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普通話才是正宗漢語嫡傳。那麼,粵語、吳語等方言呢?

2020-12-21 漢語核心

首先,我再次重申,超過十億中國人使用的官話、普通話才是正宗漢語嫡傳。而少數人的方言,如粵語吳語都是漢語和當地語言混合而成的方言。

經常有人發帖發文,像粵語吳語這樣的方言才是正宗漢語,而普通話不正宗!?如此荒謬的觀點居然有大量的人支持!甚至一些非方言人也不懷疑!真是笑話。

三年前我寫過一篇博文《陳小春懂訓詁學?不懂不要亂講》。針對陳小春認為粵語是唐朝正宗漢語進行反駁:

陳小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望】字,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圍望、望乜野?普通話不是用「望」,是用「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陳小春: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凍死】,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好凍、凍冰冰。普通話不是用「凍」,是用「冷」。

畫堂鸚鵡鳥,冷暖不相知。——白居易《烏夜啼》

陳小春: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幾多】,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幾多錢?幾多個?普通話不是用「幾多」是用「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當時寫的比較情緒化,對陳小春認為到了廣東就應該學粵語,粵語是正宗古漢語的觀點十分反感。實際上,不光是粵語,很多吳語、客家話等方言人都在發表這種言論,都立了一個正宗漢語的牌坊,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普通人。正常來說,保護方言,多元文化是值得提倡的,但一些人夾帶私貨,中傷普通話是胡語胡音!用方言為來排斥排擠歧視外地人,比如廣東話裡的撈仔撈妹,上海的「外地人,上海閒話剛伐來,米西米西炒鹹菜!?」這種情況就令人憤怒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還真信這一套,三年過去,居然還是如此!這幾天電視臺播了一部秦朝的電視劇,有網友評論為什麼劇中不用陝西話,一票人居然回復他無知,陝西人秦朝時候說粵語,那麼究竟是誰無知?

在這裡,我就說說漢語普通話、官話是正宗漢語的問題。

王梵志是唐朝著名的白話詩僧,讓我們看看他的作品:城外土饅頭 餡草在城裡 莫嫌沒滋味 一人吃一個 世無百年人 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 鬼見拍手笑。所謂的白話就是直書口中之言,白話文白話詩都是對口語最基本的記載,怎麼說怎麼寫,不加任何潤色。這種極為通俗的打油詩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基礎,隨便再找幾首敦煌裡唐朝學子的塗鴉:「今天寫書了 為何不送錢 誰家無懶漢 對面不相見」 「今日風光好 騎馬上天堂 誰家有好女 嫁給學士郞」可以看出唐朝的白話和現代的普通話、官話的口語幾乎沒有區別,但和粵語吳語大相逕庭。王梵志的打油詩過於通俗,以至於全唐詩拒絕收錄,但這並不妨礙後世對其的推崇敬佩,唐宋時期白居易、黃庭堅、陳師道等人同樣受王梵志的影響極深,白居易每每寫詩都要讓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只有老婆婆聽懂了才發表,可見,白話文在唐朝已經有了廣泛基礎。直至清朝,紅樓夢中的鐵檻寺、饅頭庵就是源自王梵志上面的打油詩。

另外一個問題是語音,最常見的也是最荒謬的論調是「粵語是秦音、唐音,而北方話都是受滿蒙語影響的胡音!」可以說,這是一個最低級的錯誤,稍微懂一點訓詁學的都知道歷朝歷代都有韻書,隋朝的《切韻》唐朝的《唐韻》宋朝的《廣韻》對漢字的發音都有明確的記載。這裡簡單說一下韻書,大致就是佛教傳到中原以後,中國人發現字母文字記錄音節,根據學習印歐語記錄音節特點,用印歐語記錄元音輔音的方式記錄了漢語的聲母韻母,這類書大致就是韻書。但韻書和漢語拼音完全不同,韻書是用兩個常用漢字反切出其他字的聲母韻母。反切是這樣的形式:比如廣韻裡「之若」切「灼」,取之的聲母zh取若的韻母uo就知道灼發zhuo的音。儘管韻書反切這種形式有很多不足,但經過歷朝歷代種種修改編撰,也能客觀地反映漢語音韻很多問題。這裡說一下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無論那本韻書都是介母i u v的,而被吹上天的粵語卻是酒狗不分介母全失,這完全不符合唐宋語音特點。很多人動輒粵語念唐詩存古正宗,但很多唐詩因為粵語的先天不足連基本的押韻都做不到。

