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瓷、龍泉青瓷、定窯白瓷,為何建窯瓷器偏偏叫盞,不叫黑釉瓷

2021-01-20 河南收藏家協會

建窯這個稱呼,在我國各大瓷器中不得不說有一些特別。

因為通常我們簡稱某窯的瓷器,一般是窯口名+瓷或者窯口名+釉色/裝飾方式來稱呼,比如汝窯瓷、龍泉窯青瓷、定窯白瓷等,為何建窯黑釉瓷會被稱為建盞呢?

建窯從宋代起到現代,是以黑釉茶盞聞名的,雖然在宋末衰落後也會燒制其他的瓷器,但是通常提及建窯瓷器,大家都會想到珍稀黑釉瓷。建窯在黑釉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地位。

至於為何叫盞而不叫黑釉瓷,主要的原因是建窯所生產的瓷器,大多數都是茶碗,並且他們憑藉茶碗,獲得了帝王的獨寵。

而為什麼叫盞而不叫碗,那是因為最早的飲茶器具是和酒具食具共用的。從唐代喝茶之風興起開始一直到宋代,隨著茶具的發展,茶盞是最為普遍的說法,所以建盞作為建窯瓷的統稱,從各方面而言,都是妥當的!

相關焦點

  • 宋瓷,真美!
    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窯才又復燒白瓷,而目前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過十幾家,可知定瓷的彌足珍貴。定窯白瓷,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胎體輕薄,釉面多為乳白色,白中閃淺米黃色,呈現出象牙般的質感,給人以柔和悅目、溫潤恬靜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譽為:中和之美。白瓷色如玉,聲如磬,釉上肌理紋,釉層珍珠包,奇妙的光色變化,使釉層鮮活起來,令人讚嘆定瓷物化組合的鬼斧神工。有著「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之說。
  • 宋代瓷器「款識」大全
    五代越窯瓷質刻「官」字款匣缽2、定窯瓷器款識鑑別定窯瓷器是進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識多與宮廷有關。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帶「官」字款的。「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為多見。杭州歷史博物館的官字款花口盞海棠杯在出土及傳世定窯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藥局」款識的。帶「尚食局」款識的多為大型盤類器物,字體有粗細兩種,河北曲陽出土一件白瓷印花雲龍紋盤,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
  • 純正的宋瓷:如美味佳餚,越品越有味
    定窯定窯位於河北曲陽,創燒於隋,在唐宋盛極一時,特別是北宋時期,定窯瓷器還被宋朝選為宮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窯因為戰亂而沒落。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窯才又復燒白瓷,而目前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過十幾家,可知定瓷的彌足珍貴。
  • 玩宋瓷者必讀:宋代瓷器「款識」大全
    五代越窯瓷質刻「官」字款匣缽定窯瓷器是進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識多與宮廷有關。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帶「官」字款的。「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為多見。在出土及傳世定窯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藥局」款識的。帶「尚食局」款識的多為大型盤類器物,字體有粗細兩種,河北曲陽出土一件白瓷印花雲龍紋盤,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
  • 一步之差成為我國第五大發明,瓷器在我國歷史上的發展歷程
    東漢時期以青瓷,跟黑瓷為主,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出現了白瓷。劃重點,白瓷是後面彩瓷的基礎,也是後面很多瓷器種類的基礎。這個時候瓷器的顏色取決於燒制的時候鐵的含量多少,這個界定大概在1%以下是白瓷,1%~3%是青瓷,也有青白瓷,4%以上就是黑瓷,也叫天目瓷。
  • 瓷器每個人都見過,那五大名窯你知道嗎,難道這些瓷器是破碗爛盆
    ,這裡因為古代的時候屬於定州,所以叫定窯,這裡的唐代已經開始燒制白瓷,到宋代達到了頂峰,北宋後期曾一度為宮廷燒制瓷器,定窯因為它的燒制刻花、花花、印花、白瓷而聞名於世,故稱白定,宋代也兼燒黑釉,醬釉瓷性又稱黑定或紫定,當時南北各地多有仿造,有土定、粉定南定等名瓷問世因為定窯採取的是覆燒法,就是將口部向下裝入匣博進行燒制,不僅能夠防止變形,還增大了容量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從新石器時代的黑陶,到水墨書畫、玄纁冕服[注1],再到釉瓷器,黑一直是深受國人歡迎的傳統五色之一。釉瓷在東漢便已始燒,但燒瓷技藝最初發展的數百年,皇室民間皆偏好青瓷白瓷,唐朝有南青北白之稱;黑瓷的技術發展並不凸顯。直到宋朝,釉瓷才遇到最好的時代。
