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燒制出的瓷器叫定瓷。首先,定瓷屬於白瓷。白瓷的燒制難度要大於其它幾種瓷,因為要除去胎漿裡面的鐵和其它雜質,使其胎子達到盡白,當然這種白並不是說純粹的白,而是有種白裡泛黃的隱約感,達到純白在當時的技術來說不現實。起碼說是,胎子白和細膩是必須的基本要求。定瓷器型與前面幾種瓷的造型都大同小異,基本上屬於日用器皿和擺件。其次,釉色特徵是光澤瑩潤,白裡微泛黃,釉面上留有「淚痕」和"竹絲紋」。淚痕是施釉後留下的垂流痕跡;竹絲紋是在成型時,工人修胚所留下的平行的細密的刀痕。這兩種表象是定瓷的獨有特徵,因為它是白瓷。也是其它三種瓷所不能比較的。
定瓷 玉壺春
如果說汝瓷、官瓷和哥瓷是以釉色而著稱的話,那麼定瓷的獨特製燒技術和紋路的表現形式則為首屈一指。由於定瓷胎質泛白、細膩,再加上定瓷釉的透明性,使得工匠們可以在胎子上雕刻各類圖案:如花草、鳥類、動物、遊魚等等。使用釉下的制燒方式,使器型顯示出"線條清晰、構圖飽滿、主次分明、形象生動、靚麗耀眼。」唯一值得提出的是,定瓷圓形器皿往往會使用覆燒技術,就是說口朝下,讓口部與缽體接觸進行燒制。這樣以來就要求口部不能施釉(這種情況叫「芒口」)。所以我們會發現定瓷的圓形傳世品都有金鑲邊的特徵(也有用銀和銅進行鑲邊的),目的一是為了掩飾口部的不雅;二是高檔裝飾以後極為高端大氣。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唯有定瓷的傳世品最多,並且在宋代時期被稱為「白瓷之冠」。定窯還兼燒醬油、黑釉、綠釉、淡黃釉產品,就是我們常說的「紫定、黑定和綠定」。在此不再詳細贅述。
定瓷酒具
宋代定窯遺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和燕川村。因宋代時曲陽縣隸屬定州,故而得名「定窯(定瓷)」
定窯 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