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又高度敏感的人,其實是離幸福最近的人

2020-12-14 海棠兔的樂園

當看到這個題目時,很多人可能不太會相信。因為在我們以往的觀念裡,內向又敏感的人通常看做玻璃心。起伏不定的情緒、經常流淚的雙眼,這仿佛就是他們給大眾的印象。

是啊,他們好似木訥又被動,敏感有偏激,好像所有與幸福有關的性格都與他們無緣。其實不僅僅是來自別人,就連內向高敏者自己,看到的也大多是自己的劣勢,而很少看到自己的優勢。

致力於內向性格研究的西爾維婭·洛肯女士則認為,內向高敏者善於分析、小心謹慎、堅韌不拔,是最有可能擁有幸福的人。他們之所以不幸福,那是因為沒看到自己的優勢,也沒有好好的利用自己的優勢。

洛肯女士本人就是典型的內向者,她說話總是輕聲細語,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或許是這種不同於外向者咄咄逼人得演講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她成為了有名的演講家。在2012年她還登上了《明鏡周刊》封面故事,並於同年獲得德國「年度最佳演說者」。除此之外洛肯女士一直為性格內向的人提供諮詢。

在她的這本著作《內向高敏者》中,她寫到內向高敏者要想過得輕鬆自在的生活,需要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方式。她還會告訴你如何去攻破那些困擾你的難關。如何學會在改變和保持自我之間保持平衡,這樣你的生活才不會失衡。

我自己也是一名內向者,同時也有些敏感。在成長的路上,經常因為性格太內向而煩惱。直到後來在實驗室工作後,才發覺內向高敏感的好處。在實驗室,內向和敏感是兩個優勢。實驗室工作枯燥,內向得性格可以讓我坐一整天不覺得煩躁。和各種數據打交道事,敏感的性格總是能讓我很快的判斷出哪個是異常數據。我覺得,要想生活過得幸福自在,一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職業,二是最大化得利用自己的性格優勢,讓它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找到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的生活方式和職業

生而為人,我們都有對幸福生活追求的嚮往。

可是幸福是什麼,或者是什麼能使我們幸福?這個問題很多人卻回答不上來。

一般來說,幸福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因為喜悅而感到幸福。比如金錢和名利帶來的幸福。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何以解憂唯有暴富」,這句話還有一個版本就是「金錢使我快樂」。

不過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暴富的機會,所以從金錢中體會到的幸福和快樂是極其有限的。比如說你現在加薪了,你會很幸福。可是這種幸福感只會持續幾個月,因為幾個月後,你就完全適應了加薪後的生活,此時金錢已經不能帶給你幸福感了。尤其是你的好朋友拿到了比你高的薪水時,你反而會感到難過了。

另一種就是選擇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幸福。國外的很多團隊歷經長時間的研究證實:自律的生活方式、美滿幸福的家庭、良好的社會關係和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是我們的幸福秘方。

先哲亞里斯多德早在2300年前就告訴人們:合適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行為,是能讓我們真正幸福的方法。這和我們今天的研究成果不謀而合。

當年以色列建國後,邀請頗負盛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擔任總統。然而愛因斯坦卻拒絕了,因為他對政治沒有興趣。與其做一個痛苦的總統,他更喜歡做一個幸福的物理學家。

我們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方式?,西爾維亞·洛肯在書中給了我們有關幸福的三個方向。

第一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這不僅僅包括伴侶間的關係,也包括和周邊所有人的關係。第二個是外在事物是無法使我們幸福或不幸的,然而我們如何對待這些外在事物,卻又十分重要。第三個是關於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選擇的生活和職業圍繞著這三個認知,那麼就離幸福更進一步了。幸福與否與性格沒有關係,如果你很少感到幸福,那可能你的生活方式和職業偏離了你的性格。

性格沒有天生的優劣,它們對你的影響才是關鍵

看電影時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爛角色,只有爛片。同樣對於性格來講,沒有不好的性格,只有不會用的性格。

作為內向高敏者,謹慎、安靜、獨立和善於傾聽的特點都是優勢。這些性格優勢運用得當,可以讓他們走得更遠。

影帝梁朝偉就是很內向的人,他不喜歡熱鬧,一群人在他家裡打麻將,他可以自己在一旁看書。他也很敏感,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著很深刻的理解,常常戲都拍完了,自己還沉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也正是這種安靜敏感的性格,使得他有更多的時間潛心研究劇本理解角色,拿到了一個又一個的獎項。

內向意味著專注,敏感代表著有同理心,這兩個優勢都是外向性格的人所羨慕的。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性格上的優勢應當用在對自己有益的地方。和外向者相比,內向者有時的確不會引人注目,不過內向高敏者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獲得認同。