粵語的韻母和越南話嶺南百越民族更接近
實在是看不明白

而所謂的胡音更是可笑,無論滿語蒙語都是阿爾泰語系,阿爾泰語是一種黏著語,沒有聲調,主賓謂結構,有大量的詞綴、極為複雜的階層語(就是所謂的「敬語」,不同於漢語的用於尊重對方的單向,阿爾泰語的所謂的敬語是用不同的名詞和動詞區分地位不同的人,這類語言在不同階層談話中要用特定尊稱稱呼等級高的人,還要用貶低自己的動詞和名詞稱呼自己,和我們所謂的禮貌用語的語境是完全不同的,有些複雜,以後分解。)語言邏輯和漢藏語完全不同。發音上阿爾泰語有全濁音輔音(而且清濁對立),有豐富的入聲(喉塞音,比如英語的tik part lip 這些詞彙以輔音結尾的發音,古漢語中「角」就是發glak的音,後來演變成了旮旯)這些都是古漢語都有的特點,至今如此。而當今的標準漢語或者說10億人左右使用的普通話早就沒有了濁音和入聲,各類官話的濁音和入聲在不斷消亡。如果漢語和滿蒙語融合漢語至少應該保留入聲和濁音才對,因為這是兩種語言的共同之處,最容易互相學習。時至今日,整個漢語中僅有老湘語、吳語保留了一些濁音,多數漢藏語都在濁音清化,入聲消亡。粵語同樣沒有濁音。章太炎就曾說北京話是胡音,並以此罵過劉半農,但我從來沒找到過章太炎系統科學的分析過音韻學,拿出科學證據。實際上,清朝後期德國人(先說一下,德語濁音喉塞音非常完備)穆麟德寫過《滿文讀本》,根據他的記錄滿語已經和很多通古斯語(滿語、錫伯語、鄂溫克語都是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有極大的不同,很多滿語詞彙發音都被漢語影響。大致的情況是滿語濁音清化入聲消失,大量漢語借詞,與鄂溫克語錫伯語有很大差異。

大致說到這裡,越往後說越專業東西就更多,我並非科班學訓詁學,僅僅看過一些資料,但大致能聊一些漢語正統嫡庶發展問題。至少能說明現在的普通話絕對正統,絕不是胡音。很多內容沒有具體講,比如北京話裡一些滿語借詞,什麼薩其馬 您 胡同之類的詞彙,借詞僅僅是互相學習,談不上影響,除非是借詞數量極其大,比如英語裡有60%的法語詞彙,日語裡超過50%的漢語詞彙。龐大詞彙對語言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滿語詞彙在漢語中的情況如同漢語詞彙在英語裡一樣,像kongfu dama yin yang fengshui 這類漢語借詞也如了牛津大詞典,能說漢語影響了英語嗎?這僅僅是一種互相交流。

