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巴菲特股東大會的餘溫還在,我也不能免俗,來聊聊這位一樣曾經給我投資帶來啟蒙的股神。而後來,我幾乎不再做價值投資,一門心思通過計算機和數學模型來研究市場中的投資機會,但我也相信,相比大部分時間難以解釋的模型,價值投資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相比做了一輩子投資的巴菲特,模型可能還需要經歷更多的市場反饋和學習,文末給出量化模型的投資表現和建議。
巴菲特的時代,過去了,無論你願不願意相信,這是事實。
十年前當我人生中第一次走進股市,怯生生地把自己做助教攢下來的兩千美金扔給First Solar和SunPower(美國兩家太陽能上市公司),那是在學習了巴菲特的投資箴言,認真研究了兩家公司的財報和美國可再生能源行業之後,做出的讓自己感動的決定,然而很快,股價的持續下跌就證明了我的青澀,更重要的是,我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樣,一拿十幾年,甚至一輩子!
無論巴菲特買入航空股是否違背了自己早年定下的「不投帶輪子行業」的投資原則,但伯克希爾哈希韋一季度500億美金的虧損,讓這個管理資產超過2400億美金的巨無霸公司被越來越多人詬病。2017和2018年,股神也只能小幅跑贏標普500指數,而到了2019年,美股一路上漲,但伯克希爾哈希韋的投資收益率竟然比大盤低20%。
2020年一季度美股暴跌,但剛剛過去的四月份快速持續反彈,並且已經幾乎收復了之前的跌幅,而巴菲特因為方向性的投資失誤,伯克希爾哈希韋股價相比一月高點,仍跌20%有餘。
當然,股神也無法預知一場疫情會帶來如此災難性的後果,不然他斷然不可能重倉航空股。和此前一樣,2008年的次貸危機,伯克希爾哈希韋損失高達32.14%, 而2015年A股股災和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全球股市動蕩,損失也有12.06%。在剩下的大多數年份裡,跑贏指數似乎並不成問題,對於如此體量的資管規模,想必也實屬不易。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相比美股指數,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總是大幅領先。在美股瘋漲的80年代,標普500指數年化收益一度高達17.3%,而同期巴菲特的投資收益年化收益竟然高達39.1%,高出一倍不止。進入90年代,美股繼續瘋漲的態勢,標普500指數年化收益高達18%,儘管巴菲特只跑贏兩個百分點,但20.5%的年化收益率也可以給投資人一張滿意的答卷。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儘管巴菲特年化收益只有5.9%,但依然跑贏了同期表現不佳的標普500指數近7個百分點。然而,從2010年到2019年,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巴菲特只有在2014年和2016年的收益顯著超越大盤,2010、2012、2013、2017和2018年都只是略微好於當年指數表現,2011、2015和2019年則被指數遠遠拋在身後。似乎自從進入21世紀,股神的神話已經不再繼續。
潮水退去,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裸泳。一場疫情,讓多少人慾哭無淚,也讓多少投資沙場上的英雄折戟。管理上千億的基金和操作幾萬元帳戶雖然不同,但這場疫情對於所有投資人的影響卻是一樣的刻骨銘心。2020年過去了整整四個月,你的投資組合賺了多少?
2019年五一長假前後的兩周,上證綜指從接近3300點高位快速回落至2800點,整整一年過去了,依舊在2800點徘徊。
相比滬深300、中證500、上證綜指過去一年幾乎為零的漲幅,穩定價值進取型組合近一年收益達31.46%。這個完全以量化模型驅動進行交易,不摻雜任何主觀意見的投資組合,自從上線後,近三年的累計收益達到51.77%,近五年的累計達到80.47%。諷刺的是,三年的大盤還在3000點,五年前的大盤正從4000點衝刺5000點,而今天,大盤卻依舊在2800點苦苦掙扎。
而在一月底疫情爆發以及三月初全球市場暴跌中,A股大盤指數回撤幅度一度高達15%,這也意味著,年初入場追牛市的你,可能因為一場疫情,正遭受著15%的投資損失,而去年中入市的你,春節前可能還暗暗竊喜賺了接近15%,疫情一來,收益歸零。
相比過去這一年大盤指數的高樓起高樓落,穩定價值進取型組合則收穫了31.46%的收益,雖然量化模型也無法規避疫情帶來的全球資產暴跌,從黃金、原油到股市,承受了三月份11.65%的最大跌幅,但相比之下,大盤指數的同期跌幅高出近乎一半,而收益卻只有組合的一個零頭。
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11.65%的可能虧損,所以更加厭惡風險的穩定價值保守型組合,通過量化模型對於市場風險的有效學習,過去一年的最大虧損相比進取型組合降低一半,僅有6.08%,同時獲得了16.37%的收益,低風險意味著低收益,對傾向於保守投資的人而言,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市場上近6000隻基金裡,有超過400隻過去這一年收益都超過30%。2019年對A股很多股票基金而言是豐收的一年,而2020年一季度疫情下市場的動蕩,也讓很多基金經歷了大起大落,超過30%的收益意味著疫情期間的回撤幅度一度超過20%甚至30%。
對於很多投資人而言,超過20%的回撤可能意味著離場,所以過去一年雖有數百隻基金淨值增長超過30%,但相信大部分投資人並未收穫如此高的收益。相比之下,基於量化模型的穩定價值進取型組合以疫情期間11.65%的最大跌幅收穫了過去一年31.46%的增長,讓投資人更大可能獲得與基金淨值表現一樣出色的投資收益。
相比價值投資,對於量化模型驅動的投資邏輯,可能很難有通俗和明確的說明,所以最後的收益表現就成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但從穩定價值進取型組合最近的配置來看,完全由量化模型計算得到的結果是以黃金以及醫療行業股票配置為主,似乎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也很好解釋。
最後,請堅信科學的資產配置才能為您帶來長期的穩定收益。
華爾街量化,全網同名,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