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9:細數石化行業運行新特點和新變化

2020-12-12 中化新網

編者按    3月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利用中國化工報社網絡直播平臺,在京召開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客觀分析了2019年行業經濟運行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並對2020年行業面臨的挑戰、機遇進行了研判,指出了業內需高度關注的六大問題,這對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為此,本網特刊發全文,以供業內參考。

收官再布局 穩中再求進

持續推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再創新局面(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傅向升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石化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2.3萬億,同比1.3%,利潤總額6683.7億元,同比下降14.9%,進出口總額7222億美元,同比下降2.8%。

2019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的新特點

一個平穩。即營業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3萬億,同比增長1.3%,其中油氣板塊增長2.4%、煉油板塊增長4.6%,營業收入均實現了平穩增長。

三增三降產銷量增長,效益下降產量增長:據統計的油氣總產量和主要石化產品產量都是增長,其中原油增長0.8%,天然氣增長9.8%,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7.6%,化肥增長3.6%、其中氮肥增長5.3%(尿素增長7.5%),合成樹脂增長9.3%,合成纖維單體增長10.4%。消費量增長:原油表觀消費增長7.3%,天然氣增長8.7%,化肥折純同比增長3.6%、其中氮肥增長2.2%(尿素增長2.7%),合成樹脂增長10.3%,合成纖維單體增長9.4%。而全行業效益下降,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9%,其中煉油板塊下降幅度最大42.1%、化工板塊下降13.9%;全行業收入利潤率5.45%,低於上年度的6.77%;化工板塊中利潤下降幅度較大的有肥料製造業下降38%、基礎化學品30.5%、合成材料下降7%。

運營成本增加,產品價格下降。全行業營業成本同比增加3.1%,其中油氣板塊的同比增加4.76%、煉油板塊同比增加8.4%。而產品價格下降,全年主要石化產品的市場價格呈現跌勢,原油布倫特全年均價64.26美元/桶、較上年下跌9.9%,在監測的39種無機化工產品中全年均價上漲的只有16種、佔41%,84種有機化學品中全年均價上漲的只有14種、佔16.7%,其中很多產品的環比、同比都呈現雙下跌。無機產品中硫酸12月份同比下跌41.9%、年均價格下跌22.6%,燒鹼12月份同比下跌31.6%、年均價格下跌24.1%,硫磺12月份同比下跌57.8%、年均價格下跌28.3%。有機化學品中乙烯12月份同比下跌19.1%、年均價格下跌29.3%,丙烯12月份同比下跌12.4%、年均價格下跌15.6%,甲醇12月份同比下跌11.3%、年均價格下跌25.4%,乙二醇12月份同比下跌18.7%、年均價格下跌33.7%。合成樹脂中高密度聚乙烯12月份同比下跌21.6%、年均價格下跌19.7%,聚丙烯12月份同比下跌14.1%、年均價格下跌9.4%,PA6612月份同比下跌36.8%、年均價格下跌17.2%,聚甲醛12月份同比下跌15%、年均價格下跌16.6%,聚酯12月份同比下跌23.5%、年均價格下跌17.3%,己內醯胺12月份同比下跌21.2%、年均價格下跌21.2%,丙烯晴12月份同比下跌6%、年均價格下跌18.1%, PTA12月份同比下跌28.3%、年均價格下跌11.5%。這也是全行業效益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

外貿交易量增加,進出口額下降進口情況:全年進口原油5.06億噸、同比增長9.5%,進口天然氣1348億立方,同比增長7.3%,進口有機化學品6085萬噸、同比增長3.1%,進口合成樹脂3366.8萬噸、同比增長12.4%;出口情況:成品油出口5537.6萬噸、同比20.2%,出口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化肥實物量2773.7萬噸,同比增長11.7%;聚酯出口344.3萬噸,同比增長8.4%。而進出口額下降,全年進出口總額卻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2269.5億美元、下降1.8%,進口4952.6億美元、下降3.3%,貿易逆差2683億美元、縮減4.6%。

四個多年未有原油產量同比增長0.8%,這是近4年來產量連續下降、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的情況下首次實現的正增長。營業收入增速1.3%是4年來新低。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9%,這是近4年來未有,其中煉油板塊下降42.1%是近5年來未有,化工板塊同比下降13.9%是10年來未有。進出口總額下降2.8%是近3年來未有,這與世界石化產品價格低位、全球貿易低迷和貿易保護政策都有關係。

