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真美!

2021-02-26 觀古館

瓷,關乎生活,

中國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國人的審美追求是一種意境的表達,

而將這種自然風韻之美發揮到極致的,

就是宋瓷。


宋人不尚奢華,

不好奇巧,鍾愛自然,細嚼生活。

對精緻生活的執意追求,

便成就了宋瓷經世之美!

宋瓷之美,美在收斂、溫厚、含蓄,

強調內心的感受。

宋瓷那種樸素無華而蘊含獨特的氣韻,

深深地吸引著世人。


宋代被西方學者譽為

「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

宋代無疑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巔峰時代。

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己經滲透到各種日常的

碗、盤、杯、盞之中。

他們將藝術的審美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藝術重新定義生活,

這種韻味十足的生活美學,

時至今日也為人所豔羨。

河北曲陽定窯之美: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定窯

定窯位於河北曲陽,創燒於隋,在唐宋盛極一時,特別是北宋時期,定窯瓷器還被宋朝選為宮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窯因為戰亂而沒落。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窯才又復燒白瓷,而目前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過十幾家,可知定瓷的彌足珍貴。


定窯燒制白瓷為主,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定窯白瓷,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胎體輕薄,釉面多為乳白色,白中閃淺米黃色,呈現出象牙般的質感,給人以柔和悅目、溫潤恬靜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譽為:中和之美。

白瓷色如玉,聲如磬,釉上肌理紋,釉層珍珠包,奇妙的光色變化,使釉層鮮活起來,令人讚嘆定瓷物化組合的鬼斧神工。有著「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之說。

白定

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黑色如漆的為黑定,紅色者為紅定,珍稀傳世極少。定窯瓷質精良,紋飾秀美,曾被選入宮廷,定窯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瓷窯體系。

定瓷刻花奔逸、瀟灑,可謂刀行似流雲,花成如滿月。印花制範精細,拍印考究,造就一種華貴雅典氣韻。間輔以剔花、堆花、貼花等各得其趣,或勁健挺拔,或秀美娟麗,都勝過聖手丹青,妙道自然。


宋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入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一首詩,詩中的「元人畫」不是由毛筆和著水墨與顏色畫在宣紙上,而是在1200度以上的窯爐中,以火為畫筆一氣呵成。這樣的畫法全世界僅有一家,它不是工筆畫、不是寫意畫,它是「鈞瓷」。

鈞窯是宋代著名窯址之一,分為官鈞窯和民鈞窯。鈞窯在今河南禹縣一帶,宋代稱鈞州,宋初於此設窯,故名。鈞瓷乃瓷中之王,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一件精美的鈞瓷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鈞瓷的鑑賞要從九點入手,分別為:潤、活、純、變、厚、正、紋、境、渾。


宋 鈞窯天藍釉六方花盆

潤,指釉質有玉的溫潤感,光澤柔和,不同於一般瓷釉發亮的浮光,而是一種淡淡的乳光,光澤如瑪瑙一般,似玉非玉勝過玉,有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

活, 說的是釉面有動感,不死板。鈞瓷口沿、凸稜、炫紋、乳釘之處釉面脫口出筋,產生虛與實對比變化的美感,這都與釉的「活」密切相關。


宋 鈞窯灰紫釉渣鬥式花盆

純,指的是釉質純淨的窯變單色釉,如天藍、天青、月白、豆綠等,色純而不雜。釉面往往有開片紋路,欣賞起來有純淨的美感。

變,鈞窯是火的藝術。藍色、紅色、黃色、白色,無數跳動的火焰,像一支神奇的畫筆,那藍色親吻過的,也許會生成一朵深紫色的海棠,那紅色撫摸過的,也許會出現長空碧色的明淨……紫中藏青、青中透紅、紅中寓白、白裡泛藍、藍中有綠等,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變化萬千。


鈞瓷窯變時的色彩

厚, 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正, 釉面顏色純正。例如紅色鮮豔亮麗,或如雞血,或如海棠,不能發烏。釉面缺少變化、色又不正的鈞瓷就太一般了。嬌豔的釉色明快,老辣的釉色深沉,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宋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託

紋, 釉面上出現的各種紋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紋、冰裂紋、魚子紋、龜背紋、蟹爪紋、飛瀑紋、兔豪紋、蛛網紋、流星斑、虎皮斑、雨點斑、雪花點、油滴斑、珍珠點等,這些紋路和斑點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肌理美。

