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今日消息,
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
於12月14日凌晨
在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病逝,
享年95歲。
據上海市作協介紹,
根據黃宗英遺願和家屬意見,
其後事安排從簡,將不設靈堂,
不開追悼會,
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
「從小我沒想當演員卻當了演員,沒想當作家卻當了作家。」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我真實不變的人生!」
——黃宗英
中國電影界令人難忘的「甜姐兒」
黃宗英,中國當代女演員、作家、編劇。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市。黃宗英是中國電影界令人難忘的「甜姐兒」。
△童年黃宗英
△黃家兄妹。前排左起:黃宗英、黃銳華(享年99歲)、黃燕玉(享年103歲)。後排左起:黃宗洛(享年86歲)、黃宗江(享年89歲)、黃宗淮(80年代去世)、黃宗漢(享年83歲)
△黃宗英和大哥黃宗江在蘭心劇院後臺(1942年)
1940年,黃宗英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曾先後在上海職業劇團、同華劇社、北平南北劇社、上海崑崙影業公司任演員。
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
△話劇《甜姐兒》劇照
1946年,黃宗英憑藉首部電影《追》步入影壇。
△電影《追》劇照(1946年)
次年,她又將自己求學演戲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筆》的標題,於《文匯報》連載。20歲出頭的黃宗英,開啟了舞臺、電影、文學的跨界生涯。
1947年,她與趙丹、顧而已合作,拍攝《幸福狂想曲》。
△電影《幸福狂想曲》劇照(1947年)
1949年出演影片《烏鴉與麻雀》。
△電影《烏鴉與麻雀》(1949年)
她的電影作品還包括《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家》《聶耳》《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
△電影《麗人行》劇照(1948年)
上世紀五十年代她因在電影《家》中飾演的梅表姐而家喻戶曉。她從藝幾十年塑造的舞臺形象深入人心。
△黃宗英在電影《家》中扮演的梅表姐(1956年)
成為作家的演員
除了演員職業外,她也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她與徐遲、肖復興聯合創作報告文學集《為了你,我的祖國》,與丁玲聯合創作報告文學集《一代天驕》,並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書窗》《蕭軍》。
在散文隨筆方面,她與黃宗江、黃宗洛共同創作散文集《賣藝黃家》和《賣藝人家》,還創作了隨筆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紀的禪思》。2016年,她以91歲的高齡,出版《黃宗英文集》。2019年,她獲得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黃宗英九十多歲時,依然會寫寫書法寫寫詩,記錄自己心中的感受。
最成功的角色是「趙丹妻」
黃宗英的一生中有過四段婚姻,第三任丈夫是知名演員趙丹,兩人曾共同出演影片《幸福狂想曲》《烏鴉與麻雀》和《麗人行》。
△黃宗英和趙丹
據東方網此前報導,黃宗英90歲時,回憶起她和趙丹的相遇,仍舊像個少女一般。「我和趙丹第一次相遇,是我來上海拍《麗人行》,那天他來接我,腳上的襪子一隻一個樣,也正因如此,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覺得他一點不像個大明星,是個很樸實的人。電影拍攝結束後,他對我說,你別回去了,我覺得你應該留在上海做我的妻子。」
△上海解放前夕,趙丹和黃宗英在義賣場上,為支援解放區購買醫藥物品,並為影迷籤名(1949年初)
兩人共同合作出演了《烏鴉與麻雀》《麗人行》《聶耳》等作品,其中《烏鴉與麻雀》是一部極為出色的喜劇電影。
△巴金(右)、黃宗英(左)在波蘭第二屆世界和平大會上(1950年)
丈夫「阿丹」是黃宗英最重要的人生伴侶。1980年,趙丹因病逝世,兩人相依相伴了32年。不論在什麼場合,只要提起趙丹,黃宗英都會說,只要自己活著,阿丹就不會「死」。
晚年的黃宗英與散文家、翻譯家馮亦代譜寫了一段安靜幸福的黃昏戀,但趙丹始終是無法取代的一生摯愛。「人家問我一生你難演的角色是什麼?我說難為趙丹妻。你一生中最成功的角色是什麼?我說同樣的,也是趙丹妻。我活著,不能讓他死了。」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黃宗英這樣子說。
「最珍惜的事是看書」
9歲喪父、15歲失學,黃宗英最珍惜的事就是看書。一有時間,哪怕在演戲候場的間隙,她都喜歡坐下來學點什麼。
△黃宗英
她說,相當數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及其中的人物,「伴著我走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敦促我為文學藝術盡心盡力做些微貢獻」。
△黃宗英主演電影《為孩子們祝福》劇照(1952年)
黃宗英人生大事記
1941年,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
194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
1948年,與演員趙丹結婚。
1949年,出演影片《烏鴉與麻雀》。
1950年,主演劇情電影《武訓傳》。
1954年,創作電影劇本《平凡的事業》。
1956年,出演影片《家》。
1960年,擔任劇情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編劇。
1965年開始,在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專職創作。
1980年,創作報告文學《大雁情》 ,該作品獲得1977-1980年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1982年,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入藏,參觀藏南藏北後,留藏全程跟隨女生態學者徐鳳翔做野外考察。
1983年,創作報告文學《桔》,該作品獲得1983-1984年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1984年,隨中央電視臺《小木屋》攝製組再度入藏。1985年《小木屋》電視記錄片獲在第28屆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上,獲電視記錄片銅獎。
2016年,出版《黃宗英文集》。
2019年,榮獲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那些經典永遠都會被記著
能寫會演的「甜姐兒」
一路走好
來源:綜合新華社、東方網、上海文聯、北京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文匯報、上觀新聞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賀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