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玩定窯的人少了?

2021-03-06 老窯

作為五大名窯裡的白富美

定窯的收藏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相對於龍泉、建窯、耀州等其他窯口

玩定窯的越來越少

為何?

門檻越來越高了

一是真貨少 ,價格奇高

二是仿造水平 ,太厲害

連高手都沒有十足把握

藏家開始盯著那幾件傳承有序的拍來拍去

北宋晚期/金早期 定窯刻蓮紋大盌

成交價:HKD 27,850,000

定窯瓷器的胎骨較薄而且精細,顏色潔淨,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為白色,釉質堅密光潤。

宋代定窯鯢人首魚身形提梁壺 (大英博物館藏)

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窯址在北方的定州,這是燒制的物品稱為北定;宋室南遷之後,定窯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鎮,一部份到了吉州,稱為南定。在景德鎮生產的釉色似粉,又稱粉定。定窯生產規模宏大,品種繁多。多為碗、盤、瓶、碟、盒和枕,亦產淨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數量極少,主要是作為貢品進入宮廷。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兒枕」,是定窯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定窯貼塑印花孩兒枕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定窯瓷器的胎骨較薄而且精細,顏色潔淨,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為白色,釉質堅密光潤。定窯瓷器的白釉多閃黃,故有"粉定"之稱,釉面偶爾還有垂釉的現象,由此又有了"淚釉"的別稱。宋代定窯瓷器常見的器型以碗、盤、瓶、碟、盒和枕為多,罐、爐等器形則比較少。定窯瓷器的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北宋早期的定窯刻花,構圖、紋樣都比較簡單,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具有淺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窯的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一格。

宋代定窯印柳鬥紋齒口高足杯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宋代定窯嬰戲荷葉枕 (日本美術館藏)

宋代定窯刻劃花大梅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定窯印花龍紋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定窯剔花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吉美博物館剔刻花葫蘆形白瓷執壺

美國佛利爾沙克樂博物館剔花矮腹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剔花矮腹瓶

宋代定窯紫定柿釉金彩蝶牡丹紋茶碗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宋代定窯柿紅釉(醬釉)蓋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定窯黑定金銀彩茶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北宋定窯劃花蓮花螭紋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北宋定窯劃花魚紋大碗

靜志寺地宮出土北宋定窯白釉桃形盒

靜志寺地宮出土北宋定窯白釉瓷法螺

靜志寺地宮出土北宋白釉瓷龜

靜志寺地宮出土北宋白釉花口高足盤

北宋刻花、劃花定州博物館龍首大淨瓶

定州博物館四人抬轎

定州博物館白釉圓託五獸足燻爐

從西安、杭州出土的定窯瓷器來看,至少在晚唐,定窯就燒制出了胎質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脫胎的上等素白瓷。並且出現了刻有「官」字款的貢瓷;五代時期,有別於唐代的「官」字款,使用「新官」款;北宋以後,恢復使用「官」字款,作為貢瓷的標識。

北宋定窯以白瓷為主,裝飾技法豐富多彩,有堆塑、刻花、劃花、剔花、印花等,其剔花、刻花、印花技法對同時期其他窯場產生了重要影響。北宋定窯燒制的龍首大淨瓶、孩兒枕舉世聞名,藝術成就無可匹敵。北宋中期以後,定窯工匠發明了覆燒法,大幅度節省了窯爐空間,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中國陶瓷批量生產,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基礎。

宋代定窯工匠還燒製成了色黑如漆的黑定、爛紫如熟葡萄的紫定等名貴品種。宋人邵伯溫《聞見錄》中記載:「仁宗一日幸會張貴妃閣,見定州紅瓷,帝堅問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獻為對。帝怒曰,嘗戒汝勿通臣僚饋送,不聽,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謝,久之乃已」。蘇東坡在《詠定瓷》中也有「定州花瓷琢紅玉」之句。定州紅瓷,傳世品罕見,至今有待解密。宋人周密《志雅堂雜鈔》載:「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再入窯燒,永不得脫」。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兩件紫定金彩盞,存世罕見,極為珍貴!

