱為無絨毛間隙,有部分胎盤血池為靜脈竇,所以又被成為胎盤血竇。
  • 胎盤早剝太可怕,有這些症狀趕緊去醫院!
    胎盤早剝的發病率在國外為1%~2%,國內為大約0.46%~2.1%,圍產兒死亡率是無胎盤早剝的15倍!屬於妊娠晚期嚴重併發症,起病急、發展快,稍微不注意就是一場人間悲劇! 真是想想就可怕。   臍帶連著胎盤,如果臍帶過短,或者出現臍帶繞頸,以及分娩過程中胎兒下降牽拉臍帶時,都會導致胎盤血腫並引起胎盤剝離。  例如腹部被強力撞擊,或者行走時不慎摔倒等也會造成胎盤早剝。 但是,還有大約28.7%的胎盤早剝無可能的相關高危因素,所以每個孕媽媽都要提高警惕,不能鬆懈!
  • 第306醫院婦產科成功搶救一例胎盤早剝
    二、胎盤早剝的危害胎盤早剝的母兒預後與胎盤早剝的面積和進展,以及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關,還與是否及時取出胎兒有密切關係。    三、胎盤早剝的搶救6 分鐘,發現異常到就地剖宮產胎兒取出。後續的手術按部就班進行,宮體注射縮宮素、欣母沛,娩出胎盤,天哪,胎盤已經近 1/2 已經發生了早剝。鉗夾子宮下段切緣止血,胎盤娩出後宮縮差,宮腔出血較多,繼續按摩宮體促進子宮復舊,分層縫合子宮下段、腹膜、皮下組織,可吸收線皮內美容縫合皮膚切口。一切就在電光火石、兔起鶻落之間,而這短短一瞬間,決定著一個新生兒的生命,一位母親的期盼,一個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