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線連兩岸 風箏傳真情---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在臺灣基隆市開館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在臺灣基隆市開館   

 

    12月11日,歷經一年時間的籌備,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在臺灣基隆市開館,來自兩岸的200餘名市民、風箏愛好者參加了開館儀式。

    山東省濰坊市是風箏的發祥地和知名的世界風箏都。多年來,濰坊市以風箏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搭建起了兩岸民眾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的橋梁。為讓臺灣民眾近距離了解和感知濰坊風箏之美,濰坊市臺辦、濰坊魯臺經貿洽談會工作辦公室和臺灣基隆市山東同鄉會數次洽商,決定在基隆推動設立以風箏文化為主題的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經多方努力終於建成。據了解,該館展出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展出了體現濰坊風箏文化精品的「龍頭、蝴蝶、沙燕」等風箏100多支。

    文化館開館當日,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市民、風箏愛好者和社會有關人士。不少當地的學校也組織學生到現場參觀,並把文化館作為中華文化的教學現場。一些觀展的市民在現場興奮地載歌載舞,幾位來訪的藝術愛好者還在現場即興進行手風琴、葫蘆絲等才藝表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眾多的到訪者為文化館的設立點讚。他們表示,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來自大陸的文化藝術珍品,非常難得,期待兩岸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讓更多的文化精品實現共享。

    據悉,本次文化館的展品由濰坊風箏產業協會選送,並無償贈送給基隆以供長期展出。下一步,濰坊市將結合展出需求和當地市民需要,對展品進行更新和提升,著力打造兩岸文化交流的優質平臺。據了解,濰坊市還將在臺灣新竹、金門等地推動建設類似的風箏文化館,擴大交流合作面。

濰坊風箏

 

 

  風箏,古名「紙鳶」,又名「鷂子」,是普及於山東各地的一種玩具,尤以濰坊為盛.

  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像墨翟製作第一隻「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到清朝中葉,濰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風箏製作的民間藝人。相傳有位姓陳的啞巴藝人扎得風箏新穎好看,放得又高又穩,遠近聞名。這時,清明節前後競放風箏也成了當地的踏春風俗。據《濰縣誌稿》載:「本邑每逢寒食,東門外,沙灘上……板橋橫亙,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楊柳煙含,凌空紙鳶,高入雲端。」「清明,小兒女作紙鳶、鞦韆之戲,紙鳶其制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維妙維肖,奇巧百出,」曾做過七年濰縣縣令的大詩人兼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這樣的詩來懷念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把濰縣的風箏特點和放風箏的風俗描寫的淋漓盡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遊步上白浪河,紙鳶兒子鞦韆女,亂草新來春燕多」,這是濰縣詩人郭麟對他家鄉清明寒食放風箏的真實描寫。到近代,濰縣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風箏產地和市場,有首《竹枝詞》是這樣描寫當時風箏市場的盛況的:「風箏市在東城牆,購選遊人來去忙,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風箏飄洋過海,被帶到美國、日本當作藝術珍品館藏起來。新中國建立後,濰坊風箏作為濰坊市的象徵,更加受到當地人民的珍愛和重視。從1984年起,濰坊市連續成功地舉辦了國際風箏節;1988年,濰坊市被國內外風箏界選為「世界風箏都」。濰坊風箏走向了世界,真正達到了它的鼎盛期。

  個性是藝術成功的標誌。濰坊風箏的獨特個性是通過「扎、繪、糊、放」的四藝來具體表現的。

  扎濰坊風箏的骨架一般用竹材紮成,扎骨架的工序有:選竹材、破竹材、削竹條(有「抽削」、「推削」諸法)、修竹條、彎竹條、扎結竹條等。風箏架子多種多樣,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說掌握了硬翅風箏、軟翅風箏和拍子風箏架子的基本扎法後,就可以自由變化,扎制各種風箏了。前輩藝人們在扎風箏中總結了奉富的經驗,有的還編成了歌訣。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訣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頭一腹一尾根。—亡條平直須堅硬,下條扁軟勢隨形。七段等分論條架,兩膀對扎半圓形,中腹應按雙分計,尾竹上端中線尋。下端長短如何定,橫設架子首尾千.託紙中間方四塊,兩膀各四必相亭。頭部迎風腹為主L冕竹要軟好瀉風。襠肥紙闊單面軟,迎風不會左右慨。