下面上貼的照片,以年代為序:

一。晚唐

1. 西安博物院四件定窯官字款白瓷

官字款盞

官字款花口折腰盤

官字款五葉形盞

官字款三葉形盞

官字款三葉形盞、官字款花口折腰盤

2. 大威德基金會一件晚唐定窯三葉形盞

3. 定州博物館官字款折沿洗

4. 上海博物館印花海棠洗

二。五代

杭州歷史博物館的官字款花口盞、海棠杯

三。北宋

1. 刻花、劃花

定州博物館龍首大淨瓶

北京故宮刻劃花大梅瓶

吉美博物館剔刻花葫蘆形白瓷執壺

吉美博物館白釉刻花牡丹紋水注

日本某美術館嬰戲荷葉枕

定州博物館刻劃花大法螺

2. 貼塑、印花

臺北故宮孩兒枕

北京故宮孩兒枕

定州博物館四人抬轎

定州博物館白釉圓託五獸足燻爐

上海博物館印花龍紋盤

臺北故宮定窯印花龍紋盤

3。剔花

美國佛利爾沙克樂博物館剔花矮腹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剔花矮腹瓶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剔花梅瓶

北京故宮剔花枕

4. 顏色釉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紫定金花茶盞

a 柿釉金彩蝶牡丹紋碗(紫定描金彩)

b.柿釉金銀彩牡丹紋碗(紫定描金銀彩)

c 柿釉碗(紫定盞)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紫定梅瓶

日本宋瓷展紫定每瓶

臺北故宮紫定蓋罐

明斯頓博物館紫定蓋罐

上海博物館紫定盞託

MOA美術館黑定金銀彩茶盞

日本某美術館黑定金彩碗

大威德基金會黑定茶盞

上海博物館有一件定窯白瓷刻花「長壽酒」文字盞。作為館藏定窯彩瓷,僅此一件,年代應為宋金,值得重視。

傳世宋代定窯瓷器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金裝定器

宋代定窯白瓷有鑲金口、銀口或銅口的裝飾方法,史稱「金裝定器」,又稱「芒口金裝」、「鑲口」。金,包括金、銀、銅等貴金屬,而非特指黃金。《吳越備史》、《宋兩朝貢奉錄》以及《宋會要輯稿》諸書中,在貢瓷名目裡有金口、銀口和金裝定器等名稱。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吳越錢氏曾向宋太宗進貢了「金裝定器二千事」。

金裝定器,有兩種情況。五代以來至北宋早期,定窯燒制的高檔貢御白瓷,包鑲金口、金足,以示尊貴;北宋中期,採用墊圈覆燒工藝之後,出現了芒口。為了掩飾高檔白瓷的芒口缺陷,包口金裝。大家可以從以下圖片中仔細觀察區別。

下面以臺北故宮藏品為主,展示部分金裝定窯(未特別註明者,為臺北故宮藏品):

北宋定窯劃花螭紋碗

北宋定窯劃花蓮花螭紋碗

北宋定窯劃花蓮花紋碗

北宋定窯劃花雙鳧碗

北宋定窯劃花雙鳧碗

北宋定窯劃花雙魚紋碗

北宋定窯劃花雙魚紋碗

北宋定窯劃花萱草紋碟

北宋定窯劃花魚紋大碗

北宋定窯刻劃花蓮瓣紋碟

北宋 定窯牙白劃花蓮花紋小茶盞

北宋定窯印花鳳紋碗

北宋定窯印花龍紋盤

大威德基金會 北宋定窯刻花蓮瓣紋缽

大威德基金會 北宋定窯瓜稜碗

大威德基金會 北宋定窯刻花折腰盤

二。定窯與遼白瓷的區別

北宋定窯與遼代白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遼代的南京(今北京)設龍泉務窯,燒造定窯風格的白瓷;遼上京(內蒙古巴林左旗)也燒造定窯風格的精細白瓷。有人認為,其中的高檔白瓷,應為遼代擄掠的定窯工匠所燒造。大遼國在五代時期曾盤踞定州,定窯窯場一度在遼國的版圖內;北宋澶淵之盟前後五十年左右,定州也在遼國的控制之下,燒制了很多遼代風格的精細白瓷。參看本博2011-10-17 《遼代陶瓷欣賞》。

