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育部頒發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文件,明確提出各高校需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已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是照本宣科式的理論講解已無法吸引學生。職業教育已經慢慢從以前簡單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過渡於重視個體生命歷程,以生涯發展為核心,關心個體並幫助個體進行職業角色的選擇與發展的生涯輔導階段。向陽生涯本文對如何引導大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外界環境展開職業生涯規划進行探討!
大學生處於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期,將職業生涯規劃貫穿於大學四年,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外界環境,樹立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並不斷評估調整,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就業能力,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就業,還能夠為大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目標打下良好基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該與時俱進,探索根據大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突破教學環節的限制。
職業生涯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備受國內外學者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舒伯根據自己「生涯發展形態研究」的結果,將人的職業發展分成五個階段,即成長階段、探索階段、建立階段、維持階段和衰退階段。職業生涯教育越來越重視個人和組織的相互依存關係,個人、家庭、工作及環境整合個人內在需要的分析,才能達到職業生涯教育的目的。向陽生涯認為,大學生處於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期,將職業生涯規劃貫穿於大學四年,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外界環境,樹立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並不斷評估調整,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就業能力,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就業,更能夠為大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生生正處於探索階段,這個階段個體在進行自我推敲與職業方面的探索中,體會職業的作用,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並實現職業偏好。探索階段也可分為以下三個小的時期。
暫定期(15~17歲):通過學業與課餘生活,綜合認識和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與職業社會價值、就業機會,作暫時的決定,並在幻想、討論、課業及工作中加以嘗試。注意升學或就業的一切機會,並在思考自我實現可能性的過程中,重視現實的因素。
轉移期(18~21歲):正式進入職業,或者接受專門的教育,進行專門的職業培訓,明確某種職業傾向。更重視現實,並力圖實現自我觀念,將一般性地選擇轉為特定的選擇。
試行期(22~24歲): 選定工作領域,開始從事某種職業,並試驗其成為長期職業生活的可能性。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時,便把已開始的工作視為今後職業生涯的開端。若不適合則可能再經歷上述各時期以確定方向。
探索階段對人的一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是職業方向的選擇。很大程度上,除了家族性影響外,探索階段的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能有多高。在讀期間是否準備好了今後職業應具備的素質,如果發現專業不適合是否及時調整,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至關重要。根據向陽生涯數萬例職業規劃個案諮詢的研究,每一個階段的數據都表明:在尋求職業規劃諮詢幫助的成年人中,超過85%的問題都是由於探索階段沒處理好而引起的。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是具體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的具體實施者,也是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引導者。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素質素養的提高,有利於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引導大學生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