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口的這座老宅你去過嗎?它還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

2020-12-15 瀟湘晨報

曲江春

曲江風度振家聲

珂裡春光綿世澤

從攀龍裡張宅走出來,我們繞道南街來到大南裡,迎面是一座大門緊閉的老宅,這座大宅的大門是以炮樓的形式設計,大門口上邊有瞭望窗,兩邊有內窄外寬的槍眼,透著濃濃的清末民初時期玉林大宅的建築特色。

老宅大門刻著一副令人難忘的門聯:「珂裡春光綿世澤,曲江風度振家聲」,橫額為「曲江春」。「曲江春」是什麼意思,這座老宅裡面住的是什麼人?老宅又有著什麼故事?帶著種種疑問,我們推開大門,走進這座古樸的大宅第。

百年老宅,氣度不凡

我們輕叩鐵門,裡邊無人回應。輕輕一推,才發現這扇緊閉的大門其實是虛掩著的,毫不設防,由此可以看出老宅居民的純樸。

走進老宅,眼前是一個長方形的花園,花園內各種花草爭奇鬥豔,給這座老宅帶來無限的生機。穿過花園後左轉,這才發現「曲江春」是一座三進大宅。歷經百年風雨侵蝕的老宅,已顯滄桑,但仍然可以看出老宅當年的氣度不凡。

眼前這些極有年代感的老木門、老門框、老門檻,能把人一下子帶回到清末民初那個風雲年代。

「曲江春」老宅具有濃厚的清末民初時期建築特色。

老宅幽深,仿佛隔斷了城市的喧囂。那種寧靜,似乎能讓人聽到歲月的喘息聲。橫在牆上的巧木、滄桑斑駁的木窗戶,都是百年歷史的呈現。輕輕撫摸,似乎可以感受到老宅百年前的溫度。

每個天井都鋪設著青磚,百年歲月逝去,依然容顏不改。一些經常踩踏的地方,已被磨礪得光滑清亮。設施裝潢該張揚的地方,都沒有收斂;但需低調之處,卻也做得很到位。比如這裡的牆壁,就沒有一般大宅所有的壁畫,室內的橫梁,也沒有精美的木雕,顯得古樸純粹。

老宅的對聯,寓意深厚

「曲江春」老宅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每一進大屋的門口,都刷寫著對聯。據老宅居民張瑞東說,這些對聯為一位名為張伯參的族人在民國初期所寫,張伯參是清末秀才,所寫的對聯寓意深厚。

「曲江春」,是晚唐詩人張喬一首詩詞的名字。「曲江春」這個風雅的名字讓老宅多了幾分古韻詩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兩邊的對聯為:「珂裡春光綿世澤,曲江風度振家聲」。經查找相關史料,發現這副對聯的「曲江風度」四字,出自唐玄宗的一副對聯:蜀道鈴聲,此際念公真晚矣;曲江風度,他年卜相孰如之。唐玄宗寫此聯為紀念張九齡有知本察隱的器識,高瞻遠矚的卓見。後人把張九齡的歷史功績、剛直氣節和政治主見譽為「曲江風度」。老宅門聯引用這個典故,既看出了書寫者以老宅張氏族人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豪,也表達了其對後人的殷殷期望。

第一進大屋的橫額已經看不清,但兩邊的對聯卻很清晰,「世守雨銘崇理學,字書百忍作箴規」。第二進大屋的橫額為「受天之祐」,兩邊寫著:「芝草琅培福地,蘭茗翡翠繪熙春」。第二進的第二個門的橫額處,還寫著「萬福來朝」四字。第三進大屋的門口橫額為「鄉賢第」,兩邊的對聯為「孝友為家政,文章炳國華」。這些對聯,很多都是從古詩古文中擷取,可以看出,對聯書寫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對這座老宅飽含著深情。

老宅孕育出數個頗有名氣的商號

老宅的「老」,隨處可見。在第三進大屋門前,存放著幾塊碩大的石臼。其中一塊中間還有凹槽。表面已經被磨得油光發亮。「自我懂事起,這幾塊石臼就存放在這裡了。」張瑞東告訴我們,他的爺爺張澤餘以前在玉林城內開了幾家專營藥材的商號,而且規模頗大。「這些石臼應該就是當年用來研磨藥材的工具。」

