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簡介
1948年秋季,華北國民黨軍企圖突襲我已解放但兵力防守空虛的華北重鎮石家莊,進而攻佔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以破壞我戰略部署。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一邊在軍事上周密部署,準備迎擊敵人,一邊周密籌劃戰鬥檄文,準備在政治上揭露其陰謀、製造輿論、瓦解敵軍。毛澤東五天之內撰寫發表了三篇戰鬥檄文,極大地震懾了來襲敵軍。10月26日發表了第一篇文章《動員一切力量殲滅可能向石家莊進擾之敵》對敵進行警示。文章點明了偷襲部隊的具體作戰計劃,要求保石線我方軍民三日之內做好戰鬥準備,最後要求各部要誘敵深入,聚而殲之。此新聞充分揭露了敵人企圖,並說明我軍民已嚴陣以待,使傅作義始料未及、憂心忡忡,擔心被我誘而殲之。10月27日,毛澤東發表第二篇文章《東北解放軍正舉行全線進攻》對敵進行勸誡,文章中通報蔣介石東北主力五個軍已被我軍包圍,解放軍正擴大戰果,蔣介石已經決定總退卻,東北解放軍隨時準備南下,間接告訴華北國民黨軍,再行偷襲已毫無意義。10月31日,再次發表文章《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進行威懾。文章指出來襲之敵35軍與16軍來自兩大派系,都想讓對方冒進而保住自己的老本,極大地離間了來犯之敵。文章還指出,敵主力離開北平,北平只留一個青年208師,北平將不保,一招點到要害。與此同時,進犯之敵一路遭到我方軍民頑強抵抗,舉步維艱,行動遲緩,我援軍和突擊北平兵力均已陸續部署到位。華北國民黨軍再無心戀戰、權衡再三,急令偷襲部隊撤回保定以北,我方取得保衛石家莊作戰的勝利。
講評析理
毛澤東鎮定自若,準確分析戰場態勢和對手心理,定下奇謀良策,心戰與兵戰相結合,演繹了一場以筆代劍、筆劍相融、攻心為上、軟硬兼施的戰爭活劇,創造了三篇檄文退十萬大軍的戰爭奇蹟。石家莊保衛戰的勝利給後人留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寶貴啟示。
沉著冷靜處變不驚方能應對危局。未來作戰,戰場態勢波譎雲詭、變幻萬千,僵局、險局、危局、殘局層出不窮,自亂陣腳、一招不慎則滿盤皆輸。面對險象環生的戰場態勢,指揮員唯有沉著冷靜、處變不驚,方能「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靈活指揮、化險為夷。石家莊保衛戰中,大敵壓境,西柏坡黨中央及中央軍委機關岌岌可危,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面臨險惡的環境、局部兵力對比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仍鎮定自如、指揮若定,才能在危機中尋找轉機、戰機,定下奇謀妙計,從而扭轉戰局,創造了戰爭奇蹟。
辯證分析敵我優劣方能把準態勢。未來作戰,在分析戰場態勢中,應克服盲目武斷的做法和「非此即彼」的線性思維,運用辯證思維、非線性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客觀分析敵我優劣,在我方劣勢中尋找優勢,在敵方優勢中尋找劣勢,才能準確把握戰場態勢,爾後找準對手優勢體系中的「命脈」發力,使其由初始的「強」、表面的「優」變成最終的「弱」、實質的「劣」,實現強弱轉化。石家莊保衛戰中,毛澤東等既看到襲擾之敵十萬大軍兵力居多的優勢,又看到了敵如強弩之末、前怕狼後怕虎的心理劣勢。既看到我防守兵力少的劣勢,又看到我軍民士氣高昂、軍民結合力量大的優勢,準確把握了戰場總體態勢,爾後最大程度利用我方優勢,最大程度放大對方劣勢,實現戰場優劣的轉變,掌握了戰場主動。
精準掌握對手心理方能攻心奪志。未來作戰,心理攻擊往往具有跨價值觀甚至跨民族、跨語際等特性,給心理攻擊的精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心理戰應有的放矢,要在精準掌握作戰對手心理活動、心理狀態、行為規律、價值觀念、情感方式等基礎上,以謀略與詭詐對其進行心理震懾和誘導,使其朝有利於我的方向改變,才能猶如「靜脈注射」一樣,使心理攻擊產生對象化、精確化的制勝效果。石家莊保衛戰中,毛澤東等正是精準掌握了華北國民黨軍首鼠兩端的矛盾心理、驚弓之鳥的虛弱心理、兩支敵軍互相猜忌的心理,精準施策,奪人心魄,達成了「三篇檄文退敵軍」的作戰目的。
軟硬手段一體發力方能不戰而勝。信息化條件下作戰,心戰、輿論戰等手段仍是實現小戰而勝甚至不戰而勝的重要手段。但心理攻擊唯有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實力、強硬的軍事行動基礎上,方能奏效。未來作戰,要實現不戰而勝或小戰即勝,須軟硬手段綜合發力,使兵戰心戰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才能達成作戰目的。石家莊保衛戰中,華北國民黨軍不僅被毛澤東三篇檄文所震懾,也是看到東北解放軍即將威脅北平、保石線軍民頑強抵抗等我軍周密完備的軍事行動,才感到偷襲必將「賠了夫人又折兵」,於是無奈退兵。
洞悉全局合理冒險方能決勝戰場。毛澤東之所以敢於在我兵力防守空虛的情況下,冒「以筆代劍」之險,保住了石家莊,緣於他洞悉全局、具有敏銳的分析力和制勝的膽略。他深刻地洞察傅作義在我解放戰爭有利的形勢下,已成驚弓之鳥,心理十分虛弱的情形。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設「空城計」,看似孤注一擲的冒險,實則符合當時的整體戰場形勢,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局。未來作戰,任何作戰行動總是不可避免地帶著不同程度的冒險性。大膽而理智的冒險,常常是投向戰爭天平的一塊決定勝局的砝碼。面對撲朔迷離的戰局,只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鬥爭藝術,在洞悉全局的基礎上合理冒險、利用戰機,依然能夠創造出以奇制勝、險中求勝的輝煌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