圖為發布會直播現場

2019年石化產業發展的新變化

2019年石化全行業貫徹黨的十九大和歷次全會精神,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六個穩」的總體部署,穩字當頭、以「八字方針」統領各項工作,取得了許多新進展和新變化 。主要體現在:

1、結構調整持續取得新成效。全行業繼續貫徹國務院《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緊緊圍繞石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和市場引領「雙驅動」,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持續發力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布局結構的調整。石油化工領域,隨著恆力長興島一期和浙石化舟山一期2套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裝置分別於5月份投產和年底投料,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總規模已超8.5億噸/年,其規模集中度、整體技術水平和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再上新的臺階;另一方面烯烴和芳烴的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化工新材料、合成材料及其專用料的配套能力進一步改善,成品油產品結構的柴汽比進一步降低、國六和低硫船用燃料油的供給能力大大提升。化工領域,繼續加大合成氨、化肥、純鹼、燒鹼、電石等傳統基礎化工產品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一批規模小、能耗高、技術水平不高、排放不達標的裝置關停並轉,一些為電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配套的高端無機化工產品、化學試劑等新產品投放市場,低VOCs排放的新型環保塗料、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新品種和新劑型、水溶肥、緩控釋肥、中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品種走俏市場,並且成為一些企業經營逆勢增長和新的利潤增長點,石化全行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布局結構的調整工作又取得新的成效。同時,還配合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就《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目錄》、《石化行業產業政策評估》《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研究》《煉油行業能效水平評價與提升》等相關產業政策進行深入研究,組織編寫並及時發布《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2019版)》《2019年現代煤化工產能預警報告》等,為推動石化領域產業政策的制修訂、石化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和轉型升級,都發揮了很好的智庫和參謀作用。

2、創新驅動不斷取得新成果。科技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動力,石化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始終把創新驅動戰略置於一切工作的首位,瞄準重大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及其關鍵設備,在協同攻關、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步和新成果。緊緊圍繞「十三五」確立的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專用化學品、節能環保新技術和現代煤化工五大重點領域,組織實施《2019年度聯合會科技指導計劃》,推薦了7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認定了2個行業工程研究中心、5個工程實驗室和重點實驗室。完成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9年)》編制工作,並組織推薦了14項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成功組織並召開了「第三屆重點高校和企業的創新交流對接會」;有53家技術創新優秀企業獲得認定,其中新認定15家、通過覆審38家。科技獎勵成果豐碩,共受理485項科技獎申報,經專家網評和現場答辯,共有245項科技成果獲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還評出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15位、創新團隊獎5個、趙永鎬科技創新獎2人、國際科技合作獎2項,評出專利金獎8項、專利優秀獎42項。我們推薦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7項獲國家獎,即2項國家技術發明、5項國家科技進步;我們組織推薦的專利成果其中3項獲「中國專利獎」,即1項國家專利金獎、2項專利優秀獎。這一年我們還取得了「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漿態床費託合成新型鐵基催化劑及應用技術」等近200項行業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都順利通過了現場考評和專家鑑定。

此外,石化全行業的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也不斷取得新進展,2019年又有中策橡膠、雲天化、宜賓天原等一批企業的105項成果獲管理創新獎,其中一等獎33項。

3、綠色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綠色發展是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石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年來,石化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自覺踐行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開創石化行業綠色發展的新局面。為貫徹落實發改委、工信部《關於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指導意見》和聯合會印發的《石化產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的部署和要求,年初研究制定了《2019年推進綠色發展總體實施方案》,圍繞綠色製造示範體系建設、安全環保管理提升、綠色工藝技術裝備推廣等八個方面提出了任務目標,明確了工作計劃。一年來組織相關單位積極推進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在重點做好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等行標和團標的同時,全年共上報490項標準計劃、其中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標準項目佔92%以上;積極組織專家對《石化綠色工藝名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第二批)》《危險廢物鑑別標準通則(徵求意見稿)》《煤制烯烴綠色工廠評價導則》《煤化工含鹽廢水處理技術規範》等認真研究、及時反饋行業的意見和企業的合理訴求。又有9 家企業列入國家級綠色工廠、12種產品列入國家級綠色產品,截至目前經聯合會認定的綠色工廠有125家、綠色產品258種,綠色石化園區9家;其中52家工廠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86種產品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產品。針對「11.28」張家口爆炸事故,新年伊始在氯鹼、氮肥、純鹼、煉油和煤化工5大領域開展了安全環保提升專項行動,以專家現場診斷的方式,對相關企業安全理念、現場管理、應急處置、人員配備等方面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為促進石化企業和行業安全管理水平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按照國務院77號文的要求,配合工信部積極推動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工作;持續開展行業能效領跑者活動,現已擴大至20個產品、涉及33個工藝,並推薦原油加工、甲醇、電石、燒鹼4個產品入選國家「能效領跑者」發布名錄。以上對促進全行業能效水平提升、責任關懷、解決環境突出問題和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的整體水平,都具有強力的推動作用。

