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辭舊迎新之季,
走在路上看到弄堂口賣花的三輪車上擺著一排排的水仙鱗莖,
浮現出去年春節家裡的那盆水仙碧葉如帶的婀娜身姿,
和那股湊鼻上去,撲面而來的清醇又濃鬱的花香
最愛這類素靜雅致的花:
桂花、臘梅、水仙、不似牡丹芍藥般豔麗嫵媚,
走到近處方能聞到沁人心脾的幽香。
然而能剛剛好承載這分凌波仙子的秀麗之色的,
莫過於那一件古樸端淳,柔麗天青的汝窯青瓷水仙盆了。
汝窯瓷器,淡紫色香灰胎、胎質緻密、滿釉支燒、
釉面呈淡淡的天青色,溫潤如玉 。
天青釉之名出自世傳五代後周柴世宗對柴窯的批語
「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原著截圖:【續修四庫全書】第587頁
然因作為後周的官窯 — 柴窯,不可得矣,
遂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北宋,
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也成為中國陶瓷最鼎盛的時代。
北宋晚期,原本是一處燒造日用瓷器的清涼寺窯被命改燒
御用的貢瓷,汝窯由此而誕生。
至於當時宮廷為何棄「定」用「汝」,
南宋私人陸遊所撰『老學庵筆記』卷二曰:
「故都時定器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南宋人葉寘『坦齋筆衡』也記載:
「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
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以我之拙見揣度,也就是說當時的皇帝覺得器物有芒雖好看,
遠看定窯白釉沿口似鑲了一條天然米色的邊帶,
但真的使起來,碗啊,茶盞啊,口沿無釉就會生澀,磨得嘴疼,硌得慌。
於是能工巧匠們用純銀加熱後在瓷器的沿口描邊,
讓皇上且用且驗毒,
但銀邊一是難描,二是使用下來容易磨損,
工匠們這又想出了紫銅包邊鎏金的工藝,
在傳世的很多官器上都能見到。
但這對追求完美到極致的宋徽宗來說,自然是無法容忍的,
這也許是定窯之所以會被「棄定用汝」的根本原因了。
至於天青釉,後世坊間也廣泛流傳著另一個版本,
認為「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是當汝窯瓷器燒製成功後,
宋徽宗趙佶提筆揮毫,以他為後世書家所傾倒的瘦金體御批,
以此形容夢幻般美妙的汝瓷釉色。
的確作為中國歷史上藝術修養,審美情趣最高的帝王,
在繪畫方面 ,宋徽宗的工筆花鳥獨步千年;
書法領域,他自創了瘦金體,清麗俊雅,如幽蘭叢竹,端莊婉暢。
因此釉色天青,濃淡適度,
樸實無華的汝窯自然會受到徽宗皇帝的推崇。
徽宗在位之二十五年的宋代無疑也是
中國最具文人氣質的朝代。
而在治國之道上,面對外強的金戈鐵馬軟弱無術,
對內面臨腐朽貪官佞臣以至民不聊生的內亂,
宋徽宗選擇的卻是崇信道教的」清靜無為「,
」靜為依歸「的老子思想消極避世,
結果自然便是日後的山河破碎.
但也正是緣於這種道家追求樸素平淡的審美雅趣,
道教對青色的追求,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徽宗的審美,
冥冥中註定了汝窯青瓷在徽宗時代不可動搖的
宮廷御用的地位,
也成就了汝窯細潔淨潤、色調單純的高雅韻味。
而至今日使汝窯以絕對的優勢位列「汝、官、哥、均、定」
五大名窯之首的另一個顯著的原因便是傳世的存世量的稀少,
隨著北宋的滅亡,推測起來汝窯前後盛燒也就約二十多年,
故傳世的數量不多,國內外現存不足百件,
所謂的物依稀為貴。南宋周輝『清波雜誌』(卷五)云:
「輝出疆時,見彼中所用定器,色瑩可愛...又汝窯宮中禁燒,
內有瑪瑙末為油(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一是驗證了汝窯青瓷釉中加瑪瑙粉末的這個傳聞,
二則揭示了早在南宋時,人們對汝窯瓷器就已是「近尤難得」的感嘆。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十月,清河郡王府,年邁的張俊份外繁忙,
因為他正在準備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宴請,
而宴請的貴客,
正是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席間,除了笙歌豔舞,
阿諛奉承以外,張俊還獻上了精心準備的一份厚禮,
其中,就包括有十六件汝窯瓷器。
南宋末年周密在『武林舊事』中
記錄了這次宴請以及張俊進貢給高宗的汝瓷:
「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笫,供進御筵、節次如後
汝窯瓷器: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盒一、香球一、盞四、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
如今,這兩隻奩,
大的在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小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David Fund中國汝窯瓷器收藏,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千年流逝 ,時至今日,當我們有緣面對著
這一件件精美的汝窯珍品,亦或有機會上手把玩,
卻是要真的感謝那位絕逸群倫的
藝術家皇帝的好情趣和戀物癖了。
於我,最愛的莫過於汝窯青瓷水仙盆,
在盆中水仙綻放的時節,
聞著花香重回那香氣繚繞的苑囿,也許在那剛寫完
『穠芳詩』的案頭也正擺著這樣的一盆水仙,
"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徽宗帶著他一切的美好:珍奇的花石、曼妙的字畫、
翩翩起舞的仙鶴、
還有天青色的汝瓷一起歸於湮滅.
乙未年 戊子月 乙酉日-上海
天氣: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