境, 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其前提必須是通過窯變自然形成,而不是人為所致。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得美的享受。


宋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渾, 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釉層渾勻一致,無局部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徵之一。

宋 汝瓷天青釉花口注碗

汝窯一向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這早在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中就有論述。有著「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稱的汝窯藝壓群芳,脫穎而出,成為皇室專用貢品。宋、元、明、清以來,汝瓷都被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宋 汝窯青瓷盆

宋徽宗趙佶信奉道教,道學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質樸的審美觀。這一時期的汝窯瓷器正是這種審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無為的思想境界,成為宋時代上流社會的時尚。

汝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傳說宋徽宗曾經做過一個夢,夢到了雨過天晴後天空的顏色。他非常喜歡,便命汝窯工匠燒制類似顏色瓷器,於是這種介乎於藍和綠之間的天青色,便成為了汝窯的代名詞。作為一個藝術家,宋徽宗對汝瓷材質、色彩、紋飾肌理等方面都有極為苛刻的審美要求。


宋 哥窯圓洗

哥窯也被列為宋代名窯,哥窯是歷史上唯一的宮庭窯,但未見有宋人記載,只是後期明代才有文獻記錄。

雖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但有傳說描述了哥窯起源:浙江處州人章生一和其弟章生二都是制瓷好手。他們倆人同在龍泉各設一窯,因生一是兄,所以被稱為「哥窯」,生二為弟,當然稱為「弟窯」,此二窯皆為著名民窯。


宋 哥窯四方小洗

哥窯的釉色以青為主,鐵足紫口,釉面有碎紋而著名,號日「百圾碎」。紋片呈血色、黑藍色、淺黃色等,其中以黑色最多,被稱為「金絲鐵線」,而按形狀分則呈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釉面開片時產生的美妙聲音,如澗如泉、如琴如鈴,猶如隱於大山深處的天籟之聲,讓人如痴如醉。

哥窯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稱道、又最被人忽視的特徵,即所謂「攢珠聚球」。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就寫過,「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攢珠」指的是哥窯器中之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


南宋 哥窯葵口盤


宋 官窯貫耳瓶

官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不同的涵意。從廣義上講,它是指有別於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產品為宮廷所壟斷。

在宋代瓷器中,官窯是一種專門的指稱,專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梁由宮廷專設窯所燒造的青瓷,汴京在現在的河南省開封一帶。

官窯器釉色粉青,色調淡雅,不崇尚花紋裝飾,以造型和釉色見長,簡極而美。官窯瓷胎中鐵分較多,胎色偏紫、褐、黑色,足底不上釉,由於瓷釉的流淌,使口沿處掛釉較薄,顯露出帶紫色的瓷胎,這就是通常行家所謂「紫口鐵足」了,這一點成為鑑定官窯器的重要依據。


南宋 官窯琮式瓶


宋 官窯盤

宋 官窯尊


宋 官窯青瓷葵花式洗


南宋 官窯粉青長方盆


南宋 官窯粉青貫耳弦紋壺


宋 耀州窯刻花提梁獸首三足壺

耀州窯位於今陝西銅川一帶,宋屬耀州。始燒於唐代,北宋中期達到鼎盛,金元時期轉向衰落。


宋 耀州窯刻花鏤空三足香薰

耀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青瓷產地,產品品種豐富,造型多變。其胎色灰白而薄,釉色勻淨,青中泛綠,有極細密的氣泡;由於胎質中含有鐵份,在相應的燒成氣氛下,使器底呈現一種薑黃斑塊,形成了耀州窯所獨有的特徵。


宋 耀州窯刻花吐嚕瓶

北宋時期的耀州窯瓷器,以剔花、刻花、劃花、印花工藝最為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是當時北方青瓷的重要代表。


宋 耀州窯刻花執壺

其刻花工藝刀法犀利,線條剛勁有力,堪稱雕塑精品;宋代晚期的印花工藝,布局嚴謹,疏密有致,題材豐富,對稱均勻,與定窯印花藝術不相伯仲。


宋 耀州窯刻花洗

宋代耀州窯既燒制觀賞器,也大量燒制生活用器,器型非常豐富,有盤、碗、杯、碟、瓶、壺、罐、爐、盒、香薰、注壺、注碗、盞、缽、燈、枕等;造型多變,有花瓣式、瓜稜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觀,審美效果極佳。