因此,嚴格區分遼代精細白瓷與定窯白瓷,需要依據科學考古發掘成果與出土地的準確資料。目前來看,尚有難度。

面,把國內外館藏遼代風格明顯的精細白瓷展示給大家,以便對比體會:

首都博物館童子誦經壺

大英博物館 鯢(人首魚身)形提梁壺

大英博物館 騎龍人形壺

大英博物館 印花柳鬥紋葫蘆瓶

遼寧博物館遼代白瓷印牡丹紋方碟

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 遼代白瓷花口壺(軍持)、遼代白瓷印牡丹紋方碟

山西博物院遼代白瓷三叉提梁壺、遼代白瓷弦紋貼花獅鈕執壺

三. 宋金時期其他窯口也燒造定窯風格的瓷器。

1。井陘窯瓷器,刻花、印花工藝精湛。

2。山西介休窯、平定窯、霍州窯瓷器,刻劃花、印花見長。

3。河南修武當陽峪窯,醬釉瓷器出眾。

4。山東德州、高唐、臨清等地,刻劃花工藝很好

以上窯場燒造的定窯風格瓷器,陶瓷史歸為定窯系。收藏活動中,往往會把這些窯場燒制的高檔瓷器,認定為定窯,應當加以區分。

河北省博物館 唐代井陘窯刻劃花魚形壺

山西博物院 宋代介休窯鏤空香薰

山西博物院 金代霍州窯雞心形劃花蓋罐

波士頓博物館 宋代定窯(系)印柳鬥紋齒口高足杯

老窯

下期見

相關焦點

  • 定窯水深:當今真正能讀懂定窯的有幾人?
    定窯瓷器的白釉多閃黃,故有"粉定"之稱,釉面偶爾還有垂釉的現象,由此又有了"淚釉"的別稱。宋代定窯瓷器常見的器型以碗、盤、瓶、碟、盒和枕為多,罐、爐等器形則比較少。定窯瓷器的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北宋早期的定窯刻花,構圖、紋樣都比較簡單,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具有淺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窯的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一格。
  • 你確定你懂定窯嗎?
    尊、爵、盤、碟、佛像及各種玩器,雕琢精巧,靡不全具,間有花紋內填採綠色者。又有土定,一種霍窯,一種建窯,似乎定製;又有歐窯,多碎紋者,不堪賞鑑。」以上這些如果還不夠耳熟能詳,那麼至少你應該聽過《坦齋筆衡》中關於定窯的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 定窯瓷器拍賣出手價格 定窯瓷器收藏鑑定價值
    呎吋大如本拍品的定窯盤盌少之又少,因為對陶匠或窯師而言,其燒造難度相當大。燒制定窯器多用饅頭窯或馬蹄窯,饅頭窯盛行於宋代華北地區,屬橫焰窯,爐溫可高達1300oC左右,而定窯器富含氧化鋁,瓷土須高溫燒成。饅頭窯的缺點是窯膛較小,而定窯上乘白釉器俱用匣缽(泥匣)窯燒,以隔擋窯內碎屑,因此窯膛內單品所佔空間更大。
  • 定窯白瓷的中國氣質
    陳文增 《定窯刻花安泰瓶》 (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定窯白乍看之下不會讓人眼前一亮,她與普通白的區別就像不同人身上穿著的兩種風格的服裝,婚紗適合西方人的熱烈奔放、浪漫多情,而旗袍則更中意中國女性的風韻婉轉
  • 定窯雙驕蓋碗盅
    過去我們說定窯的醬釉創燒於北宋年間(《中國陶瓷史》),但是在近年的不斷研究探索中發現,定窯的醬釉早在隋、唐就已經燒制的極為完美了,不僅燒造工藝比我們原有的想像還要完美,定窯色釉的出現也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參見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的《定窯瓷器探索與鑑賞》下冊第7頁,隋、唐定窯內白釉外醬釉唾盂、第17頁唐代定窯柿紅釉撇口梅瓶、第21頁唐代定窯醬紅釉鳳首執壺