 4、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新空間。國際經濟一體化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國石化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不斷提升國際化經營與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度,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空間,積極開展與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化工行業組織的對話與交流。中國石化聯合會已成為國際化工協會聯合會(ICCA)的正式會員,通過參加每年在歐洲舉辦的ICCA理事會年會、在美國舉辦的世界石化大會等重要的國際會議,就共同關注的議題和理念展開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我們每年組織的中外石化跨國企業高層對話會、中國國際石化大會、國際化工展及新創辦的石化產業周、亞洲煉油和石化科技大會、石化園區發展論壇、現代煤化工國際會議以及每年到歐洲、南美、印度、東南亞和「一帶一路」國家舉辦的農藥、染料等專業展會和論壇,都已成為石化領域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和知名品牌,不僅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石化產業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國石化企業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渠道。每年舉辦的中日石化產業對話會成效明顯,深受中日兩國石化領域的企業和企業家們歡迎。中國石化聯合會與ICCA、國際化學品製造商協會(AICM)、世界塑料理事會(WPC)、終止塑料廢棄物聯盟(AEPW)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攜手可持續發展(TFS)等國際組織建立了順暢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機制,每年就共同關注的碳排放、責任關懷、可持續發展、化學品監管、塑料汙染等議題,都會開展多輪對話與溝通,共同推進發展理念的宣貫和共性問題的解決。同時,充分發揮外資委和石化產業國際產能合作聯盟的作用,配合發改委、商務部等開展石化行業國際產能合作的政策與課題研究,積極促進石化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合作,在項目落地、園區共建、工程承包、互惠互利等方面都取得新的進展與成效。

