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梅:第一代公益律師的堅持

2021-01-20 公益時報網
郭建梅:第一代公益律師的堅持

2014-04-0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劉茜茜

 

「我們拉著一輛沉重的車,頂著風,上了一個坡。」作為中國的第一代公益律師,郭建梅這樣評價自己走過的公益律師之路。儘管路途並不順暢,儘管也曾因為與現實的衝突而抑鬱,但她仍然表示:「我會一直這樣幹下去,除非走不動了。」

辭去公職,投身NGO

郭建梅的公益律師之路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源於對婦女的關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畢業於北大法律系的郭建梅先後在司法部研究室、全國婦聯法律顧問處、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律師》雜誌社等處工作。

在此期間,郭建梅曾參與了1992年4月頒布《中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起草組的工作,並與人合著了《婦女權益保障法指南》。

最初的工作與法律相關,但與公益卻有一段距離,轉折發生在1995年。

當時還在《中國律師》雜誌社工作的郭建梅,去採訪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NGO論壇,本來只安排了一天的時間,但被NGO議題迷住了的她,卻在那裡待了十幾天。在論壇上,有國外人士問中國有沒有針對婦女的民間法律援助組織,沒人能回答。她第一次聽希拉蕊的演講,主題是: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婦女的權利就是人權)。

大會給郭建梅的感覺,「像找到了親人」。回家後,她告訴丈夫劉震云:「NGO的工作太適合我了。」劉震雲聽了之後說:「只要你快樂就去做。」但大多數人都對她的選擇持反對意見,郭建梅的法官哥哥就勸她,一般律師都不好當,別說公益律師了。畢竟在那個年代,辭掉鐵飯碗還是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但這並沒有打消她的念頭。

拿定主意的郭建梅在參加完大會3個月後,便辭去了《中國律師》雜誌社主編助理的工作,與北大的老師一起,組建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做起了針對女性的民間法律援助與研究工作,免費為沒錢、沒地位、求助無門的弱勢群體代理案件。而最初的所有開支,全靠美國一家基金會提供的4萬美元啟動資金。

從個案到法律倡導

針對婦女進行法律援助的定位,使郭建梅接觸到的多是苦難中的女人。多數求援者都處於社會底層,上訪和不幸讓她們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甚至滿身傷病,散發惡臭。

郭建梅說,做這些人的代理律師時,她們會一同遭受白眼。偏見不僅來自大眾,甚至來自法官。曾經,有法官冷冷地問郭建梅,你怎麼代理這樣的案子,你是律師嗎?甚至因為原告和被告懸殊的社會地位,有的法官根本沒有履行基本的法律程序。

郭建梅辦的第一個案子就不順利。一位來自江蘇徐州的婦女,因為兒子被當地公安人員打死,前往北京上訪,沒有討到結果,自己又被一輛旅遊大巴撞成重傷,全身多處骨折,一隻眼球被摘除。儘管交管局認定事故中她無過錯,但肇事車所屬的大型國企只賠償了她3萬元。這名婦女不服,向法院起訴,但很快敗訴。

這名婦女找到了郭建梅。郭建梅寫了8000多字的代理詞,她覺得寫得很好,自己都感動了,勝訴的把握非常大。但結果是:敗訴。去領判決書的時候,法官態度非常惡劣。「我永遠記著這個法官。他沒有把判決書遞到我手裡,譁地就扔地上了,我都想上去抽他。」遭遇太多不公平的待遇,郭建梅走出法庭時,眼淚便再也無法忍住,而她代理的那個農村婦女,則嚎啕大哭。

接下來,是更多的敗訴,一個接一個,似乎看不到什麼光亮。一年之後,中心的4名專職律師走了兩個。

「中國這麼多弱勢群體,這麼多人上訪,不能光是堵,把人家給關起來啊,得解決問題啊,不能總是拿人的生命和尊嚴不當回事!」郭建梅說。

總是代理個案,「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個釘」。經過摸索,郭建梅和她的團隊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她們開始選擇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案子,希望通過案子推動立法,惠及更大的人群。

