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交通體系中如果說公路和鐵路是一個地區內部交流的必須,那麼機場就是一個地區對外交流的基礎設施。
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國國內機場數量達到248個,當然這不包括通用和軍用機場,然而中國有這麼一個省份它的機場數量佔據了中國內地的六分之一,這個地方就是就中國最大的島嶼省級行政區臺灣。
目前臺灣的機場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民用機場,一類是軍用機場,民用機場又被稱為航空站和飛機場,這其中有什麼區別呢?
航空站只允許臺灣各級政府機關或者外資未超過50%的有限公司可以成為法人經營,而飛機場則允許臺灣居民以個人身份設立,假設你有直升機那麼你就可以申請停靠在飛機場。
臺灣最大的機場是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機場距離臺北市為40公裡,為4F級民用國際機場,機場總面積為53.76萬平方米,擁有80個停機位,可以保證每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90萬噸。
截止2017年桃園機場與國內外167個城市通航,臺北當然不止一個國際機場,在臺北松山區這裡還有臺北國際機場,是4E級國際機場屬於軍民合用機場,機場佔地面積超過64000平方米擁有33條航線,每年可吞吐旅客超過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47000噸,和桃園國際機場不同,該機場以服務商務旅客為主的次要輔助機場為定位。
除此之外臺灣還擁有臺中清泉崗機場,高雄小港國際機場,臺南機場等國際機場,雖然這些機場的規模上比不上桃園機場,但也已經足夠滿足臺灣省與大陸其它省份以及東南亞地區的交流。
臺灣不僅僅在臺灣島上修建了機場,在金門,媽祖北竿,媽祖南竿等地區都修建了機場,金門機場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是在金門島的中央南端地區,但是這個機場和一般的機場不同,因為在每年的3到4月間此地會出現大霧天氣,使得機場每年在此時都要面臨關閉。
那麼臺灣為何擁有如此多的機場呢,這些機場對臺灣的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臺灣是一個島嶼省份不和任何陸地接壤,因此臺灣和其它地區的交流只能依靠海運或者航空,但是海運由於速度的限制太慢合適於運貨運輸,如果臺灣至依靠海運來和其它地區交流那麼就會極大限度的限制了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想要快速發展修建機場來提速經濟就非常具有重要性。
事實也證明大量的機場建設也是正確的,機場不僅加強了臺灣內部各城市之間的交流,也打通了臺灣省與世界各國的交流通道,為臺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基礎。
如果你仔細研究臺灣的機場就會發現臺灣國際機場數量很少,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就是因為臺灣省面積相對來說太小,也支持不了太多的國際機場,臺灣的經濟雖然發達但是除了臺北和高雄之外其它地區目前也不合適打造國際機場,臺灣其它地區經濟也沒有發展到有大量的人員和貨物吞吐量的需求,臺灣各城市之間還有鐵路和公路的連接,所以目前臺灣的國際機場數量滿足臺灣居民的需求。
臺灣的眾多的機場也加速了臺灣多項行業的發展,其中受益最大的便是高新技術行業,服務業,依靠外向型經濟臺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達到了經濟的頂峰,當時一度可以媲美香港,其中貢獻最大的便是電子行業,如今臺灣擁有眾多的國際著名電子公司,如華碩,惠普,臺積電,這幾家電子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電腦主板的市場,電腦主板的主要運輸方式就是航空運輸。
也許也有人會說用海運來運輸不香嗎,海運不但運輸量大還經濟實惠,但是海運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對高新技術產業來說時間比成本更加重要,航空也加強了臺灣企業和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密切交流,也促進了臺灣的電子產業更好的發展。
如今的臺灣擁有40座機場都是在二十一世紀之前修建完成的,臺灣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也會接待大量的中國內地和來自國外的遊客來臺灣旅遊,機場的建設也帶動了臺灣旅遊業的發展。
臺灣的每一個機場都為臺灣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同應有的貢獻價值,你認為臺灣還需要修建更多的機場嗎?那麼修建的機場是否含有其他的目的呢?歡迎你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