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爆米花,想必能勾起不少80後的童年記憶,想起那中國傳統的爆米花機器就是「大炮手搖爆米花機」。大多數人都覺得中國老式爆米花機爆出來的爆米花才是最香的,別的任何工具都做不出這種「兒時的味道」。
手搖老式爆米花機原理
早期的爆米花在加工時,是將玉米(許多穀物和雜都類都可以) 置於特殊容器中的加熱,使得玉米處在高溫高壓的狀態下,鍋內的溫度不斷升高,且鍋內氣體的壓強也不斷增大。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米粒便會逐漸變軟,米粒內的大部分水分變成水蒸氣。由於溫度較高,水蒸氣的壓強是很大的,使已變軟的米粒膨脹。但此時米粒內外的壓強是平衡的,所以米粒不會在鍋內爆開。
然後「砰」的一聲巨響,機器蓋子被打開,玉米被突然釋放在常溫常壓下,鍋內的氣體迅速膨脹,壓強很快減小,使得玉米粒內外壓強差變大,導致玉米粒內高壓水蒸氣也急劇膨脹,瞬時爆開玉米粒,即成了爆米花,同時玉米內部的結構和性質就會發生變化。
而現在的爆米花大多基本上都是由爆炸玉米經過簡單加熱爆出來的爆米花,加工容器早已不是早期的「轉爐」了,因此也避免了鉛帶來的危害。
中國老式爆米花機器起源
中國傳統的爆米花,起源可以上溯到宋朝。當時的詩人範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節吳中各地爆谷的風俗,並解釋說:「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婁,北人號糯米花。」又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來臨之際宋人用爆米花來卜知一年的吉兇,姑娘們則以此卜問自己的終身大事。宋人把飲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為什麼把爆米花叫做「孛婁」呢?爆米花想是摹擬爆谷時的響聲,因為當地的方言把打雷的聲音叫做「孛轆」。清代學者趙翼在他著的《簷曝雜記》記收有一首《爆孛婁詩》:「東入吳門十萬家,家家爆谷卜年華。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紅粉美人佔喜事,白頭老叟問生涯。曉來妝飾諸兒子,數片梅花插鬢斜。」詩人筆下的爆米花不僅寫得很美,而且洋溢著生活的情趣。
中國老式爆米花機器震驚美國 主持人穿防爆服操作收起
中國神器爆米花機因美國著名探索節目《流言終結者》意外走紅,「崩爆米花」震驚全美國,登上了美國著名探索節目《流言終結者》,被用來實驗探究製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
近日,在中國司空見慣的爆米花機引美國人的好奇,中國傳統的爆米花機就是「大炮手搖爆米花機」,而用老式爆米花機製作爆米花也被形象地稱為「崩爆米花」。近日,這種在中國司空見慣的爆米花機引起了美國人的好奇,登上了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的著名節目《流言終結者》,用來實驗探究製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這種老式爆米花機還是大受歡迎,每年臘月在農村和城市的背街小巷時常還能見到用「炮彈」製作爆米花的師傅。
節目中一個箱子被打開,一位主持人驚嘆地說:「真不敢相信,我聽說過這東西,但從沒想過他竟真的存在。」而箱子中裝的正是來自中國的大炮手搖爆米花機。主持人說,他們仔細研究了這款來自中國的機器之後得出結論「安全第一,美味第二」,於是他們架起防彈玻璃,穿上防爆衣,還翻譯了中文版的使用說明書。在加熱將近十分鐘後,一位主持人穿著防爆服小心翼翼地「引爆了」這顆「炮彈」。而「炮彈」的威力也讓人震驚,一顆顆爆米花像子彈一樣發射出來,噴射到演播室頂棚後散落一地。經過實驗,這個大傢伙雖然不是製作爆米花最快的機器,但著實讓主持人和美國觀眾「見識」了一把。
這種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老式爆米花機引起了美國人的好奇,登上了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的著名節目《流言終結者》,用來實驗探究製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
《流言終結者》視頻隨即在網上引起圍觀,遭到大批網友吐槽,也勾起不少80後的回憶。目前,利用各種新式爆米花機製作爆米花方便快捷,在家用微波爐製作爆米花也只需要幾分鐘,但這種老式爆米花機還是大受歡迎,每年臘月在農村和城市的背街小巷時常還能見到用「炮彈」製作爆米花的師傅。不少網友都覺得老式爆米花機爆出來的爆米花才是最香的,別的任何工具都做不出這種「兒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