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
曲江風度振家聲
珂裡春光綿世澤
從攀龍裡張宅走出來,我們繞道南街來到大南裡,迎面是一座大門緊閉的老宅,這座大宅的大門是以炮樓的形式設計,大門口上邊有瞭望窗,兩邊有內窄外寬的槍眼,透著濃濃的清末民初時期玉林大宅的建築特色。
老宅大門刻著一副令人難忘的門聯:「珂裡春光綿世澤,曲江風度振家聲」,橫額為「曲江春」。「曲江春」是什麼意思,這座老宅裡面住的是什麼人?老宅又有著什麼故事?帶著種種疑問,我們推開大門,走進這座古樸的大宅第。
百年老宅,氣度不凡
我們輕叩鐵門,裡邊無人回應。輕輕一推,才發現這扇緊閉的大門其實是虛掩著的,毫不設防,由此可以看出老宅居民的純樸。
走進老宅,眼前是一個長方形的花園,花園內各種花草爭奇鬥豔,給這座老宅帶來無限的生機。穿過花園後左轉,這才發現「曲江春」是一座三進大宅。歷經百年風雨侵蝕的老宅,已顯滄桑,但仍然可以看出老宅當年的氣度不凡。
眼前這些極有年代感的老木門、老門框、老門檻,能把人一下子帶回到清末民初那個風雲年代。
「曲江春」老宅具有濃厚的清末民初時期建築特色。
老宅幽深,仿佛隔斷了城市的喧囂。那種寧靜,似乎能讓人聽到歲月的喘息聲。橫在牆上的巧木、滄桑斑駁的木窗戶,都是百年歷史的呈現。輕輕撫摸,似乎可以感受到老宅百年前的溫度。
每個天井都鋪設著青磚,百年歲月逝去,依然容顏不改。一些經常踩踏的地方,已被磨礪得光滑清亮。設施裝潢該張揚的地方,都沒有收斂;但需低調之處,卻也做得很到位。比如這裡的牆壁,就沒有一般大宅所有的壁畫,室內的橫梁,也沒有精美的木雕,顯得古樸純粹。
老宅的對聯,寓意深厚
「曲江春」老宅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每一進大屋的門口,都刷寫著對聯。據老宅居民張瑞東說,這些對聯為一位名為張伯參的族人在民國初期所寫,張伯參是清末秀才,所寫的對聯寓意深厚。
「曲江春」,是晚唐詩人張喬一首詩詞的名字。「曲江春」這個風雅的名字讓老宅多了幾分古韻詩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兩邊的對聯為:「珂裡春光綿世澤,曲江風度振家聲」。經查找相關史料,發現這副對聯的「曲江風度」四字,出自唐玄宗的一副對聯:蜀道鈴聲,此際念公真晚矣;曲江風度,他年卜相孰如之。唐玄宗寫此聯為紀念張九齡有知本察隱的器識,高瞻遠矚的卓見。後人把張九齡的歷史功績、剛直氣節和政治主見譽為「曲江風度」。老宅門聯引用這個典故,既看出了書寫者以老宅張氏族人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豪,也表達了其對後人的殷殷期望。
第一進大屋的橫額已經看不清,但兩邊的對聯卻很清晰,「世守雨銘崇理學,字書百忍作箴規」。第二進大屋的橫額為「受天之祐」,兩邊寫著:「芝草琅培福地,蘭茗翡翠繪熙春」。第二進的第二個門的橫額處,還寫著「萬福來朝」四字。第三進大屋的門口橫額為「鄉賢第」,兩邊的對聯為「孝友為家政,文章炳國華」。這些對聯,很多都是從古詩古文中擷取,可以看出,對聯書寫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對這座老宅飽含著深情。
老宅孕育出數個頗有名氣的商號
老宅的「老」,隨處可見。在第三進大屋門前,存放著幾塊碩大的石臼。其中一塊中間還有凹槽。表面已經被磨得油光發亮。「自我懂事起,這幾塊石臼就存放在這裡了。」張瑞東告訴我們,他的爺爺張澤餘以前在玉林城內開了幾家專營藥材的商號,而且規模頗大。「這些石臼應該就是當年用來研磨藥材的工具。」
老宅幾乎沒有翻修過,還是百年前的模樣。
張瑞東還收藏著爺爺開商號時的一張椅子。這張椅子造形別致,做工精美。前面的兩隻椅腳被雕刻成花瓶狀。卡花也非常精美,中間為一朵盛開的花朵,兩邊則為纏繞的枝葉。椅背上,雕刻著一隻花瓶和一朵鮮花,綴有幾片綠葉。椅子的背面,右刻草書「張」字,左刻「乙亥年」,中間則為「桂香堂」三字。乙亥年應為1935年,距今已有85年時間,但這張椅子依然保存完好。
據張氏族譜記載,張澤餘生於1893年。10多歲時,他就因為聰明伶俐,被鬱林城一家商店聘為僱員。又因能吃苦耐勞,做事用心,很快就掌握了經商的竅門。不久後他籌錢獨自經商,在鬱林縣城連續開設了桂香堂、天壽堂和廣裕堂三間藥店。他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福綿、樟木等圩鎮開設了桂香堂分店。並開設「桂記」旅店和專營蘇杭產品的「麗彰」商店。解放後,繼續經營藥店至1956年。公私合營後,轉為國營縣醫藥公司藥店。
據悉,除了張澤餘外,老宅還走出過多位大商人。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在曾經盛極一時的西街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而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也印證了西街昔日的繁華。
老宅走出過一位革命英烈
張瑞東說,老宅裡還走出過一位烈士,名叫陳業英,她是張澤餘之子張國祥的妻子。她1949年11月參加革命,曾在鬱林縣人民政府政工大隊學習。1950年1月上調到鬱林專區幹部學校。後來,她在鬱林縣樟木鄉人民政府工作。1950年2月,土匪暴亂時,她在樟木鄉被土匪殺害,年僅19歲。陳業英後被鬱林縣人民政府頒布為革命烈士。
「政府頒發的烈士牌匾原來就懸掛在老家的門口。」在老宅的大門處,張瑞東指著牆上的幾枚鐵釘說,這幾枚鐵釘原來就是用來懸掛牌匾的,可惜後來牌匾破損了,就沒再懸掛了。
「曲江春」,銘刻著一個時代的印記,如今,閱盡人間滄桑的老宅還是百年前的模樣,仿佛在安靜地訴說著西街的變遷過往,以及西街豐富多彩的文化歷史。
(來源:玉林晚報記者 王耀前 周立華)
(海報製作 黃嘉琳)
責編:李媚
主編:宋建州
【來源: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