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黃金粒子「出手」 蠶絲變身超快蛋白質基憶阻器

2020-12-07 新華網客戶端

        養蠶繅絲在我國歷史悠久。作為一種古老的天然動物纖維,蠶絲包含纖維狀蛋白質絲纖蛋白、無機物等成分,以其結構穩定、質量輕、質感柔、易翻新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家紡、醫療、美容等諸多領域。如今,科研人員嘗試將常見的蠶絲製作成生物AI晶片植入人體內,讓人工智慧與大健康相結合。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的一項成果,讓這一夢想更近了一步。

        這項成果來自國家特聘教授、長江學者劉向陽的廈門大學團隊。該團隊首次在國際上製備出具有革命性的絲素蛋白介觀雜化材料,構建出高性能、高穩定性、低能耗的可實用的蠶絲雜化介觀憶阻器及人工神經突觸。

        「該成果的突破,對未來實現可植入生物電子傳感與計算、在體(在活體內)實時人工智慧計算,以及遠程人性化人工智慧醫療等,具有開創性意義。」3月13日,劉向陽向記者透露,目前團隊還將相關技術,進一步應用於開發高性能羊毛等全生物材料憶阻器,以及超性能全生物材料存算一體晶片。

        蠶絲獨特結構獲科研人員「青睞」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工智慧晶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學習、識別和認知等領域,並逐漸成為引領社會進步的科技要素之一。但在如今的智能時代,數據計算複雜度以及能耗的迅速增加,工藝與材料加工的極限,使得傳統的馮·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遭遇空前挑戰,也限制了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進一步發展。

        當前,具有「存算一體」潛力的憶阻器,成為破解該瓶頸的重要技術。「憶阻器可以在關掉電源後,仍能『記憶』通過的電荷。同時,基於模擬神經的網絡的特點,憶阻器的運算模式、功耗、讀寫速度,都要比傳統的運算與記存分開進行的模式,有著革命性的提升。這個特性與人腦神經突觸的屬性類似,可以幫助模擬人腦的特徵,運用在人工智慧等複雜、網絡計算。」劉向陽介紹說。

        「以往憶阻器、神經突觸元件的製造,主要依託無機材料,如二氧化鈦等,然而,這些材料存在難以降解、生物相容性差等問題。」為了迎合新時期信息電子器件在柔性可穿戴及體內可植入等領域的應用趨勢,越來越多的有機蛋白質器件受到青睞。

        至此,劉向陽團隊瞄準了源於桑蠶絲的絲素蛋白材料。「該有機材料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生物相容性,如果將來植入人體,還能可控降解,是構建蛋白質基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劉向陽也指出,現有的生物有機材料,由於缺少特有的電荷傳輸機制,在構建憶阻器時,存在電學循環穩定性極差、信息存儲擦寫速度慢及工作能耗高等問題,無法實際應用。

        為了迎接這些挑戰,劉向陽團隊探索出了一條「全新路徑」。「介觀是介於微觀與納觀之間的一種體系,而絲素蛋白材料是具有介觀結構的軟物質材料。通過介觀結構優化設計,可創造出全新的蠶絲介觀電子功能材料,實現絲素蛋白材料性能的革命性提升。」劉向陽說。

        小小粒子使得蠶絲擁有超凡功能

        經過長期的研究,劉向陽團隊開發的蠶絲介觀憶阻器及人工神經突觸元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與同類有機生物元器件相比,其速度是有機生物材料的上百倍,耗電只是最好的同類有機生物電子器件的十分之一,開關比達到1000,重複性、穩定性高。

        那麼,該成果取得巨大突破基於什麼原理?有何奧秘?劉向陽告訴記者,蠶絲作為一種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天然生物材料,具有特殊的介觀網絡多級結構,「奧秘」在於團隊將白銀或黃金納米尺度大小的粒子簇,「鑲嵌」在蠶絲絲素蛋白介觀網絡結構中,從而讓蠶絲蛋白材料,具有「超凡」的功能。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將銀納米簇組裝到絲素蛋白介觀網絡中,這些銀納米簇形成了無數介觀電勢能井,使得帶電粒子能快速、有效地在絲素蠶白網絡中『跳躍』,極大地提升絲素蛋白材料的電子學特性。」劉向陽說。

        劉向陽表示,該特性可在電場作用下實現對材料憶阻性能的優化調控,得到擦寫速度達10納秒的超快蛋白質基阻變存儲器,比純蠶絲的以及目前所報導的蛋白質基憶阻器,快二到三個數量級。

        據了解,這是目前所報導的蛋白質基信息存儲領域最快擦寫速度,甚至可以與頂級無機類材料憶阻器相媲美。該成果的突破,證實了該介觀功能化策略在柔性材料功能化領域具備極大的推廣價值,可為柔性電子器件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及理論基礎。(謝開飛)