相關焦點

  • 中國所有方言最全版,快來看看你的家鄉屬於哪種方言吧!
    又或者我們經常會討論哪個地方的方言好聽,哪個地方的方言難懂,我們可能會說粵語比較好聽啊之類的,吳語是吳儂軟語,細膩溫柔,也好聽,寧波話溫州話特別難懂,連當地人自己都聽不懂等等。其實在我們平時聊天討論可能會說會議論的那麼多種方言種,每一種方言都有自己的「大名」,並不存在真正所謂的四川話,廣東話等等,就比如拿小編所在的省份江蘇來說,我們北邊的縣和南邊的縣和我們說話都不一樣,市區和我們說話也不一樣,我們聽不懂市區的方言,甚至我們縣南部的鄉鎮和北部的鄉鎮也有一些差別,所以說,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江蘇話,同樣的,其他省市也是同理,那麼,我國究竟有多少種方言呢?它們分別是哪些呢?
  • 樂山話才是正宗的四川官話?
    樂山方言從其特點來看,和一般四川話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樂山西部郊區的方言(大致在蘇稽/安谷/冠英一帶)。她的最大特點是保留古音入聲,入聲就是在樂山話中讀音急促輕短的的一類字,比如「吃、溼、急、綠、白、客」等字就是入聲字。而四川一般的方言就沒有這個急促的聲調,那是因為入聲字在一般四川話中都歸為陽平了(不妨試一試:在成都話中「池」和「尺」同音,「提」和「踢」同音,而在樂山話中是不同的)。
  • 漢語背後的傷痛
    滿人開始學說漢語,但他們口中的漢語,已經完全喪失了入聲,並且有了翹舌和兒化音。這些都是滿人阿爾泰語系的特徵。 滿人這種北京的內城話最終蔓延到了整個北京,到清朝中後期,這種方言最終戰勝了作為明朝官話的下江官話,成為清朝的官話,乃至現在普通話的基礎。從義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
  • 漢語方言受益者標記來源考察
    陳章太、李行健主編的《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彙集》(4555頁、4562頁)列舉的93個方言點中,「你替我寫封信」(替代受益)用「幫」有57個方言點,「給大家辦點事」(服務受益)用「幫」的只有5個方言點(重慶、大理、黎平、吉首、歙縣,這五個方言點「幫」同時可用作替代受益)。可見,「幫」先有替代受益的用法,然後才有服務受益的用法,這一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 粵語為何成為我國影響力最大的方言?為何只有粵語,有流行文化
    就語言來說,我國不同地區的方言也是不同的,南方的主要語系分別是,吳語、閩語、粵語、湘語、贛語等等。由於所處地區不同,所以方言文化也不同,大家的交流很困難,影響溝通。因此我國全國推廣了普通話,使不同地區間的人們方便交流。普通話雖是全國推廣的,但同地區的本地人相互交流時,還是會說方言。在我國多眾多的方言中,粵語是很受歡迎的。為什麼粵語成為我國影響力最大的方言?
  • 普通話怎麼產生的?粵語和陝西話沒有差1票,最終河北一縣城勝出
    這裡的方言有粵語、四川話、洛陽話、陝西話,傳說民國初期粵語幾乎成為中國的通用語言,但最後還是北方話取得了勝利。還有人說,在1955年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四川話的票數只比北京話少了一票。有意思的是,作家王蒙先生說,他到河南洛陽和陝西,雙方都提到國民政府時期,大家討論普通話問題,洛陽方言和陝西方言只差一票就能拿下北京方言。
  • 我國這個省,11個地級市卻有88種方言,省內人都靠普通話交流
    那麼要說到我國方言最多的省份不知道大家第一個想打的是哪裡?從一些數據中看到,在我國有一個省,一共就11個城市但方言卻多達88種,這只是大致的,如果細數那就不清楚了。而這88種語言相互之間都很難聽懂。這個省就是浙江省,是不是聽到之後感覺很是意外呢。
  • 廣西說粵語「最正宗」的城市,跟廣州話幾乎一樣,你知道在哪嗎
    粵語是廣東的通用方言,一般人叫做白話,流行於廣東、港澳地區以及廣西桂東南一帶,不過,粵語在不同地區說得就不一樣,語音上有很大差別,一般公認最正宗的粵語是在廣州以及港澳一帶,別的地方說得不是特別正宗,有個別地方例外。
  • 不瞞你說:我國八大一級方言排行!
    煮的最多的就是面或者粥~用最少的時間吃飽才是最重要的!食材:蝦9隻。撈出菜心。改切成絲。4取一碗。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不僅有清涼薄荷味。幾滴油和鹽!煮開後放西蘭花焯水後撈出備用(放油和鹽會使西蘭花顏色保持翠綠)最後鍋裡放油。 漢語一般劃分為13種方言,各方言可分成多種次方言。其中一個省份一省佔據了五種一級方言,下面給大家一一介紹。
  • 福建人為什麼讀不出防護服三個字|漢語|李如龍|方言|普通話_網易新聞
    不僅如此,胡建普通話還特產變扁的翹舌音、消失的後鼻音等諸多魔幻口音,令人聽了也茫然。「防護服」這種特殊場合才要用到的名詞也就算了,福建人外地旅遊點菜,為了一句「我要呲紅搔漏和隨煮魚」,大概都得比劃半天。更絕的是,不光人們聽不懂福建人的一口閩普,連福建人自己也想吐槽同省老鄉們講的是什麼鬼。隔了一山一河,竟然就有難以克服的溝通障礙。
