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女兒叫停路遙文學獎,與母親對簿公堂,只為還原最完美的父親

2020-12-21 小晴看世界

2005年,路遙的女兒路茗茗將母親林達與幾十家出版社告上法庭,已去世13年的路遙因此一次又一次成為媒體熱點。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這句話出自路遙的遺作《平凡的世界》,其實縱觀路遙一生,這也是其一生感情生活寫照。

1949年,路遙出生於陝北一貧窮家庭,家中有九個孩子,身為長子的路遙迫於生計過繼給了同樣貧窮的叔父,幾經周折才得以進入中學求學。

飢餓是路遙童年的代名詞,這些在《平凡的世界》中都有最真實的體現。路遙極力想脫離農村貧窮境地,先愛上了一位北京知青林紅,並把唯一進城名額讓給林紅,卻遭到林紅背叛。

路遙初戀遭受沉重打擊後,再遇林達。林達容貌俊美才華橫溢,父母是歸國華僑,家境優渥,完全符合路遙擇偶標準。不得不說路遙與林達愛情中有些功利心。

1978年,經過8年愛情長跑的路遙與林達終於結婚了。婚後第二年就生下了女兒路遠。

那時的林達全力支持路遙上大學,每月工資拿出大半供應路遙上學,自己只留下一點錢做生活費。直到路遙進入《陝西文藝》當編輯,全家生活境況才有所好轉。

只是路遙醉心文學創作,每天中午起床,一直熬夜到晚上兩三點鐘,生活不規律,家庭所有重擔都壓在林達身上。

可林達作為雜誌編輯,亦是職業女性,不想被柴米油鹽絆住前進腳步,由此路遙夫妻感情開始漸行漸遠。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耗時七年,簡直就是用其生命在寫作,他寫完第一部時身體尚能支撐,可當他寫第二部時就有些熬不住了,吃了幾百副中藥調理後,才能繼續下去。

其實路遙寫第二部時,林達就無法承受生活重壓提出了離婚,路遙心疼女兒沒有同意。

林達勸路遙注意身體,可路遙依舊搏命,僅靠中藥、咖啡以及香菸支撐著第三部寫作。

當路遙寫完第三部時身體徹底垮掉了。路遙住院期間,林達只到醫院探望一次,並再次提出離婚。路遙在病床上簽署了離婚協議。

1991年,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得到獎金5000元,還有地方獎勵5000元。1992年,路遙病逝時,存摺中只有這10000元錢,路遙臨終前將錢都留給了女兒,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兒路遠。

別看路遙是工作狂,可他卻是寵女狂魔,女兒在其心中高於一切,包括其作品。路遙覺得一切應酬都是浪費時間,只有與女兒相處,他心甘情願。

路遙童年窮怕了,他為女兒堪稱「報復性」消費,哪怕再囊中羞澀,也要給女兒買高昂的鋼琴。路遙每月110元工資,卻捨得為女兒買60元兩片的小小三明治。

路遙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遠遠(路茗茗的小名)是我的上帝,我的女兒是個性格堅強的孩子。」。

路遙愛女情切在《平凡的世界》中,也有深刻體現。《平凡的世界》中每一個角色都愛子女情深,哪怕浪蕩子王滿銀回家也要給兒女買許多小東西。

路遙離婚後,當時只有13歲的路遠改名為路茗茗,被母親帶到北京上學。後來林達與北京一位大學教授結婚,可優渥的生活,無法抹滅路茗茗心中對母親在父親病重時提離婚的怨恨。

路茗茗難忘父愛如山,多年後才與母親消除隔閡。可是2004年,路茗茗赴延安大學參加路遙雕像揭幕儀式時,發現許多出版社粗製濫印的路遙文集,而且許多出版社的合同協議早已過期。

於是路茗茗以母親未經其同意,就私自與出版社籤訂合同為由,將母親與出版社告上法庭。雖然路茗茗初審敗訴,可其依舊堅持上訴。

漫漫3年上訴路,許多人質疑路茗茗與母親對簿公堂的行為。

其實這只是路茗茗愛父情深,她只有從父親文字中才能一遍遍感受父親曾經的愛,路茗茗心中一直有著維護父親留下的一切都應是完美的執念罷了。

2013年,路遙好友高玉濤籌建路遙文學獎,雖然高玉濤聲稱這個獎項是公益性質。可路茗茗不希望有人借父親的名義沽名釣譽,於是斷然叫停路遙文學獎。

路茗茗執拗的維護著父親的作品展現,她與路遙一樣執拗,一樣念舊。路茗茗每讀一遍《平凡的世界》,就會淚流滿面,書中不僅有平凡人不屈服於命運的奮進,也有驚心動魄的愛情。