她們打《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正案通過後的京城第一起性騷擾案,推動社會和公眾對《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正案的認識;她們打勞動爭議糾紛案,倡導男女平等就業權;此外,她們還打了職場性別歧視、婦女的勞動權益、針對婦女的暴力、外來女工權益、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等等涉及婦女權益的重點和難點領域的案件,並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立法倡導,大大擴展了受益人群。

成績背後的困惑

成績的取得,並不容易。一路走來,郭建梅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壓力,以至於曾經患上了抑鬱症。「公益律師這個職業,可能比起任何一種職業都是最艱難的,它的艱難包括很多方面:精神的,身心的。」郭建梅說。

那是在中心成立5周年的時候。郭建梅上臺講話,才說了幾句就流眼淚,怎麼也控制不住,沒辦法把話講下去。那段時間,她經常哭,對劉震雲說,不想再繼續幹這件事了。「其實我很少跟劉震雲說這些事情,我不想把工作的煩惱帶回家裡。」她突然特別恨這個社會不可救藥,自己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

「你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救助這個社會,結果被人家一腳踢了出來。憑什麼這樣做啊?我有這樣的義務?別人說我精神病,說我炒作,說我想出名,這麼多屎盆子往我身上扣。我們一方面沉浸在自己的精神海洋裡頭,自得其樂,另一方面,我們又和現實相衝突,這是蠻擰的一件事情。」

「劉震雲開始也不理解,為什麼幹這麼點事情就得這個病了?你看我當初被退了這麼多稿子都沒抑鬱。」郭建梅家裡有兩個箱子,裡面裝的全都是劉震雲當初沒發表被退回來的稿件。

一位國外專家告訴郭建梅,在美國,公益律師需要經常接受心理諮詢,過多地接觸社會陰暗面而不懂得排遣的話,就容易出問題。

郭建梅去看了醫生,診斷結果是:中度抑鬱症和重度焦慮症。有得過抑鬱症的朋友告訴她,得了這個病,臉皮得厚,不要悶在心裡不說,不要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得了這個病,得鍛鍊,一定要吃藥。郭建梅吃了大半年的藥,病好了許多。她做了這麼多年公益律師,劉震雲給她的支持很多。「他給了我一個很安穩的後方,那是一個港灣,不至於我失業了,沒有錢沒地方住。」

把公益律師做到底

抑鬱症並沒能阻止郭建梅將公益律師堅持做下去。

09年,她參加了北大法律系同學畢業25周年聚會。她曾經的大學同學,現在有人當上了大官,有人當上了年薪千萬的大律師,但當了15年公益律師的郭建梅,現在依然是月工資只有幾千。很多人不理解她,有同學問她,建梅啊,你怎麼還在做這個呀?

「我覺得自己像一列火車呼地就衝出去了,還沒顧得上想為什麼。有的人趨名,有的人趨利,我這樣的是趨理想、趨信仰的。我一直在想,要怎麼對待自己的生命?怎麼樣才不枉費一生?如果憑著我現在的資源,做商業律師的話,收入會比現在高很多很多。但我不想做商業律師,不想做家庭婦女,我就想做現在的事,這樣才快樂。」郭建梅曾這樣表述自己的追求。

2010年3月2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被撤銷。郭建梅記得當時網上有很多很多人支持她們,網站上收到大概不下幾百封信,其中很多人給她們寫詩。這些讓郭建梅看到了老百姓對公益律師的理解和支持。

中心撤銷後,郭建梅和她的團隊註冊了北京眾澤婦女法律中心,同時成立了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實際上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繼續從律師的角度來開展公益訴訟、開展法律援助。

眾澤婦女法律中心,傳承和延續著原北大婦女法律中心的宗旨和目標,從NGO的角度,也就是從民間非政府的角度去探索開展婦女法律援助工作、開展公益法工作的路徑和模式。

千千律師事務所成立之後,還進一步擴大了公益法援的領域到殘疾人、老年人、農民工等。

「現在我感覺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這幾年公益律師的發展和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理解了公益律師,並且支持公益律師。」郭建梅表示。