 5、重點企業的骨幹作用日益明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公司的部署,近年來廣大石化企業在做強主業、做強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突出創新和國際化經營能力的提升,強化與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的對標,加快創建國際一流公司的步伐。近年來成長起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一批世界500強的特大型石化企業,成長起煙臺萬華、浙江新和成、華峰集團、魯西等一批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這都是我們實現石化大國向強國跨越的堅實基礎和強力支撐。從節前我們召開的六大公司座談會上看,重點企業的骨幹作用日益顯現,2019年世界石化產業和眾多跨國公司都感受到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我國石化全行業的效益也是出現了大幅下滑,從六大公司的快報獲悉,六大公司均實現收入利潤雙增長,共實現銷售收入7.8萬億,佔全行業的63.4%,實現利潤總額4000億,接近全行業利潤總額的60%,原油和天然氣國內產量的100%,原油加工量超過總加工量的75%。再次證明重點企業是培育和創建世界一流公司的骨幹和基礎,也是我國石化全行業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6、園區規範化管理又有新提升。石化產業的園區化、基地化、煉化一體化是發達國家的成功實踐,也是我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和必然途徑,石化園區在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協同、土地集約利用、資源循環和能源互供、集中管理和公用工程共享等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2018年底的統計全國共有石化園區676家,其中產值500億元以上的有47家,約佔7%,產值100億元以下的有405家,約佔60%;可見,我國石化園區數量多、規模小、布局分散、產業集聚度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十三五」以來我們加大國內外石化園區的交流與互動,組織國內園區和石化企業強化與國際一流的石化園區和煉化一體化基地參觀學習,開展深入考察和交流。在石化園區管理與發展方面,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繼續推進智慧化工園區的試點示範,又有6家列入試點示範名單,另有28家被評為智慧化工園區創建單位;受發改委委託開展綠色石化園區創建工作,經專家考評有6家被評綠色化工園區、另6家列為綠色化工園區創建名錄,同時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聯盟的作用,定期交流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和石化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經驗與做法。為強化石化園區的規範管理,積極推動並組織開展《綠色石化園區評價通則》《化工園區綜合評價導則》《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以及《化工園區開發建設導則》等國標、行標或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有的已頒布、有的已完成徵求意見。完成了《世界級化工園區及化工產業集群》的課題研究,為了引領石化園區的管理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每年嚴格標準和程序開展的「中國化工園區30強」「潛力10強」等,不僅在我國石化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越來越重要地位、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我國眾多石化園區的標杆和先進代表,已經成為石化園區管理與發展一張亮麗的名片,得到社會和跨國公司的公認和讚譽。上海、大亞灣、寧波、南京、大榭島、泰興、滄州臨港等一批先進園區正在向世界一流的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邁進,長興島、古雷、湛江、欽州、裕龍島等一批發展潛力強的石化園區正在快速成長,榆林、寧東、鄂爾多斯、準東等4個現代煤化工基地,也在試點與示範中探索與石化產業互補與差異化的發展之路。山東、江蘇、浙江、湖北、遼寧等省市,積極開展對石化園區的認定與規範化管理整治提升,經過多方努力和共同發力,石化園區管理的規範化水平明顯提升,為培育現代石化產業集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9年,在面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嚴峻複雜的情況下,石化全行業實現了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穩中有進是指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國際一流等方面又取得明顯進步,穩中向好是說石化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又取得新突破和新進展。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石化全行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廣大石化企業和企業家們直面挑戰、努力拼搏的結果,是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和科技工作者不斷創新、埋頭苦幹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恆逸石化: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共創共享,快樂發展」的和諧家園,員工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戰鼓隆隆催人進,號角聲聲抒豪情。2020年,我們將繼續增強責任擔當意識,主動適應新形勢,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繼續做精做細主業發展,謀求變化環境中的新機遇。
  • 再生塑料行業2020弱勢運行 2021能否迎難而上
    國內企業在本就艱難的處境下,運行壓力倍增。而再生作為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行業,今年各項運行指標更加不盡人意。而再生作為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行業,今年各項運行指標更加不盡人意。1、原油價格暴跌,下遊不景氣2020年是中國再生塑料行業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隨著原油價格的暴跌,塑料新料和再生料價格差價越來越小,甚至出現倒掛的現象,廢塑料企業幾乎無利潤可言。原油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石化行業的成本因素,作為塑料製品也不例外。
  • 石油石化行業專題報告:關注油服、烯烴及長絲投資機會
    (二)需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石油需求總體增長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外依然面臨著增長動力不足、投資 持續低迷等多種風險和挑戰。在此背景下,石油需求增速也持續放緩。石油鑽機運行數是衡量未來產量的一個先驅指標。2020 年石油鑽機運行數量年初到現在 持續下滑。截至 9 月,美國原油鑽機數量降至 254 座,觸及近十年以來的最低數量。
  • 向社會講好化工故事——2019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
    編者按 1月11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化工報社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影響力人物發布盛典在京舉行。本次盛典發布了2019年行業十大新聞,14位在2019年有突出貢獻或事跡的代表上榜2019年度行業影響力人物。
  • 東明石化:從行業的「跟跑者」成為行業的「領跑者」