老宅幾乎沒有翻修過,還是百年前的模樣。

張瑞東還收藏著爺爺開商號時的一張椅子。這張椅子造形別致,做工精美。前面的兩隻椅腳被雕刻成花瓶狀。卡花也非常精美,中間為一朵盛開的花朵,兩邊則為纏繞的枝葉。椅背上,雕刻著一隻花瓶和一朵鮮花,綴有幾片綠葉。椅子的背面,右刻草書「張」字,左刻「乙亥年」,中間則為「桂香堂」三字。乙亥年應為1935年,距今已有85年時間,但這張椅子依然保存完好。

據張氏族譜記載,張澤餘生於1893年。10多歲時,他就因為聰明伶俐,被鬱林城一家商店聘為僱員。又因能吃苦耐勞,做事用心,很快就掌握了經商的竅門。不久後他籌錢獨自經商,在鬱林縣城連續開設了桂香堂、天壽堂和廣裕堂三間藥店。他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福綿、樟木等圩鎮開設了桂香堂分店。並開設「桂記」旅店和專營蘇杭產品的「麗彰」商店。解放後,繼續經營藥店至1956年。公私合營後,轉為國營縣醫藥公司藥店。

據悉,除了張澤餘外,老宅還走出過多位大商人。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在曾經盛極一時的西街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而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也印證了西街昔日的繁華。

老宅走出過一位革命英烈

張瑞東說,老宅裡還走出過一位烈士,名叫陳業英,她是張澤餘之子張國祥的妻子。她1949年11月參加革命,曾在鬱林縣人民政府政工大隊學習。1950年1月上調到鬱林專區幹部學校。後來,她在鬱林縣樟木鄉人民政府工作。1950年2月,土匪暴亂時,她在樟木鄉被土匪殺害,年僅19歲。陳業英後被鬱林縣人民政府頒布為革命烈士。

「政府頒發的烈士牌匾原來就懸掛在老家的門口。」在老宅的大門處,張瑞東指著牆上的幾枚鐵釘說,這幾枚鐵釘原來就是用來懸掛牌匾的,可惜後來牌匾破損了,就沒再懸掛了。

「曲江春」,銘刻著一個時代的印記,如今,閱盡人間滄桑的老宅還是百年前的模樣,仿佛在安靜地訴說著西街的變遷過往,以及西街豐富多彩的文化歷史。

(來源:玉林晚報記者 王耀前 周立華)

(海報製作 黃嘉琳)