  糊糊風箏用紙,用礬絹,用薄綢等,可依風箏形式確定。倒如,糊蜻蜒風箏用絹,因為絹比紙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龍青魚尾部用綢,放飛時迎風抖動肖似魚尾,糊鷹不能用絹,因為絹受風后抖動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鷹了,必定要用皮紙或託裱了的防風紙。糊風箏時,先比著架子剪紙,紙比架子大些,邊緣部分剪開一些口子,在邊緣塗漿糊後,依次把剪開的邊緣糊在紙條上。糊法有兩種;一是把紙包貼在竹條的四個面上,此法叫「包邊兒」,二是把紙包貼在竹條的兩個面上,待漿糊幹了之後,用刀把多餘的紙裁下來,這種方法叫「裁邊兒」。這種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條,以顯示藝人的製作技巧。風箏可以先糊後繪,也可以先繪後糊。因為風箏的彩繪圖案多是對稱的,為了使圖案對稱一致,藝人們一般是先繪後糊。先把各部分的紙剪好,彩繪、陰乾,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繪時,各部分銜接處圖案不畫金,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後再把銜接處的圖案補畫整齊。各種風箏的具體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風箏先糊兩膀,再糊兩腿。最後糊頭、腹,米字風箏也是先糊兩膀,拍子風箏用平貼法糊紙等等。

  繪風箏的繪畫構圖與設色最能體現地方特色。濰坊的風箏吸取了濰縣木版年畫的技法,又博採京津畫風箏之長,線條粗獷,色彩以紅、黃、蘭三顏色為基礎色,重筆濃抹,色調明快,渾樸,在對稱中達到強烈的美的視角效果。如濰坊的龍頭蜈蚣風箏,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為主,便以濃豔著色,直觀效果對比強烈;康萬香派則以普蘭為主,代表海水,同時以紅或桔紅的暖色,使整個畫面形象鮮明,風箏騰空之後,與蔚蘭的天空產生和諧又鮮明的視角效果。西方藝術大師說過:「要懂得用最少的顏色,如果該用七個顏色,你卻用二個表現時,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濰坊的風箏藝人對風箏的構圖和彩繪,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儘量少用色,以塊色為主,非常鮮明地突出了民間藝術色彩單純而濃鬱的特點。

  放放風箏的工具有線、繞線工具和供遊戲用的各種附加物。放風箏的線有「縫衣線」(適合放小風箏)、「小線」(三股棉線,民間最常用的風箏線)、「衣線」(真絲線,細的叫「絲線」,粗的叫「絲繩」)、「麻線」(從前民間用此線放大風箏)等等,繞線工具最普遍的是「線桄子」,這是一種穿在軸柄上的六角線線軸,可以自由地旋轉著放線。收線時,一手拉線,一手打輪,十分方便,樣子也玲瓏可愛,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愛的玩具;還有一種「簡易桄子」,軸柄上穿著一種扁框,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風箏,則要用「線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絞車」。風箏的附加物,是放風箏時作遊戲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風琴」、「鑼鼓」、「送飯兒的」等。

  風箏的種類很多,按形象分有鳥形風箏(如鷹、燕、仙鶴)、蟲形風箏(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風箏(如金魚、蛙、蟹)、人物風箏(如孫悟空、胖娃娃、老壽星)、字形風箏(如「雙喜」、「福」字、「壽」字風箏)、器物風箏(如扇子、鍾、宮燈)、變形和幾何圖形風箏(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風箏的構造分有硬翅風箏、軟翅風箏、拍子風箏、平桃風箏、軟風箏、桶形風箏等;按風箏的功能分有玩具風箏、觀賞風箏、特技風箏等等。按大小又可分為巨型風箏與微型風箏。如濰坊藝人扎的「鯉魚跳龍門」風箏,兩層樓高,面積為174平方米,扎風箏的藝人是站在樓上紮成的。巨型立體蜈蚣風箏,龍頭狀的頭和數十節的身,共100多米長。發放時,必須先將尾部和身部逐漸放起,再靠身部幾十節圓方形風箏將沉重的龍頭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風箏一樣首尾齊全,卻小到可以整個藏在火柴盒中。

  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一樣,產生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託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節聯繫的娛樂品。風箏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會生活以及神話傳說中的形象,都寄託著「吉祥」和「吉慶」,興趣和理想。那絢麗多彩的顏色,與其說是所模仿事物的標誌,毋寧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放風箏,則是易做、經濟、老少鹹宜的娛樂,健身活動。在陽光明媚的春天,人們手牽引線,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無際的海灘前後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鍛鍊,眼睛得到調整,氣血為之暢達,這對人的生命是多麼有益啊。伴隨著風箏的興盛,濰坊風箏又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的家庭成員,以商品的形式進入流通,糊制風箏成為一種職業,是一種重要生計。據史料記載,早在清代,濰縣城裡的風箏作坊和店鋪就有30餘家,清明時節在集市上攤的有數十戶,外地客商在這裡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隆。現在的濰坊風箏,由於當地政府的重視和人民的鐘愛,伴隨著國際濰坊風箏節的連續舉辦,已成為當代濰坊人的文化象徵物,它越洋過海。聯結起了與世界人民的友誼,也成為濰坊市經濟騰飛的巨大槓桿。濰坊風箏的製作,也走上了傳統技法與現代新科技相結合的道路,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信息來源:山東省情網

