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品要採用條形碼?
超市裡的許多商品外包裝上,都印有一種寬度不同、黑色相間的平行條紋,這就是商品的身份證——條形碼。
每一種商品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個商品條形碼,識別它的身份時,要用特殊的光電掃描器對條形碼從左向右進行掃描,將粗、細、疏、密各不相同的條形碼中所獲取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通過電子解碼器,就可以知道商品的名稱,還可知道商品的價格和質地。在超市裡,只要把商品條形碼在雷射掃描器上一掃,就能馬上列印出收款帳單,標清商品的品名及金額,便於顧客付款、收銀員結帳,並且將銷售情況輸入到電子計算機網絡內,幫助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各種商品庫存信息。
條形碼可以標出物品的生產國、製造廠家、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郵件起止地點、類別、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政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部分國家地區(EAM)成員的條形碼前綴碼
那我們到底能不能通過條來分辨商品的原產地呢?我們通過條碼分商品的原產地,就好比我們到寸手機號碼的歸屬地,我們通過條碼分商品的原產地,因為商品條碼的前幾位僅僅反應的是這個條碼是在什麼地方註冊的,那這個商品的條碼可以在日本申請也可以在中國申請,如果是在日本申請條碼就是450~459490~499開頭,如果是在中國申請就是690~699開頭,所以通過條碼來分辨商品的原產地不一定對。
日本45-49 烏拉圭773 瑞士76
比利時/盧森堡54玻利維亞773西班牙84
芬蘭64智利780奧地利90-91
瑞典73厄瓜多786紐西蘭94
義大利80-83古巴850斯洛維尼亞383
荷蘭87捷克859德國400-440
澳大利亞93韓國880臺灣471
保加利亞380新加坡888拉脫維亞475
克羅埃西亞385馬來西亞893斯裡蘭卡479
俄羅斯460-469越南977香港489
愛沙尼亞474墨西哥750賽普勒斯529
立陶宛477哥倫比亞770馬爾他535
菲律賓480秘魯775葡萄牙560
希臘520阿根廷779波蘭590
馬其頓531巴拉圭784匈牙利599
愛爾蘭539巴西789模里西斯609
冰島569斯洛伐克858阿爾巴尼亞613
羅馬尼亞594南斯拉夫860中國大陸690-692
南非600-601泰國885法國30-37
摩洛哥611印度890英國50
土耳其619、869印度尼西亞899
我國由國家物品編碼中心賦予製造廠商代碼。商品代碼是用來標識商品的代碼,賦碼權由產品生產企業自己行使,生產企業按照規定條件自己決定在自己的何種商品上使用哪些阿拉伯數字為商品條形碼。商品條形碼最後用1位校驗碼來校驗商品條形碼中左起第l-12數字代碼的正確性。
條碼的優越性
平均每15000個字符才會出現一個錯誤。
條形碼的讀取速度很快,相當於每秒40個字符。
成本低。與其它自動化識別技術相比較,條形碼技術僅僅需要一小張貼紙和相對構造簡單的光學掃描儀,成本相當低廉。
條形碼符號可以手工鍵盤輸入
條形碼的編寫很簡單,製作也僅僅需要印刷
發展歷史
早在40年代,美國的喬·伍德蘭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爾沃(Berny Silver)兩位工程師就開始研究用代碼表示食品項目及相應的自動識別設備,並於1949年獲得了美國專利。但條碼得到實際應用和發展還是在70年代左右。到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已普遍使用條碼技術,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廣。其應用範圍越來越廣,並逐步滲透到許多技術領域。
條形碼發明人:諾曼·伍德蘭德
198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技術監督局成立了「中國物品編碼中心」。該中心的任務是研究、推廣條碼技術;同意組織、開發、協調、管理我國的條碼工作。
起源於40年代、研究於60年代、應用於70年代、普及於80年代的條碼與條碼技術及各種應用系統.
1986年 我國郵政確定採用條碼信函分撿體制。1988年底 我國成立「中國物品編碼中心」。1991年4月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代表中國加入「國際物品編碼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