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葉赫那拉氏,以太后身份成為了晚清實際上的統治者。慈禧的政治手腕很厲害,但她當政的效果卻很差,讓本就千瘡百孔的清朝變得搖搖欲墜。
在急需改革、急需有識之士的時候,這位統治者卻很愚昧,甚至是無知,據說她第一次看到燈泡時還以為是茄子。第一次看到汽車時還以為汽車也得吃草,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開車的時候還得讓司機跪著,真是貽笑大方。在北洋吃緊時,他一面主戰,一面挪用大量的軍費來修頤和園,過大壽。
古今中外之雄主,皆有變革圖強之志,臥薪嘗膽之心,但慈禧卻只有愚昧。本來一味忍讓的慈禧卻不顧大臣的反對主動向列強挑起了戰爭,結果自然是京城淪陷,慈禧帶著一夥皇室成員倉皇逃往西安,美其名曰「西狩」。
這一路上慈禧可是受盡了「委屈」,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讓她很難受,開始慈禧還會埋怨幾句,久而久之,慈禧也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甚至能吃上一點粗糧就很滿足。
當時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又是在戰亂中,家家戶戶都守著那點糧食,慈禧就慘了,有金有銀也很難換來一些糧食。
到了縣城,有官員特地來迎接,這種情況自然就大為改觀了,這些官員畢竟還拿著清朝的俸祿,自然得對慈禧畢恭畢敬,給慈禧提供最好的待遇,在吃的方面也是竭盡所能。
往好了想慈禧一高興可能就升了自己的官,往壞了想要是招待不好還可能丟了自己的烏紗帽。所以在縣城的話,慈禧還是比較有口福的,除了住的地方沒皇宮那般富麗堂皇,其他的倒也不差。
但這一路上也有官員不買慈禧的帳,雖然大家表面上都尊稱慈禧為「老佛爺」,其實是敢怒不敢言,甲午戰爭後,清朝已經失去了最後的本錢,對列強宣戰不是自取其辱嗎?
就有那麼一位縣令,他對慈禧的所作所為很不滿,自己是小官,平時沒法接觸太后,但這次機會來了,官員想趁機羞辱一下這位大清的太后。想了很久,她決定用菜名來暗諷慈禧,他給慈禧獻上的菜名字叫「鳳趴窩」。
開始這位官員還有點膽戰心驚,擔心慈禧會降罪於他,不過後來就放心了。這「鳳」其實就是雞,當慈禧吃下盤子中的雞肉後,竟然情難自抑,哭了出來,並且連說好吃,除了好吃外,慈禧感覺到更多的應該是辛酸。
慈禧完全沒察覺到這位官員的羞辱之意,「風趴窩」正是暗諷了慈禧如今的窘迫模樣,而盤中的雞也表明了慈禧如今不再是個高高在上的太后,而是逃難的落湯雞了。不過還是佩服這位官員的膽量,慈禧沒看出來,他手下的官員肯定也有人能看出來,只是礙於情面不敢說而已。
在逃難途中,慈禧還不忘囑咐在京的李鴻章和弈劻趕緊和列強和談,自己也頻頻對列強示好,完全沒了當初的威風模樣。一個官員的暗諷,自然無濟於事,慈禧又回到了京城,清朝終究是無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