 

 

 

相關焦點

  • 周末來濰坊富華,看看什麼叫「風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炳文12月1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第二屆·中國國際(濰坊)風箏產業文化交易博覽會將於12月12日—13日在濰坊富華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本次博覽會展覽面積15000平米,涵蓋風箏產品及相關配件、風箏文創產品、非遺精品、風箏文化、戶外運動產品等五大展區,為中外風箏從業者、愛好者提供互相交流、啟發智慧、展示形象的重要平臺。濰坊作為世界風箏的發源地,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山東濰坊文旅消費品牌「夜享風箏都」形象標識亮相
    2020年8月29日,山東濰坊發布了夜間經濟暨夜間文旅消費品牌「夜享風箏都」。品牌突出體現夜間消費、全民共享理念,與風箏都城市品牌有機結合在一起,獨具濰坊市文化特色。
  • ...濰坊邀你一起來放風箏!_山東視頻網_山東網絡電視 山東視頻訪談...
    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 濰坊邀你一起來放風箏! 2020-09-27 20:11:12   來源:中國山東網
  • 2020年中國(濰坊)風箏創意設計大賽啟示
    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滲透著中華民族悠久而又深厚的文化傳統。濰坊是風箏的發源地,從1984年至今連續舉辦了36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使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的聚集地,被「世界風聯」確定為「世界風箏都」。為更好傳承與發展風箏文化這一傳統藝術,通過現代創意設計,注入風箏文化新內容、提升風箏文化新價值,擬組織2020年中國(濰坊)風箏創意設計大賽,在全國範圍開展原創性創意風箏作品徵集與評比活動。
  • 武漢戰記41|山東醫療隊手繪風箏裝點方艙醫院 顏料和骨架是濰坊人...
    在她出院前的3月2日下午,山東第八批援湖北醫療隊第四組的醫療隊員們就為她準備了出艙禮物——一個小小的濰坊風箏模具。  「濰坊市民李乃增捐來了一批風箏顏料和骨架,還有一些風箏模具。正好我們也考慮到把方艙病區裝扮得更加溫馨,讓患者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所以決定動手給患者做風箏。」
  • 走進山東濰坊,除了欣賞著名的風箏以外,更多的是美食,吃起來
    導語:走進山東濰坊,除了欣賞著名的風箏以外,更多的是美食,吃起來濰坊是有名的風箏之都,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著大家去欣賞去品嘗。濰坊屬於山東的一個地級市,人傑地靈,最出名的就是濰坊的風箏,當地每年都會舉辦風箏節,供人們去欣賞。
  • 「風箏叔叔」捐愛心款給濰坊醫護人員購買牛奶
    當日,「風箏叔叔」邵建波通過網上銀行,向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銀行帳號上轉帳匯款2000元,並在轉帳用途上說明「用於給醫護人員買牛奶」。他告訴記者,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不少醫護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衝鋒在前,無私奉獻,頑強拼搏,才有大家的歲月靜好。所以,他為這些醫護人員買一些牛奶,讓他們能夠補充營養。
  • 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將於2020年9月26日在濰坊開幕
    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將於2020年9月26日在濰坊開幕   8月20日,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 山東老字號丨嚴把質量關,把每一袋風箏麵粉做成精品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0日訊 從股東合資開辦的專業小型麵粉廠發展到最大的私營麵粉加工企業,從私營轉變為國營,歷經公私合營和企業改制,濰坊風箏麵粉有著近八十年的生產歷史,從一個產量很低的小磨坊變成了產品暢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山東老字號」企業,是山東省糧食行業重點骨幹企業和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 文化名人的風箏情緣(上)
    期間他還接受了山東電視臺以及當地媒體的採訪,接見了一批又一批慕名拜訪的文學愛好者。 21日上午,峻青又回到濰坊。因疲勞心臟不適,乾脆住進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而這也意味著他第二次濰坊之行該結束了。7月4日,我和附院一位醫生陪峻青夫婦前往招遠。上車後峻青一直眯目休息很少說話,但車過昌邑濰河大橋的那一刻,他卻突然睜大眼睛,將臉貼上車窗向外張望,同時喃喃地說:「啊!昌邑?
  • 濰坊的「東方死海」,漂浮40分鐘可養生,「風箏都」果然不凡