路遙與林達的愛情悲劇,也使路遙反思良久。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人只能按照自己的終生條件去尋找終生伴侶。」。

也許這就是路遙對自己婚姻悲劇反思結果,於是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安排孫少安放棄了有文化、有家世背景的田潤葉,而娶了大字不識的農家女賀秀蓮,也許這才是現實生活中最合適的愛情。

路茗茗說"每個讀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路遙,都有自己解讀他的方式,這只是我心目中的父親,僅此而已。"

就像一千個人閱讀《哈姆雷特》,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我們閱讀《平凡的世界》,雖然每個人人生經歷不同,可每個人都能在《平凡的世界》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痛點,而對自己未來有所啟迪。原價108元,點擊下方連結只需79.9元,既可暢享《平凡的世界》全套三冊精神食糧!

相關焦點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狠心拋棄!12年後路遙之女將母親告上法庭
    這句話出自文學家路遙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縱觀路遙先生一生,這也許是他的真情實感。《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公認的好作品,還被翻拍成電視劇。路遙也因為傑出的文學成就被人們認可,後來成立了一個獎項為「路遙文學獎」。
  • 路遙之女路茗茗:13歲時父親去世,30歲時為爭版權與母親對簿公堂
    我要用最嚴肅的態度進行這一天的工作,用自己血汗凝結的樂章,獻給你,我遠方親愛的女兒。"路遙的女兒叫路茗茗,出生在1979年,跟天下所有的女兒一樣,是父親的掌上明珠。 路遙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女兒:"遠遠(路茗茗乳名)是我的上帝,我的女兒是個性格堅強的孩子"。
  • 路遙女兒起訴母親,換來的卻是母親的擁抱
    路茗茗對林達的行為耿耿於懷路遙的女兒路茗茗是路遙人生中的一塊蜜糖,她使路遙的人生看起來沒有那麼悲苦。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在路遙病臥床頭的時候他收到了來自妻子的離婚協議書,同時也帶走了路茗茗。但這種行為,在已經十多歲的路茗茗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讓她跟她母親有了隔閡。路茗茗起訴母親林達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開始並沒有順利發稿,幾經波折後終於被一家出版社所出版,而後《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從此名聲大噪,一發不可收拾。
  • 路遙愛女兒勝過自己,13歲女兒在葬禮上哭暈,15年後起訴媽媽
    董青曾在《故事裡的中國》中說過:「人們說作家生命的長度,是用他的作品來決定的,所以我們可以說,路遙還活著,還繼續活著。」更多更多的名人都對這本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敬為最勵志的人生指導書籍。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樸實無華、才華卓越的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最不平凡的作家路遙的作品影響的不只是兩代人,到現在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依舊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本文為你記錄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
  • 路遙病逝後,妻子悔不當初:如果知道他的病情,我絕對不會離婚的
    1991年3月,路遙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是當時中國最高文學大獎,是國家層面對一位作家成就的承認。路遙又要去北京領獎了,8年前的小說《人生》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這是確立路遙在中國文壇地位的一個最重要獎項。
  • 路茗茗:路遙的女兒,父親去世後給她留下一疊欠條
    於是在路遙8歲那年,他不得不跟著父親徒步行走2天整,從清澗縣到延川縣去他的大伯家裡,那是他的"新一任父母親"。家裡窮的家徒四壁,學校裡最便宜的飯食他都吃不起,無奈只能多尋些校外的野果、鳥蛋。如果實在是什麼都沒有,路遙只能喝涼水充飢。除了肚子飢餓難捱,由於自己家裡窮,面對條件比自己好的同學的自卑感讓路遙無處遁逃。10年動蕩開始了,路遙高中畢業不能繼續讀書只能回家種地。
  • 偉大作品背後的路遙:死前三天離婚,死後留給養母和女兒一堆欠條
    作為父親的路遙錯過了女兒的太多成長,這些,也是令林達不能理解的地方。她總覺得,即便寫作再重要,也不應該重要過孩子的成長,畢竟,成長從來只有一次啊!相比以上所有,最令林達不能接受的是他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期間的出軌。
  • 你對路遙的一生,了解多少?為你介紹《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在那個年代,家裡孩子多而且相對貧窮,所以路遙在很小的時候,就幫父母幹活,照顧弟弟妹妹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上學成了路遙父母的一個難題。家裡沒有能力供路遙上學,所以路遙的父親決定把路遙過繼給延川的大哥王玉德,讓他供路遙在那裡念書。