  • 中國美學看宋瓷,黑不溜秋的建盞憑什麼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宋代瓷器主要是單色,或者是從一種色調漸變為另一種色調。宋代中國最為著名的五大窯口基本上主產單色釉,產品涵蓋青瓷、白瓷、黑瓷等品類繁多。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其中青瓷、白瓷都是基於隋唐五代的積累而進一步發展的,黑瓷則是異軍突起,在宋代突然與青瓷、白瓷呈三足鼎立之勢。
  • 建窯瓷器,特徵和辨偽
    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 為什麼玩定窯的人少了?
    作為五大名窯裡的白富美定窯的收藏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相對於龍泉、建窯、耀州等其他窯口玩定窯的越來越少
  • 如何區分各種黑釉瓷器?
    從唐宋時期至明清時期,黑釉瓷器都經久不衰,較為盛行,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御窯廠所燒造的黑釉瓷器做工精細,受到世人的喜愛。二、黑釉瓷-建窯瓷器南宋時期,黑釉瓷器製作最為推崇的是建窯,又稱之為「黑建」。黑釉瓷器美觀大方,釉色滋潤,而且還有各種形狀的銀色白波紋,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兔毫釉」、「油滴釉」、「玳瑁釉」、「鷓鴣斑釉」等,這些都是名貴的顏色釉瓷。建窯以生產碗和盞為主,尤其宋代的兔毫盞知名度非常高。1.兔毫釉兔毫釉是黑釉瓷中的精品之一,以宋代製作的兔毫釉盞最為知名。
  • 一篇文看懂龍泉窯歷史,學者:博物館藏文物教你北宋龍泉青瓷鑑定
    明代龍泉窯曾經為朝廷燒制瓷器,稱為處州官窯。但你知道嗎?歷史上處州曾經屬於會稽郡,那麼,龍泉青瓷和越窯青瓷是不是有關係呢?本文為大家介紹一批早期的北宋龍泉窯瓷器,讀完當對龍泉窯發展歷史有所了解。說到龍泉窯,一般讀者都知道它產自浙江,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最初燒瓷的歷史,可能早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 白瓷 | 一抹中國色
    傳到法國後,號稱要浪漫可以不吃飯的當地人瞬間被驚到了。天哪!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超凡脫俗的瓷器!它的出現,比青瓷整整晚了400年。為什麼會晚這麼多年呢?白瓷比青瓷晚出,燒制難度更大呀! 既然有了這麼好的開頭,為何後世對白瓷一直都不重視呢?
  • 顏色「普通」的黑釉瓷器,為何能在宋代得到發展?
    黑釉在中國古代瓷器中屬於比較常見的釉色品種,據傳在東漢時期我國便已經掌握了黑釉的燒制技術,將釉中的含鐵量提高到4%-9%,燒出的瓷器就是黑瓷了。到了宋代黑釉瓷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官方資料顯示,宋代生產黑釉瓷的窯廠超過了三分之一,黑釉幾乎了宋代民間的生活類瓷器。
  • 定窯白瓷的中國氣質
    我們一般理解為是相對於元代之前那個歷史時期對定窯白瓷的定位。瓷自青瓷始,白瓷青瓷之異同源自其胎釉裡氧化鐵含量的多寡。定窯白瓷的出現及其「天下白」之譽是定窯制瓷工藝科技進步的體現,原料精純,揀選嚴格,製備考究。
  • 中國國家博物館——宋朝瓷器藏品賞析
    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顯青,為景德鎮青白釉瓷器。  青白瓷又叫影青瓷,宋代影青窯的主要產地是今江西省景德鎮,江西其他地區及安徽、福建、廣東等地也燒制影青瓷。當時,景德鎮的產品主要是各類民間日常生活用具,其中食具、酒具較常見。這件帶溫碗的酒注,是燙酒器皿,通常由酒注和溫碗配套組成。
  • 一件汝窯青瓷水仙盆的前世今生
    然而能剛剛好承載這分凌波仙子的秀麗之色的,莫過於那一件古樸端淳,柔麗天青的汝窯青瓷水仙盆了。汝窯瓷器,淡紫色香灰胎、胎質緻密、滿釉支燒、 釉面呈淡淡的天青色,溫潤如玉 。天青釉之名出自世傳五代後周柴世宗對柴窯的批語「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 當瓷器遇見中國色,就是藝術
    北宋 汝窯 青瓷水仙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在北宋晚期出現的汝窯,是宋徽宗欽定燒制御用瓷的窯口。定瓷白到了五代中後期,定窯白瓷出現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燒制的瓷器不再施化妝土,胎、釉呈現出精、白薄的特徵,制瓷工藝比之前更為精細,甚至一些瓷器的白度要超越在邢窯的細白瓷器,很受當時人們的喜愛。宋代燒制白釉瓷以定窯為代表,釉色白中多泛牙黃。
  • 定窯瓷器拍賣出手價格 定窯瓷器收藏鑑定價值
    另可參考一尺寸較大之例,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刊於《定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窯瓷器薈萃》,北京,2012年,圖版41,旁附一較小例,湖南長沙楊家灣1號墓出土,現藏湖南省博物館,圖版40。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且蓄一爐,錄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香港,1993年,圖版26。還可比較一殘例,尺寸甚小,河北曲陽定窯窯址出土,載於《中國古瓷窯大系:中國定窯》,北京,2012年,圖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