  • 盤點方言裡那些無法原汁原味地翻譯成普通話的詞語
    本文盤點的是何種方言?  本文盤點的方言是西南官話,至於母語不同的男女戀愛好不好的問題,文末我會說說個人觀點。    本文內容視頻版封面圖(小侯解說視頻截屏)什麼是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也就是現代中國西南方言,又叫上江官話,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沒有之一。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粵語和閩語一樣,也是和普通話相異程度很高的方言,次則為吳語,再次為湘語、贛語、客家話,和普通話相異程度最小的是北方方言內部各次方言,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華北方言。閩語和粵語之間的差異,也不比吳語和湘語、贛語和客家話之間的差別小,甚至閩人和粵人在體質上也不太相同。
  • 清朝皇室平時說滿語還是漢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你們聽不懂
    方言跟標準語是有所不同的,春秋戰國時期,數百個大小諸侯國崛起,在群雄鬥爭中,僅剩下七個,即便是7個,語言也有所不同,楚國講川話、秦國講陝腔,若是沒有普通話,那麼兩國人難道見面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
  • 為什麼浙江方言聽起來像日語?
    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但這些語言對北方人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聽不懂。在這個方言的大觀園裡,依然有一種語言一騎絕塵,豔壓群芳,統治了浙江大部分地區——吳語。98%的浙江人以吳語為方言,一般來說,浙江話指的也是吳語。浙江吳語有多像日語?
  • 粵語的特徵
    粵語中保留有修飾成分後置及倒裝等語法項目。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在上古漢語中佔主導地位的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第一及第二人稱用「我」、「你」,與官話相同。第三人稱不用「他」,而是「渠」(俗寫「佢」;東漢《孔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跟吳語一樣。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關於粵語和普通話之爭,在網上一直硝煙彌久。甚至之前某APP宣布不能用方言(如粵語)。不過這種紛爭之意義,假如純粹陷入所謂的地域優勢下,那就毫無意義。假如研讀一種語言,或者說文字,抑或說方言,假如不去了解其精粹,那實在敗興。
  • 世界上最好聽的語言,漢語英語最具魅力,粵語方言自帶音樂旋律
    聯合國工作語言包括了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雖然這六種語言都各有特色,並有一定影響力,但這六種語言中,漢語和英語應該是最有魅力的兩種語言。其中,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漢語則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 中國「說話獨特」的省份,發音和普通話相似,卻愛用倒裝句
    語文是溝通的橋梁,由於地理位置、風俗文化等的不同,中國方言更為多樣化,可以看到更多的,各自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漢語屬於同一個民族,各自的地方也有自己的方言,即使在同一個地方,大山也會互相隔開,對話不懂語言,尤其是南方,但是很明顯,儘管各地方言不同,但是也有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相似的地方
  • 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直到現在,漢語在不同地區仍然差別極大,如果沒有統一的漢字和通用語,各地方言甚至不能互通,但是,不管怎麼說,漢語中的各大方言仍然都是屬於漢語族的,即使是不能互通,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即使聽不懂粵語,對著字幕看,也只會感覺:這個語言只是發音和普通話差別很大,但沒到兩種語言的地步。畢竟,長期都是統一的王朝國家,文字系統也完全一樣,語言自然還是有聯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