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時代過去了,野蠻生長的代價也需要兌現。
9月2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判」樂拼"仿冒"樂高"案。被告人李某某(系主犯)以侵犯著作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九千萬元;其餘 8 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至三年不等刑罰,並處相應罰金。
據悉,自2015年至2019年4月間,在未經樂高公司許可的情況下,被告人李某某指使杜某某、閆某某、餘某某、王某河、張某、王某圳、呂某某、李某甲等人,購買新款樂高系列玩具,通過拆解研究、電腦建模、複製圖紙、委託他人開制模具,設立玩具生產廠,專門複製樂高公司創作的美術作品" Great Wall of China "拼裝玩具等 47 個系列 663 款拼裝積木玩具產品,並冠以」樂拼」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銷售,涉案金額高達3.3億元。
樂拼案的宣判,給中國積木類玩具行業敲了一次警鐘,接下來從業者們需要加速構建自有版權,在與樂高的競爭中慢慢成長。
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樂高光芒下的灰色地帶
塑料積木類玩具,是一個切實能賺到錢的生意,尤其是在大陸市場,近年來的增長不可謂不迅猛。
今年3月,樂高集團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樂高集團2019年收入達到400億美元,相較於2018年增長了6%,其中增長大部分由中國大陸市場拉動。樂高CEO 尼爾斯-克裡斯蒂安森表示,中國市場是發展最快的市場,樂高今年的目標是再新開80家,將中國門店數量增加近 60%,達到 220 家。
除了在中國市場擴張門店,樂高還憑藉電影和主題樂園擴張品牌影響力。截至目前,樂高系列大電影共在大陸院線上映兩部,分別是《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和《樂高大電影2》,累計票房6800餘萬。主題樂園方面,目前在建三家,分別位於成都天府新區、上海金山區和北京房山區,前兩家預計於2020和2023年完工開園,北京待定。
不過,由於樂高高昂的售價和較高的利潤空間,雖然愛好者眾多,但性價比著實不高,因此催生出了巨大的灰色空間。以樂高迪士尼城堡這款積木為例,正版樂高售價為2600—4000元,而盜版僅售500元左右,還不到前者的零頭,這種價格差距很難不讓消費者動心。
事實上,目前國內銷量靠前的積木類廠商,大都經歷過對樂高的模仿借鑑,等到經營步入正軌之後再慢慢轉型。只有樂拼,在盜版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最終撞上南牆。
那麼,這些國產品牌現在日子過的怎麼樣呢?
國產品牌的正版化之路
2006年,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局裁定,樂高塊狀塑膠積木表面凸起的圓點只是一種功能,並不是作為辨識商標的用途,樂高因此敗訴。之後,樂高提起上訴,歐洲初審法院維持了原判,不認同樂高積木的設計、形狀及型號令它擁有獨特的特徵。
從此,生產與銷售「樂高式」積木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是合法的了。
也正是從那時起,一些國產品牌開始逐步布局自己的正版道路,目前排名靠前的幾家為:
森寶
2009年成立於汕頭的積木玩具品牌,曾經出過《流浪地球》官方授權的火石運載車。
啟蒙
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華信模具廠,擅長製作和生產兒童類積木
萬格
位於廣東澄海,1995年從小作坊起步,逐步發展出自己的品牌。在玩家圈,世界建築系列有一定知名度
小魯班
200多塊錢就能買下山東號航母全套,1800多個顆粒,主打性價比的品牌
星堡
甚至連剛剛被宣判的樂拼老闆李某,也設立了一個原創品牌星堡,其設計生產的中華街系列市場反響不錯。
然而,從樂高專利失效,到中國原創積木產品起步,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為什麼上述積木品牌依舊是處於小眾範疇,始終缺乏能夠與樂高一戰的產品和品牌出現呢?
國產積木玩具的困境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能夠找出許多理由。
國內市場做原創不賺錢。做原創,意味著要額外承擔版權和設計成本,需要承擔該系列產品銷量不佳的市場風險,相比於盜版,屬於投入更多產出更低的「壞生意」,因此很多廠商對於做原創都不是太積極,更像是不能賣盜版之後的妥協。
比如之前《國家地理》雜誌給樂高玩具拍攝的紀錄片中顯示,一個積木模具開模費用達到了25萬歐元,而且樂高已經積攢了7000多件模具。即使在國內,一個新的廠商假設要進入原創積木市場,按小盒100多塊零件計算,也至少要上百個模具起家,這筆投入足以嚇退大部分有志於入行的玩家。
(電視劇《小歡喜》中被砸掉的樂高星球大戰飛船)
此外,中國文化產業的弱勢,也使得中國積木類玩具缺乏可以持續輸出的IP。回顧樂高的擴張歷程,與《星球大戰》、漫威、迪士尼等經典文化符號結合,持續推出爆款產品,是其持久屹立於市場的重要壁壘。樂高財大氣粗,在文化IP授權上具有壓倒性優勢,拿了一大批國際一線IP,國產廠商口袋憋憋,只能在國內文化IP中挑挑揀揀,但能持之以恆帶貨的乏善可陳——《流浪地球》熱映的時候,森寶的火石運載車賣的還不錯,如今卻鮮有人問津。比起《星球大戰》系列幾十年的商業號召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更為重要的是,積木類遊戲的頂級生態位,已經牢牢被樂高攥在了手裡。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想到塑料類積木類玩具,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樂高。國產品牌目前最大的競爭優勢仍是價格戰,即以樂高產品25%左右的價格,提供約等於樂高80%質量的產品。
不過,樂高並非高枕無憂。作為一款誕生於1930年代的產品,其在工藝和文化產業結合上幾乎做到了極限,近年來的工藝改進大多集中在環保領域。隨著大疆robomaster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玩具的誕生,家庭娛樂場景可能快速過渡到電子化階段;而所謂的益智賣點,還有比編程控制項更性感更高級的鍛鍊方式嗎?
從這個角度上看,未來中國玩具產業想要彎道超車,肯定不會來自於對樂高的模仿,而是源於創新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