《內向高敏感者》作者西爾維亞·洛肯也是一名演講者,她的演講風格和很多人不一樣。她沒有高昂的語調,也沒有誇張的手勢,有的只是如春風般的輕聲細語,不過這一點也不妨礙她成為受歡迎的演講者。因為她也很敏感,總是輕易而舉的能看出你的窘迫並提供幫助,這也是她的優勢所在。

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內向性格,其中又有70%屬於高敏感人群,所以作為一名內向高敏者你並不孤獨。外向者燦爛的陽光大道固然讓人嚮往,可是屬於內向者安靜的小道也同樣美好。在《內向高敏者》中,有很多實用的指南,來幫助這個群體獲得輕鬆自在的生活。這本書就像自助餐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拿到屬於自己的不同的精神食糧。讓更多的內向高敏者走上自己的幸福之路,這就是我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了。

相關焦點

  • 《內向高敏者》:內向敏感的人發揮這10個優勢,幸福人生盡在眼前
    這類人很平凡,很普通。而我們很多就是後一類非常普通平凡的沉默寡言之人,不喜受關注之人。我們常愛自我批評,自我反思;我們總是忽視自己的需求,以他人為中心;我們不會拒絕,永遠是大家眼裡的老好人。這一類人在心理學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叫內向高敏者,即同時擁有內向性格和敏感特質的人。
  • 害怕、敏感、不善交際,都不是你的錯,內向的人也能有的幸福人生
    據統計:高敏感者在人群中廣泛存在,內向性格的人佔世界總人口的1/3到1/2,而高敏感人群佔內向型人群的70%,這並不是一個少數群體。然而我們卻處在一個外向的世界裡,這個世界裡的人好像都更喜歡外向性格的人。就連小時候父母都會要求我們開朗一點,活潑一點。
  • 《高度敏感的力量》:那些具有高度敏感的人,才是真正會生活的人
    如果你是個比較敏感的人,也許你多半會討厭自己的敏感,因為它讓你負重太多,經常生活得很累。可有些人,他們卻利用自身的敏感,將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安徽一位退休女教師,憑著自己對花的高度感知力和多年對花的熱愛,硬是把自家的後院打造成了中國版的莫奈花園。
  • 高度敏感的人會有哪些表現?高度敏感會出現哪些危害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約有15%—20%的人都是非常敏感的,但是很多的人並不知道成為敏感的人意味著什麼,然後就會產生很多困惑,比如像「敏感是不是內向啊?敏感是不是一種負面心理?會不會對一個人的發展不利啊?」等等。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講高度敏感的人會有哪些表現,希望你沒有中。
  • 心理學:內向敏感的人,硬著頭皮也要做的5件事
    做好這5件事,再內向敏感的人也不怕遇到問題。內向敏感的人,多數由於童年時期的匱乏感未得到滿足造成的。在成長過程中,內向敏感的主要生活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匱乏感。第一件事:學習一技之能內向敏感的人一定要有一技之能,要有不怕被檢驗、不怕被質疑的技能。這種技能可以看作是你立身安命的本事,你不需要擔心因為不善於溝通、不善於維繫人際關係而被排擠。因為內向敏感的人,在工作過程中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更不擅長處理與客戶之間的問題,所以需要掌握那種不太需要溝通的本事。
  • 為什麼說內向的人往往更加敏感?
    這些人的性格比較內向,他們非常喜歡一個人生活,更願意安靜地獨處,越是在人群中,他們越會覺得孤獨,也覺得索然無味。難道內向的人,註定要離群索居嗎?其實不然。一個人如果總是因為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躲避人群,那麼在長久的獨處過程中,他們最終會變得越來越敏感,他們的命運也會從此發生改變。
  • 內向的人必須變得外向嗎?其實內向的人竟有這些優勢
    【環球網綜合報導】性格內向的人一般害怕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疲於與陌生人交流,寧願一個人獨處也不去熱鬧的地方。性格內向者也因此而困擾,他們孤獨,渴望被周圍關注和肯定,但似乎無論是哪種社會體制的主流價值觀,都普遍更喜歡和認可外向的人,因為他們熱情、自信、開朗、健談,總能成為人群中的聚光點。
  • 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好嗎?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較內向
    導語: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好嗎?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較內向很多人認為,外向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變化,不被社會淘汰。因為內向的人往往也帶有一些悲觀主義,而且不善於社交,成功的機率也比較低。但其實不然,內向的人自有內向的人的優勢,例如這幾個優點常常會被人忽視。
  • 《內向高敏者》告訴你,「內向敏感」是一種溫柔的天賦
    《內向高敏者》是德國作家西爾維亞·洛肯所寫,書中幫我們解答了「什麼是幸福」、「如何變得幸福」、「如何創造快樂」等問題。而正如書名所表達的,書中內容主要面前內向高敏者。所謂內向高敏者,就是性格上既內向又敏感。根據調查數據,內向群體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而這三分之一中又有70%的人是高敏感者。
