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國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服務於新能源行業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主要向新能源電站、發電集團和電網公司等新能源電力市場主體提供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包括預測系統及功率預測服務)為核心,以新能源併網智能控制系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營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為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產品及相關服務。
主要財務指標
國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總額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逐年增加,2017年度資產總額為12,495.71萬元,2018年度資產總額為14,997.40萬元,2019年資產總額為20,883.93萬元,2020年資產總額為22,721.71萬元;2017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5,310.21萬元,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7,369.44萬元,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3,358.97萬元,2020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4,828.25萬元。
主要財務指標表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本次上市存在的風險
一、經營相關風險
(一)下遊行業政策變動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行業政策出現了一系列變化,主要體現為新能源補貼退坡、新能源平價上網和新能源低價上網的推進等。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通知進一步下調了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2019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陸續發布了《關於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19號)、《關於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761號)、《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882號)等文件,進一步推進平價上網項目的建設,下調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的上網標杆電價,並要求新核准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通過競爭方式確定上網電價。儘管上述政策從長期來看將進一步促進新能源行業的健康發展,但是上網電價補貼的退坡,以及平價上網和低價上網政策的出臺依然將在短期內影響到國內對新能源電站的投資熱情,公司面臨因下遊行業政策不利變動導致經營業績下降的風險。
(二)技術創新失敗的風險
公司所處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具有技術更迭迅速、產品生命周期較短的特點,對技術的先進性也有著極高的要求。同時,基於下遊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和快速創新的特點,如果公司在發展過程中自身技術研發速度和產品技術含量不能持續優於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或是公司未能對產品、技術和下遊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正確判斷,則公司將存在技術創新或是新產品開發失敗而削弱公司競爭力的風險。此外,技術創新及新產品的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員,通過不斷嘗試才可能成功,公司存在在開發過程中因關鍵技術未能突破或者產品具體性能、指標、開發進度無法達到預期而研發失敗的風險。
(三)規模擴大可能帶來的管理風險
公司自成立以來,持續快速發展,報告期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310.83萬元、15,115.93萬元、16,947.66萬元和7,096.79萬元,資產規模和人員規模也呈快速擴張趨勢。資產規模的擴大及人員結構的變化,使得公司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趨於複雜,隨著募集資金的到位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公司的經營規模和淨資產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在資源整合、技術和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內部控制以及各部門工作協調性、嚴密性和連續性等方面對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層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員配置不能及時滿足資產和業務規模迅速擴張的要求,則將會阻礙業務的正常推進並錯失發展機會,公司可能面臨規模擴大帶來的管理風險。
二、市場相關風險
(一)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
公司的下遊客戶除少部分電網客戶外,其餘均為新能源電站或發電集團,而電力的使用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較高,當宏觀經濟出現波動或增速放緩時,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項活動均會放緩,對電力的使用也會減少,從而會影響到各新能源投資主體等對新能源電站的建設計劃,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收入。因此,公司經營中存在因宏觀經濟波動而造成公司經營波動的風險。
(二)市場競爭風險
公司所處的新能源信息化領域內雖然企業數量較少,但是其中卻有如國電南瑞、金風科技等在新能源行業或是電力行業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儘管公司主營產品所屬領域均不是上述大型企業集團的業務重點,但是如果公司不能持續保持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或上述企業集團著重在發電功率預測等公司主營業務領域發力,則公司將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風險。
三、財務相關風險
(一)應收帳款延遲或無法收回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應收帳款帳面淨額分別為5,404.40萬元、7,043.38萬元、8,858.53萬元和8,998.18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76%、46.60%、52.27%和126.79%,帳齡在1年以內的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4,956.33萬元、5,954.85萬元、7,473.95萬元和7,361.73萬元,佔應收帳款餘額的比例分別為84.08%、77.92%、76.50%和73.50%。雖然公司一貫重視應收帳款的回收並制定了嚴格的應收帳款管理制度,但是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應收帳款餘額將相應增長,較大金額的應收帳款將影響公司的資金周轉速度,給公司的營運資金帶來一定壓力。未來,如果客戶的資信狀況發生變化或收款措施不力,則公司將存在貨款不能及時回收的風險,將對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四、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風險
(一)募集資金投向風險
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擬投資項目與主營業務和未來發展戰略聯繫緊密,且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市場環境。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建設將優化公司的產品功能,提高公司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現有業務並為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對公司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均經過科學、縝密的可行性論證,但是受技術開發的不確定性、技術替代、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市場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上述項目仍然存在不能達到建設預期的風險;另外,若遇到不可抗力因素,上述項目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正常運行,也將影響到公司的收益,給公司帶來風險。
(二)研發費用、折舊及攤銷增加帶來的業績下滑風險
公司的募投項目系在綜合判斷行業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做出的決策。根據現有主營業務增長趨勢及盈利能力,以及項目投產帶來的業務收入增長,公司募投項目產生的收入可以完全消化其新增研發費用、折舊與攤銷等投入給公司業績造成的短期不利影響。因此,募投項目的實施有利於公司提升未來的盈利能力,但是,如果市場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預期收益不能實現,則公司存在因為研發費用、折舊與攤銷費用增加而導致經營業績下降的風險。
五、其他風險
(一)核心技術洩密的風險
公司作為知識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大部分產品為自主研發,在核心技術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為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公司建立了嚴格的技術保密制度、技術研發控制流程和保障制度,並與所有核心技術人員籤署了保密協議。儘管公司過往從未出現過因技術人員流動等而造成技術洩密的情況,但是公司依然面臨一定的核心技術洩密風險。
(二)發行失敗的風險
公司本次擬申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如公司的投資價值未能獲得足夠多投資者的認可,將有可能最終導致本次發行認購不足,或者觸發《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特別規定》中規定的其他中止發行的情形,本次發行將面臨發行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