宋 耀州窯外刻花碗


宋 黑剔花龍(摩羯)紋梅瓶

磁州窯是一個龐大的窯系,宋代以來,北方地區絕大部分窯場,都燒制磁州窯風格的瓷器,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窯場有:河南修武當陽峪窯、登封窯、扒村窯、魯山窯,山東淄博窯,山西大同渾源窯、長治窯,還有北方遼代的赤峰缸瓦窯等,都有自己獨立風格的磁州窯系產品;南方的一些窯場,如吉州窯,也燒制磁州窯風格的瓷器。


宋 黑剔花龍紋長頸瓶

磁州窯系,主要燒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繪瓷,其胎質粗松,胎色也較深,因而施化妝土,再罩以透明釉。裝飾技法劃分品種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綠釉釉下黑彩和低溫鉛釉三彩等,紛繁競妍,各具特點。


宋 黑剔花折枝牡丹紋梅瓶

磁州窯裝飾技法方面善於利用在化妝土與胎質顏色的反差,加以彩繪、刻剔等多種手法,令對比強烈,風格明快。紋飾題材多為花蝶、龍鳳、如意頭、人物等,線條流暢,細膩逼真,情趣盎然。亦有不少以書法和詩詞作為裝飾題材,平添諸多雅致。

宋 黑剔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磁州窯的器形豐富別致,凡生活器皿皆多種多樣,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爐、碗、盤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數量比較多,表現形式多樣化同一類產品亦有數種變化,滿足人們不同的日用需要和審美偏好。

宋 黑剔花鳥紋荷葉形枕

宋 黑剔花熊戲紋荷葉形枕

宋 黑剔花折枝牡丹紋荷葉形枕


宋 景德鎮窯青白瓷刻花百合紋梅瓶

景德鎮的燒造史可以溯至唐代,原名「昌南」,宋真宗景德年間,該地因制瓷名揚天下而改名景德鎮。

宋 景德鎮窯刻花海波雙魚紋碗

就青白瓷這個品種而言,景德鎮可稱天下第一,這是一種獨具風格的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青中顯白,釉色透亮,光照見影,所以又稱「影青」或「映青」,有「假玉「之稱。


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嬰戲紋花口盞


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建盞,也叫「天目」,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代崇尚自然含蓄的美學思想,人們在陶瓷造型上追求大方簡潔,質樸無華,反對過多裝飾雕琢,在釉色上偏重本身安靜典雅的色澤,講究自然天成。建盞完美地展現了宋朝素樸歸真的閒情雅致以及天人合一的審美情趣。


南宋 建盞

建窯以生產黑釉茶盞為大宗,這與宋代的「鬥茶」風氣有關。其胎質為烏泥色,有的釉面呈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所以這種特殊產品被稱為「兔毫盞」。兔毫有黃、白兩色,稱金毫、銀毫。

南宋 建盞

其中也有呈油滴狀結晶的,因酷似某種盡善盡美羽毛,被稱為鷓鴣斑。有極少數窯變花釉,會在不規則的油滴周圍形成窯變藍色,尤為珍貴。這種產品在日本被稱為「天目釉」,對日本陶瓷藝術帶來了很大影響。


建盞是崇尚自然的精神產物,建盞的工匠們首先注重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使用需要,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美的創造,在火與土的藝術之中,體現出一種巧奪天工的自然之美。


宋 龍泉窯刻蓮瓣紋蓋缸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一帶,主要集中在大窯、金村周圍。至南宋晚期,除龍泉當地外,浙江慶元、運和等縣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燒造龍泉風格的青瓷,形成龍泉窯系。


龍泉窯是繼越窯發展起來的瓷窯,創燒於北宋早期,至南宋前發展,進而形成獨特風格,使青釉品種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區產量最大的瓷窯。


南宋 龍泉堆塑龍虎紋蓋瓶

龍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它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它靜默成景,卻又意境深遠。


宋 元龍泉折沿洗

龍泉青瓷之美還在於其器物的造型,瓶、觚、罐、壺、碗、盤、杯、碟、燈、洗、硯、等等,大者尺,小者寸,或日用,或陳設,諸器無不匠心獨運,製作精巧,高矮長短比例諧調,實用功能與審美理念有機結合,天衣無縫。


宋 元八卦紋三足爐


南宋 龍泉鬲式爐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網絡,旨在傳播收藏資訊,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務合作與服務  