作為千千律師事務所的主任,郭建梅的月薪是6000多塊錢,這是事務所最高的工資。與薪水相比,郭建梅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她覺得:首先要有領導力、影響力,要有去推動的能力;其次是需要充分調動資源,一個是打開政府的通道,希望獲得政府的支持和認同,特別是能夠在政策和法律的層面上給公益律師以激勵,還有就是政府能夠給公益律師一定的資金支持,能夠允許這些公益律師生存和發展,第二點就是打開律師的通道,進一步能夠把公益律師網絡擴大,再擴大,能夠使更多的人加入進來。第三點是打開企業通道,建設中國國內的籌資渠道。現在中國的NGO和公益律師,99%都是從國外拿到的資金。現在中國的企業家很多,需要把這些企業與公益法律事業連接起來。

(劉茜茜/整理)

人物介紹

郭建梅,出生於1961年,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大學畢業後,先後供職於司法部、全國婦聯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現任北京眾澤法律諮詢服務中心主任。作為中國第一批公益律師,她一直致力於婦女權益保障工作。2011年3月8日,郭建梅在美國華盛頓獲頒「美國國際婦女勇氣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中國婦女。

相關焦點

  • 接手高管性侵案的中國第一位公益律師:有她在,12萬女性看到了光
    而為被害人李星星做代理律師的,是北京千千律師事務所律師呂孝權。北京千千律師事務所在中國的眾多律師事務所中,可謂一枝獨秀,它始終致力於保護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利益。作為領頭羊的郭建梅是千千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專職公益律師。
  • 盤點年度向善力量,南方周末築夢者公益大會圓滿舉行
    回首2020,公益之路留下了哪些新坐標?展望未來,公益還能探索哪些新可能?2020年11月20日,南方周末築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集結多位公益專家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公益模式、分享公益經驗,共同展望新業態。活動現場揭曉了六大獎項,表彰公益領域的鮮活榜樣。
  • 廣西萬益律師事務所律師人均公益超50小時
    廣西萬益律師事務所成立25年來,積極弘揚社會責任,開展公益法律服務。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萬益總所以及萬益來賓、防城港、貴港、北海、柳州等6個分所的律師(含實習律師)參加各類公益法律服務851人次,累計時長8568小時,人均公益法律服務時長達64.4小時;承辦法律援助案件161起,承辦律師共64人次,超額完成了司法部發布的《關於促進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的意見》倡導的律師全年人均公益法律服務時長。
  • 掃一掃可隨時諮詢「公益律師」(圖)
    ◎文/圖 記者淦丹丹    「你們來得太及時了,我丈夫因工受傷住院,正需要律師們幫助……」上周六9時許,由省律師協會聯合新法制報社推出的第433期「公益律師進社區」活動,攜手南昌縣司法局走進了南昌縣銀三角管理處銀河社區,開展一場「法治新昌南」婦女維權主題普法活動。
  • 市律協律師學院聯合「無訟APP」推出免費公益課程
    本期課程由「無訟APP」推薦,向本市律師會員提供5節免費公益課程,歡迎有需要的律師自行選擇觀看。相關介紹如下:一、課程周期2020年3月9日—2020年4月30日。二、課程內容課程周期內,每位報名律師可自行下載「無訟APP」並自主選擇5堂課學習。
  • 【律師公益之星】朱樹英:責任與擔當
    在律師制度恢復40周年之際,我收穫了上海律協頒發的「上海律師行業公益之星」,這對我來說很有意義。律師制度恢復到現在,社會上大多老百姓,對律師的認知不準確也不全面,甚至是有誤解的,認為律師做事就是為了賺錢。其實不然,這不是律師行業的基本情況。我做律師至今有28年了,在這28年當中,我還真是做了很多不賺錢、沒有錢的工作。
  • 「完美公益影像節」再獲殊榮
    近日,「完美公益影像節」在時代傳媒營銷盛典、南方周末築夢者公益大會上,分別獲頒優秀公益項目獎、年度公益案例獎。完美公益影像節榮獲「時代營銷盛典——2020年度優秀公益項目獎」南方周末2020築夢者公益大會而在「築夢者公益大會」上,除了各界大咖齊聚一堂共同探尋公益之路新風向,大會的頒獎環節也備受矚目。濮存昕、郭建梅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榮膺「2020年度公益星力量」。
  • 「民商律師實務」公益大集訓系列課程開啟!
