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部《三國演義》為諸葛亮加持了「神」一樣的光環,在演義中的後半部分,最大的看點也是諸葛亮,在羅貫中的筆下,諸葛亮毫無疑問的稱為了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是無所不能。尤其是在與司馬懿的對決中使出的空城計,更是被奉為空城計中的經典之作,但其實真實的諸葛亮在歷史中並未用過空城計,用空城計的而是另有其人。
文學中諸葛亮空城計,智退司馬懿
小說中的諸葛亮在率兵北伐時,因為馬謖的失誤,導致錯失了街亭,司馬懿的大軍趁機長驅直入,此時的情況萬分危急,眼看諸葛亮就要淪為曹魏的階下囚了,就在這關鍵的時刻,諸葛亮使出了空城計,而多疑的司馬懿懷疑城中有埋伏,無奈只能率領大軍撤退。
從此之後,諸葛亮空城計的故事成為了經典,也是彰顯著諸葛亮軍事智慧的一個重要例子。我們不得不去佩服羅貫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但文學畢竟不是歷史,下邊我們看一下歷史中真正導演空城計的人,一身是膽的趙子龍。
軍營空虛,趙雲導演「空城計」
公元218年時,曹操與劉備為了爭奪漢中這塊戰略要地,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對於劉備來說,佔據漢中便能形成進可攻退可守之勢,對曹操來說拿下漢中,就意味著徹底打敗劉備不遠了,但一旦被劉備奪去了漢中,自己如同如鯁在喉,因此雙方對此地都是抱著勢在必得的心態。
曹操軍中的將領夏侯淵被斬殺之後,曹操為了爭取關中,親自率領大軍南下,準備與劉備決一死戰。但當時曹操的大軍屬於是遠道而來,當時正在北山之下運送糧草,此時的劉備以少敵多,自然是要另想破敵之策,劉備軍中大將黃忠提議截取曹軍的糧草。
在黃忠的帶領的大軍出發之後,遲遲未能歸來,軍營中兵力所剩無幾。趙雲擔心生出變故,連忙帶上了數十名騎兵出營打探消息。不巧的是趙雲半路上碰到了曹軍的前鋒部隊,趙雲剛與他們交鋒,後邊的大部隊便趕到了,趙雲只好帶人且戰且退,最後退到了原本的軍營之中。
趙雲智退曹操,一身是膽
此時,趙雲手下的部將張翼主張關閉營門,死戰守營,但趙雲在進入營中後,卻決定大開營門,而且讓營中偃旗息鼓,在外人看來一副營中兵力所剩無幾的樣子。當曹操率領軍隊殺到營前之時,眼看趙雲營中寂靜無聲,也不見巡邏士兵,難免心中生疑,加上曹操本來就是個多疑之人,自然懷疑時趙雲故意使用的誘敵之計,於是下令讓曹軍不得入營進攻。
就在曹軍緊張的進退兩難之時,趙雲下令軍士們擂鼓吶喊,喊殺聲驚天動地,同時無數的箭支鋪天蓋地般的射向曹軍,曹操此時更是料定了營中必有埋伏,撤退時軍中大亂,自相踐踏,無數人跌入漢水中溺亡。第二天時劉備來到了趙雲軍中,看到了昨日激戰之處,不禁發出了「子龍一身是膽」的感慨。
其實在三國時期,許多人都用過空城計,例如趙雲用過,曹操也用過,乃至荀彧、王平等等都用過,唯獨被「神話」了的諸葛亮沒用過。但在演義中諸葛亮那種種「神話」般表現早已深入人心,也算是彌補了未曾用過空城計的遺憾吧。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