 

相關焦點

  • 形變直至「爆炸」 研究發現納米金粒子殺菌機制
    一個國際合作研究組發現,細菌與黃金納米粒子接觸後,細胞壁將發生形變最後破裂,細胞內物質洩漏而死亡。隨著細菌抗藥性的不斷增強,現在全世界每年超過2.5萬人死於無特效抗生素可救治的細菌感染。從古埃及時代開始,黃金已廣泛用於各類醫學用途。近代,醫生使用黃金幫助診斷和治療癌症。黃金是一種惰性金屬,當它與生物體接觸的時候不會產生反應也不會起變化。黃金可以用於讓癌細胞現形,在納米醫學上也有用途。這項新研究發現了納米黃金粒子殺死細菌的機制。
  • 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切入市場,「清科絲宇」提供蠶絲領域技術...
    公司成立於2018年,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為市場切入點,一方面,對蠶蛹、蠶絲、蠶繭等原料以及製備蠶絲納米纖維的中間產品進行創新研發,形成涵蓋蠶絲類衍生品等多領域的多條產品線;另一方面,依託清華大學的技術研發力量,推動從種桑、養蠶到產品生產全產業鏈的技術結構升級,為客戶提供蠶絲領域先進技術、產品及綜的技術解決方案,可應用於空氣過濾、美白護膚、醫用材料等多領域,天眼查顯示其擁有智慧財產權58項。
  • 俄制出超高納米粒子含量銀液 有助於製造3D列印墨汁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研究中心新聞辦通報稱,俄科學家製造出超高納米粒子含量的銀液,屬於全球首次。這種新工藝有助於製造3D列印墨汁和抗微生物藥物。
  • 新型有機電晶體:可應用於OLED、傳感器和憶阻器!
    在無機半導體領域,低於100納米的尺寸已經成為標準。這方面,有機半導體卻無法趕得上。此外,有機半導體的載流子輸運性能相當差。但是,有機結構也帶來了一些優點,例如可以進行工業級的印刷,材料成本更低,並可以透明地應用到柔性表面上。
  • 蠶絲:四千多歲的「新」材料
    機器正在進行繅絲工序向「新」材料華麗轉身蠶絲的主要成分是絲膠和絲素,這兩者都是由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絲膠為球狀蛋白質,易溶於水,而絲素為纖維狀蛋白質,難溶於水。蠶絲單絲的中間為絲素纖維,外圍是絲膠,然後兩根單絲平行黏合成蠶絲。
  • 用蠶絲和鑽石,科學家製作出了新型生物傳感器
    蠶絲是一種純天然的生物纖維,可以被活體吸收Khalid稱,作為一種自然纖維,蠶絲對人體無毒無害,因為它完全是由蛋白質和胺基酸組成的,在光學特性上又和其他的纖維不同。蠶絲可以提高納米鑽石的亮度。加入Omenetto教授的實驗室後,Khalid就在致力於生產出無色的絲綢,從而在包裹納米鑽石時無需擔心遮住它的光澤。她說:「我學會了如何從蠶繭中提取蠶絲,將它液化、轉換成薄膜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讓它注入3D印表機裡和其他生物醫學裝置中。」她還補充道:「我還成功用蠶絲包裹住了納米鑽石。包裹後的鑽石特別亮,很適合做細胞成像工具。
  •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指出:化妝品中的納米粒子皮膚幾乎不吸收!
    但是當皮膚受損時,納米粒子的穿透皮膚的機會顯著增加,尤其是尺寸較小且表面帶有正電荷的納米粒子。然而,報告也指出由於缺乏標準的測試流程,難以比較和評估不同測試標準的結果。這項研究分析了大量的關於商品中的納米粒子是否能夠穿透皮膚被吸收這個問題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分析了關於這個問題的in vivo 和 ex vivo 的實驗結果。皮膚受損對於納米粒子穿透的影響,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表面電荷對於穿透皮膚機率的影響。他們發現納米材料幾乎不能通過直接皮膚接觸被吸收。
  • 《Nature》子刊:納米粒子雷射器的革新可減少對生物組織的損傷
    作為生物傳感和生物影像研究所需要的深入了解生物組織的內部情況直至達到細胞內的水平,小型化的雷射裝置在面臨和解決這類納米尺度的生物學應用的領域時具有獨特的作用.通過控制包含單個的納米粒子的相互作用來控制發光發射器,可以使得當前的電子來加速到特定的能量水平,研究人員克服了通常的低泵浦功率不足以產生可以產生雷射的納米粒子的限制,Jiajia Zhou說到,他是雪梨科技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