  • 邢窯、定窯和遼白瓷的區別
    "定窯」。而粗白瓷產量大,質地粗糙,生產過程中,不管是捏練還是陳腐都不夠充分,白中常泛黃,到五代時部分產品的工藝水平有所提高,胎體中少有氣孔夾砂現象,燒不熟的現象已基本克服,漸趨細膩。而晚唐五代的定窯白瓷和邢窯白瓷中的粗瓷相似,入宋以後,定窯水平大大提高,甚至達到了胎比釉白的程度。
  • 鑑寶大師馬未都說硬枕(一):定窯孩兒硬枕與乾隆的故事
    近期工作室上新了一款產品,由柏木製作成的柏木香硬枕,是由32種香料+香柏木薰陶,香料為24味香料以應氣二十四,8味香料以應氣八風,相信大家也有關注到,現代人大多數使用的普遍是軟枕頭,越軟的枕頭覺得越是舒服,而硬枕甚至瓷枕用的是少之又少
  • 定窯瓷器工藝特徵及拍賣價格
    無論器形、釉色還是花紋、裝飾工藝,均表現出典型的北宋定窯盛燒期產品特徵。定窯燒制出的瓷器釉色以晶瑩潔白為其主要的特徵,有許多積釉形狀的瓷器像似淚痕,被稱之為「蠟淚痕」,且隱隱的泛出黃綠色的光澤;從其器物的外形上看,壁薄釉的地方上可以看出胎上的旋胚痕;而北宋早期的定窯燒制的瓷器口沿處施加了釉,但是發展至晚期時,瓷器的口沿處不施加釉色,常被稱為「芒口」,其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的邊圈,這也是定窯燒制瓷器的一大特色。
  • 高清細節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定窯匯總
    點擊左上方古玩元素網可快速關注我們    北宋蘇東坡曾詠嘆「定州花瓷琢紅玉」,金人劉示阝亦記載有「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句,足見有花紋的定窯白瓷臺北故宮藏定窯類型的瓷器近八百件,多數帶花紋,無論劃花流暢如畫、印花繁麗如織繡,均能見到古人紋樣設計的多樣趣味。以下為臺北故宮開放的定窯高清影像資料,略作匯總,同好分享。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定窯
    北宋蘇東坡曾詠嘆「定州花瓷琢紅玉」,金人劉示阝亦記載有「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句,足見有花紋的定窯白瓷,風靡當時代。臺北故宮藏定窯類型的瓷器近八百件,多數帶花紋,無論劃花流暢如畫、印花繁麗如織繡,均能見到古人紋樣設計的多樣趣味。以下為臺北故宮開放的定窯高清影像資料,略作匯總,同好分享。
  • 五大名窯之定窯的鑑定
    北宋 定窯刻花碗北宋 定窯 白釉鏤雕刻花牡丹紋葵口枕北宋 定窯 官字款蓮瓣碗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定窯,是燒造白釉瓷的我國北方的一個著名窯口,也屬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 驚世帶蓋定窯梅瓶
    這件帶蓋北宋定窯白釉刻花梅瓶極為少見,初一看有些「另類」的感覺,一般來說北宋定窯的刻蕉葉紋多為仰視,且北宋定窯梅瓶的紋飾都是分為三層裝飾,中間是主紋飾,多以纏枝牡丹紋或纏枝蓮花紋為主紋飾,肩上部多飾菊瓣紋,下部或者仰蓮紋,或者蕉葉紋(仰視)。
  • 珍貴的宋代定窯魚蓮戲雨盤
    四川古陶瓷檢測中心已經檢測出一件宋 代 定 窯 魚 蓮 戲 雨 盤乃存世稀少之北宋定窯佳器也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出產白瓷著稱,是五大名窯之中燒造時間最早、歷時最悠久的窯口,亦是唯一以紋飾見長者,所出瓷器精於刻劃,善長模印,素有定州花瓷的美稱,最優者入貢內廷,代代流傳於宮內,為後世所重。
  • 東坡表示有話說—— 也議子瞻款定窯筆覘,
