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顯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承擔的水專項「十三五」「石化行業水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集成與工程實證」獨立課題,按照「裝置層面和園區層面全過程控制」的原則,在「十二五」研究成果基礎上,重點突破石化行業水汙染全過程控制的關鍵技術瓶頸,構建石化行業水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體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正在吉林石化公司開展工程示範實證。
劃重點:開展工程示範實證
據悉,該課題針對石化園區生產裝置多、汙染物組成複雜、水汙染控制統籌優化難的問題;石化廢水資源回收和源頭減排難的問題;石化綜合汙水臭氧催化氧化效率低的問題;石化行業生產鏈長,涉及面廣,企業、園區數量多的特點,攻克了一個個難關。
具體表現為,研發了特徵汙染物測試方法;實現了電脫鹽廢水中乳化油的高效、快速分離;ABS複合凝聚廢水中懸浮聚合物排放量降低80%等。
說到「石化行業水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集成與工程實證」課題,2018年中國政府採購網上發布過一條中標信息:
「石化行業水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集成與工程實證」 課題儀器設備採購項目,採購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標單位北京壹諾維科技有限公司。
採購項目包括吹掃捕集儀自動進樣器、氣相色譜儀自動進樣器、多功能酶標儀、超微量核算蛋白分析儀、厭氧產氣毒性測試系統等。
總中標金額:85.98萬元
而就在差不多2個月前,「石化行業水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集成與工程實證」課題通報了進展。
表示,開展石化廢水汙染源解析,編制石化園區水汙染全過程控制指南;突破石化裝置水汙染全過程控制瓶頸技術;突破石化綜合汙水臭氧催化氧化升級關鍵技術;開展行業水汙染控制技術調研評估。
具體包括構建了廢水生物抑制性指標體系,建立了廢水生物抑制性測試平臺,開展了30套重點裝置的廢水汙染物監測和15套裝置的廢水生物抑制性測試,編制了石化行業水汙染源解析報告;
形成了石化裝置關鍵汙染物識別、控制策略制定、關鍵技術研發、工藝打通與集成優化的水汙染全過程控制技術路線,研發了微氧水解酸化技術,研發微絮凝砂濾臭氧催化氧化集成技術,研發了微絮凝砂濾動態加藥和控制技術,研發了針對石化二級出水特性的臭氧催化劑等。
關於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設立的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環境科技指導方針,水專項從理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集成創新出發,立足中國水汙染控制和治理關鍵科技問題的解決與突破,遵循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原則,選擇典型流域開展水汙染控制與水環境保護的綜合示範。
針對解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水汙染科技瓶頸問題,重點突破工業汙染源控制與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控制與治理、城市汙水處理與資源化、水體水質淨化與生態修復、飲用水安全保障以及水環境監控預警與管理等水汙染控制與治理等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
通過湖泊富營養化控制與治理技術綜合示範、河流水汙染控制綜合整治技術示範、城市水汙染控制與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示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綜合示範、流域水環境監控預警技術與綜合管理示範、水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及示範,實現示範區域水環境質量改善和飲用水安全的目標,有效提高我國流域水汙染防治和管理技術水平。
水專項分三個階段進行組織實施,第一階段目標主要突破水體「控源減排」關鍵技術,第二階段目標主要突破水體「減負修復」關鍵技術,第三階段目標主要是突破流域水環境「綜合調控」成套關鍵技術。水專項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水汙染治理科技項目,總經費概算三百多億元。
(文章來源:環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