責編:李媚

主編:宋建州

【來源: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讀西街」木屐陳,西街的特殊記憶符號
    木屐陳老宅的手繪圖原來木屐陳老宅的庭院小門從普庵堂出來,往西走約100米,來到攀龍裡1號,這裡便是木屐陳老宅的原址。木屐陳老宅所在位置是原來西街通州大道上一個重要節點,可以說是西街的中心位置。它的東面是文丞相祠,前行幾十米就是玉林城;西面是吳屋寨、糖黏林;北面是玉皇堂;南面是玉林歷史建築張宅。木屐陳,是西街擅長經商的家族之一,至今人們談及西街,「木屐陳以做木屐起家,後慢慢做大,成為西街一個經商大族」的佳話都是繞不開的話題。木屐陳,是西街的一個特殊記憶符號。
  • 永嘉這座有300年歷史的老宅遭遇不幸
    永嘉的芙蓉古村,以七星八鬥的結構而聞名,而芙蓉村裡的一座座老宅,也是芙蓉村整個古村的一個個看點。其中的一座「司馬第大屋」位於芙蓉村的西北角,建於清朝,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這座老宅去過兩次,一次是2014年秋天看過,當時的老宅院子裡掛滿了晾曬的衣服。今年的3月21日,我再次來到這裡,這座昔日的輝煌的大宅院,雖然比第一次進來看有所改善,但還是脫離不了院子裡的晾曬,大門口的雜物堆放。
  • 山東一座名字非常有詩意的城市,風景也十分讓人感動,是你城市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小康社會,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眾所周知,中國也是礦物薄的國家,這樣任何國家都不能無視我國的國際地位,國內城市很多,為了更好地區分和管理國內一些大城市,自古以來人們根據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或歷史給這座城市起名
  • 泉州西街在哪裡? 泉州西街相關簡介(圖)
    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徵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現在目前西街片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0多處,分屬古建築、古遺址、石刻等多種類別,還有未列入級別但保護較好的古建築、古民居12處,擁有開元寺、東西塔、肅清門等景點。
  • 這座老宅發現一本「蝴蝶裝」舊書,專家說這是一頁紙一頁金的寶貝
    這座老宅發現一本「蝴蝶裝」舊書,專家說這是一頁紙一頁金的寶貝有讀者看到這裡,會意存不屑,如果一座老宅裡,發現了黃澄澄的金條,這還差不多算是寶貝,發現了一本舊書,怎麼能說是「一頁紙一頁金」?20年前的一天,福建福清縣有一座老宅,因為年久失修,老宅的主人張先生就請來了一群工匠,準備對這座老宅進行翻修。這座老宅的建成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到當代可以說換了幾十位主人。這個老宅的現任主人姓張,因為做生意,發了一點小財,故此,他僱傭幾名工匠,想要將這座老宅翻修一下,隨著瓦片、檁條等物逐一地被啟了下來,就露出了下面合抱粗細的房梁。
  • 寧波的一個地方,傳說「最獨特」的水鄉古鎮,你去過嗎?
    寧波的一個地方,傳說「最獨特」的水鄉古鎮,你去過嗎?西塢村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西塢大街,西塢古家布局非常精緻,很多以木結構疏鬥樓為主,對此感興趣的是高牆夾著彎曲的街道,而且有多麼小,曲率安靜的境界。據老一代西碼頭人說,在傾盆大雨中,從鎮北到鎮南,通過10做22個牆門,也不會灑水,鎮上有36座祠堂,72座堂前,大多建於明清時代,有其他店鋪、舊居、教會、客車碼頭、大禮堂等近10處,這些建築用材料經過研究,製作得很美,構成了獨特的水鄉古鎮風貌, 古市集中在東西兩條河的岸邊。
  • 詩詞中儒雅詩意的男孩名,一個名字,一種意境
    城疏「城疏」這個名字源自於詩句「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中,意思是,秋日青楓江上孤帆遠遠飄去,白帝城邊古木參天、枝葉扶疏,很有意境,這也讓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望著那明淨高遠、略無纖塵的藍天,自然會洗盡煩惱。
  • 江南最適合獨遊的地方,你去過哪幾個?這裡單是名字就滿是詩意
    導語:江南最適合獨遊的地方,你去過哪幾個?這裡單是名字就滿是詩意江南之美人人稱讚,雖然說這個詞是古代某些地區的統稱,現在那些地方已經更換了名字,但是獨屬江南的風味卻一直保存著,也難怪以前的皇帝總愛下江南,可是江南之地大家都知道哪些呢?
  • 品味西街西的人間煙火
    相比熱鬧的東段,一個路口之隔的西街西段,儘管客流量不多,歷史、人文遺蹟卻不少,而且,市井生活氣息更為濃鬱,在很多人心中,這裡的「另一條西街」,是既想藏在心中怕人知道,卻又經常忍不住想要炫耀的「白月光」。
  • 富有詩意的古風名字,一個名字帶你看遍山川美景!
