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瓷器製造業已有300多年歷史,其中以中部的利摩日(Limoges)生產的瓷器和巴黎附近塞夫勒(Sevres)生產的瓷器最為有名。
1768年人們在法國發現第一個高嶺土礦。這種質純色白的黏土經過1400℃的高溫煅燒,形成質地硬朗、半透明的精緻釉面,拌以白、藍、金三色,被稱為上等瓷器,素有「法國白金」美譽。
利摩日市人口約13萬,在法國以生產瓷器聞名。在歐洲,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景德鎮,一年一度的國際景泰藍瓷器展就在該城舉辦。法國幾個主要的瓷業生產大戶都坐落在利摩日市政府右側被稱作「瓷器街」的路易· 勃朗大街上。瓷器街長2500米,有70多家店鋪和瓷器廊,幾乎都是老字號。這裡至今仍保留著前店後廠、全手工製作的傳統,許多著名作坊都由老闆親自動手製作。
受巴黎藝術家的影響,利摩日不僅生產家用白色瓷器,在瓷器的造型上開始多樣化,朝著裝飾藝術的方向發展,其代表作為用琺瑯製作工藝生產的普亞餐具,它還代表利摩日參加了1878年的萬國博覽會。
十八世紀中期,歐洲制瓷業的中心從德國邁森(Meissen)轉移到法國,利摩日瓷器生產迅速擴張,步入了「黃金時代」,其產品被視為「桌上藝術」,利摩日也因此成為法國瓷器代名詞。
二十世紀上半葉,世界瓷器的發展出現了兩種風格:新藝術和裝飾藝術,對利摩日瓷器產生了很大影響。有個別瓷器製造商直接將名家大師的作品畫到瓷器上,之後各大廠商競相效仿。在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裝飾藝術和現代工業展上,參展的利摩日瓷器名聲大噪。探究箇中原因可以發現,不斷利用新技術改造生產工藝,將藝術家、設計師與生產者完美地結合起來,不斷變化翻新產品適應市場需求是利摩日瓷器的成功之道。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利摩日瓷器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直至戰後才逐步恢復元氣。目前,利摩日瓷器仍然部分保持著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在晶瑩剔透的白瓷上畫上各種圖案,既有手繪畫作,有的甚至出自名家之手,也有印花圖案。
圖案分為水果、風俗、景物、人物和動物等。同時,造型也別具一格,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等。在顏色方面,深藍的高貴,雪白的典雅,翠綠的超凡,圖案和色彩的完美搭配,演繹出高雅的風情。這些瓷器可以滿足各種需求,既可用於餐飲,也可用於室內裝飾,可謂一舉兩得。此外,利摩日還生產鑲有精緻框架的瓷畫、瓷塑雕等各種栩栩如生的高檔精品瓷器。
巴黎西南郊的塞夫勒皇家瓷器廠建於1756年,專門為法國王室生產瓷器。塞夫勒瓷器廠是當時著名的中國瓷器仿製加工場,由那裡加工、模仿、再裝飾的各種中國瓷器產品,發往全國各地,為王族、貴族和收藏家所購買和珍藏。後來成為國家瓷廠,產品聞名世界,法國總統常用其產品作為禮物贈送國賓。成為了典型的法國官窯,目前法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生產官窯瓷器的國家。
這兩個法國種類的瓷器,已經走出了歐洲,聞名全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不過因為高昂的價格和優質高嶺土使用殆盡,也出現了危機感到遺憾的是,我們中國的瓷器卻沒有哪個品牌聞名於全世界,擁有高超的技術,豐富的瓷土資源,卻沒有一家品牌脫穎而出,邁入世界頂級瓷器行業,這也是我們現代瓷器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