  • 永遠的豐碑——訪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
    他, 就是路遙。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但他留下的作品,一直照耀著、溫暖著、指引著無數人,本期節目我們將通過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的講述,為你還原真實的路遙,一個並不平凡的生命,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從未被忘記。
  • 路遙與林達的殊途婚姻:我為你打好行裝,你卻愛上了遠方的孤獨
    文/寧靜致遠1988年,路遙歷時多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最終完稿,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成為路遙短暫一生中最具體表性的經典之作。受現實感情生活的影響,在路遙的許多作品中,婚戀無不具有悲劇色彩,結局總是擺脫不了婚姻失敗的陰影,這也正是路遙平凡而又短暫一生的寫照。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執意離婚,甚至不要女兒,後被女兒告上法庭
    路遙未必是上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但絕對是一個最有才氣、最有影響、和最悲情的作家。毫不誇張地說,他的作品影響了中國整整兩代人。但是路遙是貧窮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所以說,在林達執意與路遙離婚的這件事情上,站在林達的角度,站在一個妻子的角度,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她是沒有錯的。
  • 林達哭訴:路遙,請聽一聽我們的哀訴;12年後,女兒把她告上法庭
    路遠的名字來自於父親和母親的筆名組合—路遙和程遠。她出生時父母感情還在,父親正值創作的高峰期,她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父親路遙出身赤貧,小學時曾為了一口吃的,忍辱趴在地上學狗叫。中學靠同學湊錢和養母乞討才讀下來,經常餓得跑到野地裡找食,只要不苦不毒的就往嘴裡塞。
  • 路遙:如何寫一部失敗的長篇
    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終生與貧窮為伴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北清澗縣,原名王衛國。他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 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路遙卻爆了粗口,原因讓人心酸淚目
    潘石屹說,為公我哭過毛主席,為私我就哭過孫少安。《平凡的世界》改變了潘石屹一生,他是這部小說的忠實粉絲,他對其中的細節倒背如流,這本書他一共看了七遍,每次人生低谷的時候,遇到困難時,熬不過去時,就拿出來看看,它對他影響深遠。路遙死後,潘石屹曾一個人跑到延安,拉著延安大學校長的手,說一定要去路遙的墓看一看。到了墓地一看,看到眼前的簡陋和破敗,他含淚沉默了...。
  • 三段戀情成就路遙人生,獲獎後路遙感嘆:「沒錢就別寫作!」
    路遙是一代文學巨匠,矛盾文學獎獲得者,然而天妒英才,42歲便英年早逝,他的離世讓人深感痛惜,他的《人生》是不平凡的,然而在他的筆下,卻用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譜寫了《平凡的世界》這樣獲得矛盾文學獎的名作。不過,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儘管獲得了矛盾文學獎這樣的殊榮,可是路遙由於囊中羞澀,連領獎的路費都沒有。
  • 中國文壇巨匠路遙,從小與飢餓為伍,一生和4個女人愛恨糾纏不清
    可是,誰又知道,路遙先生的一生,卻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終生與飢餓為伍,從小就被父親送人,沒錢吃飯,平時總是衣衫襤略,被同齡人欺負和笑話。即使後來功成名就,獲得矛盾文學獎,去北京領獎的路費都是借來的。
  • 路遙知馬力,作家路遙坎坷人生映襯出其妻的自私
    路遙路遙,當代著名作家,原名王衛東,陝西榆林人。短暫的一生,寫出了很多優秀文學作品。但誰知道他竟是一位道路坎坷、命運不濟的大文豪!尤其是患癌時而被其妻決然拋棄的悲慘作家呢!路遙紀念館路遙家境貧寒,7歲時父親將其過繼給伯父。其間他經歷了各種艱難困苦。後來在延安遇到了他的妻子。1970年,路遙將自已的招工指標讓給妻子,自已留在農村工作。
  • 路遙一生愛過5個女人,在他病逝前,卻沒有一人能陪伴他左右
    這也是的確是為了給你,最深沉的愛。」這也間接導致了成年後的路遠與母親林達之間的裂痕。路遙去世時女兒路茗茗才13歲,後來林達在北京嫁給了一位教授,路茗茗也在北京讀書。在成年後不久,路茗茗便將母親林達和兩家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因為路茗茗發現,出版路遙作品的出版社竟然共有幾十家,而且很多家已經超過了出版的期限,卻仍在銷售路遙的作品。
  • 路遙:《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
    路遙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冷血人物,他還是一個女兒控,路遙對待女兒非常好,他每次創作時,都要把女兒的照片放在旁邊,一邊看著女兒,一邊創作。而路遙的女兒非常敬重自己的父親。路遠是路遙女兒的名字,取自路遙和程遠,程遠是林達的筆名。他們離婚後,林達把女兒的名字改為路茗茗,一旦不愛了,就真的不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