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法權
我走進黔南風光秀美的平裡河村時,觸目可及的是一派豐收的景象:桃子甜了,聖女果紅了,細長的尖椒嫩綠欲滴。路邊地頭,農戶們正與商販忙著稱重、砍價和裝箱。
平裡河村在平塘縣。前幾年,「天眼」在縣境內建成,平塘也隨之聲名鵲起。2019年底,一座全世界最高、被譽為「天橋」的特大橋又在平塘正式竣工通車,平裡河村正在「天橋」下。平塘是貴州有名的蔬菜種植大縣,平裡河村則是在這個縣裡數得上名號的水果蔬菜之村。
修建平塘高速公路之前,從平塘縣城到平裡河村,走縣道、鄉道需要耗時一個半小時之多。前些年,因為村莊遠離縣城,當地優質的果蔬特產常常因為運不出去而爛在地裡。有了奔小康的產品,卻無法擺脫貧困的生活,著實讓人苦惱。
2016年隨著平塘高速、平塘特大橋的破土動工,平裡河村奔小康的大門仿佛在一夜之間被打開。
面對平裡河村新鮮水果蔬菜出村難、設備物資運進工地難的現實,高速公路和大橋施工單位的領導一合計,決定為平裡河村修一條連接鄉道的水泥村道。在2017年桃花盛開的時節,一條貫穿全村的水泥大道竣工,村民們心懷感激地給寬闊的水泥路取了一個時尚大氣的名字——平裡河小康路。
年近60歲的鐘大方,身高一米六左右,兩隻眼睛閃著精明樂觀的光。面對天橋的動工、村道水泥路面的貫通,鍾大方一家人和不少村民們一道,白天參加天橋工地建設,利用空閒時間和晚上侍弄自家的桃樹和菜地。也就兩年的時間,鍾大方家裡有了不少積蓄,再加上兩個兒子在平塘縣城開鋪子掙的錢,他投入200多萬元,連建房帶裝修在小康路旁建了兩棟民宿,兩個兒子一人一棟。當然,他建樓房可不單純是為了住,因為他敏銳地發現,自平塘特大橋開工之後,人流車流陡然增大,是掙錢的好商機。於是,他在一樓開起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小超市,現在每月淨收入都在三四千元。
在短暫的3年多時間裡,平裡河村全村家家脫貧,不少人建起了新房、買了小汽車,僅拉灣小組就有15戶人家蓋起了寬敞的新居。
走進鄉村,醉人的山風中,不僅瀰漫著山花和青草的香味,還飽含著成熟了的水果馨香。正在過秤賣桃子的老李滿臉喜氣地與商販砍價閒扯。商販誇讚平裡河村佔天時地利,山美水好地肥,種啥啥掙錢。老李聽了心裡很舒坦,興奮地用手指著村頭架在槽渡河峽谷上的平塘特大橋說,自從天橋動工,小康路修好,平裡河村如今是舊貌換新顏,家家過上了好日子。商販便順嘴邀功說,你們產的水果和蔬菜之所以能夠遠銷廣東、浙江,我們可是中間的橋梁。老李有意抬槓,村裡不通水泥路時,你們商販都不願意進村,現在我們脫貧過上了好日子,你們也靠我們發了財。商販一邊算帳,一邊點著筐,和氣地說:「共同富裕,共同發財。」
平裡河村的小康路,像一條玉帶穿越在田園如畫的風光中。一棟棟樣式不一的新居建在道路兩旁,那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家園;田園裡的桃樹、聖女果和尖椒,那是老百姓生活無憂的搖錢樹;穿村而過的槽渡河兩岸可見百年的楓柳,那是古老鄉村的歷史見證;淡藍的槽渡河水,時而湍急,時而平緩,那是山村迷人的奏鳴曲。沿河兩岸的布依族姑娘,穿著鑲有銀飾的衣裳,一邊洗衣,一邊唱著歌謠,優美動聽的歌聲隨著潺潺的河水傳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