 (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宋瓷的審美意象
    宋瓷的審美意象 宋瓷創造了華夏兩千年文明歷史上一個不可跨越的高度,從思想內核, 工藝技巧到藝術形式無不臻至化境, 不乏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的倔傲與空茫, 可謂高山仰止。
  • 純正的宋瓷:如美味佳餚,越品越有味
    瓷,關乎生活,中國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國人的審美追求是一種意境的表達,而將這種自然風韻之美發揮到極致的,就是宋瓷。對精緻生活的執意追求,便成就了宋瓷經世之美!宋瓷之美,美在收斂、溫厚、含蓄,強調內心的感受。宋瓷那種樸素無華而蘊含獨特的氣韻,深深地吸引著世人。
  • 超越宋瓷的木葉天目碗
    ▏超越宋瓷的提起木葉碗,不得不先回到宋徽宗年代,那個時候有座名窯叫「吉州窯」,吉州以生產黑釉瓷(亦稱天目釉瓷)著稱。某年某月不知哪位匠人心血來潮想出一個idea,想在高溫中嘗試將樹木的葉子(桑葚葉居多)燒附著在釉面上,略微通點瓷器的應該都知道,釉水大都需通過燒制草木完成製作,所以乾脆燒個整形的草木又何嘗不可以呢?
  • 紐約的博物館竟藏著宋瓷裡的「愛馬仕」
    宋瓷:瓷器精品的代名詞瓷器和絲綢,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古代先民很早就發現,黏土可以成型後經高溫燒制為堅硬的器皿,而與華貴的青銅器相比,這種土質的容器顯然更加便宜和輕便,迅速得到了發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因此,瓷器歷來為西方收藏家所珍視,也是西方各大博物館最重視的中國珍藏,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中,瓷器與書畫並列為第一大品類,特別是宋明清三代的精品瓷器。而在三代瓷器中,如果論到價值,宋代被公認為第一,大都會博物館裡所藏的一件宋瓷精品,可以說代表了宋瓷中的頂級水準,是存世宋瓷中的奢侈品,堪比"愛馬仕"。
  • 大英博物館不得不看的十件宋瓷
    藏品幾乎貫穿中國整部陶瓷史,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東漢的原始青瓷,從隋唐的白瓷、三彩,再到宋、元、明、清的瓷器,種類之廣、品質之高,令人目不暇接。但很多人在談及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陶瓷的時候,總會帶上大維德基金會的藏品,其實這種歸類是有問題的,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陶瓷可不等於大維德基金會的中國陶瓷。
  • 至高無上:宋瓷裡的 「病態美學」
    宋室南遷杭州後,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後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南宋官窯。宋 官窯青釉方花盆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
  • 淺談遼宋瓷的分辨及斷代
    從法國吉美博物館遼竹節頸雙鳳首流剔刻寫意牡丹仿皮革執青瓷壺被誤斷代為宋耀州窯青瓷淺談遼宋瓷的分辨及斷代
  • 汝瓷 ▏宋瓷之冠:雨過天青雲破處
    (前漢•地理志)陽,女隂,與汝同。又爾女亦作爾汝。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為。一語道破,人人想為之。(書·益稷) 汝瓷是宋代汝窯燒制的青瓷統稱,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其窯址在汝州境內(今河南汝州、寶豐一帶)。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
  • 引人注目的宋瓷鬲式香爐
    南宋時期,文人好古成癖,崇尚樸素雅致,因此宋瓷官窯器型常見素器,並且大量仿燒古代的青銅器、陶器形制,顏色也僅以青、灰、白、玫瑰紫、鐵褐色幾種為主。至今南宋的兩處官窯—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和老虎洞修內司的遺址均已經考古發現。官窯瓷器中仿古器皿是受北宋徽宗提倡仿古復古的影響,作為宮廷陳設用品而產生,存世罕少,此鬲式爐即為異常難得的雋品。
  • 高麗秘色——被南宋譽為「天下第一」,一個讓宋瓷很尷尬的存在
    高麗青瓷的發展,受中國北方汝窯和南方龍泉窯影響最深,高麗青瓷開始呈現深沉的綠玉式格調,刻劃花以菊花唐草為主要裝飾紋樣,造型以典雅清秀取勝,已不見宋瓷的大膽誇張。
  • 宋瓷到底怎麼鑑別新老?比新老更重要的問題是啥?看了這個視頻課就明白了
