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中文版,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她親自去拜訪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拍了4部戲。
當時,所有人都為陳數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的東西感到痛苦。這時,她幸運的是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她說: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得到了很好的鬆弛和排毒。
她在為《斷舍離》作序時,還提到了用「斷舍離」梳理身心,就能按照的節奏去做事。
「斷舍離」的概念其實很簡單:斷:斷絕想買回家但是不實用的東西,舍:捨棄家裡破爛不堪的那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由空間。
所謂的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亂,讓人生轉為開心的方法。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短短25個字,卻是中年人最聰明的活法
書中最走心的一句話,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範鬱的執念,當離」。每個人讀都會用不同的感受,也是中年人最聰明的活法。
斷舍離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由內而外的變化,不是去整理雜物,捨棄那些拖累自己的生活節奏,影響生活健康的不良方式。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節奏,養成良好的習慣,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更專注於本身,對自我的開發,而不是被生活,工作,家庭的綁架。
書中還告訴我們不要以「總有一天會用得上」為藉口,就那樣把東西放在一邊不去處理。而是讓他們去到此時最需要他們的地方,要有意識的不斷把物品「捨棄」。
斷舍離最核心的概念不是單純的處理雜物,拋掉雜物,而是進則出,出則進,循環反覆,兩者缺一不可,在實踐過程中儘可能地壓縮生活的減法運算。
比如「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脫離多物品的執著」,在考慮物品是否該被留下的時候,思考的主語是我,不是物品。
《斷舍離》和山下英子
山下英子出生於動靜,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
山下英子小時候是個聰慧的女生,考上了日本排名前五的早稻田大學,在大學期間,山下英子開始了通過瑜伽修行,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致力於修行哲學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後自己利用空閒時間,將這些整理出來,成為了斷舍離思想。
山下英子一開始推行宣傳自己思想是用「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從2000年開始,她就在日本各地進行演講,而日本當時就出現了全民斷舍離思想熱潮。
看書的目的不同,有人在《斷舍離》中找到平靜,讓自己的心回歸安寧,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就是一本自我反省,看清自我,以及重新認識自己的書。放下,是一種解脫,有舍才有得。
《斷舍離》一直備受各界名流推薦,宮崎駿父子曾推出《來自虞美人之坡》詮釋斷舍離精神。
也曾受到楊瀾、素黑、張怡筠、毛丹青、王人平等知名學者和媒體人認同推薦,知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也曾為老版《斷舍離》作序推薦。
直面物品就是直面自己。處理,取捨物品,取捨關係,不再執著於一物,不再執著於一人,人也就不會被自己的執念蒙蔽。
誠如張德芬老師在《斷舍離》序言所說:想要幸福,我們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斷舍離最重要的概念是「活在當下」。要從「擁有」的觀念中擺脫出來。因為繁華終會落盡,只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建議大家都去踐行一下斷舍離。因為它會在不經意之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
一套書的價格是69元,也就平時吃一頓飯的價格,就能讓你獲得更加輕盈幸福,何樂而不為!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圖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