    另一方面,山東是一個有許多新奇旅遊經歷的地方,當你習慣了泰山的雄偉,領略了青島海景的魅力,不妨去濰坊感受一下這個「風箏都」的獨特之處。今天就來說說隱藏在濰坊的「國家級」,它被稱為「東方死海」。據說漂浮40分鐘可以養生,這是什麼地方?藏在濰坊的這個「國家級」是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林海博覽園的一個景點,被稱為東方不沉湖。
  • 濰坊工美風箏飛進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一個是安靜悠然的江南水鄉,一個是熱情如火的濰坊風箏兩者會碰撞出怎樣的詩情畫意?那就來中國首個國際慢城南京高淳水慢城風箏節現場來感受慢城風箏節的魅力吧。如今這在水一方的慢城風光,又多了天空中飛舞翱翔的多彩風箏,濰坊工美每年都會來到這裡,為這個美麗溫柔的慢城姑娘帶去天空中的禮物-風箏佳節。五彩斑斕的風箏在空中欣賞著慢城美景,湖水蕩漾,鶯飛草長。
  • 濰坊打造自有消費品牌「夜享風箏都」,logo設計亮了~
    夜享風箏都」。品牌突出體現夜間消費、全民共享理念,與風箏都城市品牌有機結合在一起,獨具濰坊文化特色。濰坊抓住夏季夜間消費旺季時機,全市集中在6-9月份策劃推出了啤酒節、燒烤節、品牌直播、後備箱市集、傳統文化技藝展演展賣、足球月、音樂節、藝術展等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夜間消費活動。市文化和旅遊局開展非遺雲展會活動,採取網紅直播帶貨的方式,10天營業額就達到118萬元。
  • 2020年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吉祥物「飛俠」誕生
    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節即將到來,近日,濰坊公布了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吉祥物——飛俠。飛俠以濰坊風箏的代表性作品"龍頭蜈蚣」為原型,與濰坊傳統民俗——濰坊年畫相結合設計出的卡通形象,以紅色為主打色,既是中華民族勇猛頑強、奮發向上的象徵,也代表了濰坊風箏在國際上獨一無二的地位。
  • 浩克山東|濰坊的三月,沒有什麼是不能上天的……
    春風一起,隨著一搖一晃的風箏,人們的心神便被吹向了濰坊的天空……  說到山東濰坊,你會想到什麼?蕾哈娜那首「濰坊的愛」(we found love)?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各項籌備工作均已延期,但絲毫不妨礙濰坊人民對風箏始終如一的「狂熱」。
  • 隨著孩子們的跑動在天上飛舞的風箏,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
    隨著孩子們的跑動在天上飛舞的風箏,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有關風箏真正的起源,我們今天已經無法考證。一些民俗學者認為,古代風箏的放飛是一種清明時節的祭祀活動,人們把對故人的思念和親情寄托在風箏上,傳達給死去的親友。最早的有關於風箏的記錄在兩千年多前就已經出現了。
  • 鑰匙扣、絲巾、紅木胸針……文創為濰坊風箏插上騰飛的「翅膀」
    為弘揚風箏文化,傳播世界風箏都城市品牌形象,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於今年2月1日發起了為期三個月的中國(濰坊)風箏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通過該項大賽匯聚國內外專家和優秀設計師們的智慧,讓濰坊風箏文創產品結出了沉甸甸的碩果。風箏文創產品獨具風箏特色當今時代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互融合及促進。
  • 山東濰坊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濰坊,古稱濰州、濰縣,別稱鳶都,山東省地級市。濰坊全市面積15859平方千米,是山東面積第二大城市,下轄奎文區、濰城區、寒亭區、坊子區,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昌樂縣、臨朐縣。2019年常住人口為935.15萬人。2019年GDP為5688.5億元。
  • 濰坊三款風箏創意產品入圍第三屆進博會衍生品,在國展文創館展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琳11月5日至6日,濰坊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率濰坊經貿代表團赴上海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出席山東與世界500強產業鏈高質量合作發展對話、2020濰坊(上海)合作項目推介籤約儀式等系列活動,並與部分重要客商、嘉賓洽談交流
  • 「世界風箏都」濰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濰坊市是世界風箏都這裡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和木版年畫的產地以及集散地濰坊是非常著名的手工業城市大街小巷各種漂亮工藝品,十分精美漂亮,我想肯定有你喜歡的!我們今天來看看濰坊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值得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