  •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在職場,內向的人表現其實也有優勢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這其實是自我不認可和不自信的表現。因為職場中,好像性格開朗的人更加受歡迎,更加容易融入一個新環境,更加能夠與別人打成一片。而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怎麼喜歡交際和說話,口才不佳,又敏感多疑,讓人覺得有城府不願靠近。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利益有弊,關鍵是自己往什麼方向看。你覺得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但說出來的話往往更讓人相信,給人一種踏實靠譜的感覺。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其實有四種不同類型的內向
    內向和外向這個話題已經討論了不知道多少次了,那麼你認為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呢還是一個外向的人呢?想想以下情形你會怎麼做,自然就可以知道你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想像你和一大群朋友出去吃晚餐,你會是引導話題的人嗎?去KTV裡面唱歌的時候你會勇敢的唱幾首嗎?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⑭ | 內向的人有這5種優勢,比一般人更容易...
    內容簡介《內向高敏者》探究了內向高敏感人群(內向高敏者)的人生指南,它鼓勵你用自己的方式走上安靜美好的人生之路,幫助你發現自己的願望02心理學上認為,「內向」(Introvert)是一種氣質指向,具體表現在人的言語、思維與情感指向於內部,並且是從童年早期便表現出來的一種較為明顯而穩定的人格特徵。羅永浩曾經在接受魯豫採訪時說到,「我有社交恐懼,我不願意參加任何圈子的聚會。我骨子裡其實是內向的人,社交場合上,如果認識的人少於一半,我就基本不說話了。」
  • 真正能享有平和、寧靜的人,才是離幸福最近的人
    文/禪文修真正能享有平和寧靜的人,才是離真我、離幸福最近的人。在當今忙碌的社會裡,人們會因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狂躁不安,會因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而情緒大幅波動;會因焦慮、多疑、而飽受煎熬。只有那些智慧的人才能掌控並引領自己,並朝著他們真實的自己走去。無論我們身在何處,要做什麼、要往哪裡去,都應記住,在生活的沙漠中,總有一片綠洲等待我們去發現;也總有一些花朵會為我們綻放。
  • 內向敏感的人,並非難成功,這3點優勢讓你擁有「開掛」的人生
    內向敏感的人經常被貼上這樣的標籤:不善言辭、不擅長打交道、話少、想得太多。而外向的人,則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口才好、表達能力強、自信、陽光、幽默。乍一看,外向者標籤都是正面的,內向者標籤都是負面的,其實不然!
  • 你是高度敏感的人嗎?快來測試一下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是高度敏感的人。下面是16個高度敏感者才會有的獨特習慣,看看你是不是高度敏感者?1、感受較為深刻:這樣的人對於任何事物的感受相較於一般人而言高出許多,他們習慣思考得更深入,他們依靠直覺行事,並且總是挖掘到很深的地方,以理出頭緒。
  • 性格內向的人生活中有多累
    內向的性格有很多不好,尤其對於生活中底層的普通人,內向的人容易自卑太敏感,容易得抑鬱症,凡事都想不太開,喜歡斤斤計較,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自己不開心也不說出來,憋在心裡自己發悶氣。02我的性格也是屬於內向,在陌生人交往朋友中,很快就看穿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只和給我感覺好的人主動搭話
  • 性格內向的人,其實是這樣的
    可對於內向型性格的人來說,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他們大多是想法多於行動,總是想太多,被內在的思想拖了自己的後腿,以至於錯過了出擊的最好時機。內向型的人,會因為在意外界的眼光,從而忘記自己的真實意圖。他們與人相處的時候,通常會因為別人的眼光和想法而放棄自己的主觀意識,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性格產生分叉。
  • 內向有哪些性格特徵 內向的人是怎麼樣的
    核心提示: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性格特徵,有的人天性活潑開朗,有的人則內斂沉穩,還有的人則會表現出內向自閉的傾向,不同的性格特徵會有不同的日常表現,其中內向的群體佔據了很大一個比例。
  • 做一個內向的人
    上大學時,我經常陷入「內向」的焦慮,比如一群人走在路上,大家熱絡地聊天說地,我卻不知道如何加入他們,更害怕旁人察覺我的尷尬與不適,只求時間快一點,能早早離開人群。很長時間,我都將這些問題視作自己最大的缺點之一,討厭自己的內向,更討厭自己的無話可說,但對此,無能為力。畢業後進入職場,我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了越來越多的故事,這時我才發覺,其實內向並沒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