    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東坡與定州蘇東坡,名試,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文曲星下凡,據說出生時,眉山草木枯萎,精華都被他吸光了。南宋龍泉子文款拍賣方舉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子瞻銘宋代抄手硯臺,更是烏龍,玩硯的都能看懂,那是明代的抄手硯,更不可能是東坡的字跡,這段銘文入明都困難。
  • 博物館珍藏了一個雙魚紋盤,做工精美,是定窯白瓷中的精品!
    而在古代,中國的瓷器獨樹一幟,是很多外國人夢寐以求的收藏品,其中的一個雙魚紋盤就珍藏在博物館中,做工精美,是定窯白瓷中的精品!該紋盤叫做定窯白釉印花荷蓮雙魚紋盤,高6.2cm,口徑30.1cm,距今已經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北宋時期的一件作品。
  • 定窯!
    不過,在唐宋粗瓷時代,定窯的地位是很高的,即使今日看來,定窯精品依舊散發著迷人的宋代氣息...... 如遇精美的定窯瓷器常常能拍得高價。 今天,小編特意整理了這篇定窯簡文和史上拍賣價格最高的定窯作品,以供廣大藏友欣賞、收藏和參考之用。
  • 比一比真假定窯瓶
    這兩個定窯瓶子都是帶有宋金風格的定窯瓶我深深地感到,現代高仿確實是越做越好了,迷惑性很大,像我們這些有幾十年實戰經驗的人都難免可能打眼失誤,對一些經驗不足的藏友威脅更大。當然,也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只要細心觀察,多藉助微觀參考,實在沒把握就過一下機鑑再花錢,也就可以減少損失了。。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
    今天,為大家帶來溧陽博物館看館藏第二十九期——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定窯因窯址在宋代屬定州而得名,窯址具體位於今天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定窯瓷器創燒於唐代,盛於宋、金時期,止於元代。北宋時定窯曾一度燒制宮廷和官府用的精緻瓷器,故民國時期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談到:「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將之列為「五大名窯」之一。江蘇溧陽市博物館中即收藏有一對南宋時期的定窯白釉瓷盤,這對定窯瓷盤1992年出土於原溧陽市沙河鄉新沙村的一座南宋墓葬中,國家二級文物。兩隻白釉瓷盤形制大體相近,都採用了刻花工藝,只是盤心圖案略有不同。
  • 定窯古瓷胎釉、紋飾和款式特點
    定窯,是繼唐代邢窯而起,在邢窯的影響下燒造白釉瓷的河北的一個著名窯口,屬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此窯原為民窯,北宋年間,因一度燒造宮廷定燒瓷而聲名鵲起。宋代定窯以燒造白釉瓷為主,同時兼燒黑釉、醬釉、綠釉等所謂黑定、紫定、綠定、紅定等彩色釉的定瓷品種。
  • 宋代五大名窯:定窯(定瓷)
    定窯燒制出的瓷器叫定瓷。首先,定瓷屬於白瓷。白瓷的燒制難度要大於其它幾種瓷,因為要除去胎漿裡面的鐵和其它雜質,使其胎子達到盡白,當然這種白並不是說純粹的白,而是有種白裡泛黃的隱約感,達到純白在當時的技術來說不現實。起碼說是,胎子白和細膩是必須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