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心畫 筆墨遊心
——蓋州市美協主席高顯惠作品賞析
文┃席德信
我喜歡高顯惠先生的山水畫,因為他的作品可以表現出一種氣質華美、意蘊深邃的境界,強烈的理想主義精神,以及個性的張揚。
眾所周知,中國畫的內涵,注重在有機結合的整體美中,所體現的祥和的意境與樸實的生命活力。高顯惠先生的畫作,重點表現了一系列的哲學、美學、人生、藝術的大課題,既有空間與時間層面的交流,也有雲水觀道的思索,由簡約美產生了豐富而奇幻的表情美,咫尺之內具有萬像之勢。白雲、高山、溪流、懸屋、人物等相映成趣。他的畫以濃墨表現大山的雄奇,山間流泉淙淙,泉邊青楊蔥鬱,其中瀰漫著一股流動多姿、情韻並茂的氣韻,這氣韻既非傳統山水之氣,又迥然相異於文人山水或觀念山水之風。他用個性化的視覺語彙,畫出了北方山水簡約蒼莽、豪邁奔放的渾厚之美。
中國畫向來講究氣韻生動,在作品的意境上,高顯惠出手不凡。其神韻、風範既體現出畫家深厚的傳統功力,也蘊含著畫家對人生的深刻體悟,透露出一種天高雲淡的大山情懷。他的作品既有高古的情趣,又有今世的情懷,其悠遠、淡雅的文人情懷從畫面上噴湧而出,讓觀賞者仿佛穿越了時空,進入古今交匯的地界。於是他的畫面總能給人一種時空剝離之感,使人們深刻體驗到某種不可言傳的意境。畫家則完全沉醉在他自己的繪畫意念裡,畫面中的內涵豐富而多彩,令人回味無窮。這恰是中國水墨畫神韻的特殊價值所在,也體現了彩色宣紙繪畫的獨特情調。
自然山水是中國畫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亦是最能抒發藝術家豪放曠達情懷的題材。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為自然山水而痴情陶醉,無怪乎,晉人王羲之去官後,遊名山,泛淪海,並嘆曰:「我卒當以樂死!」畫家洪谷子沉潛山水,臨摹自然,觀照萬物,跋山涉水於千裡之外,也是寄情於山,放歌於川的情感抒發需要。
高顯惠以山水畫抒發內心的情感,是真切飽滿的,是富有激情和思想的。他創作的《北國青山綠水圖》構圖新穎,氣勢博大,意境高遠。群山連綿,白雲環繞,在渾茫與冥冥之中蘊含著神秘,畫面上的雄健與虛渾把握得恰到好處,展現出一個深邃、寧靜、悠遠的世界。此圖以傳統表現手法為主,又融入新的筆墨語言,使畫家的心境、情感在作品中盡情地流露和抒發,成功地創作出一種大氣派的山水畫。《春山初曉》則追求整體的氣質,追求視覺衝擊力,追求意境的表達,不過多地在細節上做文章,畫面簡潔,從而達到較高的精神層面。
品讀其作品《魂》、《歲月留痕》、《雨後青山》、《輕舟已過萬重山》、《遼南人家》、《金色十月》、《雲湧遼南鳴清泉》等一幅幅山巒起伏、巨峰聳峙、怪石嶙峋、松濤蔥蘢、銀泉飛瀉,充溢著濃厚鄉情的佳作,可謂拙中藏巧,剛柔兼濟。既具北方豪放蒼勁厚重之美,給人一種大精神、大境界之感悟;而又有「樹多風嫋嫋,山遠水悠悠」的神韻,給人一種「鳥鳴山更幽」之感。在觀者目光觸碰到畫面的一瞬間,引發審美共鳴和心靈之愉悅。
高顯惠把自己對於人生的體驗於思索注入繪畫的筆墨中,採用寫實景、重積染、講層次的手法,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滿、密、繁、復的「沒骨皴」山水畫法。他的繪畫技法既有對傳統的繼承,又透露著現代筆墨的深厚功力,在中國古代山水畫法中融入現代與時尚的畫風。
在整體的藝術取向上,畫家注重情感與法度的融合。於是,筆墨與形象、色彩與筆法、意境與性情都因畫家本人始終堅持自成筆墨之韻,在以承襲傳統技法為前提中探索,而形成了其特立獨行的藝術手法。使作品形成或生動飄逸、或意境深遠、或雄偉壯闊的藝術形式,筆墨語言洋溢著生活的氣息,感受著時代的脈動。那遠山、近水、林木、房舍,或平中見奇,或險中藏拙,或遙相呼應,或相映成趣……
山水畫是心靈化的藝術,中國山水畫受老莊思想及禪宗思想影響至深,注重身體心靈的體悟,常常於靜寂觀照中,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靈節奏,以結合宇宙內部的生命節奏,去「因心造境」。因為對山川景物的形與神有著不同的體驗於感悟,每位畫家都會形成不同的筆墨程式。畫史上正是有著這無數的不同,才為後人留下了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山水畫。高顯惠先生無疑就是追求這「有所不同」、「有所創新」的眾多畫家中的佼佼者。
2015年11月11日成稿於厚遠齋
藝術簡介:
高顯惠:1963年生於遼寧省蓋州市。1986年就讀於瀋陽魯迅美術學院,現為《中國書畫市場報》執行社長,中國城市發展聯盟國禮藝術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中國名家書畫網藝委會副主任,瞧州美術館籤約畫家,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工筆畫協會副秘書長,營口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營口市工筆畫學會會長,蓋州市文聯副主席,蓋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蓋州市政協常委,辰州美術館館長。
責任編輯:紅雷 ●投稿或訂購作品: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