    2019年12月23日,山東省工信廳公布了2018年度「新跨越民營企業」名單,其中,東明石化成為唯一一家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的企業。這家30年前從一家小煉廠蹣跚起步的企業,如今已成為國內煉油規模最大的地方民營煉油企業,並連續多年穩居中國企業500強榜單。
  • 從2019年度熱門關鍵詞,看2020新零售行業的趨勢變化
    轉眼間,又到了年度盤點時刻,回望2019年,新零售行業可謂是風起雲湧。2019年絕對是零售市場非常關鍵的一年,是新零售面臨大考的關鍵節點在資本與大市場環境的變革下,零售行業風口此起彼伏。下沉市場、私域流量、消費降級、直播帶貨……關鍵詞的衍生,不斷地掀起一股股風口浪潮,同時這些一個個熱門關鍵詞也映射了新零售行業這一年的焦點。在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八大趨勢看2020年直銷、社交電商等新零售行業將有哪些新變化,以此細看行業新風向。
  • 2019年陶瓷行業的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
    元旦當天,各媒體平臺皆做了總結2019展望2020年的新年獻詞,似乎大家都感覺這個「史上最難一年」過得有些潦草,但又都特別強調了信心和希望。為何如此?建陶行業其實一直在更新迭代、創新升級,而且這些進步在材料、設備、技術等方面都有跡可循,所以今天筆者借著年終總結系列,盤點一下2019年陶瓷行業的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
  • 揚子石化提前完成全年塑料產品生產任務
    截止12月14日,揚子石化共生產塑料產品92.68萬噸,提前17天完成年度生產計劃,新產品專用料比例達到66.4%,創歷史新高。
  • 美國新冠死亡病例數飆升 殯儀館超負荷運行
    原標題:美國新冠死亡病例數飆升 殯儀館超負荷運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8萬例,新增死亡病例3353例。至此,美國已經連續3天新冠單日死亡人數超過「9·11事件」死亡人數。
  •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恆力石化、浙江石化投產拉低...
    經濟下行導致石油需求低迷,2019年全球油品需求88.4百萬桶,同比僅增加95萬桶/日,增量為近五年來最低。 美國費城35萬桶/日的PES煉廠因大火關閉。全球煉油中心東移趨勢愈加明顯,亞太產能份額由2009年的32%升至2019年的36%,而北美和歐洲產能份額之和由39%降至35%。全球分地區煉油能力及份額變化見圖1。
  • 2019年中國照明行業運行情況報告
    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相關數據反映了如下幾個特點: (一)企業數量有所減少 中國照明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自2015年起呈現了增幅下滑的態勢,到了2019年則出現了負增長,同比2018年的2820家下滑1.60%至2775家,一方面新進入的企業在減少,另一方面部分經營不善的企業在逐步退出, (二)
  • 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再造一個石化新材料產業新增長極
    11月18日下午,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攜手市商務局、大亞灣區在深圳舉行「『惠』聚新材料攜手創一流」招商推介會,向深圳企業發出誠摯邀請。記者從活動中獲悉,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擬用10年時間,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再造一個石化新材料產業新增長極。
  • 揚子石化芳烴廠增加新年度工作計劃透明度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明年的安全目標是什麼?」「創先爭優的具體措施是什麼?」這些計劃必須要讓員工心知肚明。 讓職工充分參與新年度計劃討論和制定的全過程,是揚子石化芳烴廠在擬定新年工作計劃時的一大特點,他們以增加工作計劃透明度為出發點,或召開專題會議、或進行班組長座談、或進行領導幹部集中討論,更多的是利用各單位進行全年總結的機會,分專業聽取員工對新計劃的意見。
  • 紡織和服裝行業:無紡布行業疫情影響報告,新冠肺炎催化無紡布需求...
    無紡布產品用途較廣,近年來中國無紡布產量持續增長紡織行業按用途可分為服裝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無紡布為產業用紡織品的一種,主要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原料經高溫熔融、噴絲等過程得到短纖維或長絲,再經過摩擦、抱合、粘合等製成布。
  • 有色金屬行業研究與策略:銅、鋁、鋰和新材料
    價格在弱平衡的行業供需背景下敏感運行,一旦需求端或供應側發生邊際變化,價格趨勢 也即時反饋。 隨著鋅價 2 年上行周期,嘉能可等廠商逐漸重啟礦山生產,同時新投產礦山也趁價格入市 高位投產,鋅價自 2018 年高點震蕩走低,進一步驗證我們判斷的供需弱平衡下,金屬價 格敏感運行的特點
  • 權威發布|201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
    2019年,全球市場劇烈動蕩,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和複雜局面,石油和化工行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積極應對,迎難而上,取得了較好成績。行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經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增長動力進一步增強,增長質量繼續提高。
  • 細數2019年勞力士新款,誰會是下一個新「爆款」呢?
    細數2019年勞力士新款,誰會是下一個新「爆款」呢?勞力士,是很多表友下手買表的第一目標,更是被戲稱為一「勞」永逸。畢竟,勞力士在表迷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水鬼、金勞、迪通拿,無數經典的手錶款式型號都讓表友痴迷。所以,很多表迷都熱心關注勞力士每年的新款手錶。
  • 2019年福建省造紙行業產銷運行概況
    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福建省造紙行業在全體同仁不懈的努力下,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狠抓節能減排、加大資金投入和研發力度、加快轉型升級等提質增效的辦法,克服了市場需求不旺,業內競爭加劇,行業利潤下降等困難,2019年仍然保持了生產經營運行情況基本平穩的態勢。
  • 孫蓮英:全力開創中國塗料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貿易爭端不明朗的局勢,進出口受阻明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塗料行業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生產與經營影響。縱觀2019年的行業經濟運行數據,塗料行業產能產量保持低位平穩增長,主營業務收入略有下降,利潤總額增長較快,一方面說明塗料行業產品均價仍然偏低,一定程度影響了行業主營業收入總體水平;另一方面,利潤總額增長較快,與2019年度上遊石化類原材料總體低位運行有關;再次,通過以上數據也可看出行業重點企業(詳見中國塗料行業100指數)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從產品供應到產品服務、技術服務發展,高附加值
  • 2019年物流運行情況分析與2020年展望
    物流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物流業總收入10.3萬億元,同比增長9.0%。 物流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從業人員快速增長。物流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數由2016年的1000萬人增至2018年1100萬人。其中,快遞業從業人員數達31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員0.7%,年均增長12%,高於同期城鎮就業人員增長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