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攝影比賽玩成了「熟人內定」,濮陽環境這波操作十分可笑!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今年的8月31號,公眾號「濮陽環境」發布了一則攝影比賽徵稿啟事,大概意思就是號召社會各界(尤其是攝影愛好者)用照片的形式展現濮陽2020年環境保護的成效,而且獎金還算豐厚,一等獎為一萬元,二等獎三千元,三等獎一千元。後來又陸陸續續發布好幾次徵稿啟事,一直持續到10月9號。
看到這則啟事以後,筆者當時十分激動,作為一名資深攝影愛好者,當即決定動員我們的小夥伴好好拍攝幾組照片參加這個比賽。於是從九月初開始,我們選題、構思、拍攝,耗費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去認真的對待本次比賽,並在投稿截止日期之前將選定的幾組作品恭恭敬敬的發給了指定的投稿郵箱。經過2個月的漫長等待,就在今天,濮陽環境公眾號終於公布了所謂的30幅入圍名單,看到這份名單以後,筆者萬分驚恐,我們十分用心準備的幾十幅作品,居然沒有一張入圍,當然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入圍的作品,拍攝的質量也一般(當然也有很多不錯的),有些甚至是圈內的生面孔。於是,本人不得不質疑本次比賽的嚴肅性,嚴重懷疑有人暗箱操作或者流程造假,特提出以下質疑:第一:請求查閱投稿郵箱,按照投稿先後順序,逐一核查,看看在投稿截止以後,到底還有沒所謂熟人的投稿、入圍的這30幅作品到底在不在這個郵箱裡面。第二:評選的標準是什麼?都誰參與了評選,有沒有熟人迴避原則,有沒有考慮其他參賽者的感受。第三:到底收集了多少作品?選出來的這30副作品有沒有依據,有沒有代表性,其他優秀的作品該怎麼辦?有人勸我說,這事太小,你沒有必要和他們死磕,但是很多公平和正義往往就是死磕中產生的。既然制定了規矩,就要尊重遊戲規則,不要把公權力當成拉攏私人關係、構建小圈子的工具。如果拿著納稅人的錢,做自己的事情,搞比賽都搞「熟人內定」那以後誰還相信你們,誰還願意參加你們的活動呢?這個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果領導知道你們敢這樣玩,領導們都為你們捏一把冷汗。最後我想說:做環保工作不容易,但千萬不要把藍天弄藍了,自己的內心卻弄黑了。
來源:大嘴說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