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路遙的女兒路茗茗將母親林達與幾十家出版社告上法庭,已去世13年的路遙因此一次又一次成為媒體熱點。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這句話出自路遙的遺作《平凡的世界》,其實縱觀路遙一生,這也是其一生感情生活寫照。
1949年,路遙出生於陝北一貧窮家庭,家中有九個孩子,身為長子的路遙迫於生計過繼給了同樣貧窮的叔父,幾經周折才得以進入中學求學。
飢餓是路遙童年的代名詞,這些在《平凡的世界》中都有最真實的體現。路遙極力想脫離農村貧窮境地,先愛上了一位北京知青林紅,並把唯一進城名額讓給林紅,卻遭到林紅背叛。
路遙初戀遭受沉重打擊後,再遇林達。林達容貌俊美才華橫溢,父母是歸國華僑,家境優渥,完全符合路遙擇偶標準。不得不說路遙與林達愛情中有些功利心。
1978年,經過8年愛情長跑的路遙與林達終於結婚了。婚後第二年就生下了女兒路遠。
那時的林達全力支持路遙上大學,每月工資拿出大半供應路遙上學,自己只留下一點錢做生活費。直到路遙進入《陝西文藝》當編輯,全家生活境況才有所好轉。
只是路遙醉心文學創作,每天中午起床,一直熬夜到晚上兩三點鐘,生活不規律,家庭所有重擔都壓在林達身上。
可林達作為雜誌編輯,亦是職業女性,不想被柴米油鹽絆住前進腳步,由此路遙夫妻感情開始漸行漸遠。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耗時七年,簡直就是用其生命在寫作,他寫完第一部時身體尚能支撐,可當他寫第二部時就有些熬不住了,吃了幾百副中藥調理後,才能繼續下去。
其實路遙寫第二部時,林達就無法承受生活重壓提出了離婚,路遙心疼女兒沒有同意。
林達勸路遙注意身體,可路遙依舊搏命,僅靠中藥、咖啡以及香菸支撐著第三部寫作。
當路遙寫完第三部時身體徹底垮掉了。路遙住院期間,林達只到醫院探望一次,並再次提出離婚。路遙在病床上簽署了離婚協議。
1991年,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得到獎金5000元,還有地方獎勵5000元。1992年,路遙病逝時,存摺中只有這10000元錢,路遙臨終前將錢都留給了女兒,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兒路遠。
別看路遙是工作狂,可他卻是寵女狂魔,女兒在其心中高於一切,包括其作品。路遙覺得一切應酬都是浪費時間,只有與女兒相處,他心甘情願。
路遙童年窮怕了,他為女兒堪稱「報復性」消費,哪怕再囊中羞澀,也要給女兒買高昂的鋼琴。路遙每月110元工資,卻捨得為女兒買60元兩片的小小三明治。
路遙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遠遠(路茗茗的小名)是我的上帝,我的女兒是個性格堅強的孩子。」。
路遙愛女情切在《平凡的世界》中,也有深刻體現。《平凡的世界》中每一個角色都愛子女情深,哪怕浪蕩子王滿銀回家也要給兒女買許多小東西。
路遙離婚後,當時只有13歲的路遠改名為路茗茗,被母親帶到北京上學。後來林達與北京一位大學教授結婚,可優渥的生活,無法抹滅路茗茗心中對母親在父親病重時提離婚的怨恨。
路茗茗難忘父愛如山,多年後才與母親消除隔閡。可是2004年,路茗茗赴延安大學參加路遙雕像揭幕儀式時,發現許多出版社粗製濫印的路遙文集,而且許多出版社的合同協議早已過期。
於是路茗茗以母親未經其同意,就私自與出版社籤訂合同為由,將母親與出版社告上法庭。雖然路茗茗初審敗訴,可其依舊堅持上訴。
漫漫3年上訴路,許多人質疑路茗茗與母親對簿公堂的行為。
其實這只是路茗茗愛父情深,她只有從父親文字中才能一遍遍感受父親曾經的愛,路茗茗心中一直有著維護父親留下的一切都應是完美的執念罷了。
2013年,路遙好友高玉濤籌建路遙文學獎,雖然高玉濤聲稱這個獎項是公益性質。可路茗茗不希望有人借父親的名義沽名釣譽,於是斷然叫停路遙文學獎。
路茗茗執拗的維護著父親的作品展現,她與路遙一樣執拗,一樣念舊。路茗茗每讀一遍《平凡的世界》,就會淚流滿面,書中不僅有平凡人不屈服於命運的奮進,也有驚心動魄的愛情。
路遙與林達的愛情悲劇,也使路遙反思良久。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人只能按照自己的終生條件去尋找終生伴侶。」。
也許這就是路遙對自己婚姻悲劇反思結果,於是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安排孫少安放棄了有文化、有家世背景的田潤葉,而娶了大字不識的農家女賀秀蓮,也許這才是現實生活中最合適的愛情。
路茗茗說"每個讀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路遙,都有自己解讀他的方式,這只是我心目中的父親,僅此而已。"
就像一千個人閱讀《哈姆雷特》,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我們閱讀《平凡的世界》,雖然每個人人生經歷不同,可每個人都能在《平凡的世界》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痛點,而對自己未來有所啟迪。原價108元,點擊下方連結只需79.9元,既可暢享《平凡的世界》全套三冊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