  • 完全使用憶阻器實現CNN,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新研究登上Nature
    不久之前,來自清華大學和麻薩諸塞大學的研究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出用高收益、高性能的均勻憶阻器交叉陣列實現 CNN,該實現共集成了 8 個包含 2048 個單元的憶阻器陣列,以提升並行計算效率。此外,研究者還提出了一種高效的混合訓練方法,以適應設備缺陷,改進整個系統的性能。
  • 科學家造出了超輕塑料18K金 泡澡也能戴的那種
    近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研究人員使用塑料材質代替金屬,製造出了一個超輕的18K黃金。這種黃金具有普通黃金所擁有的光澤,但重量要輕得多。
  • JM的白蠶絲和黃金蠶絲面膜有啥區別?
    前幾年跟大家推薦新品的時候就有寶寶在後臺問到這個問題了之前的黃金蠶絲面膜我們只知道精華液超多然後功效是抗皺提拉緊緻的新出的這個白蠶絲究竟是何方神聖還有曬後修復肌膚的功效的雖然也是精華液豐富的一款但面膜比黃金蠶絲要薄的多
  • 哈工大:基於二氧化矽納米粒子和石墨烯,製備智能超疏水膜
    成果簡介 超疏水表面作為一種主要的被動式防冰方法,在解決結冰問題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多功能超疏水材料的自感應特性拓寬了防冰檢測等應用前景。本研究在1 H,1 H,2 H,2 H製備了基於全氟癸基三氯矽烷(FDTS)改性的石墨烯的微納分級結構膜,該膜在-10°C的溫度和冷凝條件下具有152.1°的水接觸角(WCA)和2.3°的滑動角(SA)表現出優異的超疏水特性。微納米分級結構膜上過冷液滴的動態撞擊和反彈過程表明其具有出色的防冰性能。
  • 蠶絲面膜,蠶絲有啥用嗎?
    眼下,到處都是蠶絲面膜、殼聚糖面膜、普通無紡布面膜.。可是,這面膜布有什麼用呢?       殼聚糖面膜能夠夠吸附色素、吸附鉛汞重金屬、吸附有害添加物、吸附塵霾塵蟎、抑制有害微生物、修復肌膚損傷.。可是蠶絲膜布有什麼作用呢?難道只是為了虛榮的奢華?其實不然。那麼蠶絲材質的面膜和普通無紡布相比有何優勢呢?
  • 軟黃金?纖維皇后?蠶絲是否被吹得太過了?
    導讀:軟黃金?纖維皇后?蠶絲是否被吹得太過了? 纖維皇后?軟黃金?人體第二肌膚? 關於蠶絲的各種名號,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厲害,一個比一個響亮!
  • 殼聚糖在納米藥物遞送載體領域的應用現狀
    離子交聯法的反應條件溫和,可在室溫下進行,無需有機溶劑,通過電噴霧工藝處理後能形成大小均勻的納米顆粒[24] 。CALVO 等首次將此方法用於殼聚糖納米粒子的製備,他們將含有三聚磷酸鈉的水相溶液加入到含有殼聚糖和聚氧乙烯 - 聚氧丙烯共聚物的第二水相溶液中,通過離子間的膠凝過程自發形成納米粒子凝膠。
  • 聚酞菁鈷/碳納米管複合材料
    聚酞菁鈷/碳納米管複合材料藉助於碳納米管特有的一維結構特點,利用酞菁鈷聚合物與碳納米管複合後產生的協同作用,大大提高了聚酞箐鈷的導電性和電催化活性位點數量,加快了電催化還原CO2的動力學過程,從而獲得了更佳的電催化性能。
  • LED照明產品或將步入納米時代 擴大產品應用空間
    當半導體材料被縮小至非常非常細小、直徑只有幾個納米大小的顆粒時,這些顆粒的特性出現很大的變化,變得很像原子。科學家把它們稱為量子點或人工原子。納米材料又稱為超微顆粒材料,由納米粒子組成。納米粒子也叫超微顆粒,一般是指尺寸在 1~100nm間的粒子,是處在原子簇和宏觀物體交界的過渡區域,從通常的關於微觀和宏觀的觀點看,這樣的系統既非典型的微觀系統亦非典型的宏觀系統,是一種典型人介觀系統,它具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水凝膠結合賴氨酸基納米凝膠負載抗菌氯己定二乙酸酯產生混合平臺,顯示出改進的抗菌活性、止血效果和加速的傷口癒合率 1.4 電響應型 關於電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3D電活性基質的開發通常包含導電無機納米材料和導電生物材料來實現。
  • 應用於阻燃場景下的織物基摩擦納米發電機
    應用於阻燃場景下的織物基摩擦納米發電機 發表時間:20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