    「民商律師實務」公益大集訓系列課程開啟!,市律協律師學院陸續推出網絡課程,歡迎各律師事務所及各單位向律師學院推薦或合作,推出高質量的網絡課程。本期課程由全國律協民事專業委員會與上海律協民事業務研究委員會聯合組織,在點睛網推出「民商律師實務」公益大集訓系列課程。
  • 半月談|公益律師保文靜:「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打老婆很正常」
    公益律師保文靜:「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打老婆很正常」半月談記者 馬麗娟保文靜一點也不「文靜」。她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婦聯的一名公益律師。執業15年間,她戰鬥在維權一線,為婦女兒童等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她深入山區,每年進行150餘場普法講座。她不為名利,還常受辱罵被威脅。
  • 「榜樣」上海市誠至信律師事務所:建律所公益品牌,將初心踐行在...
    該所致力於開展全方位的公共法律志願服務,把「公益」做成律所的品牌,將「初心」踐行到行動之中,保持著「零投訴律師事務所」的記錄。曾獲2014-2015年度上海市志願服務先進集體、2015-2016年度上海市文明單位、2017年度上海市律師行業貢獻獎、2017法律服務產業公益組織獎、2017-2018年度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律師行業黨建工作示範點等榮譽。
  • 李樹森:「大氣汙染公益訴訟第一案」 有四大亮點
    近日參加《理響中國》臨沂代村現場節目的錄製,談及我和張猛律師代理的中華環保聯合會訴德州某公司大氣汙染侵權糾紛一案,這起案件對於保護我們的綠水青山,乃至為全面小康打造相適應的法治環境,都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
  •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助千企闖「疫」關
    回顧疫情以來,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一直盡己所能,為疫情防控戰役作出貢獻,特別是京師黨委領導下的黨員律師們更是始終堅持並積極發揮著黨員先鋒模範的作用。在此非常時期,為更好地幫助中小企業在防控抗擊疫情過程中有效運用法治手段處理防控疫情中的涉法問題,2月14日,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在「百名律師公益服務萬家企業」基礎上,又聯合多家機構,共同發起了「風雨同舟·企業公益法律諮詢」項目,並由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工會委員會組建「京師中小企業公益法律服務團」。
  • 律政先鋒|律師郭振:只有「小律師」,沒有「小案子」
    受長輩影響,他選擇律師在司法界,韓學章律師赫赫有名,她曾任上海市律師協會會長、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等職,是上海律協的第一位女會長。她正是郭振的姑奶奶。郭振的父親受姑姑的影響,自學自才,成了一名刑事專業律師,在當年的蕪湖縣創辦了第一家合夥制律師事務所。
  • 黨建引領律師衝鋒「疫」線
    …… 疫情發生後,按照中央和江蘇省委、省政府及司法部部署,在省司法廳指導下,江蘇省律師行業黨委第一時間緊急動員,部署落實全省律師行業疫情防控措施,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應急處置機制,有效防止疫情蔓延。
  • 成都市第七次律師代表大會召開,百名「優秀律師」受表彰
    到2019年3月,成都全市共有律師事務所739家,執業律師13345名,30人以上律師事務所大102家,100人以上律師事務所16家,百人所規模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方面都離不開律師的幫助。
  • 廣東律師40年 | 張展源:恪盡職守詮釋律師應有社會責任
    執業三十三年來堅持誠實守信、勤勉敬業、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的理念,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注重加強政治修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張展源律師注重加強政治修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備了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是梅州市律師學習的典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