    很多會員都知道,大肉莊專屬APP 「Rose宋瓷收藏」裡面隱藏了這樣的一本秘籍——《宋瓷十二講》。工科出身的大肉莊「莊主」竹林,將他20多年瓷器收藏經驗傾囊相授。用12節內容、50個小時的時間,囊括了從業至今經歷的大量的案例,從藝術,哲學,經濟等角度全面的為您解決在宋瓷研究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您少一些彎路,多一些朋友。而且我發現,《宋瓷十二講》與市面上很多高價鑑定課程所傳授的「屠龍之術」不同,它的內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加符合廣大群眾的水平。
  • 40圖欣賞宋瓷中精美洗與盆
    「洗」的禮制古已有之,而「洗」的命名、圖像、用途到宋代漸趨明晰,宋代名窯也普遍燒造瓷製洗。宋代瓷洗形制各異、獨具雅韻,形制小者承接廢水,大者用作洗臉盆。明代始有「筆洗」之名,明代文人還將一些尺寸合適的宋代瓷洗當作筆洗使用。
  • 疫情後首次大拍出現高溢價,哪些宋瓷漲價了?
    安心玩宋瓷,必須大肉莊,歡迎收看肉莊私房話,我是元一。 因為本以為會受疫情影響的蘇佳大拍那些個重點宋瓷拍品,竟然出人意料得拍出了相當理想的價格。難道是疫情過後藝術品要開始飛漲了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次香港春拍溢價比較高的幾件器物的真實情況。
  • 中國美學看宋瓷,黑不溜秋的建盞憑什麼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其中青瓷、白瓷都是基於隋唐五代的積累而進一步發展的,黑瓷則是異軍突起,在宋代突然與青瓷、白瓷呈三足鼎立之勢。在已發現的宋代窯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能見到黑瓷,尤其是黑釉盞的產量極大。而生產黑釉盞的窯口,又以建窯為尊。那建盞如何做到與同期的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呢?
  • 【大象視界】宋代女神VS茶道神品,宋瓷背後的文化含金量
    8月上旬,杭州將會迎來今年內地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波春拍,與此同時,杭州將會有一些重量級的精彩展覽同步舉行,不容錯過,今天我們要為朋友們介紹的,是和西泠春拍同步拉開帷幕的【桐蔭山房——二零二零年夏季古代瓷器特展】,熟悉老窯瓷器收藏的朋友或許都應該對桐蔭山房十分熟悉,他們的宋瓷在業內有口皆碑
  • 明代制瓷業,青花瓷,單彩和多彩瓷
    始燒於五代,歷宋、元、明、清幾個朝代。北宋以前景德鎮地方名新平,宋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在此設立官窯,因得名景德鎮。景德鎮窯雖為宋代眾多瓷窯之一,但由於它在原料選擇、制瓷工藝及裝飾紋樣等各方面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可以說是比較集中地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燒制水平。景德鎮勝梅亭、石虎灣等在五代燒青瓷、白瓷。
  • 邢窯、定窯和遼白瓷的區別
    經濟繁榮是宋瓷發展的物質基礎,宋代的制瓷業分工明確,使其產品更為精細。由於宋時"興文教,抑武事」,這使宋瓷表現出優雅的文人氣質。而晚唐五代的定窯白瓷和邢窯白瓷中的粗瓷相似,入宋以後,定窯水平大大提高,甚至達到了胎比釉白的程度。
  • 嬌術 作者:宋三冬
    春瓷放輕腳步進了屋,替她倒上新茶,壓不住歡快的喚了一聲「姑娘」。  宋繪並未抬頭,指尖夾著黑子落在交叉的天元位,問道:「何事?」  春瓷抿著唇笑,「老夫人說讓姑娘你今個中午去前廳一齊用飯呢,要婢子說定是姑娘這些個月誠心抄的佛經起了用。」  「是嗎...」宋繪敷衍的應著,並未將春瓷的話放在心上。
  • 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絞胎瓷上形象的鳥羽紋制胎、煉泥、擀皮……絞胎瓷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共有10個環節、108道工序,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嚴格,全靠工匠們手工完成,這造成了絞胎瓷的成品率不高。河南焦作的「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起源於唐,興盛於北宋。
  • 「海棠春睡」話定瓷
    宋神宗永裕陵武將石刻,佩海棠形絛環(河南省鞏義)定瓷因其釉色溫潤內斂、不事張揚,故其關於海棠紋的運用也是比較含蓄的,多為花口和開窗,亦有海棠形器物。唐五代時為海棠杯,口長,呈海棠花狀,取意於金銀器,還有早期不太成熟的杯底印花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