    千裡清秋,錦繡山河,不僅帶給人一種大自然的安逸舒適感,而且為孩子起一個帶有大自然氣息的古風名字,能給人一種享受之美。並且,我們的名字也能提升自己的外在氣質,增加自身的自信感。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讀起來詩意動聽,並且,宛如山川美景那般溫柔的古風名字,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的!若淳「若淳」這個名字給人一種淳淳流水如沐春風的感覺,所以,為孩子起這個名字,不僅有一種大自然的韻味,而且這個名字也很適合女孩。
  • 夜讀湖州|一條古巷:小西街
    古巷內保留許多名人故居,   有小西街196號鈕宅,為清道光狀元鈕福保本仁堂,堂內木雕種類豐富,梁枋裝飾雅致。   高巷6號為沈宅,為絲業老闆沈聯芳故居。   此外還有著名畫家凌虛古宅,絲商莫觴清故居等。   筆者曾經見過上海武康路莫觴清豪宅,為法式別墅,此故居當為莫氏老宅。
  • 它是美食家蔡瀾心中的河魚之皇,它有一個詩意般的名字—忘不了魚
    據說它有九種吃法,這種魚肉多、骨頭少,每吃一口都能吃到淡淡的酪梨果香。「忘不了魚」外型似鯉魚,大多全身呈黑灰色,視乎品種腹身帶土紅色或銀白色,忘不了魚源自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和緬甸等地河川,當中以馬來西亞的野生忘不了魚最受追捧,這種魚生長速度極慢,需要5年才長到2公斤以上,遊泳速度非常快,較難捕捉。
  • 在淇縣縣城西北,竟藏著一個充滿傳奇的村莊,你去過嗎?
    秦仲明就說:「那我跟著你讀書吧。」秀才當時就答應了。後來秀才赴京趕考去了,秦仲明的長輩就給他請了私塾先生。自此之後,秦仲明刻苦用功,先中秀才又中舉人,最後高中狀元。入翰林院之後,秦仲明意外地和秀才重逢,原來秀才在幾年前也中了狀元。
  • 泉州西街「飽受爭議」,僅是「美食一條街」?西街與中山路誰更勝一籌
    朋友的建議往往都會引導著外來遊客的遊玩行程,西街真的有那麼不堪嗎?要真正去過的、深入了解過它的遊客才會明白其內涵,西街和中山路誰更勝一籌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感受到其十足的歷史底蘊,各種古建築、遺址、石刻等,無不在訴說著西街滄桑而又繁華的歷史長河,從這點看待中山路和西街,西街更勝一籌,而且在西街有條小巷子比中山路文藝範更足。
  • 詩意元氣的寶寶名字,帶著滿滿的活力!
    人的姓名要伴隨人的一生,始終和人榮辱與共,所以,在寶寶出生以後,為其起一個好名,是關乎小寶寶一生的事,不得有半點馬虎,那在眾多的名字類型中,詩意元氣的名字,不僅有一種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而且還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很符合我們的起名要求。
  • 鬧市一隅,這棟老房子的「經歷」可不簡單!
    從西街木屐陳老宅的原址往東南方向走,穿過熱鬧的菜市,步行大約500米,我們來到了文家大院。建於十九世紀中期的文家大院經歷了廣東凌十八軍攻打玉林城、抗日戰爭時期日機轟炸以及上世紀70年代的特大暴雨等,見證了玉林近現代多起濃墨重彩的歷史事件。
  • 廣西美食街清單,你去過哪裡?
    有人說,要了解一座城,要先坐公交繞城一周,今天我想說,要了解一座城,可以先了解城裡的美食,作為一個廣西本地人,去過廣西不少地方的美食街,嘗過不少美食。廣西美食街,有去過哪裡?農院路美食夜幕降臨,農院路開始了它的忙碌。這時候,你能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南寧生活,熱鬧,充滿了煙火氣。滿街吆喝聲,滿滿的食物香氣,自覺排成一排的吃貨們......柳州青雲美食街地址:柳州市城中區中山路51號柳州青雲街柳州,你可能只知道螺螄粉,在青雲美食街,你可以見識到更多的柳州美食。
  • 西街最新吃喝攻略!13家深巷必打卡美食,餵胖過半數泉州人
    ▌ 西街泉州市區,人潮最洶湧的地方,是西街。這一條千年老街,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環臥泉州城,串聯起一代代王朝興衰,見證過歷史滄海桑田的巨變更迭。如今的西街,人群川流不息,四周販賣聲漸起,在歲月驚濤拍岸之後,沉澱出獨屬於自己的氣韻。
  • 河南兩個名字相同的景區,一個免費一個要收75元,你去玩過嗎?
    南陽是被稱為「五朵山觀光地區」旅遊地區有兩個,河南南陽的朋友們應該知道,一個是位於南召縣的國家級旅遊景區,另一個是道教聖地,位於鎮平縣,其實這兩個觀光地區有著相同的名字,但是各自的口碑卻不同,仔細研究一下,一種是要求70元以上的費用,當然裡面的交通費也包含在內,另一個是免費的,提供的食物和居住都是免費的。
  • 賀彥豪: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在一個冬日暖陽慵懶的午後,我來到西街,在舊館驛巷口向東一二十米的地方,有一家舊館驛青年客棧,兩層普通住宅,門口沒有招牌,僅兩邊掛著兩串大紅燈籠。走進客棧,地板鋪的是紅色的尺二磚,樓下的老書架上,擺著幾本黃舊的老書;牆上貼滿各種照片,還有旅客塗鴉的留言;天井藍釉花盆裡的官蘭,在溫煦的陽光映照下嬌慵地低垂著。