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曾經發現世界唯一一顆距今至少164萬年四球古茶籽化石的普安縣雲頭大山腳下,貴州普安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標誌著普安縣脫貧攻堅「一縣一業」茶產業走上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
據介紹,普安縣茶歷史源遠流長,茶文化底蘊深厚,因發現了四球古茶籽化石和20000多株四球古茶樹,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是公認的茶樹原產地之一。用史實和事實證明了世界之茶源於中國,中國之茶源於貴州,貴州之茶源於黔西南。普安縣原住民事茶,可追溯至三四千年前的古濮人時代,古濮人從擇茶而居到植茶而居,到秦漢時期,普安古驛道雛形出現,至今仍有數十公裡茶馬古道保存完好,作為當地茶事昌盛的見證。普安是真正兼具「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的茶區,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茶樹生長,位於北緯25度黃金產茶帶,所產茶葉質量優良,一直受茶界追捧。
在脫貧攻堅中,普安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優勢,把茶產業作為「一縣一業」扶貧支柱產業來強力打造,目前全縣擁有茶園面積14.3萬畝,其中投產茶園9.1萬畝,茶園主要分布為江西坡鎮、青山鎮、龍吟鎮、地瓜鎮、高棉鄉、羅漢鎮、新店鎮。全縣涉茶主體193家,其中:茶葉企業55家,合作社74家,小作坊29家,其他35家。現有省級龍頭企業2家,州級龍頭企業9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家,全國農民合作社500強1家,「普安紅」已經被譽為中大葉種紅茶的代表性產品,躋身「中華文化名茶」。
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目前普安茶產業已經具備了做大做強規模化發展的條件,普安縣人民政府審時度勢,適時按照「擴規模、重標準、建市場、重品牌、育支柱、增收入」的要求,組建成立貴州普安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採取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組織模式,強力推進茶葉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和茶旅一體化建設,促進茶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健全利益連結機制,全產業鏈推動普安縣茶產業提升轉型。
據介紹,新成立的普安紅集團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依託「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華文化名茶」等文化優勢,和「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的基地優勢,「普安紅」和「四球古茶」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資源優勢,集中打造「普安紅茶」地域品牌和「普安紅」系列公用品牌,用強大的品牌效應吸引分散的企業和產品聚合,使「普安紅」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把普安茶產業做成增值增產增收的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到2025年,集團實現種植基地7萬畝、幹茶產量1.5萬噸、綜合產值超10億元,通過普安縣茶產業鏈條建設,打造脫貧致富產業平臺,助推全縣「人均一畝茶」目標的快速實現。
同時,普安紅集團還將針對普安獨有的古茶樹資源,加快「普安四球茶」品牌建設,利用茶海核心區的自然資源,茶馬古道和古茶保護核心區的文化資源,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民族民俗資源,發展「茶旅一體化」,提升古茶樹生長區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當天的普安紅集團公司揭牌儀式上,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鳴明、普安縣委書記農文海為集團公司揭牌。同時,普安紅營銷中心同步成立,黔西南州人大副主任蔣靜和普安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龍強為營銷中心揭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左國輝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